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数学在人的实践或在其他科学中的应用对数学自身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这实际上不是人的实践和其他科学巽的需要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数学应用为数学思维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即为数学研究提供研究“起点”;其次,数学应用提高了人们对数学理论的价值评价,使更多的人来研究数学;最后,数学应用为数学提供一种可接受性基础,增强人们对数学科学的信念,加强数学研究的力度,从而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通过中国大陆地区在基础数学顶尖科研期刊发表论文的情况,了解我国数学的发展和现状,本文选取了10个国际最权威的基础数学期刊,分为两类,对中国数学家在这些刊物发表论文的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在第一类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很少,这表明我国数学的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原创性研究方面还有待努力;但是近30年来,我国在第二类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显著地逐年增加,这显示我国数学研究团队的数量和实力都有了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1):97-102
20世纪50年代苏联对华军事技术转移是中苏基于趋同一致的意识形态与互惠互利的国家利益需求,在国际冷战背景下建立的中苏同盟关系领域内实施的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技术转移。苏联从武器装备、人才培养、国防工业三方面对华实施了全面的军事技术转移。这次技术转移缩短了新中国军队走向正规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苏联对华军事技术转移是在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制衡与较量中前进的,体现出军事技术国际转移中的三个特点:国家利益的至上性、技术转移的限度性、消化吸收的关键性。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今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身)数学史组在钱宝琮主持下完成<中国数学史>[1]后,开始实施了一个断代专题研究的宏大计划:把中国数学史分几个断代进行更细致而深入的研究,以便将来在更高层次上编写一部中国数学史[2].钱宝琮在世时组织了宋元时期的断代研究并出版了一部<宋元数学史论文集>[3]."文革"使这个计划中断."文革"后,顺着他的这一思路,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对于两汉魏晋和明清的断代研究也相继展开,并获得了很大进展,在学术杂志上发表一系列论文,并出版了一部论文集<明清数学史论文集>[2]和专著<〈九章算术〉汇校本>[4]、<古代世界数学泰斗刘徽>[5]等.近年出版的邹大海所著的<中国数学的兴起与先秦数学>(以下简称<先秦数学>)则是一项先秦数学的断代研究.  相似文献   

5.
鲁津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是现代实变函数论的主要奠基人。在他的努力下形成的鲁津学派使苏联跻身于世界数学强国之林。鲁津学派涌现出很多世界级别的数学家。但是,鲁津案使他处于命运的低谷。  相似文献   

6.
阿达玛与中国的数学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达玛与中国的数学交往分成两个阶段:1936年在清华大学和离华以后。在清华大学,他介绍华罗庚与维诺格拉多夫直接通信,并把偏微分方程初步系统地介绍到中国。离华之后,他编写的几何教科书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他直接指导吴新谋,为中国撰写偏微分著作,进一步推动中国偏微分方程研究的发展。此外,他对数学方法论的研究在中国也受到重视。阿达玛对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影响深远绵长。  相似文献   

7.
作为研究数学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数学哲学,其思想种子从数学诞生之时就开始萌芽。由于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从古至今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古今对于数学的哲学研究也有所不同。波爱修斯是古典文化和中世纪思想的重要桥梁,他不仅继承了古代著名哲学家的数学哲学思想,对数学及其对象进行了认识论和本体论的探讨,将数学看成是通往智慧之路的基础学科;而且在他的数学哲学思想中,通过对数学对象存在性的研究,推论出对种和属、或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的讨论,为后世的数学哲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学术奖励是现代学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41年至1947年,民国教育部曾颁布六届国家学术奖励。其中,数学学科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另外还有一项鼓励性质的"奖助"。这些获奖项目基本涵盖了当时数学学科的一流研究成果,但还有些非常重要的成果未获奖励,甚为遗憾。本文分析了民国国家学术奖励的特点:1)战乱时期的科学壮举;2)高水平的奖励遴选;3)重视应用;4)重视计算等中国传统数学方法与领域。进一步剖析了民国学术奖励局限性的原因:(1)当时整体中国数学学术水平的限制;(2)对国际主流数学研究方向认识的局限;(3)战争局势限制;(4)奖励制度本身的限制;(5)人为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邓可卉  杨坤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2):29-35,125,126
帕普斯的《数学汇编》是世界数学史中一部承前启后的重要数学著作,它对希腊经典数学问题的研究为后来的数学指出了方向,拓展和预见了许多数学新领域。本文分析了明末至清末近300年间传入的《数学汇编》中的典型问题,探讨了中算家对古希腊传统问题的理解、接受情况。通过比较发现其在中国和在希腊发展的差异,西方由此导致了数学的进化,而中国延续了中算以算为主和重视实用的传统,发展了不严谨的证明方法,在西学的引导下触及到了数学发展的一些理论问题,所有这些为中国进一步接受近代数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往往从学理上谈论数学史与数学哲学的密切关联,而较少从研究层面论证两者之实际关系。从研究实践看,数学哲学研究大致有自上而下论述并辩护数学哲学理论与自下而上举例分析数学哲学问题两种范式,数学史研究则经历了由辉格史到反辉格史的范式转变。由于研究范式的自然本性,数学哲学问题范式与反辉格数学史具有天然的亲缘关系。数学史与数学哲学的实作转向之后,两者都以数学实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关系更为紧密。因此,历史上数学的发展与当时某种哲学思想的关联是原初意义上数学史与数学哲学的关系;19世纪后半叶开展现代数学史与数学哲学研究以来,两者存在着变动的关系——共同研究数学实作则使得两者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密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数学史的特邀报告、主题讨论会和论文报告的全面分析,我们看到传统内史型的数学史研究依然具有重要的生命力,但新的“热点”更应值得关注,比如,“多元文化之间数学知识的交流与传播”就已成为新的主流。为了应对“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带来的挑战,这次国际科学史大会上展现出的新思想、新视角和新进路,对于中国数学史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分析东亚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与东亚民族主义史学观的历史根源,论述民族主义史学观支配下东亚数学国别史编纂的研究取向及其影响。认为,这些国别史都是从民族本位出发,强调本国数学的独立性与主体性,重视本民族数学的独特性与数学成就上的差别,而轻忽东亚数学的整体性与同质性。以西方数学作为参照标准,较强的辉格史倾向在为民族科学文化先进性进行辩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重视数学史内史研究而忽视外史研究的研究范式也为其所需要。欲消除民族主义数学史观的消极影响,就应该树立“东亚数学一体化”的观点,超越民族,从儒家文化、汉字文化的整体视角来审视东亚数学,并且对东亚数学持连续发展的观点。只有把中国、日本与韩国(还包括越南)数学作为一个整体考察,才有可能全面认识东亚数学思想、数学精神与数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高等数学教育的体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3年北京大学数学门招生标志着中国现代高等数学教育的正式开始,从这时到20年代末是中国高等数学教育体制的初创期,这一时期归国留学生在国内高校创建了不少的数学系,高校中还出现了一些数学方面的团体和刊物,到20年代末中国高等数学教育体制初见端倪。1930-1937年是中国高等数学教育体制的形成期,这一时期全国数学系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归国留学生的日渐增多,高校师资力量也得到了加强,高校数学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也日渐成熟(这主要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等的算学系或数学系为代表),许多高校在教学的同时还进行数学研究,并且还有几所高校开始培养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中国高等数学教育体制已基本上形成。1937-1949年中国高等数学教育体制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数学虽然有过辉煌的成绩,但中国古代数学与黄金分割无内在联系,蒋文[1]搞混了黄金分割的本质,把"河图"、"洛书"、"贾宪三角形"、"五运六气"等与没有逻辑关系的黄金分割率联系在一起,这是不合逻辑的没有根据的主观臆断,它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似乎黄金分割率在中国古代数学中早已有之,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误断.  相似文献   

15.
萨博论点认为希腊数学证明源于埃利亚学派,但没有涉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原因。把视野扩大到社会文化背景,可以发现,古希腊重甲步兵的出现以及其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以对抗或竞赛为象征的民族精神,从而既摆脱了怀疑主义哲学的束缚,又使得批判思维统治社会成为可能,这才是埃利亚学派及其数学产生的社会原因。另一方面,结合中国传统社会的考察,分析《九章算术》源于日常实践的问题以及复杂的理论回答,可以发现,中国古代需要大量人力完成的农业技术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技术发展,都得益于其算法的实用性,中国传统数学由此而成为东方数学的最高形式。两种数学实践的原型代表着两种重要的数学价值观,即确定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盈不足方法是古代数学中一项具有一般性的重要方法。通过将《算数书》和《九章算术》及其他文献结合起来,探讨它在中国上古时代的形成与流传。认为:先秦时期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某种东西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为了得到合适的数量,人们通过运用比、比例和分数的知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盈不足方法。这种方法及其应用形成了先秦数学的一个科目——盈不足,并记载于《九章算术》在先秦的祖本中。受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先秦到汉代的学者们根据需要设置了很多盈不足问题。《算数书》中的盈不足问题即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7.
希尔伯特规划的原初目的是为无穷数学辩护,然而为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所挫。反推数学的根本目标是为数学命题找寻能够证明它的下限公理,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工作可以看作为对希尔伯特规划的部分实现。本文在梳理有关工作的基础上试图为希尔伯特规划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即在绕开哲学负担之后,希尔伯特规划或许可以推进为为数学绘制地图。  相似文献   

18.
建部贤弘的数学认识论--论《大成算经》中的"三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象形”、“满干”和“数”,是日本江户时代数学家建部贤弘在《大成算经》中所讨论的三个范畴 ,也是该书的纲纪 ,谓之“三要”。这些范畴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术数 ,语言晦涩 ,一直为日本数学史界所忽视。文章从中国数学文化传统出发 ,重新解读这些文字 ,提出一些全新的观点。认为在汉字文化圈数学家中 ,建部贤弘在中国象数学文化背景下 ,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数学科学的本质 ,讨论了数学研究对象及其存在性问题 ,并已接触到数学变量的讨论 ,同时对实数系给出了一种分类。其“三要”数理观是汉字文化圈数学认识论的突出反映 ,具有数学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