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15年1月创刊的《科学》,开创了科学在中国传播的新纪元,也留下了不少超越先贤、启迪后学的文字。今天重温这些文字仍是颇受教益的。本刊特从中选择少量重新发表,作为迎接创刊百年献给读者的礼物。本期重新发表的是任鸿隽的《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原发表在《科学》创刊号上。任鸿隽是《科学》和中国科学社的主要创始人,他这篇文章提出的问题,学术界多称为"李约瑟问题",并时有讨论。由于任氏的这篇文章用文言写成,这次特别配发了文言的译文。还请译者专门撰文对这篇文字进行了解说.梳理了近现代中国学人探讨"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这一问题的脉络。任氏撰文时恐怕没有想到,后人会对"李约瑟问题"展开争论并把它叫做"难题",他自己的答案其实是清楚的。他行文时。也没有在"中国无科学之原因"上着墨太多。在创刊号上,他这篇文字最想表达的,是他们为什么要创办《科学》的心声。所以,他着重说了科学是什么,以及在中国传播科学最要紧的事是什么,并在最后强调:"要之科学之本质不在物质,而在方法","不然,虽尽贩他人之所有,亦所谓邯郸学步,终身为人厮隶,安能有独立进步之日耶"!不难发现,作者所说的"方法",不只是方法论意义上的,更多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联系到作者后来所撰的《科学精神论》,以及《科学》前辈作者的其他有关论述.他们当时用"方法"、"科学精神"、"科学种子"等字眼所指称的,其实就是"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科学思维方式"。抓住了科学思维方式的培育,就抓住了在中国发展科学的"种子"和传播普及科学的"渔"。不然尽贩他人之"鱼".怎么会有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立进步!关于"科学思维方式",本刊近年来正组织思维方式:人类认识活动的前提》、《科学思维方式:结构和生成》、《科学哲学视野中的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思维方式中的本体论预设》等系列文章进行论述。读者可以参阅。  相似文献   

2.
周光召 《科学》2005,57(6):1-2
90年前,中国还处在国势衰弱、民族危亡的时期,任鸿隽、杨杏佛、胡明复、秉志、赵元任、周仁等一群怀着“科学救国”理想,留学美国的中国青年,为创办一份名为《科学》的杂志,成立了一个名为“中国科学社”的团体。今天,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正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现在,回顾当年《科学》的创刊和中国科学社的成立,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3.
正刘咸在中国科学史上并不广为人知,但他不仅是杰出的生物学家,也曾是《科学》的主编,在科研和科普上均贡献卓著。在中国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史上,涌现出许多科学家、科普工作者,广为人知的如竺可桢、李四光等。提起刘咸,许多人并不熟悉。刘咸早年加入中国科学社,并成为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的重要骨干,积极投身中国生物的调查与研究。自1935年起,刘咸担任《科学》杂志主编。除在《科学》、《科学画报》撰文外,他主编科  相似文献   

4.
《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科学通报》力求及时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高水平和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比较宽泛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科学通报》为半月刊,每月中旬和下旬出版.《科学通报》是《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源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并进入《中  相似文献   

5.
<正>《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科学通报》致力于快速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最新研究动态、消息、进展,点评研究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比较宽泛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2010年起《科学通报》改为旬刊,每月10日、20日、30日(2月最后一天)出版.《科学通报》是《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源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并进入《中  相似文献   

6.
告读者     
《世界科学》杂志到明年就满十年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在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主旨下,本刊和其他一批科学、科普杂志应时而生。近10年来,《世界科学》在数以千万计的海内外读者的关心、扶助下,在中国的大地上,为科学技术的新思想、新观点的传播尽了一份力量。它在海外,同  相似文献   

7.
<正>《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科学通报》致力于快速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最新研究动态、消息、进展,点评研究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比较宽泛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2010年起《科学通报》改为旬刊,每月10日、20日、30日(2月最后一天)出版.《科学通报》是《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源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并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相似文献   

8.
吴家睿 《科学》2004,56(6):23-25
当科学家温伯格(Alvin Weinberg)在1950年代发明“大科学”(big science)一词时,他指的是大型火箭和高能加速器等大科学装置。显然,在那个时代,只有高能物理学被科学界公认为是大科学。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后基因组时代的来临,大科学也成为了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笔者在《科学》上的“后基因组时代的思考”专栏就是围绕着“大科学”展开的。最近,笔者有机会读到蒲慕明教授为英国《自然》周刊撰写的一篇评论——“大科学,小科学”,感到该文提出了许多值得讨论的观点和问题。因此,笔者借此专栏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供蒲慕明教授以及其他关心此事的人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科学通报》致力于快速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最新研究动态、消息、进展,点评研究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比较宽泛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2010年起《科学通报》改为旬刊,每月10日、20日、30日(2月最后一天)出版.《科学通报》是《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源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并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相似文献   

10.
<正>《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科学通报》致力于快速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最新研究动态、消息、进展,点评研究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比较宽泛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2010年起《科学通报》改为旬刊,每月10日、20日、30日(2月最后一天)出版.《科学通报》是《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源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并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相似文献   

11.
张剑 《科学》2015,(2):2-5,69
百年前,《科学》诞生之际,正值欧战爆发。创办《科学》的留美学生,发刊"战争号",论述科学与战争的关系,他们的视野宽泛,最终目标依然在于"科学救国"。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立即成为举世瞩目的大事,自然也成为中国留美学生学业之外的焦点。战争爆发仅仅几日之后的8月5日,胡适日记即有《记欧洲大战祸》的记载。此时正筹备创刊的《科学》,作为当日留学生创办的重要刊物,对一战也非常关注,特别是这次大战广泛运用了各种新兴的科学技术,在大  相似文献   

12.
《科学通报》2012,(1):95
为使《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以下简称"两刊")更好地反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代表性成果,成为推介和展示基金项目重要成果的窗口,更好地发挥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引领作用,"两刊"特设立"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展专栏"(以下简称"专栏")。  相似文献   

13.
段韬 《科学》2006,58(1):2-4
1915年创刊的《科学》杂志,在中国率先树起了“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吹响了现代化文化启蒙的号角:最先使用横排向右、使用标点符号的排版方式。倡导科学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使用,便利了科学信息在中国的流通传播;开创了将科学作为一个完整知识体系在中国进行传播的事业,促进了国人在现代意义下对“科学”一词的理解和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14.
《科学》杂志与中国科学社史事汇要(1914-191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洪业 《科学》2005,57(1):37-40
1915年1月,一份创办于美国大学校园之中的学术杂志在上海刊行问世,刊物封面上醒目地印着中文“科学”和英文“Science”字样。这份刊物的创办者们是一批身居异乡、心系祖国的中国留学生。在接受了几年的系统科学训练后。他们从内心对科学发出了深切的呼唤,立志引进西方人称为Science的科学,来改变祖国国力衰微的面貌,是谓“科学救国”。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科学》月刊,为此他们首先组建了“科学社”,不久又改建为“中国科学社”。今年时逢《科学》创刊和中国科学社成立90周年。90年来,前辈的科学救国理想已化为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往事并非如烟.几代科学家奋斗的足迹已深深地印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史册中。本刊今年各期将连载由中国科学社史研究专家樊洪业先生编写的“史事汇要”。为读者再现“赛先生”在中国发育成长的这一重要侧面,并借以为《科学》杂志后承者祭奠前辈的一瓣心香。  相似文献   

15.
《世界科学》2005,(12):F0004-F0004
“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90周年纪念会于2005年11月17日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来自国内科技界、教育界.新闻出版界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同纪念中国科协的前之一中国科学社创立90周年和《科学》杂志创刊90周年暨复刊20周年.中国科协主席.《科学》杂志主编周光召院士,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6.
《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创刊于1950,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科学通报》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创刊于1950,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科学通报》  相似文献   

18.
《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科学通报》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控制     
作为《自然》杂志的通讯员,该书作者在首都华盛顿生活了四年,在此基础上,他对美国最近的科学政策进行了透彻的剖析。他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这段时间划分为三个时期,而最后的一个时期,他称之为“科学的新政治”时期。第一时期从大战结束一直到肯尼迪总统任期末,此间,V·布什(Vannevar Bush)的理论占着统治地位,他在《科学》杂志上发表题为《无穷的疆域》一文,阐述了他的观点。他建议联邦政府积极支持基础研究,同时让科学界有最大的自主权,以便其自行决定研究的优先领域和进行研究的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20.
汪广仁 《科学》2005,57(6):17-20
1915年1月创刊的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发展科学、科学救国为宗旨的《科学》杂志,是中国现代早期科技读物中的一枝奇葩,为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几十年中,它以其丰富的内容、新颖的编排吸引了读者,不仅向人们介绍了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而且以它所弘扬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其中.与其科学救国宗旨相联系的科学功能观.更是它所弘扬的科学思想中的突出内容。在它出刊的每一卷中.几乎都可以看到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它全面地阐释了科学的社会功能的内涵,从不同的社会领域。结合历史和现实进行了翔实的论证,并引导人们将其实践于挽救民族危亡的洪流之中。这不仅在当时对于广大爱国志士和热血青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在我们致力于科教兴国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