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既久远又崭新的话题,二者矛盾统一.历史规律告诉我们,盲目发展经济,必将带来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环境被破坏后,反过来又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环境可承载范围内发展经济,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使经济获得发展,所以,二者应该协调发展,达到和谐共生.以江苏为例,研究了江苏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各自取得的成绩及其不足,分析了产生二者不协调的原因,并且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推动清洁生产、完善环境产权制度和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基础设施等5个方面提出了未来江苏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既久远又崭新的话题,二者矛盾统一。历史规律告诉我们,盲目发展经济,必将带来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环境被破坏后,反过来又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环境可承载范围内发展经济,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使经济获得发展,所以,二者应该协调发展,达到和谐共生。以江苏为例,研究了江苏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各自取得的成绩及其不足,分析了产生二者不协调的原因,并且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推动清洁生产、完善环境产权制度和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基础设施等5个方面提出了未来江苏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徐建明 《科技信息》2010,(10):I0025-I0025,I0027
从"三来一补"起步,珠三角紧紧把握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机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成为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但是,经过30年的历程,珠三角依然没有走出资源型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低产出"为特征的发展方式仍处主导地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未来10年必将是珠三角产业升级的阶段,只有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珠三角才能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陶富有  王红伟 《科技信息》2011,(13):696-696,717
高速公路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这种物质基础就会增加社会经济的运行成本,甚至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各个环节都应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来指导和规范建设。为了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伴随高速公路建设全过程的环境保护是依法治国,实施和谐发展战略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根据各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地解决好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具体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必须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能源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6.
生态经济是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的经济活动形式。对晋中市工业、农业及旅游业三方面的生态经济进行了研究规划,力求使该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建设达到动态平衡和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马存孝 《科技信息》2009,(36):I0067-I0067,I0070
科技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强大的驱动器。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西部民族地区科技能力更是薄弱,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把科技创新纳入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适合于我国民族地区的科技创新战略模式。根据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民族地区当前的科技创新模式主要是依靠技术引进与推广和一定程度的技术综合能力,因此是"引进+模仿+综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李天宏 《科技信息》2010,(16):377-377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疆国民经济出现了稳定快速的增长势头。如何处理好水能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客观而又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县域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和标志性变化。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外部环境和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新问题。所以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县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站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高度,站在统筹区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县域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实施滨海战略、建设茂名滨海新区、建设和谐粤西经济强市的关键时期。本文就我市的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现状,理清好滨海新区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思路,探讨如何又好又快建设宜居宜业的滨海新城。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而可持续发展又要求我们处理好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所以我们应当在经济发展中,将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现状和生态环境状况的综合分析,强调了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结合关系,并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特点。给出了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关键,中央政府为协调二者关系,于2016-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行动.基于长三角城市群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研究了中央环保督察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央环保督察能够促进长三角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  相似文献   

13.
付立明 《科技信息》2011,(13):773-773
环境保护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控制阀",在实施"转方式、调结构"战略中,既面临着机遇,又面对着挑战。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4.
杨恺  雷鸣  舒琴  刘雷 《广东科技》2011,20(13):56-57
"十二五"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南方电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能源")作为南方电网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绿色平台,为社会集约化、综合型的能源服务,以可持续性能源解决之道,共同推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用绿色能源点亮万家灯火,用真诚服务传递南网情深,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魏金彬 《工程与建设》2012,26(4):444-446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存在紧密联系,只有对二者的关联效应进行分析研究,才能保证交通运输对区位经济的影响效应充分发挥。区位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为交通运输业发展提供经济保证。所以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交通运输发展对经济发展会产生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只有采取积极的措施才能保证二者关联性效应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2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我校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这是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也是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和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刊发此稿,目的是总结我校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经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最小的经济社会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寻找一条科技先导、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当前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使命.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可以达到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建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可循环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科学和谐的发展,是确保当代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走循环经济之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是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工业经济的壮大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陇西县贯彻落实工业强省会议精神,必须紧密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观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科学发展。二者共同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发展,共同贯穿着同一主线——以人为本,共同体现同一种方法——统筹兼顾,共同体现了同一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在经济政策方面,体现于坚持经济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在政治政策方面,体现于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实践中;在社会政策方面,体现于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和关注民生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经过长期探索,现在已经找到了经济与环保共赢的发展路径,即循环经济路径。它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在低污染甚至零污染前提下发展经济,能够兼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方面利益,实现二者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