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框架结构是由梁、板等水平构件与柱通过刚性节点连接而组成的矩形网格承重结构.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由于目前没有钢筋细部节点的统一做法,设计时容易出现节点钢筋配筋率过大或者钢筋锚固不足等现象,给施工带来很大不便,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工程中钢筋节点的设计与施工进行了探讨,有利于今后钢筋的节点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2.
模板工程、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三个分项工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对于这些分项工程根据工程的特点,有着各自不同的施工控制要求,如模板工程中的梁板模板安装次序、钢筋工程中的连接、混凝土工程中高强度混凝土的裂缝控制及施工缝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结构的经济性与安全性。本文从临时支撑体系的施工、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预应力及钢筋工程施工三个方面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的施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在超高层建筑的构造中,钢管混凝土柱因其良好的受力、变形性能及施工便利性,在钢结构-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中应用十分广泛。钢管柱与无梁楼盖的连接节点大多数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环梁,该文以北京市奥体南区OS—02#地块超高层项目为实例,剖析了钢筋混凝土环梁的施工难点,并详细阐述了钢管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连接节点的整个施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模板的设计与加固、环梁钢筋的加工与绑扎、混凝土浇筑与养护等施工技术方面的实践及探讨。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转换梁的施工建造过程涉及力学、材料学、结构设计及工程管理学等多门学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整个结构的安全性。本文针对预应力型钢混凝土转换梁的型钢梁施工、钢筋绑扎、模板安装、预应力施工、混凝土浇筑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国家体育馆为例从支架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加工及安装、混凝土施工、钢筋错位防治和混凝土裂缝防治等6个方面介绍了混凝土环梁的一般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别从模板支撑系统、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三个方面阐述了高层混凝土结构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别对新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板、梁、柱构件的新型构造、设计方法、处理措施进行介绍.此结构体系在叠合楼板中采用了人工拉毛粗糙处理和格构钢筋,梁、柱构件处采用了剪力键、钢筋对焊、端头锚、钢筋连接套管等不同于传统的锚固、连接构造措施.这些构造措施将构件的薄弱部位有效的做了处理.并很好的把各种结构的构件连成相互统一的整体,保证了结构的整体性能,同时方便施工和吊装,有利于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9.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是转换层结构中的常见形式,其施工质量对于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大跨夫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临时支撑的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预应力及钢筋工程施工,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钢纤维混凝土桥面施工技术要点,包括梁(板)顶面的雷凿毛、梁(板)顶面竖向连接钢筋的设置、桥面铺装钢筋网片的制作、横向支撑梁的设置、模板的安装、钢纤维混凝土的拌和、钢纤维混凝土桥面的施工、钢纤维混凝土桥面的压纹与养生。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浇楼板在框架梁端实际抗弯中具有参与作用的情况,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不同楼板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现浇楼板配筋率会影响现浇楼板中的板筋在框架梁端实际抗弯的参与程度,在梁柱同等配筋的情况下,楼板配筋率高的框架梁端的实际承载能力要大于楼板配筋率低的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因此,在进行有效翼缘宽度的选取时,应将现浇楼板配筋率列入考虑范围.  相似文献   

12.
基于CEB-FIP(2010)模型采用MATLAB拟合徐变曲线,通过ABAQUS分析软件二次开发了收缩徐变计算程序。在参数验证的基础上,模拟计算了素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柱、单层三跨框架梁在不同参数影响下考虑徐变和收缩影响的竖向变形,提出了考虑钢筋影响的变形折减系数并分析了其影响参数,拟合了不同影响因素下柱的折减系数公式。结果表明:柱的尺寸、混凝土强度与折减系数为二次曲线关系,湿度、配筋率与折减系数为线性关系,轴压比对折减系数影响不大;梁的截面高度、混凝土强度、配筋率与折减系数为二次曲线关系,湿度与折减系数呈线性关系,梁上线荷载大小对折减系数影响不大;折减系数公式能很好地考虑钢筋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建立3个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模型分别代表实际的带楼板空间框架结构、设计采用的纯杆计算模型和考虑部分板筋参与作用的设想计算模型,采用ABAQUS进行仿真模拟,通过考察各模型在侧向荷载下的屈服机制、塑性铰开展情况、梁柱钢筋应力对比和板筋应力情况,研究现浇楼板和结构整体效应对框架梁端抗弯能力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现浇楼板的存在使得实际带楼板框架结构与设计采用的纯杆空框架模型屈服机制不一致;梁端抗弯能力发生超强的原因不仅在于现浇楼板板筋的参与作用,还在于整浇后的结构整体作用;采用有效翼缘宽度考虑板筋作用时,取为6倍板厚不能全面概括实际框架的受力情况,应考虑结构整体效应、侧移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进一步探求节点内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不同锚固方法、节点核芯区配有特殊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梁圆柱节点在模拟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机理。文中对节点区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粘结性能,节点核芯区的剪切变形、荷载-层间相对变位的特性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钢筋混凝土梁柱偏心节点梁端水平加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通过五榀钢筋混凝土梁柱偏心节点的试验研究 ,了解了梁端水平加腋的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分布、钢筋应变发展和荷载变形性能 ,证明了梁端水平加腋可以显著改善偏心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 ,在加腋区配置适量的斜向钢筋能够充分发挥加腋的作用。另外 ,对于加腋区的斜向钢筋数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探讨增强型混凝土永久模板—钢构架混凝土短柱和现浇钢构架混凝土短柱、现浇RC短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得出结论:增强型混凝土永久模板-钢构架混凝土短柱在轴压破坏过程中,主筋应变明显滞后于现浇RC短柱,承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增强型混凝土薄板有效参与工作;给出了该类型短柱的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In most reinforced concrete (RC) structures, a large stiffness is needed in order to limit structural deforma- tion for service load conditions. In seismic resistant structures, however, the energy dissipation demands are imposed and inelasti…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计算一座二类场地八度(0.2g)抗震设防的异形柱框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响应,对国家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二级框架柱的设计规定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除框架底层柱根和T形截面边柱外,该规程的相关设计规定基本上能起到“强柱弱梁”的控制效果.对底层柱根和T形截面边柱的弯矩增强系数取值和配筋形式提出了建议.建议的方案增加配筋量不多,既能达到结构预期的塑性铰分布结果,又方便施工.  相似文献   

19.
非强柱弱梁钢筋混凝土框架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榀单层单跨混凝土框架在竖向荷载下的试验研究和非线性有限元全过程分析,对"梁强于柱"和"梁柱等强"框架的极限荷载、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变形、位移延性和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在配筋适当的情况下,"梁强于柱"和"梁柱等强"框架在正常使用荷载下裂缝宽度和挠度均能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且均具有较好的延性,能实现充分内力重分布.  相似文献   

20.
"强柱弱梁"是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梁铰机制的重要结构措施,但是要达到这种良好的梁铰机制,现浇楼板配筋的影响最为重要,不仅增大了框架梁的刚度,而且对框架梁的极限承载力有不可忽略的贡献。同时与美国规范ACI318-02相比,我国对现浇楼板的研究不充分。通过采用ADINA软件对框架结构的节点进行非线性分析,对比梁、板、柱受力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并深入研究现浇楼板对框架梁实际承载力产生"超强"影响方式,提出楼板有效翼缘宽度的取值,并以框架中节点为例核算节点的强柱弱梁配筋情况,从而提出考虑板内纵筋影响的"强柱弱梁"的设计验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