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于受到茶叶品种,自然条件,鲜叶原料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很多茶区的企业和茶农每年在春、夏、秋三季生产中,一般只在春茶一季生产加工名茶,因此名茶产量比例低,使茶叶的生产效益没有很好发挥。四川省宜宾市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条件,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季气温高、春季回暖早、昼夜温差大、水热资源丰富,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2.
速溶绿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以绿茶为原料提取水溶性物质中工速溶绿茶工艺方法。具有研究了茶叶粗细度、水的用量、侵提时间、浸提温度对速溶茶得率和品质的影响;还研究了浸提后静置时间、静置温度及离心时间对成品速溶茶浊度的影响。该工艺易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夏秋蚕饲养气温高、蚕儿和桑叶生长发育快的实际,论述了夏秋蚕科学饲养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我市众多中小型茶厂的具体情况,以茶叶生产和流通全过程为研究对象,按《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简称GAP)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简称HACCP)原理对茶叶生产安全控制点、符合性标准及水平要求进行分析,筛选出关键控制点(CCP,Critical Control Point)143个,按控制水平要求共筛选出主要要求40项,次要要求87项,推荐要求16项;开展了名优绿茶加工工艺流程与参数研究,通过茶叶品质分析,确定了扁形(芽形)、卷曲形和毛峰形等名优绿茶加工工艺流程,确定了工艺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5.
茶叶具有多种保健功能,有益于人体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饮茶方法已不适应当今人们生活的快节奏需要,茶的加工和饮法也应有所改进。为此,开发具有原茶叶风味和营养的物质,提高茶饮料外观品质和充分浸出茶叶有效成分的天然茶饮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笔者以低档红茶叶经冻干、粉碎作为原料,采用低温浸泡保持良好的香味并减少茶液浑浊,高温短时提高荣液中以单宁为主的涩味成分浸出率,用p一环糊精(p-CD)增强保香效果,茶液以果胶酶为澄清剂,防止絮状物形成,利用蜂蜜所含果糖抑制“冷后浑”,添加白糖调整和改善红茶口味…  相似文献   

6.
7.
夏秋蚕是夏蚕、早秋蚕、中秋蚕、晚秋蚕的总称。从6月中、下旬开始,陆续饲养到10月中、下旬。安徽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整个夏秋期自然温度、湿度一般都适合蚕的生理需要。夏秋季桑叶生长快,可以养几批,提高蚕室、蚕具的利用率;气温高,可以加速蚕的生长发育,使蚕期缩短,并能节约补温材料。但夏秋季养蚕也有不利的一面,如温度过高,病原体多,叶质差等。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夏秋季养蚕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确保夏秋季蚕茧稳产高产。 一、夏秋蚕期特点 1.气候特点 在6~10月这段时间内,气候变化频繁,温、湿度经常超出蚕的需要。梅雨季节,下雨前闷热,下雨时低温多湿,天晴后温度比较高;入伏后天气逐渐炎热起来,早秋温、湿度变化较大,温度最高的时期,往往出现持续性的高温,有时久晴不雨,这些气  相似文献   

8.
9.
论述了夏秋蚕饲养特点,介绍了夏秋蚕饲养技术要点,主要是改善叶质,增加营养,严格消毒防病,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做好上蔟保护等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刘益萍 《甘肃科技》2012,28(17):12-13
高速加工在实际应用中能解决新材料的加工问题,适应表面质量高、精度高、形状复杂的三维曲面加工,减少和避免效率低的电火花加工,解决薄壁零件的加工问题,数控高速复合加工还可以减少搬运与装夹次数,避免重复定位带来的加工误差等,既提高了加工质量,又提高了加工效率.高速加工技术逐渐应用于加工铸铁和硬铝合金,尤其是加工大型覆盖件冲压模、锻模、压铸模和注射模.在数控切削加工中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加工效率及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1.
为改变传统的云南大叶绿茶香低味苦涩的品质通病,本研究综合了乌龙茶、蒸青、烘青3个工艺的相关工序,创新研究出适合云南大叶种鲜叶生产制造香高味醇绿茶的工艺:鲜叶处理-蒸汽杀青-脱水-揉捻-烘干.鲜叶处理:鲜叶先在弱日光下处理2h左右后移入室内(摊放过程中多次用手轻轻翻动),约再摊放2h至清花果香显露、失重率20%即杀青;烘干温度控制在90℃为佳.  相似文献   

12.
有机茶生产及其关键技术害虫生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有机茶的生产技术;针对有机茶生产关键技术害虫生物防治研究应用茶毛虫NPV防治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白僵菌871(Beauveria bassiana strain871)防治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linealus Voss),韦伯虫座孢菌(Aegerita webberi Fawcett)防治黑剌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mnt),Bt与苦参碱(Matrine)混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茶尺蠖(Ectropis obligua)、茶毛虫,苦参素、除虫菊素(Pyrethrinum)防治茶丽纹象甲、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毛虫、茶蚜(Toxoptera aurantii(Boyer))等;上述技术已在福建茶区示范推广200km2,防效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叶研究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1990年到2007年分为4个阶段,统计了每个阶段有关茶叶形态分类、栽培繁殖、生长发育、分子基因、化学成分5方面研究论文的数量,并对论文所属省份进行统计.结果表明,1996~1999年研究论文总量较1990~1995下降,2000~2003年论文总量开始增加,2004~2007年论文总量增长快且最多.我国各省区发表茶叶论文的数量不同,发文量排在前6位的省区分别是福建、浙江、安徽、湖南、山东、广东.在1996~1999年,5个方向的研究论文数量都呈下降趋势,其后分子基因和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数量迅速增长,其他类研究虽有上升,但变化幅度不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5方面的研究内容不断丰富.论文是反映科学研究水平与进展的重要载体.以上表明,我国茶叶的研究工作及水平总体上稳步提高,但存在地域差异,分子基因和化学成分是茶叶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几种常见食用植物油的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特点、抗氧化性能;在此基础上,以目前世界营养学界所推荐的合乎理想的脂肪酸配比、抗氧化性能、热稳定性、风味评分等指标为依据,通过大量实验优选出三种适合不同人群和用途的调和油,并对这三种调和油的理化特性、抗氧化性能、热稳定性、风味评分、配方及特点进行了研究和论述。油脂经科学合理的调和后,不但在脂肪酸组成上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而且油脂抗氧化性能、油脂品质得到明显的改善与提高,并且能克服食用某些单一油脂无法克服的缺点。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语音、视频技术的发展,详细阐述了实时动态答疑系统的结构、设计方案及核心技术的实现与应用.将语音视频技术有效地应用到实时动态的答疑系统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直接实时通讯,真正实现了面对面的交流和答疑.  相似文献   

16.
四川茶树品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四川茶树种质资源、茶树良种选育、茶树育种方法以及茶树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四川茶树育种发展趋势及提出了四川茶树育种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辅助数学软件往往要在同屏下管理文本和图形文件直接采用DOS环境下常用的绘图方法制图,在图形的自下而上或管理等方面不尽人意。本文在研究CAI软件中图形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借助C语言,将AUTOCAD平台下制作的局部图形转换成可执行文件的图形处理技术,有效的解决了CAI开发系统制作,调用图形文件并同时管理文本,图形模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茶多酚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琼洁  蔡碧琼 《武夷科学》2005,21(1):145-149
茶多酚是茶的特有成分。它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防癌抗癌、抗衰老、抗辐射等方面的保健功能。本文就茶多酚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当前茶园肥培管理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校常 《贵州科学》2008,26(2):44-47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茶叶生产发展过程的一些茶园肥培管理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从茶园土壤的可持续利用角度,提出加强茶园田间养分速测技术,有机茶肥培体系等应用基础研究,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中耕技术等的力度.同时提出了用生态茶取代有机茶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贵州茶园土壤研究主要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远发  田永辉 《贵州科学》2008,26(2):100-103
对贵州茶园土壤研究取得的2项主要成果作了简单介绍,结合新阶段茶树栽培学科的态势和贵州茶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浅谈了对当前贵州茶园土壤研究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