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SGF与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特异性、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探讨TSGF与AFP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以及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TSGF,包括87例原发性肝癌(男性54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67岁)、67例继发性肝癌(男性42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3岁),同时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对照检测179例肝病患者的TSGF、AFP(肝硬化患者74例、慢性乙型肝炎105例).其结果TSGF对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86.2%)高于AFP(71.4%)有显著性差异(P<0.05);TSGF对继发性肝癌的敏感性(88.1%)高于AFP(35.8%)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联合检测敏感性提高至94.3%.由此证明TSGF对恶性肿瘤的检测兼有早期性和广谱性,对原发性肝癌其灵敏度高于AFP,特异性低于AFP.二者联合检测显著提高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结肠癌早发现为出发点,使用Excel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肿瘤标志物,其中CEA,CA199,CA724,CA125,CA242,Tu M2-PK在不同人群中所表现的差异性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将6种肿瘤标志物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剔除不显著的因素CA125,建立CEA,CA199,CA724,CA242,Tu M2-PK等5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分析多因素模型所得理论结果,借助数值模拟,建立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ROC曲线模型.ROC曲线的下面积为0.99,明显大于任何单一肿瘤标志物的下面积,表明所建立的多因素诊断模型比单因素模型诊断更为有效,为结肠癌诊断方法的改进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探究帕罗西汀对酒精依赖性抑郁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用连续酒精蒸汽处理法建立酒精依赖大鼠模型,10天造模过程中,每天急性酒精蒸汽处理大鼠模型3 h,第11天开始检测各分组行为学变化。实验结束后取血清测皮质酮含量,取脑组织,行免疫组化及蛋白、mRNA表达分析。结果显示:酒精依赖组与对照组和帕罗西汀治疗组相比,大鼠强迫游泳实验中绝望行为时间明显增加[Wistar:(49±8.5)s比(19±3.6)s、(25.3±2.5)s;WKY:(55.3±7.5)s比(27.7±2.5)s、(36±4)s],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酒精依赖组与对照组及帕罗西汀治疗组比较,糖水偏爱度显著降低[Wistar:(48.9±7)%比(91.7±5)%、(86.5±8.7)%;WKY:(40.2±4.8)%比(80.5±4.9)%、(77.3±4.6)%](P0.01)。酒精组WKY大鼠血清中皮质酮含量与对照组和帕罗西汀治疗组相比显著升高[Wistar:(491.3±34.8)ng/mL比(400.7±31.9)ng/mL、(292±32.7)ng/mL;WKY:(621.7±29.5)ng/mL比(474±24.2)ng/mL、(297.3±37)ng/mL](P0.05或P0.01)。酒精依赖组与对照组和帕罗西汀治疗组相比,WKY大鼠海马区单位面积小胶质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16±2)比(17.3±2.5)、(13.3±2.1)],而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增加,活化标志蛋白Iba-1表达量酒精依赖组与对照组和帕罗西汀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1.62±0.2)比(0.55±0.05)、(0.99±0.13)](P0.01)。酒精依赖组与对照组和帕罗西汀组相比,WKY大鼠海马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含量明显增高[TNF-α:(2.45±0.42)比(1±0.25)、(1.27±0.13);IL-1β:(2.95±0.43)比(1±0.21)、(1.76±0.13)](P0.01)。WKY大鼠前额皮质TNF-α和IL-1β含量也明显增高[TNF-α:(2.06±0.15)比(1±0.15)、(1.29±0.15);IL-1β:(3.3±0.6)比(1±0.3)、(1.46±0.32)](P0.01)。研究表明帕罗西汀可缓解酒精依赖引起的大鼠行为学改变,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和炎性因子表达完成。  相似文献   

4.
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IL-6、hs-CR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应用。取诊断明确的AMI发作2~6h内住院患者58例为AMI组,于入院时、入院12h、入院24h、入院72h采静脉血,另取60例查体健康者为对照组,化学发光测Myo、cTnⅠ、IL-6及hsCRP水平,比较其变化。结果表明,AMI组血清Myo、cTnⅠ、IL-6、CR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者血清Myo、cTnⅠ水平在入院后24h达到峰值。AMI者入院24h血清Myo、cTnⅠ检测AMI的敏感率分别为87.93%、94.83%,特异性分别为98.21%、98.21%。血清Myo、cTnⅠ、IL-6、CRP四项联合检查对诊断AMI的敏感性提高不大。cTnⅠ与Myo、cTnⅠ与hsCRP、hs-CRP与IL-6、Myo与IL-6存在相关关系。血清Myo、cTnⅠ检测在AMI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作用,联合IL-6、CRP检查对诊断AMI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5.
探索机器学习算法在脂肪肝风险预测模型的应用,为脂肪肝易发人群健康管理及风险评估提供参考。选取2006—2016年在西部战区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定期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体检中心为该类人群建有专门软件用于管理体检数据资料),建立体检数据的纵向队列。为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效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先剔除无显著影响的特征,再基于决策树、XGBoost、Bagging、随机森林、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6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脂肪肝预测模型。西部战区总医院连续11年总参检24 106人次,近年来脂肪肝检出率呈逐年攀升趋势,计数资料采用卡方趋势性检验(χ2=228.71,P<0.001)。XGBoost集成算法在模拟实验中F-measure值最大,标准均方误差最小。实例分析中XGBoost算法建立的脂肪肝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58,召回率为0.790,精确率为0.761,准确率为0.898,均高于其他机器学习算法。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32,也远小于XGBoost预测模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研究脂肪肝预测模型,旨为脂肪肝易发人群健康管理及风险评估提供参考。选取2006—2016年在西部战区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定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体检中心为该人群建有专门软件用于管理体检数据资料),将随机森林算法筛选脂肪肝危险因素的效果与Logistic回归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单棵决策树分类模型相比较。4种方法筛选脂肪肝影响因素准确率分别为88.0%、83.3%、83.9%、86.0%,随机森林筛选脂肪肝危险因素的准确率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和单棵决策树分类模型。基于随机森林算法与合成分析法建立脂肪肝合成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研究结果表明,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Cox比例风险模型和脂肪肝合成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0.681、0.710,约登指数分别为0.340、0.269、0.330,灵敏度分别为0.589、0.503、0.639。脂肪肝合成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和约登指数介于Cox比例风险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之间,灵敏度最高。脂肪肝合成预测模型具有优于传统纵向数据分析模型的预测能力,且不需要大量纵向数据,是一种简单...  相似文献   

7.
研究与探讨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碳酸锂缓释片对躁狂抑郁症治疗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平湖分院治疗的104例躁狂抑郁症患者予以研究,根据入院顺序的不同编号分为联合组和单独组,每组52例。单独组单独应用碳酸锂缓释片治疗,联合组在单独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富马酸喹硫平片予以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及认知功能情况等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2组研究对象治疗前的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t=0.517,p0.05);治疗后6周,2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且联合组的BRMS评分明显低于单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74,p0.05)。联合组的有效率为9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χ2=5.172,p0.05)。治疗前2组在执行功能、持续注意水平及言语记忆学习能力3个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认知功能3个方面虽然都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只有持续注意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执行功能与言语记忆学习能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持续注意水平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2组治疗前TNF-α、IL-1、IL-10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TNF-α与IL-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IL-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治疗后各相关炎性因子进行组间比较,联合组TNF-α和IL-1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独组(p0.05),联合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单独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碳酸锂缓释片应用于躁狂抑郁症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部分认知功能和炎症反应,其应用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分析了二甲双胍联合参芩白术散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DN)中MCP-1、IL-6、TNF-α水平的变化。80例病人配对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组)及实验组(二甲双胍联合中药治疗组),每组各40例病人,检测血中IL-6、TNF-α、MCP-1、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及C肽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统计分析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后,血液中IL-6、TNF-α、MCP-1、血糖、HbA1c及尿β2-M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血液中胰岛素及C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血中IL-6、TNF-α、MCP-1、血糖、HbA1c及尿β2-MG水平较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液中胰岛素及C肽较对照组升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DN血中C肽水平与IL-6、TNF-α及MCP-1水平呈负相关。二甲双胍联合参芩白术散通过抗炎作用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更好地治疗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9.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是统计学中回归分析结合预测理论的一种方法,有较强的实用性。首先确定两个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然后用最小平方法求出回归模型并进行预测,最后计算估计标准误差以确定回归模型的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软土地基沉降周期长,承载力低,沉降变形波动大等特点,以某高铁沉降数据为依托,应用双曲线法、Asaoka法、星野法、GM(1,1)模型进行沉降预测,分析不同时间起点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结合实际沉降结果对比分析得出:①负沉降点对预测精度影响较大,沉降预测时最好跳过或删除负沉降,且不易采用负沉降点附近的数据作为参考数据;②双曲线法、Asaoka、GM(1,1)模型较适合于软土地基沉降预测,而星野法拟合效果相对较差;③双曲线法和GM(1,1)模型以停载后5个月为预测时间起点结果较准确,Asaoka法受预测时间起点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碘~(131)与甲硫咪唑联用对甲亢患者疗效及唾液腺功能的影响,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甲亢患者分为接受碘~(131)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碘~(131)与甲硫咪唑联合治疗的观察组各40例,对2组疗效及唾液腺功能的影响效果进行比对。治疗后观察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1.67±0.23)μg/L、血清总甲状腺素(103.29±3.40)μg/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6.45±1.12)pmol/L、游离甲状腺素(16.38±1.09)pmol/L、促甲状腺激素(4.70±1.10)UIV/mL、唾液腺摄取指数(4.59±1.07)、唾液腺分泌指数(35.70±1.12)%,对照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11±0.22)μg/L、血清总甲状腺素(~(131).74±3.36)μg/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7.90±1.10)pmol/L、游离甲状腺素(19.11±1.07)pmol/L、促甲状腺激素(4.67±1.09)UIV/mL、唾液腺摄取指数(3.87±1.05)、唾液腺分泌指数(30.77±1.10)%,结果表明,观察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低于对照组,唾液腺摄取指数、唾液腺分泌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甲状腺激素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碘~(131)与甲硫咪唑联用治疗甲亢可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且对唾液腺功能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在临床应用中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尽早检测出原发性肝癌患者,辅助医生进行医疗决策,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提出一种基于临床常规检验指标的筛查方法。该方法使用支持向量机建模,采用差异进化算法进行参数优化,以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的值作为模型评价测度,将得到的最优模型用于检验数据识别,以判断该数据属于健康、良性病变还是原发性肝癌。此外,还根据临床需求绘制分类模型的性能指标曲线和阈值查找表,由用户选择阈值,使预测性能进一步提升。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5种分类方法相比,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具有更好的性能,其准确度可达0.94,Kappa系数可达0.90。研究结果可辅助医生进行原发性肝癌早期筛查,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挂科是当前高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找出挂科的原因并预防已经成为当前探讨的主要热点之一。考虑部分线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生挂科的影响因素,并利用Sieve方法推断非线性函数,通过极大似然方法获得模型参数。将该模型应用到大学生学习状态的数据中,发现第二课堂成绩设定在一定范围内能有效降低挂科概率。同时基于该模型分类判别,绘制ROC曲线以及约登指数曲线,选择合理的分类阈值,将学生分成两类(挂科与不挂科),有利于学校及学生自身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学生挂科。  相似文献   

14.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评价一直是学术界和金融界所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介绍了Logistic回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Logistic回归信用评价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合理性,选取了80家企业作为实验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对所选取的12个财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提取了4类主成分,这样降低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根据Wald检验筛选出的2类主成分建立了信用评价模型,该模型对实验样本的判别准确率达到96.3%,而对测试样本的判别准确率达到80%.同时ROC曲线检验结果表明,曲线所围面积为0.991.因此,所提出的信用评价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5.
探索Smad3促进乳腺癌发展的相关蛋白,为乳腺癌临床诊断和免疫治疗提供靶点.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得乳腺癌病人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Estimate系统评估肿瘤微环境的基质细胞和免疫细胞,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R语言分析得到肿瘤微环境差异基因.Smad3差异基因联合Immport网站免疫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苦参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及对Cyclin D1表达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联合用药组(复方苦参+5-Fu)和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5-Fu)处理后MCF-7细胞凋亡的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两组MCF-7细胞Cyclin D1的表达;采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观察两组MCF-7细胞增殖情况;采用RT-PCR观察两组MCF-7细胞中Cyclin D1 mRNA的表达;建立裸鼠荷瘤模型,并观察两组肿瘤组织中Cyclin D1的表达.结果联合用药组处理的MCF-7细胞凋亡(12.7%)高于对照组(6.2%),差异显著.联合用药组MCF-7细胞中Cyclin D1 mRNA及Cyclin D1的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P0.05);裸鼠荷瘤后,联合用药组的直径为(79.8±10.3)m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直径(176.7±26.2)mm(P0.05).说明苦参可明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中Cyclin D1的表达,并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加速MCF-7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yclin D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06年4月~2010年1月期间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体检的人员中资料齐全、于1~3年后随访的1 367例,比较正常对照组、代谢正常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e,MHO)及肥胖伴代谢综合征(MS)三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将血清ALT活性正常的MHO(n=40)行四分位数分组(A、B、C、D组),比较4组MHO个体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情况,分析不同组别发生NAFLD的风险.结果:(1)MHO个体ALT水平低于肥胖伴MS者(30.71±19.59 vs 39.47±27.56,P0.05),高于正常对照者(30.71±19.59 vs 21.39±14.98,P0.05).(2)血清ALT活性正常的MHO个体发生NAFLD的风险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55%vs 5.71%,OR=20.167,95%CI:8.594~47.323;P0.05).(3)D组发生NAFLD风险明显增高(80%vs30%,OR=9.333,95%CI:1.193~72.991;P0.05).证明正常范围内较高活性的ALT可预测MHO个体中NAFL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皂角刺总黄酮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用不同浓度的皂角刺总黄酮处理后,采用WST-1法检测皂角刺总黄酮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片段化,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皂角刺总黄酮对HepG2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皂角刺总黄酮作用于细胞48 h后,能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IC50为(190.62±0.89)mg/L;流式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的皂角刺总黄酮均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不同浓度的皂角刺总黄酮处理组发现凋亡细胞所特有的DNA ladder条带;皂角刺总黄酮可降低HepG2细胞的黏附能力,使Tr-answell小室膜上的肝癌细胞明显减少,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皂角刺总黄酮能明显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和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9.
为了找出与肝癌发生发展有关的基因,利用随机矩阵理论及层次聚类法分析肝癌基因网络,构建了肝癌基因层次树图,分析得到5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基因团簇,并预测WNT4、SLU7基因与B淋巴细胞免疫过程有关,LMNB2、CDC7L1、H2AFX基因能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代谢正常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e,MHO)个体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的特点;探讨正常范围内ALT活性对MHO发生代谢异常性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院体检中心2006年4月~2010年1月体检人群共4 067例,排除资料不全者,共2 830例纳入研究.其中肥胖者共1 120例,分为MHO组及肥胖伴代谢异常组.将91例血清ALT活性正常的MHO进行四分位数分组(Q1~Q4),随访1~3年后,比较不同ALT组别发生代谢异常的风险.结果 (1)MHO个体ALT活性高于正常对照者(30.71±19.59 vs 21.39±14.98,P<0.05),低于肥胖伴代谢异常者(30.71±19.59 vs 38.29±20.57,P<0.05).(2)Q3组代谢异常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69.57%vs 26.09%,OR=6.476;95%CI:1.789~23.444,P<0.05);Q4组代谢异常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63.64%vs 26.09%,OR=4.958;95%CI:1.388~17.711,P<0.05).结论 (1)MHO血清ALT活性介于正常对照与肥胖伴代谢异常者之间;(2)正常范围内血清ALT活性的升高可预测MHO代谢异常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