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民族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驱动力,更是一个国家的基石。黔东南苗族文化是具有浓厚地域特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对黔东南苗族文化的理论内涵与文化基因进行深入探讨,解码其文化基因,正确处理黔东南苗族文化与旅游发展融合的关系,在有效保护与传承黔东南苗族文化基础上,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伟华  刘宇新  初静  吴雅清 《科技信息》2012,(35):906+852-426,372
会计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产生的,会计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烙印,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种亚文化,是会计管理中的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理论;会计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具有多文化长期并存的立体文化生态区,同时还是一个文化交融和冲突比较集中的地区。中华民族文化在56个民族中的传承效果是直接关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立足于世界的千秋万代的大业。本文旨在研究民族文化传承的方式,从而回答文化传承过程中少数民族如何适应外来文化的进入。  相似文献   

4.
人文景观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也面临着对原有地域性的延续和发展,以及通过再阐释获得现实和未来意义的新地域性的双重任务。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历史文化记载了民族时代变迁的历史,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承载了不同的社会使命,构成了强大的人类文明,这同时也是人类民族自豪感的源泉。旅游城市地域文化不仅标志着一个民族或一个城市的繁荣,也展示着整个人类的精神文化发展不同阶段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5.
文化兴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建立的基础,且民族文化的兴盛是这个国家和民族强盛的基本支撑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建立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础上的。高等学校是传播、弘扬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面对当下信息媒体高速发达的社会,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今天弘扬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如何使学生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素质营养,是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非遗”保护的关键在于传承,传承是要靠人来进行的.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非遗”传承的内在动力.没有文化自觉,就没有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没有文化自信,就不可能认识到“非遗”深厚的文化魅力并为之持之以恒地坚守.  相似文献   

7.
建筑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习惯和传统的彰显和载体。建筑师通过建筑充分反映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理念,建筑个性的表达与个性的张扬,如果脱离了自己成长的历史和生活环境,脱离了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与要求,就显得没有特性与活力。文化是一个民族延续发展的灵魂,同理建筑文化也是建筑的基础与圭臬。  相似文献   

8.
2006年3月20日,由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期刊社联合召开“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研讨会。“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是国家“211”工程项目,教育学院已经招收多届民族文化传承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学院的很多教师、博士生和研究生都参与了这一研究工作。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研究民族文化及其对人的智力、非智力方面的影响,是民族教育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是近几年教育学院教师积极探索的结果。该课题与时下人们广泛关注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密切相关。从教育的角度研究“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一般的记录描述研究不同。以我国的蒙古族摔跤为例,不仅研究蒙古族摔跤的起源、形成、主要内容、特征及其社会文化功能,更重要的是研究蒙古族摔跤对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影响以及传递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并且关注蒙古族摔跤的传承方式与现状、在目前社会变迁条件下蒙古族摔跤的未来发展等方面。此外,该课题还关注国外的民族文化现象,例如苏格兰的风笛、日本的柔道等等。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民族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开发利用好民族文化这一资源,将会造福于民族区域的人民。民族文化旅游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雷山西江就是通过旅游产业对民族文化进行开发利用,既促进了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又同时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区域内原有的民族文化生态系统,成为民族文化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0.
姜磊 《当代地方科技》2010,(15):166-166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它展现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特征、审美风格,象征着一个民族的繁荣与兴盛。然而,在当今世界,古老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不断受到经济浪潮和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而面临着流失和消亡的威胁。本文从文化的发展与保护角度提出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葛仲秋 《科技信息》2012,(32):I0161-I0161
当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面对一个多元文化并存和繁荣的局面,我国设计师除了满足现代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外,还肩负着传承和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艰巨使命。对每个艺术设计者来说应该把尊重本民族传统风格,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作为自己不懈追求和不断探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文山州麻栗坡县是云南壮族聚居地之一,民族文化氛围浓郁,壮族歌咏文化是其中最具民族特征的艺术样式之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及其影响的不断加深,壮族歌咏文化在传承方式上发生了极大变化,导致了传承人的断层、文化主体联系的断层及传统与现代的断层。’  相似文献   

13.
模因论作为人类文化的进化论,不仅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演绎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模因是一种文化进化机制,它能很好地阐述人类文化进化的规律,而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存在、进步和发展的根基,理应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从模因论角度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与文化符号,其蕴含着民族特有的价值认同、民族精神、生产生活方式,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助于民族文化大繁荣。然而,生存环境的改变与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出现了传承危机,甚至出现断层现象。因此,文章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特点和传承危机,提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策略,为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儿童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活载体,通过游戏儿童实现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南龙布依寨有着30多种传统儿童游戏,这些游戏很好地传承了该地的自然文化、历史文化、生活文化。对南龙布依寨传统儿童游戏的现状及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进行描述与总结,能促进布依族儿童传统游戏的发展,提升其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原生态民族文化及其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均衡关系,探讨了社会发展和旅游开发产生的民族文化变迁的因素,对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识别一个民族的基因,是民族得以传承、国家得以维系的精神支柱,是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得以建立和维护的重要基础。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渗透,我国的文化安全尤其是民族文化,面临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因此,保护我国民族文化安全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正>创新的问题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要用历史主义的眼光来对待它。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主要是通过不断创新来实现的。创新不仅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因素,而且也是保护和传承文明的主要动力。历史经验表明,在寻求富强的征途中,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往往决定了社会兴衰和国家强弱。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能力,既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得生存和发展,同样也无法保护和传承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可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  相似文献   

19.
林芳  刘伟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2):110-112
文化与教育血肉相连,一个国家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然离不开其民族文化传统,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的复杂性,同一文化要素都有可能对中国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产生正负面影响,因此,中国教育现代化应根据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适时地对教育传统进行现代转化,并注重在多元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变革。  相似文献   

20.
孙岩 《科技咨询导报》2014,(10):220-220,222
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体育事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们越发的愿意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曲棍球运动越来越受到群众的喜爱。曲棍球发源于中国北方的莫力达瓦地区的达斡尔族,是传统的曲棍运动的代表,是中国传统运动中的一个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更是以其独特的民族性和民间性的特点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弘扬了民族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族的团结,使得各个民族更好的参与到体育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又经过数年的发展,得到沉淀和升华,大大的丰富了世界民族文化的内容,全面的促进曲棍球运动代代传承下去。在曲棍球得到发展的今天,达斡尔族的曲棍球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和弘扬,全面的增进了达斡尔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而曲棍球运动更是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证更好的通过曲棍球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该文就是要分析传承千年的达斡尔族的曲棍球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