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邻里间的交往空间设计不仅需要满足居民的生理需求,同时还应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要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本文就不同的人们对邻里间的交往空间的需求分类来论述其各自的特点及设计的要点,目的为创造出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城市住宅社区内突发事件频发,居民对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加强城市住宅社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提高社区安全水平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应急管理与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提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研讨城市住宅社区风险管理现状,结合广州市典型住宅社区调研情况,提出当前我国城市住宅社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成因,有针对性提出提升城市住宅社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最终,通过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更好的减低或减少风险,保障居民安居乐业的生活,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小户型住宅的可变设计——以七巧板变换空间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虹舟 《科技资讯》2009,(30):63-63
在有限的空间中,如何来实现多种功能并存的问题,"可变"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方式。本文主要对小户型住宅的可变性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结合了作者设计的七巧板可变空间实例对小户型住宅的可变性进行初步的探讨与设计尝试。  相似文献   

4.
邵啸鹏 《甘肃科技》2010,26(2):77-79
我国西部地区的社区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社区服务。总的说来,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当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社区建设者能够根据其自身情况,积极借鉴发达地区建设经验,科学合理地采用适合自身的,以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为核心内容的社区建设体系,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但由于诸多原因,西北地区城市社区建设,尤其是文化建设方面,在具体建设过程当中也存在有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以兰州市为例,试图在客观描述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基础上,探寻问题出现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一种从建筑学场地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建筑外部空间形态特征——围合度与场地微气候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建筑外部空间形态是建筑师可以操作的对建成环境的调控手段,场地微气候是环境调控的主要目标和媒介,建筑低碳节能是环境调控要达成的目的.在对上海市内城区典型办公建筑群案例——国歌广场的研究中,采用现场微气候实测的方法,分析外部空间形态与场地微气候的温度场、风场、日照分布的关系.经场地平面、剖面类型分析探讨场地外部空间形态特征与场地微气候特征的关联性.场地实测的数据表明外部空间几何形态对场地微气候指标如温度、风速、太阳辐射有显著影响.对实测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显示场地微气候与场地围合度因素显著相关,包括建筑、地形和绿化的围合,围合度的量化变量指标包括剖面高宽比(H/W)、平面通透率(L/C)、天穹可见度(SVF)、地面升起与下沉的高差(H).实测数据分析表明场地中的空气温度(TMP)与天穹可见度(SVF)正相关,夏季三次曲线模型拟合度较好,冬季相关性比夏季弱;场地中的风速(WNS),夏季与平面通透率(L/G)正相关,相关性较弱,冬季与剖面高宽比(H/W)负相关,相关性比夏季显著;场地中的太阳辐射强度(SRD)与天穹可见度(SVF)正相关,夏季为三次曲线模型拟合度较好,夏季相关性比冬季显著.天穹可见度(SVF)与平面通透率(L/C)、剖面高宽比(H/W)可以作为影响太阳辐射和热压通风作用的指标.总结得出了夏季和冬季场地空间形态围合度要素与场地微气候要素关系的拟合模型.对场地热环境的太阳辐射、温度场、风场的分析发现,由半围合、半覆盖的空间形式组合的多样化的空间形态最有利于场地中微气候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学习生活方式,他们在网络空间里因学习、沟通、交友、购物、经营、娱乐等而加入各类"虚拟社群"(即网络族群)。从族群视角看,大学生网络族群已经成为网络世界最值得关注的新型学生组合形式之一。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生在网络上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有自己的社交圈,有自己的社区地位。通过调查福建省高校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方式,了解大学生群体选择和运用网络族群的现状、发现其中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具有较强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措施来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7.
杨亚  吴运法 《皖西学院学报》2015,(2):129-133,150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农村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生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立足皖西地区的六安市金寨县古碑镇,通过对古碑镇农民自建住宅的实地走访、调研,并对有效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皖西农民生活模式和居住模式的特点。结合金寨农民自建房设计图集项目,根据当前农民对住宅功能的需求,探索出符合当地文化特征和生活习俗的住宅设计方法,以居家务农型户型为例,在针对节约土地、风格缺失、施工粗糙、功能提升、结构完善等诸多方面问题提出改善方案,为今后皖西农村自建房户型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过空间统计学的半变异函数工具定量研究了东莞市普通住宅价格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各向异性变异分析表明东莞市普通住宅价格呈带状异向性空间分布,即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各向同性变异分析表明:东莞市住宅价格半变异函数的理论模型符合球状模型,其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子的影响占62.5%,受随机因子的影响占37.5%,说明确定性因素对其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大于随机因素;其变异属于中等程度的变异,变程为16.62 km.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交往空间有利于社区归属感的产生,社区归属感的营造是城市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对典型回汉混居城市——银川进行社区归属感满意度调查,用ArcGIS进行空间表征分析,用层次分析法基于交往空间对银川市社区归属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银川市归属感强度由大到小为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影响社区归属感的主要因子是运动休闲空间和宅间交流空间,居民社区归属感淡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健身场地、入户门厅等交往空间的缺失.在此基础上,阐明银川市社区交往空间对归属感的影响机理:银川市区位差异明显,环境优美、物业高端的社区归属感愈强;开发商提供传统的交往空间而忽略业主的主观感受,使居民归属感淡化;密集的居住结构,使社区居民关系疏离.  相似文献   

10.
人口郊区化与居住郊区化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社会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已成为当今的主潮流.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了城市人口的集聚,同时也加快了城市住宅产业的发展.在对淄博市中心城区内部居住环境质量因子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淄博市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地块的环境适宜程度,共分为4级,并对居住用地地块的环境适宜程度进行了空间分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介绍关于商业步行街景观要素空间理论相关知识,从形成商业步行街消极空间的景观要素入手,探讨如何将消极因素改造为积极要素并防止形成消极空间.结合广州市上下九步行街进行实地考察,并提出针对性改造措施,希望通过该案例的改造建议对我国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改造与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回溯述论的方式,主要侧重点在于对云南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建立状况进行理论总结和思考,以期对“保护区”和云南非物质遗产保护寻索科学切实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社区文化是社区的灵魂,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区建设起着积极推进作用。通过对淮安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状况的实地调查,结合专业知识和相关文献,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4.
鼓楼区是南京市中心城区,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社区管理体制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的管理模式逐步确立,全区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而居民参与是衡量社区文化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 标志,也是社区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那么,在鼓楼区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的参与状况如何呢?为此, 我们对此作进行了专题调查并提出了相关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虚拟品牌社区的网络社交关系构建消费者回复网络,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分析虚拟品牌社区的结构特性,并选取个体指标与整体指标构建意见领袖识别的完整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借助熵权法设计了意见领袖识别的计算公式。最后以魅族Flyme社区这一虚拟品牌社区为例,结合消费者互动内容选出了适当数量的意见领袖,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王苏毅 《工程与建设》2012,26(2):181-183
文章以合肥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外部交通组织与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城市综合体外部交通组织对公共空间的影响。希望对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有所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2007年漳州市区住宅用地的基准地价更新工作,其中级别的划分方法是依据<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采用总分频率曲线法,确定土地级别.而房屋租赁样点利用租金剥离法计算地价,房屋交易样点利用假设开发法测算地价.从结果可知,漳州市区一级、二级和三级住宅用地范围明显扩大,各级地价均有一定程度上涨.在此基础上,笔者对级别变化、地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回族婚姻是回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一个鲜明文化符号,具有民族宗教和地域性特点。受现代主流社会的影响,传统的回族婚姻文化发生了变化,一些反映回族地域性的婚姻文化符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些不被人们所关注的变化,折射出了回族社区变迁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喀斯特面积分布最广的贵州省为研究区域,选取3个典型地貌类型区,基于330户的问卷调查从10个方面通过主成份分析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居住综合指标,对研究区调查户的居住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依此得出3个典型地貌类型区住宅的总体水平情况;再根据评价结果,运用泰尔系数分析各地貌区内的住宅空间差异情况,探讨喀斯特地区住宅空间分异的规律及其与喀斯特地貌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住宅空间差异和地貌空间差异的规律一致,高原峡谷区喀斯特地貌空间差异和住宅空间差异最大,高原山地区次之,高原盆地区差异最小。另一方面,社会经济情况也是影响居住水平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口因素是关键,使得各典型地貌区的居住总体水平与地貌空间差异的规律不一致,加剧了住宅空间分异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