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4-11-11至2014-11-20)1人类探测器首次登陆彗星[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3/30]13日,欧航局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分离的菲莱着陆器,于北京时间00:05确认成功登陆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这是人造探测器首次登陆一颗彗星。罗塞塔计划始于1993年,耗资约13亿欧元,2004年3月发射升空,旨在分析和观察距离地球5亿km远的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科学家认为对彗星发散出的气体、尘埃以及彗星  相似文献   

2.
《今日科技》2014,(8):41-44
<正>八月:罗塞塔号着陆彗星、知识产权法院、"意念控制"机械手、互联网大会、海洋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观察一:罗塞塔号着陆彗星一、主要媒体报道统计表二、主要内容在10年间超过40亿公里的漫漫太空之旅过后,欧洲空间局罗塞塔探测器于北京时间8月6日17时,按计划完成持续6分26秒的点火制动,顺利进入"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轨道。这标志着欧空局耗资13亿欧元的彗星探测计划进入了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科学家首次在彗星中探测到一种叫做甘氨酸的重要氨基酸,暗示着彗星向地球传递生命形成的重要元素。甘氨酸是蛋白质包含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存在于67P彗星云层之中。这是科学家使用罗塞塔探测器锂离子和中性分析轨道光谱仪(ROSINA)勘测发现的,研究报告作者、瑞士伯尔尼大学太空和宜居性中心ROSINA仪器项目负责人卡特林-阿尔特  相似文献   

4.
<正>10年前,2004年,一颗空间探测器开启了它的追逐彗星之旅。10年后,2014年,沉睡着飞行了10年的"罗塞塔"号终于被唤醒,因为预计它将在今年11月,追上它的目标:遥远的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并释放出着陆器。天文学家们已迫不及待地绘出了"罗塞塔"号的着陆想象图,图中着陆器正用"鱼叉"装置刺入彗星表面,固定后利用钻头,抽取并分析彗星表面下20~30厘米的物质……一直以来,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可能来源于彗星。甚至,彗星在撞击地球后,它携带的氨基酸构成了地球生命的启动物质!到底是与否,谜底马上揭开……  相似文献   

5.
八月:罗塞塔号着陆彗星、知识产权法院、“意念控制”机械手、互联网大会、海洋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 观察一:罗塞塔号着陆彗星 一、主要媒体报道统计表 二、主要内容 在10年间超过40亿公里的漫漫太空之旅过后,欧洲空间局罗塞塔探测器于北京时间8月6日17时,按计划完成持续6分26秒的点火制动,顺利进入“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轨道.这标志着欧空局耗资13亿欧元的彗星探测计划进入了关键时期.罗塞塔彗星探测计划是欧洲空间局“视野2000”-奠基石(ESA Horizon 2000 cornerstone)计划旗下的探测任务,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围绕一颗彗星运行并在其表面着陆的探测器.  相似文献   

6.
登陆彗星!     
<正>2014年11月12日,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号飞船释放出的菲莱登陆器在彗星67P/C-G上成功着陆,创造了人类航天器首次在彗星上软着陆的历史。我们为什么要探测彗星?这一壮举是如何实现的?罗塞塔和菲莱在彗星上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7.
前沿     
《杭州科技》2014,(6):4-5
<正>《科学》公布2014年十大科学突破2014年8月,罗塞塔飞船追上了火星之外的67P彗星;11月,罗塞塔搭载的菲莱着陆器有史以来第一次成功地在彗星上实施软着陆。来自这两个太空探测器的数据为彗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参考,使科学家们能够近距离观察彗星的变暖、呼吸和演化。⒈罗塞塔研究成果及菲莱着陆彗星2014年,将早期鸟类和恐龙化石与现代鸟类进行比较的一系列文章揭示了某些恐龙世系是如何发育成小型、体重轻盈的形态学构造的,这让它们能够演化成许多类型的鸟类并在大约6600万年前的物种灭绝中存活下来。⒉从恐龙到鸟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彗星探测对了解地球生命起源和早期太阳系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着陆器"菲莱"(Philae)是彗星探测任务"罗塞塔"(Rosetta)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陆彗星的着陆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将"菲莱"看作质点,建立了"菲莱"在67P附近自由轨道运动和表面弹跳运动的动力学模型,重建了"菲莱"在67P附近和表面运动的轨迹.由于第一次触地的情况较为复杂,对轨道运动和弹跳运动这两个阶段分段仿真,复现了"菲莱"自"罗塞塔"探测器分离至停止运动的轨迹,并与欧空局SONC复现的"菲莱"运动轨迹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菲莱"在67P表面的弹跳轨迹进行参数化仿真,改变第一次触地点TD1的切向和法向恢复系数,分析恢复系数对"菲莱"表面弹跳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4-08-01至2014-08-10)1罗塞塔探测器成功进入目标彗星轨道[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1/30]6日,欧洲航天局宣布,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于格林尼治时间6日09:29进入环绕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的轨道。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于2004年3月发射升空,经过10年5个月4天、总长超过64亿km的太空飞行,按计划追上目标彗星,进入距离彗星约100 km的轨道。罗塞塔预计于2014年11月将菲莱着陆器投放到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上,在其表面进行考察,并对彗星核以及彗星射出的气体、尘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科技潮》1999,(6)
也许您还记得1994年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惊人事件;也许1998年上演的《天地大碰撞》影片还刻在您的脑海中:一颗彗星撞击到地球,引起排山倒海的巨浪,摧毁了高楼大厦,吞食了都市和乡村……您可能会问:天地真的会大碰撞吗?地球真的会被毁灭吗?当此世纪之交,各航天大国掀起一股小天体(小行星和彗星)空间探测热,其目的是要彻底揭开这些有可能引起麻烦的小天体之谜,更好地把握我们人类自己的命运。这股小天体空间探测热投入最多的是美国。在此世界之末,美国已发射了3艘空间探测器,即1996年发射的"近地小行星交会探测器"(NEAR)、1998年发射的"深空1号"(Deep Space 1)和今年2月发射的"星尘"(STARDUST)号。有关"星尘"号的情况,已在今年4月的《科技潮》杂志上介绍过(见该刊1999年第4期),这次专讲"近地小行星交会探测器",至于"深空1号"则将在以后介绍。  相似文献   

11.
青云 《科技潮》2005,(4):52-53
最近,火星探测的热潮激起了大家对探索生命起源的兴趣,科学家在火星上也发现了类似于地球的陨石坑。不少科学家推测,生命可能起源于这些陨石坑。于是,人们又把生命起源的目光投向那些可能撞击地球和火星的彗星和小行星。现在,一种时髦的理论认为,是来自太空的携带有水和其他有机分子的彗星和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才使地球产生了生命。  相似文献   

12.
知识快餐店     
<正>转眼间,知识快餐店又营业了一年。要说今年科学界最轰动的消息,应该就是沉睡了10年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号苏醒并登陆彗星了,让我们与它一起回顾一下历史吧。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科学》杂志近日公布了其评选出的2014年十大科学突破,对全球科学研究进行了年终盘点。其中,人造探测器首次登陆彗星被选为2014年最重要的科学突破。欧洲"罗塞塔"探测器在飞行十年约64亿公里后,2014年8月成功追上"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然后又于11月释放着陆器"菲莱"登陆彗星表面。虽然"菲莱"在彗星表面弹跳两次,此后又因电力耗尽陷入休眠状态,但这是人造探测器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一颗彗星上进行软着陆,而且它仍有希望醒来,并发回更多数据。  相似文献   

14.
《科技潮》1999,(7)
笔者在《科技潮》1999年第4期介绍过探测彗星的"星尘号"探测器,在该刊第5期介绍过探测小行星的"近地小行星交会"探测器,现在再向读者们讲讲另一艘探测小行星的"深空1号"探测器,以使您们对发生于世纪之交的这股小天体探测热,有更完整的了解。"深空1号"(Deep space Ⅰ)是NASA 为到来的新世纪的千年庆典推出的一种低价位探测器的第一艘,主要任务是考察新开发的推进器动力和导航系统方面的新技术应用情况,同时也担负部分探测小天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正>利用非常精确的地基观测设备,英国肯特大学的斯蒂芬·劳里(Stephen Lowry)和同事们研究了近地小行星"丝川"(第25143号小行星)的旋转速度,以及随时间的变化率。他们将精确的观测结果与小行星如何发热的最新理论结合起来。日本的"隼鸟号"探测器于2005年近距离拍到了这颗奇形怪状  相似文献   

16.
《奇闻怪事》2012,(12):16-17
美国宇航局发射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目前正在奔赴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探测两颗人类以前从未尝试接触的天体——谷神星和灶神星,那将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为直观地观测小行星。大部分小行星都栖身在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里,其他小行星则围绕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近的轨道运行,不过它们中有很多都与行星拥有共同轨道。并非所有小行星都会老老实实呆在原处:太阳系里的一些小行星的轨道与行星轨道呈十字交叉。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世界》2011,(11):56-71
我们居住的太阳系,不仅有太阳和行星,还有行星所携带的卫星,以及冥王星等矮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其他重要成员。日本的小行星探测器“隼鸟”号经过大约7年的太空之旅,采集到了小行星的物质样品并返回地球。这项探测任务的重要性在于,通过探测小行星有可能找到关于太阳系起源的线索。本文专门介绍通常被太阳和行星这样的主角掩盖了其重要性的、作为太阳系次要角色的卫星和小行星。  相似文献   

18.
《汕头科技》2007,(1):33-34
一、“星尘”号成功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 装有彗星尘埃样本的美国“星尘”号飞船返回舱,2006年1月15日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中降落。这是人类发射的探测器首次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星尘”号飞船于1999年2月发射升空。2004年1月,该飞船近距离飞过“维尔特二号”彗星时,飞船上的尘埃采集器成功捕获到彗星上百万个物质粒子。“星尘”项目的科学家对最初的样本进行了分析。这可能把人们对彗星以及整个太阳系历史的认识向前推进一大步。  相似文献   

19.
国际     
《科技潮》2012,(6):10
NASA预言行星撞地球中国将是"重灾区"美国太空总署(NASA)日前据天文卫星"广域红外探测器"发回的数据称,在太空中,有约4700颗小行星可能对地球造成威胁,而英国南汉普顿大学也据此发表研究指出,一旦有小行星撞击地球,亚洲将是"重灾区"。NASA指出,这些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的运行轨道都与地球非常  相似文献   

20.
<正>菲莱号,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登陆彗星的人类探测器(参见《科学世界》2015年第1期"登陆彗星!"一文),在销声匿迹7个月后,于2015年6月13日终于再次联系上了欧洲空间局(ESA)。在2014年11月12日,菲莱号登陆在67P/C-G彗星的一个悬岜之下。由于太阳能帆板处于阴影位置,它只工作了60个小时就耗尽了能量,被迫休眠。自那时起,ESA一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