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华黄芪离体形态发生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黄芪幼苗茎段培养在附加1.0mg/L 6-BA的MS培养基中可形成大量愈伤组织,继而形成大量不定芽。在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酯酶(NES)的活性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同时,电泳扫描图谱表示,酸性蛋白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出现了新的扫描峰,而超氧化物歧化酶、酯酶同工酶扫描峰减少,在不定芽形成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几  相似文献   

2.
番茄幼叶或幼茎外植体在BA2mg·L ̄(-1).IAA0.2mg·L ̄(-1)的MS培养基中诱导产生大量不定芽和芽丛,将不定芽转移到IAA0.2mg·L ̄(-1)的MS培养基中,由切口直接产生大量不定根。不定芽分化过程中,5~10d之内过氧化物同工酶活性增强,条带增多.在进一步的发育过程中、同工酶酶谱变化较为平缓。当愈伤组织上不定芽增多时,过氧化物同工酶条带有减少的趋势,相应的强度也有所降低。对番茄组织培养中基因型的影响,以及过氧化物同工酶在不定芽分化过程中可能的作用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分别用仙客来种苗的子叶和叶柄作为外植体,培养在附加2,4-D,细胞分裂素和细胞激动素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的发生,研究了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形成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学变化,对两种不同外植体不定芽发生过程中的切片观察表明,两种外植体的组织脱分化始于维管束周围的维管束鞘细胞,然后开始分裂的是与其临近的薄壁细胞并能很快形成胚性分生细胞团。经30d左右的培养,进一步分化形成芽原基。子叶愈伤的芽原基通常出现在愈伤的边缘,叶柄脱分化比子叶快,不定芽可以起源于表层的分生细胞团,也可以由愈伤深处的人生组织分化而形成。  相似文献   

4.
在伊贝母组织培养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鳞茎发生体系。在鳞茎发生过程中,对PAL活性、淀粉酶活力、核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在整个过程中PAL表现出2个活性高峰,第1个峰与分化无关,第2个峰是愈伤组织分化开始形成鳞茎的特征峰。在鳞茎分化前,淀粉酶活力和核酸含量都逐渐上升到高峰,鳞茎形成后,其逐渐下降,以后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辣椒(Capsicum annuum L.)下胚轴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辣椒无菌苗下胚轴切段接种在MS培养基(附加不同的植物激素)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最适的诱导培养基为MS+2mg/L BA,0.5mg/L IAA,在此培养基上产生的愈伤组织具有较强的分化能力。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光照培养,芽分化率可达25.0%。不定芽在含1mg/L GA3和2mg/L BA的MS培养基上伸长成苗,再移入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长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6.
利用扫描电镜对黄槐叶片培养中形态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叶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时,细胞最初进行无丝分裂其中有类似酵母的“出芽”方式的无丝分裂;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不定芽的过程中,最初愈伤组织表面分化出球状体,它为一顶端凹陷,具有分化潜力的细胞团,其顶端可以分化形成不定芽原基,最后发育成不定芽。球状体可以看成是具有形成不定芽能力的繁殖单位,将具有球状体与芽的愈伤组织进行继代培养,可以大量快速繁殖黄槐幼苗。  相似文献   

7.
分别用仙客来种苗的子叶和叶柄作为外植体,培养在附加2,4 D、细胞分裂素和细胞激动素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的发生,研究了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形成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学变化.对两种不同外植体不定芽发生过程中的切片观察表明,两种外植体的组织脱分化始于维管束周围的维管束鞘细胞,随后开始分裂的是与其临近的薄壁细胞并能很快形成胚性分生细胞团.经30d左右的培养,进一步分化形成芽原基.子叶愈伤的芽原基通常出现在愈伤的边缘.叶柄脱分化比子叶快,不定芽可以起源于表层的分生细胞团,也可以由愈伤深处的分生组织分化而形成.  相似文献   

8.
花毛茛植株再生途径的离体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莉  田兴山 《河南科学》1997,15(2):177-180
花毛茛的叶接种子MS+2,4-Dlmg/L+NAAl+6-BA2的培养基上,3-4周后,形成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分别转移到MS+2,4-D1-2和MS+6-BA1.5-2.5的培养基上,培养4周左右,从愈伤组织表面通过胚状体发生和不定芽发生两条途径形成植株;而将叶接种于MS+6-BA2+NAA0.2-0.5+LH500的培养基上,则可在叶和叶片的过渡区不经过愈伤组织直接分化出芽并形成植株。  相似文献   

9.
三倍体无籽西瓜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三倍体无籽西瓜带子叶幼芽以及成株顶芽和腋芽培养在附加BA2mg·L-1的MS培养基中,芽体均可以扩增为芽丛.并首次报道了花芽在培养基中展开后子房愈伤组织也可以再生不定芽.不同途径得到的幼芽进一步扩增或转移到MS附加IAA0.2mg·L-1的培养基后,均可以分化不定根,从而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0.
以烟草为材料,研究了离子液体[C2mim]BF4对愈伤组织发生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50mg/L的[C2mim]BF4对愈伤组织的发生无明显影响;100~200 mg/L的离子液体抑制愈伤组织形成,随着离子液体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发生速度变慢;250 mg/L的[C2mim]BF4,使烟草叶片丧失了愈伤组织化能力.高于50 mg/L的离子液体,使不定芽发生延迟,而且不定芽数量减少.离子液体浓度越大,不定芽出现得越晚、发生率越低、数量越少.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抗虫棉花木质素含量及其生物合成关键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以不同转基因抗虫棉花及其亲本对照为供试对象,研究木质素含量及其生物合成关键酶活性.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棉花比较,在蕾期及铃期,转基因抗虫棉花Z30,CCRI41,SGK321叶片、茎秆组织中的木质素含量及叶片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显著性改变仅特异性地发生在某些品种、某些组织或某些时期内.在蕾期,转Bt基因棉花Z30茎秆组织中的木质素含量比其常规棉对照Z16显著下降,幅度达34.96%;转CpTI-Bt棉花CCRI41茎秆组织和SGK321叶片组织中的木质素含量比其常规棉对照显著下降,幅度分别为27.15%,13.22%.所有供试转基因抗虫棉花的木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甘薯外植体在不定根和不定芽分化过程中内源ABA、GA3和iPAs含量变化的规律.甘薯外植体中内源激素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不定根和不定芽分化的难易.内源ABA和GA3含量高的茎段外植体易于产生不定芽的分化,内源iPAs含量高的茎段和叶柄外植体易于诱导不定根的分化.在甘薯外植体离体培养过程中,当不定根或不定芽形成时,内源ABA、GA3和iPAs含量最高,而当不定根或不定芽形成之后,内源ABA、GA3和iPAs含量下降,说明内源激素在甘薯外植体不定根和不定芽的启动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麦(Triticumaestivum)根尖细胞分化过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EC4.3.1.5]和对香豆酸辅酶A联结酶[4CL,EC6.2.1.12]的活性从分生区至成熟区逐渐增加.PAL活性在分生区细胞中为0.4CL活性近似为0.在成熟区细胞中PAL和4CL活性均增加到最大.木质素的含量变化与PAL和4CL活性存在着平行性,同样在分生区细胞中木质素含量很低,到伸长区稍许增加,至成熟区增加最多.PAL和4CL是木质素合成的开始步骤和关键酶.木质素主要在管状分子和细胞壁次生加厚时沉积,是细胞分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光皮桦离体培养形态建成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应用ELISA法测定了光皮桦在芽增殖培养基(改良MS 4.5 mg/L BA 0.01 mg/L NAA)和生根培养基(改良WH 3.0 mg/L IBA 1.5 mg/L NAA)上形态建成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阐明外源激素和内源激素的影响对离体培养形态建成过程中所起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在形态建成过程中,外源激素的添加使光皮桦某些内源激素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芽和根的形态建成起调控作用;内源激素ZR、ABA、IAA、iPA的增加对芽的形成、发育起到促进作用;内源激素IAA、ABAi、PA的增加对根的形成、发育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滇重楼切块繁殖不定芽发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滇重楼切块繁殖过程中不定芽发生及其组织细胞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定芽仅在根状茎的节上发生,切块上的不定芽,起源于薄壁组织细胞脱分化,为直接发生,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从淀粉粒的分布等情况推测,顶芽具有顶端优势,这正是自然状态下1个根茎只能产生1个芽的原因.滇重楼切块繁殖的机理是顶端优势的打破.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转基因大麦(T1,T2)及非转基因对照(WT,NT1)为供试对象,采用比色法及组织化学定位的显微分析并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研究了其茎秆木质素含量、代谢关键酶活性、茎秆解剖结构及FT-IR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麦茎秆木质素含量、薄壁组织及维管束的数目、细胞壁中愈创木基木质素(G)、紫丁香基木质素(S)及A(S)/A(G)(吸收峰面积比)均未见显著改变.与野生型大麦比较,转基因大麦T1的木质素代谢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显著下调(降幅达66%)、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显著上调(增幅达76%)、茎秆厚壁组织明显变薄及对-羟基苯基木质素(H)比例的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20℃下贮藏过程两个枇杷品种果实品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解放钟与早钟6号枇杷果实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和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在贮藏前10d,果实硬度变化不明显,早钟6号枇杷果实硬度还略有增大现象;贮藏后期,枇杷果实硬度逐渐减小。类胡萝卜素与木质素含量在贮藏期内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逐渐下降趋势,而在采后前期果实PAL和POD活性均持续增加,与木质素含量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在20℃下PAL和POD在枇杷果实木质素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A large number of adventitious buds were induced fromin vitro cultured young inflorescences of haploids of rice. Having been subcultured on solidified subculture media at 26°C for 7 days, the adventitious buds were loaded into 1.8 mL plastic cryotubes with cryoprotectant and kept on ice for 45–60 min. After cooled at a rate of 1.0°C/min down to −40°C, the samples, were kept in liquid nitrogen. The adventitious buds which have been cryopreserved for about 30 days were thawed rapidly in 38–40°C water and then plated on solidified MS medium containing 3% sucrose, 0.5 mg/L NAA and 2.0 mg/L kinetin. After plated, 23%–32% of adventitious buds resumed growth and 15%–22% regenerated plantlets. The results of this work indicated that the adventitious buds derived fromin vitro cultured young inflorescences is a critical factor for the success and subculturing adventitious buds on MS medium containing 3% sucrose and 4% sorbitol or 20% potato extract is essential to the procedure. The effective cryoprotectant is 10% DMSO (dimethyl sulfoximide)+0.5 mol/L sorbitol. Supported by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ubei Province Zhang Zhihong: born in 1963, Lecturer  相似文献   

19.
在湖北百合的离体繁殖中,进行了组织切片观察,其丛生苗是通过不定根不定芽的发育形成的。不定芽起源于鳞片叶表皮和表皮下几层细胞;也可发生在生长发育中不定芽的生长锥上,由顶端分生组织中局部细胞分裂和分形成不定芽原基。  相似文献   

20.
鸡蛋枣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鸡蛋枣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芽的诱导和成苗的研究.结果表明:在MS+ZT1.75mg·L-1+KT2.0mg·L-1培养基,茎段可以分化不定芽.低浓度的NAA促进不定芽的形成,在MS+ZT1.75mg·L-1+KT2.0mg·L-1+NAA0.05mg·L-1中培养基芽的增殖系数达到4.2倍.在1 2MS+IBA0.8mg·L-1培养基中,试管苗的生根率达到95.0%.试验还就外植体的消毒和组培苗的移植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