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08—2017年安徽省61个县域的人均GDP,运用空间自相关Moran′sI指数和Getis-Ord G指数分析县域经济的空间聚集性,通过标准差椭圆研究经济发展空间分布的中心性和方向性,分析安徽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及演化.结果表明,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格局;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近年来发展差异程度逐步扩大,经济热点地区集中在东南部;经济重心较为稳定,有缓慢向东转移趋势,标准差椭圆呈西北-东南走向,呈空间收缩趋势.从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政策和加强地域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第5次、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县域GDP数据,运用地理集中度指数、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指数以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县域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及其空间耦合关联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呈不均衡发展态势,人口、经济二者的地理集中度指数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趋同性、一致性,且表现出较强的正向关联效应,在空间布局上总体呈"东高西低"分布态势;(2)2000-2010年湖南省县域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呈两极分化发展态势,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人口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明显优于西部区域,且这种空间非均衡性愈趋明显;(3)全局Moran指数表明人口与经济发展空间耦合分布呈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且集聚趋势有所强化;局部Moran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进一步揭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是导致人口分布与再分布的主要驱动力,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联的东西部空间分异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核密度分析、马尔科夫链、空间马尔科夫链等非参数分析方法,分析湖南省县域经济增长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表明:(1)整体呈现出"总体趋向分异,板块趋向收敛"的空间转移变化格局.(2)密度分布曲线经历了先向右偏移后向左偏移的转移变化;核密度值(0.6~0.8)集中区,人均GDP不断降低,表明低状态水平的县区相对更加"落后";核密度极值区则由"双核"演变到"单核",形成了一个高密度值的收敛区域.(3)湖南省4个状态水平的稳定性是高状态低状态中高状态中低状态,在由低状态到高状态的4个区域背景下,低一级状态向高一级状态转移的概率之和由小变大.最后,根据不同状态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的不足,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现代多元统计方法,对湖南各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了综合测度与评价,揭示出湖南县域经济竞争力综合水平的空间分异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县域经济竞争力培植和提升以及空间差异调控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0、2000、2006、2012年的常住人口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半方差函数等方法,研究武汉城市圈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城市圈人口密度呈现"西高东低,中间高、南北低"的特征,人口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对应关系;1990年以来,人口密度相似的地区在空间集聚分布,且集聚趋势不断增强;人口分布越来越不均衡,由空间相关引起的人口分布的结构化分异越来越显著;除东南—西北方向,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度在另外3个方向均增强;人口向以武汉中心城区、黄石市辖区集聚的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0年统计数据对新疆南疆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实证分析,运用主成分的Topsis分析法对南疆地区42个县域区经济发展进行排序和综合评价,利用GIS软件制出南疆地区县域区经济综合实力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南疆地区县域经济差异较大,其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分为4类,库尔勒市经济发展水平最高,阿克苏市、喀什市、库车县域等8个县域区次之,伽师县、轮台县、疏附县等25个县域为中等水平,策勒县、乌什县、岳普湖县等8个县域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7.
以哈长城市群为对象,通过对城市群内部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分异特点,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四个时间断面为基础,描述2000年以来哈长城市群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得出:哈长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水平上升显著,但是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均有扩大现象;空间集聚发展的态势从负相关转为正相关,各地域之间的关联性呈现逐渐增强态势;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表现为低、高水平县市数量所占比重较大,南北地域分布两极分化特征明显,其中,北部地区较多县市发展水平较低,中部、南部地区发展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湖北省英山县为例,依据土地权属调查资料建立村域尺度的林地生态风险模型,探讨乡村林地生态风险空间分布模式.研究表明:(1)林地生态风险与地形因子有较大相关性,村域坡度越小,风险水平越高;(2)林地生态风险水平总体呈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趋势,风险水平较高(或较低)的村域趋于和同类的村域相邻;(3)每个村域的风险关联模式及空间分布不尽相同,"低—低"型村域在县域北部高海拔地域上呈现出连片分布态势,"高—高"型村域在县域中南部地域上形成连片分布格局,"低—高"与"高—低"型村域则以分散分布为主.研究结果为有效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用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和泰尔指数T等指标,从陕西省不同空间尺度,对2001—2014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不同空间程度上看:空间尺度越小,差异程度越大,即县域市域区域。(2)经济发展快的地域,其内部经济发展差异越大;发展相对滞后的,其内部差异较小。(3)不同空间尺度的绝对差异呈现进一步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在波动中变化,相对发展率呈现出"北高南低夹关中"的倾斜趋势;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大成为总体差异的来源,整体呈现出"扩大—缩小—扩大—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05,2010和2016年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各县域统计数据,计算产业结构提升系数,揭示县域产业结构时空演变的基本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6年,研究区产业结构水平整体处于提升状态,且阶段性特征显著;产业结构水平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且产业结构高水平的县域呈"C型"包围低水平县域的态势,被包围地区基本处于紧邻省界线的县域和中心地带,深刻反映出省际边界地区的"切变"效应对产业调整的影响;产业结构演变是人口、市场和技术等因素的综合表现,整体而言,人口和市场要素对研究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力较高,不同自然单元分区的主导因素存在差异,在区域合作的背景下,初步呈现出区域内在动力向外部要素转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及地理探测器模型来揭示长江经济带2003—2018年间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空间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继续扩大,呈现出"东高西低"、"中心高边缘低"的空间分异格局.城市群...  相似文献   

12.
以河西走廊107处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区域地理的视角,以地理探测器、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等方法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可达性。结果表明:河西走廊A~5A级旅游景区数量分别为1处、8处、54处、41处、3处;景区以斑块状聚集在敦煌市城区及周边,嘉峪关市和肃州区、张掖市中部以及凉州区,县域空间分布不均;交通站点密度、县域人口数量和经济水平对其空间分布影响较强;研究区A级旅游景区整体交通可达性程度较低,且差异显著。河西走廊A级旅游景区数量可观、等级较高,空间上呈斑块状分布,交通因素主导了其空间分布,交通可达性低。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旅游活动参与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一、河南省循环经济空间发展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按照<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全省以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豫西南地区和黄淮地区四个经济区作为产业发展单元,各经济区由于资源条件、发展基础和经济结构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发展特色.构建河南省的循环经济空间发展体系,要建立在各经济区的发展特色基础上,在更高的区域循环经济层面推进省内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的融合,从生产和消费源头严格控制废弃物的产生,形成一个完善的避免废弃物产生的机制和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机制,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推进河南省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2010—2015年间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及空间集聚效应;运用偏微分方法,实证检验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并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财政收入、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财政支出、人口密度与人力资本存在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而农业发展水平、物质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溢出效应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海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与扶贫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改革开放以来,海南社会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仍十分显著.为了更好地了解海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选取人均GDP、城镇化水平、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非农产值、文盲率等7项指标,采用量图分析法,将全省18个市县行政区分为先进、中等、落后3种类型.确定今后扶贫的重点市县.让真正需要扶贫支持的市县得到必要的扶贫支持.尽快的脱离贫困.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尺.以甘肃省69个县(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测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并对其地域空间特征以及发展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落后,河西地区和陇东地区发展水平最高,部分中部地区次之,甘南临夏地区和部分陇南地区最低;同一发展水平等级的县域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性,不同等级空间分布相对聚散有序.由此,可以将其划分为高值区域、较高值区域、较低值区域和低值区域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的综合研究能够全而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和民生的根本问题,是政府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的基础.我国的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独市的经济单元,研究县域经济,不仅可以深入分析当地的实际问题,而凡对于把握省域经济的空间差异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摘要:运用区域重心、地理集中指数等分析方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1998—2010年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不一致指数对经济区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研究结果显示:北部湾经济区人口重心位于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经济重心则由位于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往西南方向转移,并呈现南北波动的格局,人口重心的移动远远慢于经济重心的移动;研究时段内北部湾经济区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沿着南宁-北海一带分布;根据这两个地理集中指数将北部湾经济区各县(市)分为三种类型:人口集聚滞后于经济集聚、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协调发展和人口集聚超前于经济集聚。  相似文献   

19.
以黑龙江省1990-2010年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根据基尼系数和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的动态变化分析,自1990年以来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扩大,并且已具有集聚趋势.选取1990、2000、2010年三个时间断面,运用ArcGIS软件对各县域单元人均GDP、NICH指数、Local Moran’s I进行地图可视化,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圈层结构,经济基础差的地区发展速度慢.到2010年出现了两个高水平集聚区,是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最后,运用SPSS软件的回归分析模块探索区域经济差异格局演化的原因,发现政府政策的倾斜程度和市场发育程度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明确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为福建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后动力机制后,运用产业簇群理论,提出整合设想:按照价值链来布局区域产业集群,形成层次不同的外向空间、承接空间、腹地空间3种形态,构建一个按照“进口(创新)—生产—出口”类似赤松“雁行”产业空间蓝图,全方位、多层次提升闽域整体竞争力,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一体化,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