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世界史”把中国列在“边缘”地位 一说起文明,人们往往立即联想到“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区别与反差、甚至对立。但实际上,过去笼统地划分东西方文明,是模糊而不确切的。“东方‘’’与“西方”一对概念的内涵所指,各时期各地区差别很大。古代希腊罗马人群心目中的“东方”就是指: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北非的埃及,当时他们对于印度的认识很模糊,  相似文献   

2.
在四川省丹巴县的高山上,高低不等、形式各异地耸立着300多座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丹巴古碉。丹巴古碉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汉代,以泥土和石块建造而成,古碉的外形一般为高状方柱体,有四角、五角到十三角,高度10~60米不等。从用途上看,有用作战争的防御碉、有传递情报的峰火碉、有求福保平安的风水碉等。“东方金字塔”——丹巴古碉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4.
东方科学与文明的复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500年前以来,人类的科学和文明存在着至今仍具有巨大影响的两大相对独立的流派。一个是源于古希腊的西方科学与文明,一个是源于古代中国的东方科学与文明。前者的科学思想是还原论,方法是公理化研究方法。后者的科学思想是整体论,方法是实用化研究方法。我们认为,西方科学与文明的发展目前出现了瓶颈问题,无论是西方科学自身的发展,还是在处理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关系上,都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出现了不可持续的严重问题。与此同时,科学的发展、社会和经济的进步都呼唤一种新的科学、新的文明,而它们的核心思想与东方科学和文明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东方科学与文明将面临一个大的发展。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应当而且必然结合在一起,共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5.
根捌《圣经》中的记载,来自东方的三位博士是在“伯利恒之星”的指引下才找到了耶稣出生的马槽。当时,这颗神秘的天体沿着天际从东方一直向西方移动,并最终停在了藏有新生耶稣的山洞上方。在长达数个世纪的时间里,天文学家们在“伯利恒之星”是否存在以及如果其真的存在,那么其到底是怎样一颗天体一直争论不休。但在最近数十年中,科学家们在这一问题上基本形成了两种理论。  相似文献   

6.
古陶瓷是中华数千年文明的象征,积淀着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底蕴。古今中外,都拥有着广大收藏爱好群体,而真正懂收藏投资秘诀的人太少了。作为新入行的投资者,先要从书本上弄清陶瓷发展的历史,不要一到古玩市场就见好即买。遇到没见过的品种,要弄清,理论联系实际,看实物与书本上的定义是否一致。有疑点千万不要放过,要立即否定,尤其对罕见的、价值高的古陶瓷更不要“一见钟情”。现在古玩市场赝品充斥,首先就要把所有的古陶瓷都看成是赝品,然后沙里淘金。收藏的经验来自谦虚,要多听行家高手的理论见解,要虚心学,认真理解,不能靠侥幸,不能贪图…  相似文献   

7.
明万历年间,利玛窦在澳门登陆后惊讶地发现,这个古老而遥远的东方之国原来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他告诉西方人一件重大的事实:“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也就是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他还煞有介事地告诉欧洲老乡,“在中国最终实现这一原则的制度叫做科举制.”  相似文献   

8.
西亚两河流域古称美索不达米亚。这一地区的文明可以上溯到约4000B.C.时的苏美尔人(Sumerians)。此后,阿卡德人(Akkadians)、亚述人(Assyrians)、迦勒底人(Chalde-ans)先后在这一地区建立统治。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于330B.C.征服该地区起,开始了塞琉古王朝时期(Seleucid era,314-64 B.C.)。虽然迦勒底人的  相似文献   

9.
“人生苦短须尽欢,幡然醒悟已惘然”,每个人都是坠入凡间的精灵,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的人生就注定与快乐和苦难如影随形,稍纵即逝的人生更是不堪岁月的蹉跎和病痛的折磨。提及源远流长的中华医药史,就不得不说被后世人奉为“外科鼻祖”的华佗和他发明的“麻沸散”。华佗采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  相似文献   

10.
磁罗盘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它不仅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测量和军事方面的辨方识向上,而且还被称为“海船的眼睛”而应用于大海的导航上。它的发明与发展,对于促进人类陆海交通范围的扩大,增进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这项伟大发明为什么不在其他文明古国中出现而只在古代中国出现?这个问题涉及到磁罗盘发明的社会条件和内在的技术因素诸多方面。本文仅就磁罗盘在中国古代发明的社会因素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技术的突飞猛进创造了今天人类社会的高度文明形态,技术发明是技术进步的质的飞跃点,技术进步就是由无数的技术发明以及它们的扩展所构成的。从不同角度对技术发明的反思,形成了诸如“发明的源泉”、“发明的动力”、“发明的方法”、“发明的诀窍”等诸多关于“发明学”的研究内容、源泉、动力、方法和诀窍揭示的是技术发明的外部条件和发明家的个人素质,发明家作为一个人,还要受到从盛到衰这一自然规律的约束。本文试图对技术发明的年龄谱作一分析,以得出发明家从事发明的最佳年龄区间以及不同时代发明高峰的年龄区间的变化。所谓“年龄谱”,无非是指从某一年龄始到某一年龄止,其间似乎构成为一个谱系而已。  相似文献   

12.
经济责任:个人理性与家族理性的不同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2):67-70,109
东西方社会传统责任观念的不同,导致这两种社会中的人在从事经济活动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西方社会的责任观念是基于个人理性的“权利责任”观。东方社会尤其是中国社会,由于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其责任观念则是“义务责任”观。本文对这两种责任观念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指出家族企业中人们所遵循的家族理性的责任观念是兼容“权利责任”与“义务责任”的责任观。  相似文献   

13.
早在300多年前,目睹火药火器技术对西方世界封建制度的猛烈冲击,F.培根曾由衷赞叹,认为火药、印刷术与指南针“改变了全世界的表面和一切事物的状态。”200年后,马克思也断言,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然而,使人疑惑不解的是,火药火器技术对发源地中国的影响却似乎与西方南辕北辙。李约瑟曾指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拿破仑“睡狮论”可谓妇孺皆知.可是,许多西方学者曾经彻底翻检过与拿破仑相关的原始资料,发现“无论法文或其他语言的任何一手资料,都没有记载拿破仑曾经说过这句话.” “睡狮论”来龙去脉 “睡狮论”源起于西方基督教话语中常见的“唤醒东方论”,先是被清末外交家借用来阐释中国的外交姿态,继而被梁启超化用,并创作了一则关于“唤醒睡狮”的寓言.清末革命宣传家将“醒狮”立为民族国家的象征符号,将之应用到各种民族主义宣传之中.  相似文献   

15.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4,(14):68-69
<正>我们大概都希望有某个来自未来的人能告诉我们明天的中奖彩票号码。尽管这种想法听上去简直是异想天开,但一名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物理学家认为,这或许可以实现。他指出,如果一条狭窄的虫洞能够持续敞开足够长的时间,人们或许就可以通过光脉冲的方式实现信息的传输。这听起来似乎就像是科幻小说中的场景,但实际上有关虫洞的最早想法是源自于爱因斯坦的计算结果。虫洞是一种理论上存在于时空脉络中的管路,它在宇宙的不同地点之间建立起捷径通道。但这一理论的问题在于,如果虫  相似文献   

16.
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国古代科学史的研究?本文从“李约瑟问题”得到启发,认为如果把注意力从反问题“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转移到正问题“为什么中国文明在把人类对自然界的知识应用于人类实际需要上比西方文明更有效得多”上来,则可以发展社会学与文化取向的中国科学吏研究。这样的研究就不再仅仅是“科学事实”的考证,而是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视角,研究中国古代科学与社会及文化相关的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以宋代为例,提出了一些可以照这一思路开展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东方人”一词不仅频频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且常为外国媒体所引用。然而,国内有影响力的在线词典以及翻译界权威人士大多直接将其译为Oriental、Easterner等,这势必引起英美读者的费解、曲解甚至误解。文章基于COCA语料库和CCL语料库,从词频、搭配、MI值以及语义韵方面分析,得出“东方人”应根据语言发出者表意不同,分别译成“East Asians”“Asian Americans”“Orientals”,方可避免引起歧义,准确表达。  相似文献   

18.
对“古文”“古文字”“古汉字”这一组汉字学术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辨别,并在此基础之上分别给这几个术语进行了定义,希望能够有助于消除以往的一些错误认识,正确地使用相关术语。在汉字研究中,某些术语的使用目前还存在着同名异实、同实异名、概念交叉等相互纠缠的种种混乱现象。对这些混乱现象进行分析和辨别,将有利于规范使用汉字学术语,厘清某些理论上的模糊认识。以下对“古文”“古文字”与“古汉字”这一组汉字学术语进行简要的辨析,希望能够消除以往的一些错误认识,对正确使用相关术语有所帮助。“古文”“古字”与“古文字”这样的名词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很早就已出现了。例如,《史记·儒林列传》记载:“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以起其家。”《汉书·艺文志》云:“鲁共王坏孔子宅……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汉书·郊祀志》云:“张敞好古文字。”“古文”是汉字研究中具有悠久历史而又十分重要的一个术语。但“古文”一词的含义从古至今却经历了不小的变化。许慎《说文叙》云:“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由此可见,许慎是以“古文”来指称早于籀文的古字体的。许慎等古文经学家认为,虽然古文经书的书写时代晚于《史籀篇》,它们所用的字体却早于籀文,因为孔子等人有意用比较古的字体来写经书。许慎等汉代学者对“古文”的看法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到现代,仍有不少学者持此种观点[1-2]。近代以来古汉字学开始兴起,古文早于籀文的说法遭到了怀疑。吴大澂在《说文古籀补》的自序中,根据《说文》古文与周代金文不合的现象,提出了许慎所谓古文实际上是周朝末年文字的看法。他说:“窃谓许氏以壁中书为古文,疑皆周末七国时所作,言语异声,文字异形,非复孔子六经之旧简。虽存篆籀之迹,实多讹伪之形。”陈介祺在为《说文古籀补》写的序里也说:“疑孔壁古经亦周末人传写,……古文则多不似今之古钟鼎。”后来,王国维又根据大量资料断定所谓古文应是战国时代东方国家的文字(参见《观堂集林》卷六、卷七)。近几十年来出土的大量六国文字资料,印证了王国维对古文的看法[3]。从目前来看,学者对“古文”这个概念仍然没有一个十分统一确定的认识。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1)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古文”。或指战国以前的古文字[4];或指秦统一文字以前所有的文字[5-7];或指与隶书相对而言的先秦古文字[8-9]。(2)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古文”。或指秦以前写本的书籍中的文字[7];或指战国时的六国文字[10-11];或指以《说文》古文为主,包括诸如石经古文、《汗简》古文等转抄于战国文字的字体[3,5,8];或指流传到汉的战国时人用通行于当时的字体写在简册上的文字[9]。由此可见,人们对“古文”这个术语的理解仍然存在分歧。那么,从名词术语规范使用的角度出发,应当如何给“古文”一词确定一个较为明确而合适的定义呢?笔者认为,对“古文”一词取广义的理解并不太合适。这是因为,首先,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古文”实际上源自古代学者的使用习惯。这种使用习惯一方面反映了古人对古代汉字面貌认识上的局限和模糊不清,另一方面也是古人使用术语时,习惯上不太注重名词术语含义的明确化、科学化的一种表现。其次,根据当代学者对“古文”一词使用的实际情况来看,取狭义的理解已经为多数学者所接受,特别是在古汉字学界。那么,“古文”一词的明确含义究竟如何理解呢?显然,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专用术语,“古文”一词既非仅指“用通行于当时的字体写在简册上的文字”,也不能笼统地说是“秦以前写本的书籍中的文字”。考虑到目前该术语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多数学者的意见,我们大体上可以这样来理解它:汉字学上对战国时期东方六国所使用汉字的统称,如孔子壁中藏书所用文字,《说文解字》、《三体石经》、《汗简》等收录和使用的“古文”。下面看“古文字”和“古汉字”这两个术语。自汉代学者开始使用“古文字”这个术语以后,它就一直是用来专指“先秦时期古代汉字”。20世纪初叶,随着甲骨文的发现,先秦古汉字的整理和研究掀起了新的热潮,古汉字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于对传统的认同,包括罗振玉、王国维、唐兰等在内的许多著名学者在他们的著作中也习惯性地把先秦古汉字统称作“古文字”。客观地说,这一用法确实影响了很多人,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继续这样使用“古文字”这个术语。从20世纪50年代起,有学者开始用“古汉字”指称人们惯称的“古文字”。例如,蒋善国在《汉字形体学》中曾有这样的表述:“青铜器时代的终结,标志着古汉字的转化。”“汉字的象形面貌,除甲骨文外,只有依靠金文来保存,金、甲文是古汉字的两个宝藏。”姜亮夫曾说:“甲骨文字与部分殷代青铜器上的铭文,这才是现在所知的最古的汉字。从其形体的形式与内容来分析,都可以肯定它们是已经很进步的古汉字。”[12]裘锡圭等许多著名学者在他们的著作中也经常使用“古汉字”一词。比如,他在《文字学概要》一书中曾有这样的表述:“凡是独立形成的文字体系,都是像古汉字、圣书字、楔形文字那样兼用意符和音符的文字。”近年来,“古文字”、“古汉字”这两个术语的使用仍然不够统一和明确,很多人已接受“古汉字”一词,但沿用“古文字”来指称“古汉字”的也还不少,两个术语共同用来指称同一个概念的用例也屡见不鲜。近年来,“古文字”一词用法调整的必要性已引起学术界的注意,一些研究者就如何正确使用这一术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赵诚说:“古代文字可以简称为古文字,当指那些记录、传达各种古代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应该包括埃及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玛雅文字、甲骨文等等一切古代所使用过的文字。”[13]《语言学百科词典》“古文字”条:“指镂刻在硬物体上和写于软物体上的古老文字。”《中国语言学大辞典》“古文字”条:“广义的古文字指苏美尔楔形文、埃及圣书字、美洲玛雅文等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古代文字。”笔者认为,从术语使用的理据性来说,用“古文字”这个术语来专门指称“古代的汉字”显然是不恰当的。这是因为,世界上的“文字”有几百种,并不是只有“汉字”一种,而且“古文字”除了“古代汉字”以外,还应当包括其他民族使用的古代文字。人们之所以仍然把“古文字”一词当作“古汉字”来使用,主要还是由于习惯的原因和对传统的遵从。也许有人认为,使用“古文字”来指称先秦古汉字,人们早已习以为常,在汉语中“古文字”一词已被赋予了专指汉字而言的特定含义,因此没有必要改变人们已经习惯了的叫法。其实,这种说法并不能充分说明问题。其理由如下:(1)如果仍用“古文字”来指称“古汉字”,那么必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给“包括古代汉字在内的世界各种古代文字”这个概念命名呢?若称以“古文字”,则必然造成“一个名称,两个概念”的混乱现象;若不称以“古文字”,还有其他更为合适的名称吗?(2)使用“古文字”指称“古汉字”,与人们通常对“文字”这个术语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冲突,也不符合术语命名力求的系统性原则。(3)术语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是一门学科走向成熟和发达的重要步骤,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高度来看,暂时地牺牲使用上的习惯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4)“古汉字”这个术语早已有许多学者使用和提倡,且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接受。总之,从术语规范的立场出发,笔者建议,用“古文字”专门指称“世界各民族在历史上创制的各种古代书写符号系统”这一概念,它应当包括古汉字、埃及圣书字、苏美尔楔形文字、美洲玛雅文字等一切古代所使用过的文字。为防止术语使用的混乱,应尽量避免用“古文字”来专指“古代汉字”。为进一步明确“古汉字”这个概念,我们首先必须明确它所指的上下限。实际上,古汉字的起点时间,迄今还难以确定,商以前,可称为汉字的原始阶段。其下限年代,过去一般以秦篆为界(包括《说文》小篆)。近年来考古新发现的文字材料表明,隶书的萌芽始于战国期间,直到汉文景之世,它仍然保存了古汉字结构的鲜明特点,所以,古汉字应包括西汉早期的文字材料[14]。因此,“古汉字”这个术语的定义,大体上可以这样描述:中国古代的汉字书写符号系统,包括原始古汉字、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秦系文字和汉代早期处于隶变过程中的古隶书等。  相似文献   

19.
不知从何时起减肥成了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商场里和社会上还冒出许多所。谓的减肥药减肥茶减肥器具及减肥中心等多少人为此痛并快乐着更有人、、。“”,患上厌食症等减肥后遗症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的发育,。  相似文献   

20.
记录中东历史生活的重要文献“死海古卷”到加拿大和美国展出。约旦旅游大臣马哈·哈提卜说,约旦希望寻求西方国家的帮助,从以色列手中收回“死海古卷”。约旦方面的要求引发了以色列外交部的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