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中西方学者对悲剧都有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中庸,反悲剧意识根深蒂固.中国古代悲剧是在悲剧意识与反悲剧意识的夹缝中艰难成长起来的.先否后喜的悲剧结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崇尚,应予以尊重.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学者对悲剧都有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中庸,反悲剧意识根深蒂固。中国古代悲剧是在悲剧意识与反悲剧意识的夹缝中艰难成长起来的。“先否后喜”的悲剧结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崇尚,应予以尊重。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学者对悲剧都有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中庸,反悲剧意识根深蒂固.中国古代悲剧是在悲剧意识与反悲剧意识的夹缝中艰难成长起来的.“先否后喜“的悲剧结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崇尚,应予以尊重.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学者对悲剧都有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中庸,反悲剧意识根深蒂固。中国古代悲剧是在悲剧意识与反悲剧意识的夹缝中艰难成长起来的。先否后喜的悲剧结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崇尚,应予以尊重。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革。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发端,几乎同时走上了探索现代化之路。日本通过维新改革成长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国家,中国却越来越被边缘化。中国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日本奉行“和魂洋才”、“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是导致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日本的现代化之路--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革.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发端,几乎同时走上了探索现代化之路.日本通过维新改革成长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国家,中国却越来越被边缘化.中国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日本奉行"和魂洋才"、"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是导致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洋务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指出洋务运动尽管没有取得成功,但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为中国的经济、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开创了近代化文化教育事业的先河,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人现代民族意识的增长,等等。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进程中的西藏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格珍 《西藏大学学报》2009,24(4):91-93,124
西藏和平解放至今,近60年的发展证明,西藏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关键是西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文章主要针对西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负面因素,以及就如何克服不利因素,实现现代转型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鑫 《科技信息》2009,(8):92-93
“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反映的是公共物品问题。“公地悲剧”是公共物品过度使用的结果,“反公地悲剧”则是公共物品被闲置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公地悲剧”在于产权不清,所以需要明确产权;“反公地悲剧”则在于产权支离破碎,所以要整合产权。农村旅游资源大都存在“公地”特性,必须加强对两种“悲剧”研究,积极寻找有效对策,以实现农村旅游的科学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洋务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指出洋务运动尽管没有取得成功,但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为中国的经济、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开创了近代化文化教育事业的先河,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人现代民族意识的增长,等等.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就经济领域而言,可以为以经济价值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注入清新的空气,就政治领域而言,我们今天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传统政治文化的帮助。弘扬中华文化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伟大工程,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意义。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普世价值,对于解决西方国家存在的社会问题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析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现代化"一词本身而言,不应当单纯地僵化地把它认作一种带有明显标志的、一成不变的形态,而应将其认为一个不断变化的渐进过程。马克斯·韦伯提出的文化命题———"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与西方的新教伦理的文化背景相联系的;而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与儒教伦理则是排斥或阻碍资本主义的兴起的。"对于以儒家思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它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应作具体分析:即对历史和现代化进程,起过促进作用,但决不能否定儒家文化作为整体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特别是经济体制和政治法律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严重阻碍作用。应取中西文化的各自长处,进行互补整合,建设一种适应现代化需要并能促其发展的道德文明与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3.
李爱民 《科技信息》2009,(32):I0148-I0148
洋务运动是中国由闭关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近代的重要标志,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即“洋务运动”。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三支海军,建立海军衙门:建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本文试图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及科学技术等方面谈谈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对我们21世纪进行中国现代化事业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反现代化与现代化两种思潮的冲突与整合、对立与统一,是中国乃至世界现代化思想发展史的规律之一;因中国现代化发轫的特殊性,近代中国的反现代化思潮表面上表现为文化优越论,内心深处则表现为很深的自卑心理;近代中国的反现代化思潮也存在着一定的价值,自身也存在着变化的因子;近代中国的反现代化思潮的负面影响昭示出社会思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必要性。这些研究必将会对当前的理论创新、与时俱进提供有益的借鉴,有益于人们对十六大与时俱进精神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5.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从各个视角全方位的加以审视才能准确完整的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这个历史任务实现的过程中,指导这场轰轰烈烈现代化运动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被纳入到中国现代化语境之中并探寻其自身发展规律就具有了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16.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竭力扣紧超越与反超越这一尖锐的两极对立,即桑地亚哥与大海、鲨鱼、马林鱼之间的对立,并在他们之间形成一种超越与反超越的相互循环,正是在这种超越与反超越的循环中凸显出古希腊以来形成的勇于进取、主动抗争、那怕失败也是轰轰烈烈这一西方悲剧精神。为此,在海明成笔下的桑地亚哥的结局尽管是悲剧性的,然而我们被桑地亚哥所打动的不是悲剧结局而是隐含其中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精神就是面对失败超越失败,在失败面前顽强地保持着人的尊严,展现出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敢精神。而海明成在桑地亚哥身上赋寓的这一精神也体现了作者本人的超越意识及其对社会现实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安娜 《科技信息》2012,(22):58-58
现代化建设使价值观转型成为必然,为了更好的发挥价值观对现实实践的范导作用,营建健康、合理的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代价值观,本文对在价值观转型过程中应坚持怎样的宏观策略、构建怎样的新型价值观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追求现代化,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思索与奋斗、光荣与梦想。近代中国追求现代化经历了器物一制度一文化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阶级从不同的立场上提出了不同层面的现代化方案,这些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但由于时代、阶级以及方案本身的局限性,这些方案最终都归于破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经坎坷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是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新型现代化,它的走向是“一个主题”,即建设有中国物色的社会主义;“三大支撑”,即经济腾飞,人格再造,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民间市井之义是关羽悲剧人性的基石,是他悲剧人性的关节点:性格上的弱点(刚而自矜)造成他的人生悲剧达到顶峰。从两个方面论述关羽以他悲剧的人性谱写了他悲剧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