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张艳清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7,(3)
发热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以体温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病理过程,也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症状之一。发热久、持续高热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还可引起全身各器官严重的功能障碍,因此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采取物理降温方法治疗。掌握好选择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和适当时机,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5.
7.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病人营养疗法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54例病人的营养护理疗法,休克纠正过后,实行早期胃肠道营养,4~7d静脉营养液以能量为主,此后注意加强蛋白质、氨基酸及脂肪乳剂的补充。结果:54例病人均未出现体重明显下降及营养不良,治疗中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创面愈合时间为38~86d。结论:严重烧伤的营养支持宜采用胃肠道与静脉营养相结合的原则,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严重烧伤后,机体处于超高代谢状态,极易引起热能及自身蛋白大量消耗和分解,导致机体负氮平衡。充分有效的营养支持疗法能为机体提供创伤修复所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可阻止或减少自身蛋白的分解,增强机体免疫力和创面再生修复能力。1997年-2004年,对54例严重烧伤病人加强了肠内、肠外综合营养支持治疗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9.
11.
12.
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急症,往往来势猛,严重地威胁着病人的生命。病人极易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影响治疗效果。如心理焦虑、精神紧张、濒死的恐惧感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增高,致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梗塞面积扩大,心绞痛发作,诱发心律失常,甚至使病情恶化,发生猝死。因此,作为一名临床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状态,并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从而保证心梗的治疗取得相应的效果。通过我们长期在临床工作中的观察,病人有如下几种主要的…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张金琼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9(2):113-116
休克是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的综合证;它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生命重要器官的微循环灌注不足,使组织代谢发生障碍和细胞遭受损伤;临床上因而表现面色苍白、肢端紫绀,皮肤湿冷、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收缩压<80mmHg)、尿量减少、烦燥不安、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而死亡.笔者参加临床工作以来,在20多年来曾护理过休克病人将近300例,兹就自己对休克病人的护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