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改善车辆在交叉口群的运行效率,缩短车辆排队长度和减少车辆起停次数,在对交叉口群微观交通仿真中车辆、交叉口、车道、信号灯实体进行Agent建模基础上,采用AgentSpeak语言设计了车辆Agent的跟驰行为、交叉口避撞与左转待转行为、以及换道行为等模块,实现了基于Agent的交叉口群微观交通仿真系统。以西安市小寨商圈交叉口群为例,车辆Agent分别按照随机速度行驶和最大限速行驶意图模型进行仿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最大限速行驶策略时,车辆在交叉口群的平均延误时间可降低25.7%,平均起停次数可降低35.8%,这为改进现有交叉口群车辆通行控制策略和管理措施提供了思路及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中小城市建立低碳交通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美国联邦公路局(FHWA)微观仿真软件TSIS/CORSIM,并结合广东省清远市中心城区的交通调查,建立了清远中心城区路网交通仿真模型,对以现状交通流量为基础设定的5个情景方案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随交通流量的增大,路网的交通排放增加,当增大到1.5倍时,车辆每公里的HC,CO,NOx和CO2排放分别上升8%,12%,12%和29%,当交通流量增加(1.5倍)导致交通拥挤时,额外燃油消耗为225 L,额外CO2排放为518 kg,占总排放的16.3%.  相似文献   

3.
对称交叉口具有可以显著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设置费用低,节约土地等优势.对比对称交叉口和常规交叉口车辆和行人延误,分析对称交叉口在不同交通流量、不同转向车流比例下车辆延误变化,总结对称交叉口发挥效益最优的交通条件,对后续对称交叉口的推广和实地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VISSIM软件,仿真对比车流状况相同的传统交叉口和对称交...  相似文献   

4.
交通仿真系统中的纯微观跟车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目前在交通仿真系统中的跟车模型忽略车辆个体性能差异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纯微观跟车模型,该模型以某一扫描时刻为基点,根据前、后车辆在当前时刻的状态,考虑前、后车的加减速性能,以后车“紧密”而又“安全”地跟随前车行驶为原则确定后车在下一扫描时刻的加速/减速度,纯微观模型更准确地反映了不同性能车辆跟车行为,而且具有模型标定相对容易、适用范围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从满足微观交通仿真需求角度分析了仿真数据模型建模的要点,建立了包括基础路网模型、信号控制方案描述模型和交通需求模型在内的微观交通仿真数据模型。信号控制方案描述模型中,信号灯分配通行时权,信号灯组描述交叉口的通行规则。交通需求模型由交通小区和OD矩阵组成,交通小区定义OD矩阵的起终点,OD矩阵定义路网上的出行量。以VISSIM为例,研究该模型与微观交通仿真模型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取数据转换生成VISSIM仿真模型,论证了其用于数据提取和交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用VISSIM微观交通仿真软件作为仿真工具,以拉萨市布达拉宫区域北京路上两个交叉口作为研究的对象,在对道路状况、车流、车型和驾驶特性调查的基础上,利用虚拟现实工具进行道路环境模拟,并通过VISSIM交通仿真软件进行建模并校正模型,形成了这两个交叉口之间的交通状况的微观仿真。通过仿真输出的各种数据,对当前的交通状况进行分析、预测、评估,为交通部门更好的了解布达拉宫核心区的交通现状,合理的进行交通组织、交通管理和道路的规划改造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公交竞争力,以消除公交车在交叉口的停车等候时间为目标,提出了一种面向短间距交叉口,考虑公交车到达停止线的时刻的预测误差,以对原配时方案调整幅度最小为准则,均衡分配各个相位间的绿灯损失和收益的主动优先方法,并基于仿真实验分别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有效性实验中,此方法将公交车在交叉口的停车等候时间降低了90.8%,并使人均延误降低了31.0%,优于其他3种信号控制方法。适用性实验表明,此方法适用于饱和度不超过0.8的信号交叉口。  相似文献   

8.
按照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原则,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交通微观仿真系统进行了模块划分,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微观交通仿真模型.探讨了面向Agent的微观交通仿真系统建模过程,从交通流生成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等入手,给出了系统中各Agent的设计方案和仿真系统架构及仿真流程.  相似文献   

9.
信号交叉口交通延误的微观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车辆通过交叉口的行为特征,在考虑影响车辆个体行为的各种因素的前提下,计算出车辆通过交叉口所需时间为车辆在交叉口前的排队等待时间与车辆在交叉口内的运行时间之和。本研究为交叉口微观仿真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五路交叉口改造原则和交通组织设计方法进行论述,结合实例对交通组织提出多种改善方案,同时分析了各方法的适用条件.并对各个改善方案进行交通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最优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杜健航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6):9099-9102
基于微观交通仿真平台Paramics,提出了一种针对城市交通路网中复杂交叉口信号控制策略效率评价系统的理论框架与实现方法。作为应用实例,以广州市海珠区的某复杂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其几何精确的CAD模型,进行现场交通调查获取真实OD的数据,进而建立其微观交通仿真模型。最后,通过加载不同的信号控制方案(包括现行的方案),并仿真分析各方案的运行效率,从理论上寻求最优的方案。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基于微观仿真的城市交叉口信号控制优化方法,能方便、有效、低成本地应用于实际交通工程中,为此类城市交通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模拟方法在主路优先交叉口通行能力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用模拟的方法,对主路优先叉口的通行能力进行了研究,从微观的角料对影响通行的各关键参数进行了新的标定,并建立了基本模型。该方法的特点是面向对象,它保证了交叉口中各种交通特性都能在模型中得到真实的反映,而且在同等条件下,模拟的结果与经典公式的结果拟合程序很好。  相似文献   

13.
以信号控制交叉的口单条进口车道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基于实时检测数据的排队头车搜索算法.建立了由3辆车构成的期望排队头车集合,在停车线后布设上游检测器和停车线检测器,将信号周期时间划分为3个时间窗,用以采集车辆到达信息.通过分析绿灯末期进口车道的车辆运行特性,建立了若干逻辑条件.每个信号周期的红灯启亮时刻,根据逻辑条件的判断结果搜索该车道的排队头车.仿真测试结果显示,算法的正确率达到96.5%.由于检测器的布设位置、排队头车的车速阈值可以根据现实情况进行校正,使得算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快速公交车辆平面交叉口信号优先实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以等待延误大小为约束条件在设置快速公交(BRT)专用进口道的十字平面交叉口给予BRT车辆有条件信号优先.有条件优先含义是只给予满足特定条件的BRT车辆信号优先.具体做法是利用检测系统检测BRT辆抵达交叉口遇红灯开始排队待行时刻,依据所有待行BRT车辆的最大等待延误判断是否应提供信号优先服务.信号优先实现方法包括实时调整优先相位、优先相位分隔多次出现和压缩非优先相位.与定时信号控制相比,感应控制根据BRT车辆等待延误大小进行信号调整,提高BRT系统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公交专用道绿波信号设置对社会车辆及乘客的总延误影响,引用了人总延误评价方法。给出了公交专用道绿波信号设置方案,建立了公交优先条件下城市道路交叉口绿波协调控制模型,基于VISSIM微观仿真软件分析了交叉口延误情况。实例研究表明:公交专用道绿波信号要使主、次路的道路、交通满足一定宽度及流量条件方可设置;公交专用道绿波信号设置效果可以用交叉口人总延误改善率来判定。该方法分析说明公交专用道绿波信号设置只要使整体效果最优,其设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信号交叉口延误计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论述控制延误、停车延误和引道延误概念和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用于计算延误的调查法、分析法和仿真法,并以十字型交叉口为案例,分别使用点样本法、HCM2000法、SimTraffic 5系统和VISSIM 3.60系统计算交叉口延误.经分析认为,VISSIM 3.60系统在交通行为描述和参数设置方面更为细致,因此更适合计算国内混和交通流条件下信号交叉口延误.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国内外城市交通微观模拟系统的发展状况,对机动车辆的微观行为模式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在非自由车流状态下车辆的行驶行为,在此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技术,设计了包括13个主要模块的城市交通微观模拟软件系统框架,描述了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人均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在调查交叉口交通流量与当前信号配时的基础上,以相位乘客流量比和相位饱和度确定绿信比,优化信号配时,尽可能提高公交车的出行效率。通过对实例的理论计算和软件仿真,结果表明,在相位流量未达到饱和时,绿信比优化方法能够提高进口道路通行能力的利用率,减小交叉口的人均延误,在保障交叉口交通顺畅的前提下实现公交优先。  相似文献   

19.
道路交通仿真技术与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回顾了仿真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内的应用进展,简要介绍了国外几类不同的交通仿真系统的功能特点,分析了这些模型在我国应用的障碍,指出了不同层次交通仿真模型研究的技术要点以及构建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的一般思路.论文从我国城市交通的实际出发,探讨了在我国城市交通领域内开展交通仿真研究的建模重点与相关技术关键,提出了目前我国交通仿真系统研制应采取的技术路线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