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大系统及其分散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系统定义大系统已成为各国学者所重视的研究对象.但什么叫大系统?至今尚无普通为人们接受的或使多数人满意的精确定义.1974年以来,国内外学者论述大系统定义的论点和方法,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六种: 1.干脆回避作出定义,而用举例的办法来说明什么是大系统.如文献[1]举出电力网、城市交通网、数字通讯网、复杂的工业系统等七种作为大系统的例子. 2.用与传统的小系统作比较  相似文献   

2.
李武军  周志华 《科学通报》2015,(Z1):485-49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积累的数据都呈现出爆炸式增长趋势,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在很多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大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也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高度关注的热点.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大数据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大数据,而要有效地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技术必不可少.因此,大数据机器学习(简称大数据学习)是大数据研究的关键内容之一.哈希学习通过将数据表示成二进制码的形式,不仅能显著减少数据的存储和通信开销,还能降低数据维度,从而显著提高大数据学习系统的效率.因此,哈希学习近年来成为大数据学习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对这方面的工作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唐杰  陈文光 《科学通报》2015,(Z1):509-519
社交网络在线化是大数据时代的典型特点,也是大数据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大数据的特点着手,结合互联网络尤其是在线社交网络的发展趋势,介绍大数据在提升国家信息产业科学化水平、引领新型互联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学与信息科学交叉发展等方面带来的重大机遇;分析在线社会网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阐述网络大数据研究在语义理解与分析、多模态关联与融合、群体行为分析与挖掘、多维分析与可视化、系统的研发与集成等方面面临的巨大技术挑战,以及当前国内外在大数据分析和在线社交网络领域的主要研究工作;总结和展望网络大数据研究的未来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4.
翟婉明 《科学通报》2022,(32):3794-3807+3793
长期以来,车辆和轨道一直被分离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加以研究,形成了经典的车辆动力学、轨道动力学理论体系.现代铁路客运高速化、货运重载化,导致日益突出的车辆与轨道动态相互作用及其安全问题.因此,需要突破子系统研究框架,从整体大系统角度综合研究车辆-轨道相互作用机制,实现整体系统动力性能最优设计.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应运而生,在吸纳车辆动力学、轨道动力学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新型轮轨空间动态耦合模型,将车辆子系统与轨道子系统耦合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大系统.本文概要介绍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的形成过程,重点阐述其学术思想、理论模型及其最新发展,在此基础上介绍基于该理论而形成的车辆与线路动态性能最佳匹配设计原理,最后选取若干典型工程案例,介绍该理论在中国铁路大发展中的应用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5.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分析技术,在许多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应用的深入和拓展,近红外光谱的数据类型逐渐从传统数据变成近红外光谱大数据.本文总结了近红外光谱的预处理、奇异样本筛选、多元校正和模型转移等技术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对近红外光谱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初步研究,包括近红外光谱在工业品在线检测、不同批次产品鉴别中的应用以及近红外光谱物联网系统等也进行了综述.此外,对于近红外光谱大数据未来的发展及近红外光谱大数据云平台的基本功能、软硬件的设计与开发、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发展的优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志云 《科学通报》2012,(8):594-599
论述我国2004~2010年高速列车技术快速发展的成就、科学基础和重大意义.着重讨论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和所发挥的作用.作为这一创新体系理论指导的是一门新学科:高速列车大系统动力学.对这一新学科近几年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在建立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方面所起的作用,做了简要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从技术层面,论述了我国创新发展高速铁路技术的特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地球科学是从自然科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基础学科.传统地球科学以学科分化研究为主,主要分为两大主干学科,即地理学与地质学.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层空间系统,包括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两大部分,其核心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相似文献   

8.
数据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大数据挖掘技术已成为学术界、企业界甚至各国政府关注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现状,综述了与化学研究有关的大数据研究状况,讨论了大数据在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2个层面上的主要问题以及大数据挖掘技术在化学各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大数据发展的未来及其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是早古生代地球海洋生态系统发生的一次重大生物事件,经过数10年的地层古生物研究积累和近20年来全世界多个国家与地区相关专家有针对性的研究(以3个IGCP项目的连续执行为标志),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基本共识:大辐射持续了几乎整个奥陶纪,达4000多万年,期间出现过多次辐射高潮;差异演化是大辐射的基本特征之一;大辐射的发生并不伴有地球海洋生态环境的重大灾变,其起始、进程以及具体表现型式受生物自身宏演化规律(内因)和外界环境因素(外因)的双重制约.在华南开展的实例研究为国际间深刻认识这一重大生物事件做出了积极贡献.继续深化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研究,一方面要在有条件的地区广泛开展实例分析,在精深系统古生物学和高精度生物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深刻揭示大辐射的过程和实质;另一方面要积极与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等相关学科进行交叉与综合,以探讨大辐射的诱因及控制机制,进而揭示大辐射期间有机界与无机界的协同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10.
是地震液化泄水成因, 不是“渗流管”构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乔秀夫  宋天锐  李海兵 《科学通报》2002,47(14):1118-1120
本文第一作者最早提出大林子组为萨布哈环境含盐沉积[1],之后宋天锐对大林子组萨布哈环境作了系统研究,李海兵对其中直立的泥质脉进行了地震成因解释[2].孟祥化等人《下寒武统大林子组溶解蒸发岩系旋回层序及渗流构造成因》一文(以下简称《孟文》)对大林子组环境研究与我们早在1986及1996研究结论一致,是一重复性研究.我们将大林子组下部具鱼骨状交错层的砂岩解释为潮下带(文献[2]59~69页),而《孟文》解释为陆相.主要分歧点在于《孟文》  相似文献   

11.
陈国良  毛睿  陆克中 《科学通报》2015,(Z1):566-569
大数据是当前IT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但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系统和应用层面,而理论基础研究方面相对较少.本文以计算复杂性理论为基础,针对大数据量大、快速和多样性等挑战,着重研究大数据的可计算性及其计算原理.首先将多种类型的大数据抽象到度量空间进行统一化表示以解决多样性问题,其次在度量空间中基于距离对大数据进行划分,最后运用NC类计算理论等并行计算理论和方法对大数据问题进行并行求解,以解决量大和快速等问题.本文从更广的视角,根据大数据的特性和大数据整个生命周期,提出处理大数据的策略和技术以及需要变革思维方法研究大数据.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正进入到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是一种天然的体验活动,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旅游者创造一次难忘的经历.大同作为山西省内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环境得天独厚的地区,经过努力,已形成了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云冈石窟为标志的版块化发展格局.但是,文化旅游资源为绝对主体,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局限性突出的问题仍然非常明显,与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反差,也制约着大同旅游产业的延伸和优化.因此,研究并提出适应大同市需要的“以能力提升为核心,进一步强化旅游科学研究和旅游教育的投入,深化、细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科学规划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时序,在考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系统发展大同生态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拓展生态旅游产业招商引资思路,形成大旅游发展框架”等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对策,对大同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地观测大数据处理:挑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航天航空飞行器搭载的传感器对地球进行观测可以获得地球全面而系统的信息.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地观测领域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在分析对地观测数据处理与服务的全流程及其算法的基础上,总结出"大数据时代"对地观测数据处理面临的挑战——"数据密集型计算"问题,并指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在系统平台、处理算法和服务模式3个方面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对肿瘤登记和大数据的发展、大数据对肿瘤登记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系统回顾,大数据和肿瘤登记近年发展快速,大数据的发展促进了肿瘤登记的发展,而肿瘤登记发展又推动了大数据的进步.在大数据的影响下,肿瘤登记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ⅰ)肿瘤登记自动化;(ⅱ)及时收集、整合和更新不同来源的肿瘤数据,提高肿瘤资料的质量、可用性和易用性,推动肿瘤资料的开放和共享,扩展肿瘤资料的应用;(ⅲ)各级医疗卫生信息中心的出现将彻底改变肿瘤登记模式;(ⅳ)采用大数据的技术和方法建立各级肿瘤数据中心;(ⅴ)医院肿瘤登记逐步开展,人群肿瘤登记覆盖率大幅提高,部分省将全民开展肿瘤登记.肿瘤登记自动化的理念和技术,迎合了大数据和肿瘤登记发展的趋势,并可借鉴应用到其他疾病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曾昭携  张跃  杨沈龙  郭永玉 《科学通报》2023,(24):3185-3195
系统合理化理论已提出20余年,其研究领域既关涉人们对具体社会问题的看法,也涉及宏观的社会态度.系统合理化是其核心概念,它是指捍卫、支持和合理化现状的心理倾向,即便有时会牺牲自我和内群体利益.该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们如何以及为何将现有的社会系统合理化,以维持或提高自尊以及维持或提高所处群体的地位.为了满足认识性、存在性与关系性需要,人们会进行系统合理化.因此,系统合理化是动机性的.伴随其发展,这一理论也遭遇了严厉批评.这些批评可分为4类:象征系统合理化的外群体偏爱并不是内隐的;系统合理化并非动机性的;系统合理化发挥作用的条件未得到解释;并不存在自主、独立的系统合理化动机.本文介绍了系统合理化理论及其发展、面临的理论和研究困境,并通过梳理理论观点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证据,为回应批评、突破困境提供支持.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社会认同过程和意识形态过程(如系统合理化)之间的复杂关系;谨慎解释利用神经科学方法得到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扩大系统合理化神经基础的研究范围;同时关注其激活是否具有稳健的跨文化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美国技术史专家休斯,1983年首先在《动力的网络》(Networks of Power)一书中具体考察了电力传送系统,并提出自己的技术系统模型,该书获得1985年的美国德克斯特奖。1987年休斯又在另一篇文章《大技术系统的进化》(The Evolution of Large Technological Systems)中,从普遍的意义上,对技术系统的社会建构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加以阐述。1988年,他又与梅茨(Renate Mayntz)主编了《大技术系统的发展》(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Technical Systems)一书,专门针对各种具体的技术系统,诸如:美国、法国和德国的铁路和电话系统,以及美国的航空输运和法国的电子系统等,从而通过大量实证材料的比较研究,来证实不同的技术系统发展和进化遵循相同的序列,具体地说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具体因素如何制约技术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对技术系统的理论从具体到一般的研究达到一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仿人机器人是具有类人的外貌特征和运动功能的一种先进智能体,是未来家用化机器人的主流发展方向,其研究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模仿人类行为的同时提高系统运动的稳定性.最近的一项研究从机器人系统的角度出发,研究上、下肢的运动协调问题,上身运动对整个身体运动模式的影响,以及如何设计上身的运动使得既能模仿人类的行为又能提高系统的运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根据人脸视觉特征进行身份鉴定的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文章对目前国内外人脸识别研究中的主要方法、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等作了综述报告.  相似文献   

19.
应用低能离子束介导法获得水稻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8  
杨剑波 《科学通报》1994,39(16):1530-1530
水稻转基因的研究自1988年首次获得转基因植株以来,近几年又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一方面是由于水稻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使得以原生质体为受体系统的PEG和电激法介导的转基因研究更趋于成熟,尽管这一途径技术难度大并存在着基因型限制,但仍以其较好的可靠性而被认为是最富成效的方法;另一方面、新近发展起来的基因枪.激光微束、超声波等物理手段介导的植物转基因方法,都减去了原生质体培养的步骤,并在很大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研究的对象,如社会、集团、经济实体、联合企业、科技界、工业界等等,称作宏观系统,以区别于系统工程学中的大系统或巨系统。在这里宏观系统主要是指大范围,大尺度的,有人参与的综合体系;而大系统则并不意味着一定占有很大的空间范围和规模,只是描述它的动力学方程或状态方程的数目很多,例如微观粒子的多体问题,是研究原子核内部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问题,由于粒子数目很多,若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则需要建立数目很大的方程组,而当研究天体中星系,星体间的相互作用时,则属于宏观多体问题,这些不属于本文所说的宏观系统,而是属于大系统。在本文中所指的宏观系统,它的状态变量并不一定很多,尤其是研究社会与经济领域中的决策问题,情况就更是如此,当然这种区别并不是严格的,而仅仅是为了表明本文所研究的宏观系统的某些重要性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