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食源性疾病对人们健康安全产生威胁,是目前世界上最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是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关键环节。传统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耗时长且操作繁琐,检测结果和控制效果不佳,不能满足安全快速检测的需求。采用准确、快速、灵敏的检测技术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合理有效的检测,建立方便快捷的食源性快速检测技术,对确保食品安全和保障人类健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广东科技》2014,(1):63-63
正食源性致病菌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高效的快速检测和污染控制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由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完成的"食品微生物安全快速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系统调查研究,建立了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专业菌种库和主要菌株的分子指纹图谱,揭示了常见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在我国南方的污染状况、分布规律、累积机制和风险水平,深入开  相似文献   

3.
食源性致病菌是引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地检测出食源性致病菌的存在是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关键环节.目前,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领域的纳米粒子技术已日益成熟.系统介绍了光学纳米粒子、磁性纳米粒子等技术在微生物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食源性致病菌是以食物为载体,侵入人体,引起人体慢性、急性中毒,对人体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文章从食源性致病菌来源及危害出发,分析了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技术,并结合某地区的调查实例,分析了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从而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控制、监督、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射频识别技术在食品安全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在食品安全信息溯源方面的发展与应用,以及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从技术与性能等方面对RFID和条码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了RFID技术在食品安全信息跟踪与溯源、质量管控和生产过程优化等方面的典型应用,并结合我国RFID与食品安全信息追溯技术的应用实际,提出了食品安全溯源的关键技术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二十年来,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给食品安全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该文概述了在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安全毒理与保健食品功能学、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该学科在开展食品污染物与食源性致病菌监控技术的研究、食品营养与功能成分及功能学的研究、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在食品卫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并展望了福建省食品卫生学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广东科技》2010,19(13):72-73
由省微生物研究所和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2007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农产品微生物安全快速检测及控制技术的应用”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研究项目从四个方面入手进行科技攻关:食源性致病菌分子检测与显色生化检测技术研究、食源性病毒检测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致病菌,被认为是多血清型引起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实现对K3、K29、K61菌株的测序.并且使用相关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从而实现抗原决定簇的破译.鉴定的3个血清型的K抗原基因簇,表现出高程度的遗传多样性.根据K抗原基因决定簇的特异基因,建立了用于检测和鉴定这3种K血清型的液相芯片检测体系.本研究中破译的副溶血弧菌K抗原基因决定簇以及基于分子技术建立的检测分型体系,为高效的细菌检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正>食品产业连接农副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承载着人类健康与社会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影响人类健康、行业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全球性重大问题,目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害物产生机理、食品加工过程组分变化与营养安全、食品分子营养机理与营养设计、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等是国际食品安全研究的前沿领域,受到各国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屡次发生,体现出食品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本文主要介绍基于物联网RFID的农产品溯源系统技术,从各方面探讨农产品食品安全的问题,力图建立高效的农产品溯源体系,尽量减少农产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并能够在事故发生时及时追溯责任。  相似文献   

11.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不仅会引起食品腐败,造成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威胁,因此亟需开发高效、安全、不影响食品品质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控制技术。益生菌是近年微生物和食品科研领域研究热点,益生菌除具有调节和改善健康功能,其本身及代谢物对微生物较强的清除和抑制作用,使其可应用于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控制。明悉益生菌及其代谢物类型、潜在的抑制微生物机制以及应用现状对相关控制技术的研发至关重要。分析了现有益生菌及其代谢物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抑制机制,主要为破坏细胞结构、影响遗传物质复制、阻断能量代谢途径、干扰群体感应系统、控制生物被膜形成、竞争关键性营养物质等方面的单机制或多机制联合作用;同时基于目前益生菌及其代谢物在食品安全和品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实例,探讨了其在果蔬、肉类等食品中的应用方式、应用条件,对货架期的延长效果等;分析了益生菌及其代谢物在抗菌效能提高、活性包装、与其他食品品质控制技术联用等方面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旨在为基于益生菌及其代谢物的食品安全和品质控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手段以及致病因子控制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基因组序列以及基因组学和后基因组学工具的广泛应用,为病原微生物遗传学和生理学提供了丰富信息,也为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和控制研究提供了大量新手段.主要针对最近关于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控制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目的是为食品安全管理以及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控制策略提供技术支撑和带来一些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成因,包括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的微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等危害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由于经营者违法违规,制假贩假以及食品生产经营者和监管部门的制度漏洞和管理漏洞等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深入阐明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与治理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对我国食品安全制度体系进行整体的研究和设计,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14.
摘要:化学合成类食品防腐剂存在食品安全风险,乳酸菌细菌素是一类具有开发与应用前景的生物源食品抗菌剂。本研究以中国传统酸菜为原料,通过抑菌试验、生理生化鉴定与16 S rDNA测序技术筛选出一株产抑菌物质的植物乳杆菌FZU122。采用醇沉、葡聚糖凝胶色谱柱与HPLC分离、纯化并结合抑菌试验由该菌株发酵液中获得一种高纯度抗菌物质。基于纳升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该抗菌物质是一种由1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ARLGLPVHVV,分子量1059.6553,带2个正电荷,将其命名为Plantaricin-fzu 122。抑菌实验结果显示Plantaricin-fzu 122对大肠杆菌、鼠伤沙门氏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等食源性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综上所述,Plantaricin-fzu 122是一类可用于控制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且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生物防腐剂。  相似文献   

15.
2009年中国首部《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将我国食品从"卫生"标准上升到"安全"标准的高度,确立了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其中的惩罚性赔偿无疑是这部法律中较为成功的制度设计.指出《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尚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实践中出现困境.提出《食品安全法》的修改,应科学确定惩罚性赔偿范围标准,设定赔偿数额的浮动限额,规定最低赔偿数额,注意制度之间的衔接,从而在立法上保证其在制度体系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践上保证其功能能够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16.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活资料,如果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受到威胁。事实上,食品安全问题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难题。2011年3月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毒血旺"、"牛肉膏"、"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又接踵而至,引起了国家领导人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空前重视.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树立大质量观和"以质取胜"战略要求,阐述了当前食物(食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食物(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6项措施.1)全社会共同参食物(食品)质量安全工作;2)关注食物(食品)质量安全;3)控制食物(食品)污染;4)建立食物(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5)加强食物(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6)注重产品食物(食品)质量安全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在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法》确定的监管制度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仍存在空白领域和薄弱环节,技术、制度和人员经费保障不足以及监管行政体系存在矛盾等问题.需要加强薄弱环节的监管,建立适应食品安全形势的监管技术、制度和人员经费保障体系,完善多部门监管的协调合作机制,逐步向"单一部门管理、品种监管为主、环节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过渡.  相似文献   

18.
"粮食安全就是国家安全".中国作为粮食生产和进出口大国,粮食进出口环节中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与发达国家比较,在法律法规标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农药残留限量、检测技术等方面存在差距.因此,有必要研究粮食进出口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灵敏度高,耗时短,程序简便的定量细胞分析分选方法,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检测、环境监测、临床医学等领域,尤其在微生物检测中表现突出.流式细胞术正逐步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研究并介绍了流式细胞术在几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该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