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符文颖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6(3)
企业利用外部知识进行创新的行为是创新空间溢出的重要表现,而吸收能力是外部学习和创新溢出发生的重要前提。本文将区域吸收能力在企业微观层面作为一个多维度变量,分解为人力资本、R&D活动和产品技术三个维度,探讨吸收能力中的构成要素对于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特定学习行为特征的影响。对珠江三角洲电子产业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利用社会临近性和组织临近性进行外部学习的企业更多的集中在电子行业高技术产品的生产领域上,并且CEO能力是企业利用与母公司和国外客户的组织临近性进行学习从而促进产品创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运用2003—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创新构建了吸收能力的量化方法,优化了知识生产模型的分析框架,使用空间误差模型对双向FDI溢出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检验了吸收能力在其中的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双向FDI溢出均促进了我国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但该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OFDI吸收能力起到正向调节效应,吸收能力能够增强OFDI溢出对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FDI吸收能力存在门槛效应,当吸收能力超过门槛值时,FDI溢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将降低。 相似文献
3.
4.
基于2000—2013年3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分析和对比了不同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考察了吸收能力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起到促进作用,吸收能力会"U"型调节这一促进作用;进口不利于技术创新,吸收能力负向调节进口对创新的抑制作用;单纯的外商直接投资不能对技术创新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只有同吸收能力有效结合才能产生技术外溢效应进而促进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4—2014年我国服务业省际面板数据,以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研发投入强度和法律保护作为地区吸收能力的衡量指标,采用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中国服务业FDI技术溢出的非线性效应。结果表明,以上4个指标衡量的吸收能力对服务业FDI技术溢出皆存在门槛效应。当转换变量所代表的吸收能力跨过门槛值之后,服务业FDI具有较为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不同地区的服务业FDI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知识吸收能力视角的学习型战略联盟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优势的来源。从知识吸收能力概念、各个子能力的作用以及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入手,剖析学习型战略联盟的成因与优势特征,提出知识吸收能力的发展驱使企业建立了学习型战略联盟,进而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从生产性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角度出发,利用2006—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邻接矩阵作为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的提升作用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于区域创新能力能起到显著提升作用,而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并未能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人力资本水平和研发资本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较高的外贸依存度和政府支持力度也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童晓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8(3):0
利用1992年~2011年度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吸收能力对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一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但该效应均较小;二是东部地区制约外包的技术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本;三是经济开放度和金融发展水平是中西部地区制约外包技术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创新模式选择演化博弈分析——吸收能力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企业的创新模式选择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吸收能力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吸收能力的增强,无论企业选择颠覆性创新模式还是渐进性创新模式,企业的期望收益均增加,但当选择颠覆性创新模式时,期望收益的增加更为显著;吸收能力的增强,将会导致企业选择颠覆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增大,而选择渐进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减小. 相似文献
10.
促进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是深入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基础。基于2004—2019年我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测算人力资本空间错配指数,考察我国市域人力资本空间配置状况,并结合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其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仍存在人力资本空间错配问题,其中东部地区配置不足,中部、西部地区配置过度。总体来看,人力资本空间错配与城市创新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从溢出视角看,相比于本地人力资本空间配置状况,我国城市创新水平受邻近地区的影响更大;该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即东部、中部地区为“倒U型”,西部地区显著为负。因此,优化人力资本空间配置,畅通地区间经济循环,能更好地推动创新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企业研发合作网络的动态性是影响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基于企业个体网络与动态网络视角,以2009—2017年98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联合申请的专利数据为样本,通过面板数据负二项回归随机效应模型,探究企业研发合作网络的动态性(即扩张性、稳定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企业研发合作网络的扩张性对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2.
基于空间知识溢出的中部地区知识吸收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产业分工和区域融合,经济的区域化、集群化等地域特征日趋明显。知识溢出是知识扩散的一种方式,代表知识的再造。其对于知识在区域间的扩散.促进区域知识生产。发展知识经济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地区之间发展程度差别非常大.而中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其地理位势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知识是区域创新的源头,知识溢出对一个地区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文章基于空间知识溢出,来研究中部地区的知识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开放式创新的效用对创新绩效的效用,设定研究假设并引入吸收能力等控制变量,分析开放式创新对于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对新疆22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开放式创新的市场信息支持、技术支持、资本支持和运营支持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吸收能力与开放式创新的市场信息支持、技术支持、资本支持和运营支持同时对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而且相对于后者,吸收能力起到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基于技术距离、经济距离和人力资本距离等三种不同维度的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我国各省份1998—2015年高技术产业RD同时涵盖本土和跨国两种不同途径下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高技术RD活动的产出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RD活动的产出时,本土途径以及跨国途径下的空间溢出效应均不显著;以专利申请数作为RD活动的产出时,本土溢出效应非常显著,跨国途径下的溢出效应以关联效应为主,不存在明显的示范效应。此外,基于经济距离、人力资本距离和技术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得出的本土溢出效应依次递减。最后,针对模型结果得出了一些相应的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2006—2017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工业GTFP的影响以及区域基础吸收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工业GTFP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在中西部区域的促进作用大于东部地区.此外,区域基础吸收能力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财政分权和金融发展水平能够正向调节数字... 相似文献
18.
利用109家中小电子和信息科技企业的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检验吸收能力对四种合作策略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发现:和供应商合作及和顾客合作能够改善创新绩效,和竞争者合作降低创新绩效,和科研院所合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不显著;吸收能力显著提升与供应商合作和与科研院所合作的创新绩效,但对和顾客合作及和竞争者合作的创新绩效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以技术吸收能力为视角,利用面板数据对东、中、西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以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衡量的国内研发活动促进了国际产业转移经济增长效应的提升,但各区域的研发活动对其国际产业转移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