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絮凝剂CPMA在污泥脱水应用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科学》1996,9(3):21-25
  相似文献   

2.
HYC絮凝剂在生化污泥脱水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液态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HYC 60 1 ,用量在 1 0~ 1 5mg/L范围内能明显改善生活污水剩余污泥的沉降性能和过滤性能。在 40kPa的真空度下 ,可使污泥含水率由 99.5 %降至 76% ,污泥体积降至原来的 1 /4 8,其脱水性能优于同系列阳离子絮凝剂CPAM和CP 80 3。  相似文献   

3.
文章用试验研究了东莞樟村水质净化厂一级强化混凝处理工艺处理东莞运河污水所产生的化学混凝污泥脱水问题。结果表明:五种阳离子型和一种两性型PAM效果最好,阴离子、非离子型PAM药剂调理化学混凝污泥的效果均不理想;各种药剂都有其最佳作用范围,投加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脱水性能的降低。最佳调理药剂应该能全面改善化学混凝污泥的脱水速率和脱水程度,而不仅只是改善某一方面。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絮凝剂对污泥脱水性能有显著的影响且无毒害,通常可作为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的添加剂.本文以某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对象,研究了壳聚糖絮凝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初步实验表明,在l00mL剩余污泥中投加浓度为6g/L的壳聚糖溶液6mL时可达到污泥的最小含水率,为70.42%;污泥中有机质含量、含水率、SV30随絮凝剂投...  相似文献   

5.
絮凝剂和溶菌酶联用促进污泥脱水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试试验考察了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和溶菌酶联合使用对污水厂二沉池回流污泥的脱水性能、沉降性能及絮体特性的影响,并与2种药剂单独作用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絮凝剂和溶菌酶分别单独作用于污泥脱水时,均可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但2种药剂共同作用时,能同时提高污泥沉降性能和脱水速度,且脱水程度较2种药剂单独处理时进一步提升.2种药剂联用时的最佳投加量为20 mL/L絮凝剂+0.05 g/g溶菌酶,且最优添加顺序为先絮凝剂再溶菌酶.此时污泥抽滤泥饼含水率和比阻分别为65.7%和0.8×1012 m/kg,与原泥相比下降25.3%和75.8%.通过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含量与污泥絮体形态分析可知,溶菌酶可以有效破坏污泥絮体结构,改变污泥EPS的分布;高分子絮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则加快了污泥过滤脱水速度.而两者联合使用增大了污泥絮体二维分形维数,可使污泥絮体结构更加细密紧实,并提高污泥可脱除水分的比例,从而提高了污泥脱水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絮凝剂和溶菌酶联用调理污泥脱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佛山市禅城区先后建成4间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57.2万t/d,日均产生污泥量约170t.由于脱水后的污泥体积大、横向剪切强度低,占用了大量城市固体废物的填埋空间,同时因污泥没有达到稳定化和无害化,对填埋场地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通过对污泥深度脱水工艺的研究,可一次将污泥的含水率从97%脱至60%以下,解决长期以来污泥需二次脱水问题,大大降低污泥处理处置费用,也无需消耗热源.  相似文献   

7.
由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进行曼尼兹反应,制备出两性高分子絮凝剂CPMA,研究了它在污泥脱水中的絮凝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向生化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中投加相当于污泥量0.8%的CPMA,在5×10  相似文献   

8.
由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进行曼尼兹反应,制备出两性高分子累凝剂CPMA,研究了它在污泥脱水中的絮凝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向生化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中投加相当于污泥量0.8%的CPMA,在5×10-2Pa真空度下过滤,污泥含水率由99.3%下降为69%,污泥体积降为原体积的1/44,燃烧热值提高44.3倍,污泥比阻下降,且滤液澄清,透光性好。  相似文献   

9.
阳离子絮凝剂PDA用于污泥脱水处理的过程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报道了阳离子絮凝剂PDA在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泥脱水处理中的过程优化研究。以处理后上清液的COD Cr、透过率和絮团的尺寸大小、含水率为指标,对2种类型污水的不同浓度污泥进行系统的PDA投加量试验,并与参照样F4的试验结果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任一种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与污泥浓度均有很大的关系。当控制污泥浓度为1.6%左右时,絮凝剂PDA和F4的投加量均达到最小值,相应的药剂与绝干污泥量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787‰和2.03‰。此时污泥处理的药剂成本最小、最经济。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泥脱水效果为判据,用烧杯絮凝法考察了自制PDA样品和市售的几种用于污泥脱水的具有不同阳离子结构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的污泥脱水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各种阳离子絮凝剂量的最佳使用范围一般在50-80mg/L,上清液COD去除率达到78%以上,透过率达到90%以上,与市售几种不同阳离子结构的高分子絮凝剂相比,自制PDA样品的综合应用性能较好,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常用的几种脱水机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总结污泥脱水机选择应从污泥特性、运行状况、人员素质、对泥饼的要求以及资金、成本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2.
以丙烯酰胺(AM)、 丙烯酸(AA)和硫酸铝为原料,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Al3+复合高分子絮凝剂(PAM-AA).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聚合条件为: m(AM)∶m(AA)=5∶3, 反应温度为65 ℃, 搅拌时间5 h, 引发剂的加入量占单体质量3%, 产率可达96.3%. 在此基础上合成Ca2+,Mg2+和Fe3+复合高分子絮凝剂, 利用红外光谱(IR)、 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 将复合高分子絮凝剂与杀菌剂N,N-二甲基十二烷基苄基氯化铵(1227)用于市政生活污泥脱水中, 通过滤饼含水率和污泥比阻, 对比研究聚合氯化铝(PAC)、 PAM-AA和硫酸铝机械混合物以及Al3+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对市政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Al3+复合高分子絮凝剂与1227协同使用, 可使污泥滤饼含水率降至63.8%,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污泥脱水是市政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环节,但如何选择经济而有效的污泥脱水工艺却一直是道难题,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文章通过对市政污泥特性的研究,对比分析可选脱水工艺的利弊,结合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的实际情况,认为污泥干化床工艺是较为理想的市政污泥脱水工艺。  相似文献   

14.
脱水是粪便资源化中关键的工艺环节.粪便的脱水性能差,需添加絮凝剂进行化学调理.研究了5种絮凝剂对粪便沉降和脱水性能的影响,并优选出2种聚丙烯酰胺用卧螺离心机和滚压脱水机进行上机实验.试验结果表明,无机混凝剂不适用于粪便脱水,应使用分子量大于500万的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本实验中以SNF公司的FO4000效果最佳.使用离心脱水机时最佳投量为3~4 kg/t干粪便,采用滚压脱水机时最佳投量为5~7 kg/t干粪便.  相似文献   

15.
污泥浓缩脱水一体化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传统污泥处理工艺中污泥减容化的方法进行了阐述,针对传统污泥浓缩脱水工艺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污泥浓缩脱水一体化技术,并就其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四环素耐药菌和四环素抗性基因在污泥深度脱水中的去除特性,分别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和荧光定量PCR对污泥深度脱水前后四环素耐药菌和4种四环素抗性基因(tetA、tetB、tetM和tetX)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污泥脱水前后这些污染物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污泥深度脱水前后四环素耐药菌和四环素耐药基因均被检出,经污泥深度处理工艺处理后,四环素耐药菌和所测定的四环素耐药基因均得到一定去除,tetA、tetB和tetM的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论文结果可为耐药菌和耐药基因的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给水厂污泥脱水与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污泥脱水的基本理论、性能指标及其测定,分析了污泥脱水方法及特点,论述了国内给水厂污泥脱水设备使用情况和污泥处置情况。  相似文献   

18.
以木素为原料制备了两性絮凝剂LSDC,并将其用于污泥的调质处理。实验结果表明LSDC可使污泥沉降速度提高至原始污泥的1.25倍,污泥的过滤比阻则降低至原始污泥的40%左右,泥饼含水率由93%降低至80%。两性木素絮凝剂在污泥调质处理中的应用为木素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电镀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含有有害重金属.对电镀污泥进行强化脱水,减少污泥体积,从而降低污泥的处理难度和处置成本,最终可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文章利用立式TD4离心机对电镀污泥进行脱水,通过研究不同的离心机转速、离心时间、絮凝剂、温度等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进而优化脱水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离心机转速和离心时间对污泥脱水效果影响最大;采用立式TD4离心机对电镀污泥进行脱水,可使污泥的含水率达到30%以下.  相似文献   

20.
污泥脱水是废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投加无机絮凝剂的方法由于其产泥量大、脱水率不高,目前已逐渐被高分子的有机絮凝剂所取代。分析了PAM-C的污泥脱水原理,阐述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用于污泥脱水的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