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遵化北部,有大量的基性岩超基性岩构造透镜体,包括变质辉绿岩(斜长角闪岩)、层状辉长岩、堆积杂岩、地幔橄榄岩等散布在新太古代片麻岩中。这些岩石组合与现代蛇绿岩套一致,和强烈剪切变形的片麻岩一起构成典型的蛇绿岩混杂岩。蛇绿岩套中的豆荚状铬铁矿提供了中国存在新太古代蛇绿岩的确切证据。遵化新太古代蛇绿混杂岩带的发现,证明25亿年以前板块构造运动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2.
R^n上p—Laplace方程的衰减径向正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北龙胜-三门蛇绿混杂岩超基性岩、堆积岩和火岩同属一个岩浆演化系列,彼此具密切的成因联系,共同以富集LREE和Rb、Ba、Th、Nb、La等高度不相容元素为特征。  相似文献   

3.
粤西信宜贵子、茶山和陆川石窝一带浅变质云开群底部层状、似层状变基性超基性岩的研究表明,变基性岩以变辉长岩、变玄武岩、细碧岩、斜长角闪岩为主,伴生一套细碧角斑岩及少量硅质岩,变超基性岩则以蛇纹石化橄榄岩零星出露为特征,它们是遭受后期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强烈改造的蛇绿混杂岩。变基性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E-MORB和N-MORB构造环境形成的大洋拉斑玄武岩。变基性岩、斜长角闪岩中获得的Sm-Nd全岩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824±77)Ma和(815±75)Ma,这为华南存在新元古大洋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4.
马达加斯加Bemavo铬铁矿、磁铁矿在Ambodiriana铬铁矿带铬铁矿带北端,严格受太古代Andriamena绿岩带及构造控制。该区岩浆活动强烈,基性-超基性岩十分发育,矿体与晚太古代Andriamena群片麻岩岩组之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之斜辉辉橄岩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周国库 《甘肃科技》2009,25(6):33-35
工作区位于北山北带构造混杂岩带上,发育一套蛇绿构造混杂岩,物化探异常明显,遥感影像清晰,矿化信息丰富,通过成矿条件和找矿线索的分析,确定了铜镍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甄红旭 《甘肃科技》2014,30(15):44-49
鸭子泉-鸭子达坂构造混杂岩前人认为是蛇绿构造混杂岩,经过本次多条剖面和大比例尺构造解析填图及密集样品控制,未发现有幔源洋壳型超镁铁质岩及蛇绿岩组分-远洋沉积的深海硅质岩出露,认为,其构造属性是与阿尔金走滑断裂关系密切的特殊构造带。本次在鸭子泉东超基性侵入岩角闪单辉辉石岩中获得锆石SHRIMP年龄384.4±4.4Ma,其作为最晚形成的块体参与到构造混杂中,以此推测构造混杂岩的上限时间应在早石炭世,在鸭子达坂一带晚三叠世喀勒拉组火山岩与鸭子泉-鸭子达坂构造混杂岩存在角度不整合的关系,以此推测该混杂岩形成的下限时间为二叠纪末。据此认为,鸭子泉-鸭子达坂混杂岩是原地物质受构造影响混杂而成的构造混杂岩,形成时限应接近于石炭-二叠纪。  相似文献   

7.
在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西藏东南部朗县蛇绿混杂岩的岩石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研究.朗县蛇绿混杂岩的变质橄榄岩和变辉绿岩具有低Na2O+K2O,且Na2OK2O,低P2O5以及MgO和TiO2变化较大等特点;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略微亏损或富集的平坦型;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Sr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变化较大.变玄武岩的TiO2,P2O5与N-MORB十分接近;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略微亏损或富集的平坦型,拉索村和白露村-朗县附近地区玄武岩具有E-MORB特征,而里龙地区的玄武岩具有N-MORB特点;与典型的洋中脊玄武岩比较,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的丰度值普遍偏高,拉索地区的大离子亲石元素比较接近N-MORB,里龙地区的高场强元素十分接近N-MORB.体现具有典型洋中脊玄武岩的特征但又不完全相同,微量元素分布形式非常类似于阿曼蛇绿岩的特征,表明朗县蛇绿混杂岩可能形成于大洋中脊到岛弧的过渡环境.  相似文献   

8.
西藏狮泉河-申扎-嘉黎蛇绿混杂岩带紧邻班公湖-怒江蛇绿混杂岩带南侧,出露有较为完整的蛇绿岩岩石组合。嘎铃辉长岩出露于拉梅拉山口地区,野外实测剖面显示其具有明显的混杂增生特征。样品富集Ba、U、K、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P等高场强元素,稀土配分模式属于轻稀土元素弱亏损的总体平坦型,判断其可能形成于俯冲背景下的弧后裂谷环境。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89±1)Ma。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狮泉河蛇绿岩代表的特提斯洋可能是一个早侏罗世开始俯冲,早白垩世闭合的具有独立演化历程的局限性洋盆。  相似文献   

9.
超铁镁岩(超基性岩)在热带、亚热带地区,通过红土化作用,可形成具有重要工业意义的风化壳硅酸镍矿床。其主要工业矿物为暗镍蛇纹石、镍绿泥石、绿高岭石和蜡蛇纹石等。矿床的垂直分带明显,由上而下主要为褐铁矿(赭石)带,中间绿高岭石带或硅质带,淋滤蛇纹岩带或腐蚀岩带,以及原岩带或蛇纹石化橄榄岩带。  相似文献   

10.
青岛仰口构造混杂岩位于大别-胶南造山带东段,为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带边界韧性剪切带内的蛇绿混杂岩.它大体经历了三期变形,始于印支期,历经燕山期至后燕山期.  相似文献   

11.
为了查明阿尔金造山带构造演化特征,文中通过对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构造混杂带中大量早古生代基性—超基性和酸性岩的调查研究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基性岩体富集Rb,Ba大离子亲石元素和U,La,明显亏损Nb,Ta,Sr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弱的铕负异常特征(δEu=0.78~1.08),显示了MORB型和OIB型玄武岩特征;中酸性岩体主要岩石类型包括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显示与俯冲—碰撞作用相关的岩浆岩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揭示了阿尔金造山带在早古生代处于洋陆转化的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2.
1983年8月,笔者等在西藏西部班公湖地区进行地质考察中,在班公湖蛇绿混杂堆积带中发现了一种直接覆于残留大洋壳之上的沉积物——褐土岩(Umber)。它与其上的远洋沉积物和其上的蛇绿岩套中的堆积岩构成了一个连续的层序(如照片)。  相似文献   

13.
测区地处祁连造山带与敦煌地块(塔里木板块)接交地带,作为板块边界的阿尔金大断裂从测区中央通过,形成构造系统复杂,地层杂乱分布的格局。板块接合部位,是金属矿产产出的最有利地带。测区铜、镍、金、铅、锌等内生金属矿产基本沿蛇绿混杂岩带分布,测区主要位置在雁丹图-拉排沟-三个洼一线,铜金等异常及矿点呈带状分布,印证了板块边界控矿的特征。新发现的阿克塞县后塘燕都尔土沟东一带铜矿就位于成矿构造带上。在测区根据铜金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的地质特征,结合地球化学异常、地质背景,确定了找矿靶区,并通过工程揭露在测区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通过对该矿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叙述,对该区成矿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总结了成矿模型,为该带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和布克赛尔玄武岩的形成时代,并探讨其地质意义。方法在锆石阴极发光内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玄武岩形成时限在291~310 Ma。结论玄武岩喷发形成时代不是晚奥陶世,而更可能是在早二叠世。其中,最老的继承性单颗粒碎屑锆石谐和年龄为(2 395±27)Ma,推测该区应存在前寒武纪古老地块。因此,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由两条蛇绿岩、蛇绿混杂岩带围限的区带,应是由蛇绿岩、蛇绿混杂岩地体、岛弧岩浆杂岩和微古陆块共同组成的古生代增生带。  相似文献   

15.
遵化新太古代蛇绿混杂岩中的地幔岩显微构造以粗粒镶嵌构造为主,矿物颗粒多以弧形边界紧密镶嵌,部分岩石出现粒间熔体.橄榄石出现残斑构造、动态重结晶和拉长变形,铬铁矿出现典型的高温拉分构造,表现出活跃的动态恢复、粒间滑移和扩散蠕变,显示出大洋上地幔高温条件下塑性流变的特征,是大洋板块侧向扩张的深部表现.遵化蛇绿岩的地幔岩除了具有强烈的构造变形之外,部分豆荚状铬铁矿保留有豆状、豆壳状等岩浆结构和构造,并且有未变形的纯橄岩和辉石岩侵入,说明位于一个岩浆较强烈活动的位置.高温塑性侧向剪切变形和强烈的岩浆活动表明遵化蛇绿岩形成于快速扩张的洋脊,类似阿曼蛇绿岩.遵化蛇绿岩的围岩出现石英条带、核幔构造、动态重结晶和云母鱼等显微构造变形,对应着蛇绿岩侵位到陆壳之后,从中部地壳向上地壳抬升的构造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雒增路 《甘肃科技》2014,(6):28-30,129
猪婆沟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北秦岭加里东商丹蛇绿混杂岩带与中秦岭华力西褶皱带的接合部位,分属北秦岭柴家庄-庞家河金及多金属成矿带和中秦岭李坝金成矿带,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有下古生界丹凤群、泥盆系舒家坝组,近东西向断裂是矿区最主要容矿构造,具有多期活动特征。通过对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体特征分析,研究和总结了该矿区的成矿规律,为该区找矿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蛇绿岩分布于中国东南部江南元古代东安——雪峰期古岛弧褶皱系西端东南缘桂北龙胜一带。呈北东——南西向带状延伸。通过对蛇绿岩常量元素岩石化学特征进行研究,表明龙胜存在代表洋壳碎片的蛇绿岩套与岛弧成因的蛇绿岩组成的一种复合成因蛇绿混杂岩。微量元素(Zr、Cr,Ti、Sr、Ni等)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同样得到进一步验证。龙胜一带为元古代雪峰期海沟岛弧系。由于大洋板块从龙胜南东大洋一侧向北西运移,并与古扬子大陆板块碰撞俯冲。代表洋壳碎片的蛇绿岩次生构造定位于消减带上,岛弧成因蛇绿岩则由于洋壳物质潜入于上地幔发生部分分熔再生上升侵位形成。龙胜蛇绿混杂岩从北西向南东分布着三门、龙胜二个次一级的楔状蛇绿岩带,即当时至少有过二次板块俯冲增生作用。这一作用从北西向南东逐渐迁移,反映了中国东南部大陆地壳从北西向南东逐渐迁移、增生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福建泉州蛇绿岩及其构造肢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乐-南澳断裂带北段分布的一系列基性——超基性岩块可以区分出四类岩石:变质橄栏岩、超镁铁质堆积杂岩、堆晶层状辉长岩和块状辉长岩,它们组成了泉州蛇绿岩,属科迪勒拉型,代表早期边缘海盆地或弧间盆地的上部地幔和洋壳。早白垩世晚期,闽台微大陆与闽浙中生代火山弧碰撞拼贴过程中,泉州蛇绿岩被构造肢解,形成 NW 向逆冲就位的长基超基性推覆岩席和 SE 向剪切逆冲就位的青兰山辉长岩岩块。构造肢解的泉州蛇绿岩构成了深层弧前混杂带。  相似文献   

19.
华北板块北缘出露的中元古代晚期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化学上富SiO2和K2O, 贫FeO、CaO、MgO和TiO2,A/CNK平均大于1.1,具过铝质花岗岩特征。微量元素Nb、Sr、P、Ti相对亏损,而Rb、K、Ta、Nd相对富集;轻重稀土较强分馏,其(La/Yb)N=6.61~64.31,负铕异常明显,具有碰撞成因S型花岗岩特征。花岗岩呈东西向带状展布,并与北侧白乃庙(白乃庙群)和阜新旧庙(魏家沟岩群)中元古代古岛弧链及开原蛇绿混杂岩带平行,这表明该区中元古代晚期存在一个强烈的俯冲碰撞造山过程,这一碰撞造山事件为华北板块在Rodinia超大陆的拼合模式提供了最基本的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地化金属氧化物百分含量的多元统计分析可以推测地球化学元素在成矿过程中的演化特征,进而为预测找矿提供有用的深层次信息。本文对西藏某区超基性岩体中有关金属氧化物百分含量的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研究,并根据氧化物的共生组合及相关性特征认为氧化镁和氧化铁可以作为区内找铬铁矿的近程指示氧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