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索全球红葡萄的需肥规律,实现平衡施肥,本研究通过田间采集植株样品和室内养分分析,初步探索氮、磷、钾三要素在全球红葡萄各器官中的分配和浓度变化及在各生育阶段植株氮、磷、钾含量的动态变化,得出萌芽及新梢生长期和果实膨大期是2个重要的全球红葡萄需肥时期,全球红葡萄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为K2O〉N〉P2O5,对氮、磷、钾的吸收均是在果实膨大期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
《贵州科学》2021,39(4)
百香果作为贵州省主要的12大扶贫产业之一,目前已种植15.68万亩,但是其需肥规律及特性尚不明确。本研究以特色藤本产学研基地"平塘1号"百香果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施肥梯度,即不施肥(CK)、50 g、100 g、150 g、200 g,采用盆栽试验,于生长期、结果期、越冬期分别采集土壤-植株根、茎、叶,测定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百香果土壤-植株C含量在不同生育时期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N、P含量则差异显著,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植株N、P含量呈增长趋势,施肥量为200 g时植株长势最好;在植株不同器官中,C、N含量表现为植株叶片茎根土壤,P含量在植株茎中表现最高,植株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在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植株N、P含量表现出生长期结果期越冬期;无论是哪一个施肥处理,百香果植株在生长期和越冬期的N∶P小于14,受N肥限制,在结果期低施肥处理下,N∶P大于16,受P肥限制。每株施用200 g复合肥,土壤-植株不同器官养分含量最高,效果最佳;在不同生育时期,百香果需肥量及种类有所不同,在生长期和越冬期应满足N肥的需要,在结果期提高P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3.
张兰新  祁海东 《汉中科技》2010,(3):16-16,21
论述了水稻的营养特性和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及月巴料效应,提出水稻施肥原则、配方施肥方案、模式、种类、数量及施肥时间,以满足水稻各生育时段对肥料的需求,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蚕豆需肥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不同土壤类型及蚕豆植株体养分在蚕豆不同生育期的测定分析,提出蚕豆不同土壤类型供肥及植株需肥的规律性,为蚕豆生产提供了科学施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桂林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过程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西桂林兴安县红壤侵蚀区人工设置4种植被恢复模式(阔叶树区、药材区、果树区和毛竹杉木区),研究不同人工植被恢复模式下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与变化趋势,并与桂林灵川县境内自然植被演替过程的草丛阶段、灌丛阶段、针阔混交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的土壤理化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种人工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含水量明显增加,与自然演替4个阶段的土壤容重和含水量变化一致。植被恢复过程中人工恢复模式和外套自然演替的土壤pH值均趋向增加,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但是土壤钾素含量与磷素含量都偏低,需要通过施肥加以缓解。在红壤侵蚀区通过人工手段进行植被恢复,能够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肥培肥功能,对加速侵蚀区植被恢复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淹水条件下渗漏强度对稻田NO-3-N质量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蒸渗仪淹水稻田不同渗漏强度控制试验结果,研究了稻田施肥后和各生育阶段不同渗漏强度条件下地表水及地下水中NO-3-N质量浓度(ρ(NO-3-N))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分蘖肥施用后,地表水和地下水中ρ(NO-3-N)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地表水ρ(NO-3-N)短暂升高后便回落,地下水ρ(NO-3-N)上升明显,5 d...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基层工作实践,对果树叶面喷肥应注意的事项,从喷肥时期、喷肥时间、喷肥用量、喷肥方法等四个方面做了深入探讨和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8.
果树四季施肥料,秋肥最重要,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集体果园和农户庭院果园由于各种原因,忽视了对果树秋肥的施用。其实,果树施秋肥特别是秋季施基肥效果最好。据有关单位试验,果园秋季施基肥比冬、春季施基肥要提高座果率7.8%,而且产量高,品质好,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秋天采果后,气温、地温较高,有利于促进有机肥的腐烂分解,并在入冬前释放部分养分供应果树恢复生机,御寒越冬。秋季是果树第三次根系生长高峰期,施基肥开沟、挖穴碰伤的根系愈合快、并且能再度发出新根,果树补充养分及时。在基肥中加入部分氮、磷、钾速效…  相似文献   

9.
李伟 《汉中科技》2010,(5):27-28
论述了夏玉米的需肥特点:(1)出苗至拔节期,需肥量逐步增加约占20%。(2)拔节至开花期,需肥最多,约占60%。(3)开花至灌浆期,需肥量减少,约占20%。夏玉米肥拖技术,主要是施足基肥,用好种肥,巧施追肥,适施微肥,配合施用生物菌肥。  相似文献   

10.
汪森富 《遵义科技》1999,27(4):29-31
研究表明:同一施肥水平在不同时期施用,能满足小麦各生育时期对营养的需求,明显改善小麦的经济性状,显著提高产量。采用基肥加苗肥加腊肥的施肥方式,小麦产量达267kg/667m^2,比基肥加苗肥加根外肥、基肥加苗肥、基肥三种施肥方式667m^2依次增加23kg、36kg、57kg,增产9.4%、15.6%、27.1%。  相似文献   

11.
水位管理对稻田地表水总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蒸渗仪进行水稻水位管理试验,研究了稻田施肥后和水稻各生育阶段不同淹水深度的地表水总磷(TP)质量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施肥后,淹水深度和淹水时间对TP质量浓度均有影响,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TP质量浓度不断增加;在水稻同一生育阶段,TP质量浓度随淹水深度增加而减少,但淹水越深,单位面积释放出的TP越多;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TP释放量乳熟期最大,抽穗开花期次之,拔节孕穗后期最小;在水稻各生育阶段的淹水处理中,温度和淹水深度对TP释放量均有影响,当2个因素同时变化时,淹水深度对TP释放量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在成层土上畦非恒定流模型及其数值解的基础上,结合灌区实际,优化出小麦不同生生育阶段在不同坡度下的灌水技术参数的组合,通过大田试验和推广应用,节水增产效果显著,为灌区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和实行分区水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13.
5、侧重喷洒叶背。叶背面角质层薄,气孔多,并具有疏松的海绵组织和较大的细胞间隙,有利于肥液的渗透和吸收。 6、在关键时期使用。花期果树需硼量大,它又能促进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放花期喷硼砂或硼酸,能显著提高坐果率。叶面追肥最好在叶片长到一定大小时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近年来我国人口生育率持续降低带来的压力,国家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但针对政策的作用机理及对我国人口发展趋势的影响却鲜有研究。本文根据人口年龄和生育特征建立多阶段人口增长动力学模型,以各阶段之间的转化率为控制变量,建立最优控制模型,并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通过误差分析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在各阶段生育率中引入生育意愿参数,通过调整生育意愿参数,预测人口增长趋势。结果表明,提升一胎、二胎、三胎生育意愿,均可显著提升人口总量,不同程度地延后人口峰值到达的时间,且提升一胎生育意愿的效果明显优于提升二、三胎生育意愿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酵素菌肥在牡丹江地区果树栽培上的功效,进行果园田间肥效试验,验证该肥对果树生物学性状及果实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酵素菌肥当季肥效最高,次年肥效表现仍旧良好;酵素菌肥具有肥效周期长、促树体健壮和增加含糖度的作用;果树施用酵素菌肥后,果实叶片全氮和铁含量明显增加,果树的抗逆性和抗旱能力有所增强,提高了商品价值,在牡丹江果树种植区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发展变动过程进行详细地梳理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与时俱进的特征明显。总体上,可以将中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酝酿探索、全面启动、加强管理、稳定水平、统筹完善、配套优化等重要阶段。不同阶段之间的生育政策具有较强的延续性。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曾经对控制中国人口增长,对促进中国人口转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进入新时代,人口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作出了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并逐渐配套与生育服务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对促进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莉 《汉中科技》2012,(4):27-27,48
番茄的营养特点主要包括需肥特点、吸肥特点和土壤条件三个方面,根据番茄的营养特点从苗床施肥、本田施肥、追肥三个方面做好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8.
玉米控释肥节本增效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释肥料是根据作物种类、生长期和土壤供肥情况,选择适宜的专用肥料,做到一季作物只施一次肥。控释肥通过不同包膜,连续缓慢释放养分,释放速度与作物需肥规律相吻合,达到养分供应均衡而充足,全生育期有效,从而减少施肥用工投入,降低肥料使用量,节约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果园立体间套栽培技术,就是根据果树的生长发育及其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利用果园的空带,将适宜于间作套种的蔬菜或其它种类作物有规则地播种或定植在果树的空带内,利用果、菜作物的时间差,高矮差进行优化搭配种植,以充分利用温、光、水、肥、气等自然资源,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增产增效。现根据笔者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生产实践及调查研究,介绍几种效益较高的果菜间套模式。  相似文献   

20.
山东农业大学包膜控释肥是由国家“948”项目和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资助研制,获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支持的高科技产品。经大量试验和示范应用证明,包膜控释肥产品的控释时间可在3至12个月,在果树、蔬菜、花卉、草坪、玉米、水稻、花生、小麦等作物上均有极显著的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或提高观赏价值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