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技术研究了直流磁控反应溅射法制备的氧化镍电致变色薄膜初始态,漂记和着色态的表面和经氩离子枪剥离后的内部组成与化学状态。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电致变色氧化镍薄膜的制备与性能张旭苹,陈国平(东南大学薄膜研究所,南京210018)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性能(光的透射、反射和吸收)通过外加电场或电流的作用在包括可见光波长的某一波长范围内发生可逆变化的现象,氧化镍薄膜是目前发现的性能最好的电致变色...  相似文献   

3.
用电子束蒸发NIO粉末的方法在ITO导电玻璃上制备电变色氧化镍薄膜,并将薄膜置于200-500℃的空气环境中进行1h热处理.用XRD分析了薄膜的结构,用电化学方法测试了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发现热处理对薄膜微观结构的影响较小,而对薄膜的致色效率及致色与消色态的速射率动态变化范围影响较大.分析了薄膜中电荷的输运机制,讨论了OH-离子电荷的注入位置  相似文献   

4.
以硫酸镍(NiSO_4)和钨酸钠(Na_2WO_4·2H_2O)为原料,采用低温化学浴沉积法在ITO导电玻璃上制备NiO和WO_3电致变色薄膜,并通过物理方法制备WO_3-NiO电致变色器件。本文探索了溶液的浓度和pH对薄膜沉积的影响。采用低温化学浴沉积法直接制备的薄膜为Ni(OH)_2。实验结果表明当溶液浓度为0.02~0.5 M,pH在9.6~11.6之间,均可以得到致密、均匀的Ni(OH)_2薄膜。其中,当硫酸镍浓度在0.05 M、pH调至11.3时能得到致密均匀且透过率高的氢氧化镍薄膜。该薄膜退火后可转化为NiO。当Na_2WO_4·2H_2O溶液浓度在0.02 M至0.06 M,pH为1.2时,能得到致密均匀的WO_3薄膜。此外,钨酸钠浓度在0.06 M且pH调至1.2时,得到致密均匀透过率高的WO_3薄膜。将NiO-WO_3薄膜组装成器件后光学调制为28%左右,能得到所需的电致变色器件。  相似文献   

5.
马德文  苏革  曹立新  柳伟  陈娜  戚新颖 《科技信息》2013,(19):188-188,209
本文利用有机体系电化学沉积法,以FTO导电玻璃为基底,从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制备出了锌掺杂氧化镍电致变色薄膜。在制备薄膜过程中,沉积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工艺参数。本文用能谱对薄膜的组成进行了表征,并用电化学工作站考察了不同沉积时间所制备薄膜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对不同沉积时间薄膜电化学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镀膜时间为15 min的薄膜具有电化学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NiO电致变色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NiCl2为主盐、LiClO4为支持电解质、FTO导电玻璃为基体.采用恒电位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电致变色性能良好的NiO薄膜.实验过程中对溶剂脱水方法、电沉积电压等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探索在此体系中电沉积的最佳条件,制备出电致变色性能和附着性良好的NiO薄膜;通过×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和能谱仪等仪器.对膜的成分、结构和厚度进行了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膜的透光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双电位阶跃法,对膜的电化学稳定性和响应时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8.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工艺,以纯钨靶为靶材在ITO玻璃上制备电致变色WOx薄膜,运用XRD衍射方法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测试手段对薄膜的晶体结构和微观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探讨了WOx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和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实验分析结果发现:磁控溅射得到的WOx薄膜主要是非晶态的,而其在着色状态和退色状态下亦呈非晶特性;电致变色反应使薄膜的颜色发生了可逆变化,必然地也使结构发生了可逆变化.Li 的进出,虽然没有使组成WOx的基本结构发生大的变化,但其微观表面形貌发生较大差异,因为原子团簇的堆积方式向较规则的低能态堆积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Sol—gel法制备WO3电致变色薄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采用Sol-gel法,用Na2WO4水溶液经质子交换树脂获得WO3溶胶,用浸涂法制备无色透明非晶WO3薄膜。WO3非晶薄膜显微结构疏松,表面有微裂纹,是良好的快离子导体,加负电压使其注入Li^+离子引起钨离子还原而着色。经500℃热处理后的WO3薄膜主要含斜方WO3晶相,显微结构致密,表面微裂纹闭合,不利于Li^+离子注入,几乎无变色现象。  相似文献   

10.
电致变色WO3薄膜的结构与光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电致变色WO3薄膜的结构与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从WO3薄膜的微观结构、电子能态出发,分析了电化学反应导致WO3薄膜光吸收并着色的机理;其次介绍了WO3薄膜的制作方法和过程.采用真空电子枪将热压块状WO3(纯度99.9%)蒸镀在普通玻璃衬底上,然后用多种物理手段测试了WO3薄膜的性能与工艺参数的关系,如XRD、XPS.选择适当的工艺参数可使得膜层的特性达到最佳.最后指出WO3薄膜最有希望应用在光电子学和太阳能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在NiCl_2、离子液体和有机液体(DMF)混合体系中制备出结构和性能优异的NiO电致变色薄膜。采用SEM、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电化学工作站对薄膜的形貌、物相、光学及电化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沉积电位和时间的控制,实现了对薄膜厚度和微结构的控制。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在沉积电位为3.0 V,沉积时间30 s的条件下,所得到的NiO薄膜具有最佳光学性能,其消/着色态透光率差值达到52.7%。在沉积电位3.9 V,沉积时间20 s条件下,薄膜具有最快的响应时间(t_b/t_c=0.32 s/0.30 s)。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叙述了一种自动道路交通参数采集系统,该系统可采集道路的交通流量,车头距,速度,占有率和密度等交通参数,并分析了这种参数互相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参数判定道路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3.
14.
本实验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合成了一种不同的新型共轭聚合物PM1,相应的单体通过Still偶联反应合成了聚合物单体M1,合成得到的聚合物,具有多色电致变色现象,合成得到的电致变色材料亦被详细的表征.循环伏安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被用来揭示聚合物膜的光电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苯胺单体为原料,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玻璃衬底FTO导电薄膜上合成聚苯胺电致变色薄膜.采用恒电流法,研究苯胺单体浓度、酸的种类、电沉积时间、电流密度等对薄膜制备及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确定合成聚苯胺薄膜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聚苯胺电致变化薄膜的最佳制备条件是0.15,mol/L苯胺单体的1,mol/L硫酸溶液,以10,μA/cm2的电流密度电沉积40,min.该条件下制备的薄膜的着色效率较无机电致变色薄膜高,但仅能循环105次.  相似文献   

16.
利用a-WO3和c-NiO的互补电致变色性能,结合有离子掺杂的固体电解质,采用反应蒸发方法,制备了一种在可见光直至红外范围有优良电致变色性能的全固体电致变色器件.对于波长为0.56μm的入射光,光透过率的变化在60%以上.器件经数百次循环开关后仍有稳定的电变色性能.染色态到漂白态的响应时间为17s,漂白态至染色态的响应时间为60s.  相似文献   

17.
在Ar和O2气氛下采用直流反应溅射沉积了MoO3薄膜,样品制备过程中改变薄膜沉积气压,保持其它参数不变,研究了沉积气压对其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傅里叶红外透射光谱(FTIR)对薄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分光光度计研究了MoO3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通过电致变色动态测试对样品...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电化学原位紫外-可见光谱技术测定了双苄基取代紫精(DBV)和单苄基取代紫精(MBV)在氯化胆碱-乙二醇低共熔溶剂(DES)中的电致变色行为.结果表明:DBV和MBV分别呈现出无色/蓝色和无色/品红色的可逆电致变色响应.CIE色坐标分析显示:将DBV和MBV以1∶2(物质的量)比例进行混合,可在不同电压下获得从无色→蓝色→紫红色过渡的多彩电致变色响应.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WOx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笔者采用磁控反应溅射工艺,以纯钨和纯钛为靶材在ITO玻璃上制备Ti掺杂WOx电致变色薄膜,用薄膜的透射光谱和XRD衍射方法对掺杂后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Ti掺杂对WOx薄膜电致变色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机理.实验表明:Ti掺杂不会降低WOx薄膜的致色效果,还能显著提高薄膜的循环寿命,缩短响应时间,提高记忆存储能力,XRD分析表明,掺杂Ti之后的WOx薄膜仍为非晶态,且非晶态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