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同一问题的研究,不同思维方式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对宇宙的研究更是如此.用实证思维方式研究宇宙,人类已经形成了一个宇宙大爆炸理论;但如果改用整体思维方式看宇宙,则会发现宇宙大爆炸理论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最基本的矛盾是实证思维方式和宇宙研究对象之间的不匹配.不匹配的原因是:第一,实证思维方式的物质基础是实物质,它没有根基;第二,实证思维方式重实轻虚,不知道宇宙还是个实和虚的对立统一体.总之,实证思维方式的缺陷已经导致整体思维方式的雄起.  相似文献   

2.
类比推理作为人类认知发展的中心能力之一,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传统的类比推理方法只以人类所熟知的命名概念为基础进行类比推理,忽略了大规模数据中往往存在许多尚未认知的"准概念"——未命名概念,限制了类比推理的完整性.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概念格在存储数据信息方面的优越性和知识表达的完备性,提出一种基于未命名概念的类比推理方法.该方法在类比推理的过程中以概念格模型为核心,首先建立源领域和靶向领域的概念格模型,通过概念格结构将两个领域的数据组织起来,其次利用同构算法得到源和靶域之间的节点映射,然后通过本体和概念的属性匹配得到未命名概念,最后利用未命名概念将源领域中的映射关系类比至靶领域,扩大类比结果.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出的基于未命名概念的类比推理方法能够提高类比推理的完整性,得到更多的类比结果.  相似文献   

3.
“民族”与“族群”这样的概念本来就像人类早期对宇宙万物的认知分类一样 ,是把一个连续谱来作一种主观的切割 ,所以经常因认定者的基本立场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4.
针对已有的身份认证机制在认证阶段将消耗大量的通信开销问题,根据"基站"通信原理提出一种新型认证解决方案.提出"区域"和"区号"的概念,通过对节点划分区域、配置区号,并在相应区域中选定一个节点存储该区域中所有节点的信息,则称该节点为"基站".同时该"基站"还存储其他区域的"基站"信息。当某区域的节点需验证本区域内或其他区域内节点时,只要要求对方告知"区号",便可知道其所属"区域",通过发起验证信息给自己所属的"基站",要求对方所属"基站"去验证节点的合法性.该方案可以极大降低节点认证阶段的通信开销并有效阻止外部节点的攻击.  相似文献   

5.
文远 《少儿科技》2011,(2):11-12
《2012》曾风靡一时,引发了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无限猜想;《阿凡达》则告诉地球人,开发新的栖息地才是硬道理!在辽阔、神秘的宇宙中,会不会有像地球一样的行星存在?天文学家对此进行了大胆的推测,认为存在"第二个地球",甚至第三个、第四个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它们像地球一样,有生命存活的自然条件。只不过,这些行星尚处在遥远的宇宙空间,仅以目前的观测设备很难发现它们。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高效的完成数据的准备工作,提出在属性集不同、对象集相同形式背景下多区间概念格的动态横向合并算法.首先,为保证格结构的完整性,对区间概念格的渐进式生成算法进行改进,将区间概念分为存在概念、冗余概念和空概念;其次,结合区间概念格自身特点,给出区间概念格一致性的概念以及格结构横向合并的充要条件;再次,将合并后的区间概念分情况进行讨论,并给出相应的横向合并原理;最后应用层序遍历的方法扫描格结构,提出横向合并效率.实例表明,该算法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终极价值是"立人",教育最基本的社会属性是意识形态性。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对教育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功利性和工具性所带来的阶级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借助国家机器遮蔽教育的个人意识、全民意识、人类意识,致使教育承载过重的时代使命而弱化教育的生成性和发展性。当民众主观能动的理性判断能力不足以与不加思考的"习惯性接受"和自我肯定的"立场性接受"相抗衡时,国家机器的强势灌输就使教育的意识形态性空前膨胀,甚至在一定时期内有可能消解教育的终极价值,使教育不像教育。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咏史诗可以归纳为感史诗、述史诗和议史诗这三种主要类型,各自有其不同的历史阐释方式。感史诗更多依赖直观感悟的方式去理解历史、咏叹历史,侧重对历史的整体渲染和直觉判断;述史诗主要以一种克制隐忍的目光来捕捉历史、剪辑历史,委婉地传达诗人的复杂历史情绪;议史诗主要以理性思辨的方式来剖析历史、解读历史,惯于对具体的历史细节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反思。这三种咏史诗的历史阐释方式彼此相互纠结缠绕,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对于历史的复杂情绪和在历史观念上的矛盾与思想冲突,即在历史认知观上的"历史可知观"和"历史不可知观"的矛盾、在历史范畴观上的"历史有限观"和"历史无穷观"的争议、在历史本质观上的"史理本质观"和"史情本质观"的分歧。  相似文献   

9.
宇宙智能、人类智能、人工智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半个世纪内先后出现的“认知模拟”、“人机合一”都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正确的指导方针。宇宙具有按一定的逻辑结构、逻辑规律由已有事件向新事件必然过渡的逻辑运演机制,这便是“宇宙智能”,人认识后便是从已知进入新知。这客观的必然过渡就是客观的“制约关系”。人类、机器按各自能实现的方式去摹写、模拟宇宙智能,便分别是“人类智能”、“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基础装置是基于制约逻辑的内涵智能机,其硬件的核心元件是模拟客观的制约关系的“制约门”。希望由中国人首先研制出第一代内涵智能机。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相对滞后,人们对于职业生涯教育的认识存在着误区,,将"终身教育"、"职业教育"、"职业指导"、"生涯辅导"等概念与"职业生涯教育"的概念不作任何区分,混为一谈。认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认知、了解和重视职业生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水自古都是一面自然之镜。人类学家弗雷泽的《金枝》以古罗马内米湖畔圣树的祭司仪式遗产为开场,在远古的神话原型中确立“水木年华”的传承妙谛。人类学关注水的历史传统,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认知和知识谱系。河流被书写于文明的首页,大水与治水被视作同畴,而水利也就成了人类寄予的理想并进行实践和尝试。中国自古而下的水智慧不独在先哲的表述中体现,也落实在多元族群的生活、生产和生计上,成为中国文化遗产重要的生命表达,日益凸显了传统政治地理学之积弊。文章以水为经,以事为纬,将河流视为包容甚大的自然-文化遗产体系,以就教于学界。  相似文献   

12.
男性智慧已是我们的显性文化,相对来说,女性智慧还是隐性悟感,作为灵性深藏在女性生命的秘核内。需要诗意启蒙由内而外发展出来,以迎接人类的主流文明由男性思维方式向女性思维方式的转变。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是诗意启蒙的主体。作为智慧教育的范例,本文对仍在读大三的学生诗人鸿无的诗作进行多元批评,将其隐喻“对话”为逻辑,并通过纲领研究认为:鸿无诗作是女性智慧的诗意启蒙。  相似文献   

13.
神话在今日学科体制中归属于文学是一个大错误。因为神话概念远大于文学。神话作为初民智慧的表述,代表着文化的基因。后世出现的文、史、哲等学科划分都不足以涵盖整体性的神话。作为神圣叙事的神话与史前宗教信仰和仪式活动共生,是文史哲的共同源头。中国早期历史具有“神话历史”的鲜明特点。文学人类学与历史人类学的会通视角,是重新进入华夏文明传统,重新理解中国神话历史的门径。从《尚书》《春秋》到《周礼》《说文解字》,古代经典体现着神话思维编码的统一逻辑。参照玉神话与圣人神话的八千年传承,呼吁学界从文学视野的“中国神话”转到文化整体视野的“神话中国”。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自汉武帝以后有两千年的灿烂辉煌时期。这两千年璀璨时期从根本上来说是建立在"文治统一政府"基础之上的。"文治统一政府"是中国的一大创举,它又被称作"贤治政府"、"仕治政府"。这样的政府首先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府,地方的权力集中在中央,中央的权力集中于皇帝,如此以来国家就可以凝聚全国的力量来做大事;其次政府官员大多是由平民中的贤者充任,各级官吏都在公开的标准之下统一选拔,人人不论贫贱富贵都有机会参与政权。中国在这样的政府管理之下,创造了令后人惊叹的灿烂文明。现在我们不禁要问创建这样的政府需要什么样的基础呢?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知识与智慧属于意识活动的两个不同层次。知识告诉人们对象“是什么”、“怎么样”;智慧能够把人引向好的生活。智慧来自于知识,知识可以转化为智慧。现代大学以培养人为目标,它的使命中必然包含着“转识成智”的内容。哲学是爱智慧的学问,哲学教育在“转识成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大学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哲学教育,这是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活动具有"生成性"、"反思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因此,从本质上说来,"智慧型"的提法,不应当只是停留在对教师应当具备何种品质的终极评述之上,而应当描述的是教师在了解教学活动实践性特点的基础上,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处于不断地发展中,并试图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并付诸实践,再通过反思来改善自己教学实践。从这个意义来讲,智慧型的教师应当是指"会学习的教师"。"会学习"的提法既符合终身学习理念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的本质力量的不断增长,人类与自然界打交道的深度与广度已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方面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另一方面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肾张,突出表现就是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问题,这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的共同难题。为了寻找一个能拯救关乎人类未来的生存发展的“诺亚方舟”,我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的社会发展模式。“两型”社会的内涵丰富,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紧迫的社会课题。本文立足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了老子人本思想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老子人本思想中蕴涵着深刻的做人智慧,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当代大学生应主动学习道家文化,汲取精神营养,充分发挥老子的重生、贵生思想及做人、生活智慧,全面提升自己的身心素质,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现当代大学生担负着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一定要把"成人"和"成才"有效地结合起来,借鉴老子做人哲学,以做人为基础,加强成才教育。  相似文献   

19.
以赫伯特·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和迈克尔·阿普尔的“谁的知识最有价值”作为先在之源,顺延思考“为什么这类知识最有价值,”故围绕权力、知识和教育这条主线,阐释人文知识的主导地位到科技知识的全面燃爆,科学知识的强势霸权到技术知识的猛然苏醒,提出了技术知识是职业教育最坚实的知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自然生态环境的好恶紧密相连,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协调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前途与命运至关重要。"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它强调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全面关怀,体现了公正的生态伦理意念,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思想。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伦理正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实现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为本"建构生态伦理要求人类尊重自然的权利、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公正,进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