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云行 《科学通报》1991,36(6):476-476
在正常条件下,大块晶态α-Fe_2O_3在温度260K发生反铁磁-弱铁磁转变,自旋方向由晶轴[111]转向(111)平面,即Morin转变.高温(T>260K)下,因反向自旋间存在一夹角而呈弱铁磁性.许多实验研究证明:Mo(?)in转变温度是一结构灵敏量,它随  相似文献   

2.
L.C.Washington 《科学通报》1997,42(19):2053-2056
著名的Cohen-Lenstra“启发式论据”预测(Heuristics,见文献[1]引起了非常广泛的兴趣和研究.本文对于某种类型的实二次域,将Cohen-Lenstra的一般性预测进一步细化,即对理想类数含某个素因子p,和某个理想类是p阶元,预测出条件概率.经过相当大量的计算机数值计算检验,发现这两种预测与计算结果均符合得很好. 早在考查实二次域K=Q(n~2 3n 9)~(1/2)的类数h的时候,我们发现其类数经常是3的倍数(见文献[2]).有一个想法可对此作出简单解释,即由于- 27=(2n 3)~2- 4(n ~2 3n 9),故3在K中的素理想因子的立方是主理想.因此若此素理想本身不是主理想,则在  相似文献   

3.
何豫生 《科学通报》1990,35(3):177-177
最近,我们利用超声及其它手段对Bi-Sr-Ca-Cu-O体系(包括掺铅和未掺铅的80K相、110K相的四种系列的样品)做了较系统的研究。首次发现,在210K附近Bi系超导材料存在可能的结构相变。 实验用的样品为单相 Bi_2Sr_2Ca_1Cu_2O_(8+x)、(Bi_(0.85)Pb_(0.15))_2 Sr_2Ca_1Cu_2O_(8+x)、Bi_2Sr_2Ca_2Cu_3O_(10+x)、(Bi_(0.85)Pb_(0.15))_2Sr_2Ca_2Cu_3O_(10+x)多晶材料.其中含铅样品为本实验室所制备,方法是用分析纯  相似文献   

4.
Al3Ti-Mn-Nb合金的无序化转变和重有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晓舟  王谦  胡赓祥 《科学通报》1996,41(3):271-273
Al_3Ti合金具有密度低(3.4g/cm~3),熔点较高(~1613K),热强性和抗高温氧化性好等特性而引人注目,有望成为新的高温结构材料.当量化学配比的Al_3Ti合金具有四方有序DO_(22)结构,用Fe,Mh,Cr,Ni等元素替代合金中一定量的Al,可将DO_(22)结构转变成对称性高的立方有序Ll_2结构,在Al_3Ti-8Mn单相合金的基础上通过第四组元Nb的进一步合金化,在其Ll_2基体上形成了富Nb的DO_(22)第二相.经熔体急冷后,Al_3Ti-Mn-Nb合金的基体仍然保持Ll_2结构.本文研究了高能球磨过程中Al_3Ti-Mn-Nb四元合金的有序-无序转变,并对球磨后退火时发生的重有序化过程进行了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5.
杜林方 《科学通报》1994,39(3):287-287
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是由天线色素吸收并传递给反应中心的激发能所驱动的,光系统Ⅱ的天线系统具有高度复杂的结构,并随环境条件(SI/SII态转变、热协迫和冷协迫)而改变,它由核基因组cab基因族编码的叶绿素a/b结合蛋白组成,它们是主要的捕光色素复合物Ⅱ(LHCⅡ)和至少3种次要的亚复合物CP29,CP27和CP24.只有深入研究天线系统的组成和分子结构,才能阐述其生理性适应的分子机制.本文报道了光系统Ⅱ天线组分CP24-LHCⅡ正复合物的分离和鉴定.菠菜PSⅡ颗粒(2.0mg Chl/ml)经2%(W/V)Triton X-100增溶1h,于100000×g,离心1h,上清液用DEAE-Toyopearl 650STSK柱层析分离得两个含叶绿素的洗脱峰,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自从1986年由瑞士苏黎世IBM研究实验室的J.G.Bednorz和K.A.Muller发现在氧化物Ba-La-Cu-O系统中可能存在着超导转变起始温度为35K的超导电性,并很快为他们自己和日本东京大学的Shin-ichi USHIDA et a1.的抗磁性实验进一步证实后,在全世界范围内立即掀起了探索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的热潮.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内,超导体研究领域中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不仅发现了像Ba-La-Cu-O、Sr-La-Cu-O,以及Ba-Y-  相似文献   

7.
姜寿亭 《科学通报》1987,32(20):1534-1534
一、引言 α-Fe_2O_3(Hematite)是属于三角晶系的一种反铁磁晶体。空间对称群为D_(3d)~6。如取C轴为参考轴,磁晶各向异性能可近似表示为 F_K=K_1~′(sin~2θ), α-Fe_2O_3的一个重要特点是K_1′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符号,称为Morin转变。发生Morin转变的温度(263K)称为Morin转变点T_M.Morin转变是一个长期未得到彻底解决的理  相似文献   

8.
<正>1引言Bednorz和Müller发现在Ba-La-Cu氧化物系统中可能存在35 K的超导电性~([1]),Uchida和Takagi等人观察到Meissner效应~([2,3]),从而确定了该系统的超导电性的存在.国内外几个小组在短时间内报道了他们有成效的结果~([4~9]).Chu等人~([5])报道了在流体静压下获得起始超导转变温度为52 K的结果.Cava等人~([6])获得了接近于单相的超导相,其转变温度为36.2 K,转变  相似文献   

9.
牛艳玲  蒋宇扬  曹胜利  杜伟  赵玉芬 《科学通报》2002,47(18):1395-1399
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方法,合成了20种N-磷酰二肽甲酯,通过MTT比色实验筛选,发现(DIPP-L-Leu)2-L-Lys-OCH3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好于其他的N-磷酰二肽甲酯(IC50为22.66μmol/L),通过对其结构类似物的活性研究,发现DIPP-和-OCH3都是使其具有活性的必不可少的基团,细胞核的形态学改变,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梯状条带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到早期的凋亡细胞都证明(DIPP-L-Leu)2-L-Lys-OCH3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是通过诱导其发生细胞凋亡实现的,利用碘化丙锭对细胞核内染色质进行着色,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DNA分布情况,发现(DIPP-L-Leu)2-L-Lys-OCH3同时具有细胞周期抑制作用,推测(DIPP-L-Leu)2-L-Lys-OCH3可能通过将细胞阻滞在G2/M期,再启动这一时相的凋亡调控机制而引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戴守愚 《科学通报》1985,30(3):237-237
α-Fe_2O_3是一种常见的铁氧化物,它在温度约260K处发生反铁磁-弱铁磁转变,即Morin转变,自旋取向发生90°角的转变。许多实验工作已经证明,Morin转变温度是外加磁场、压力及颗粒大小的函数。现在我们实验证明:表面微量Co的吸附也严重地影响α-Fe_2O_3的性质,使Morin转变温  相似文献   

11.
冯勇  赵勇  周廉  刘向宏  纪平  张平祥  孙玉平 《科学通报》2001,46(21):1846-1847
利用粉末装管法制备出致密的MgB2/Ta/Cu线材,通过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磁强计测量了样品的磁化曲线.结果表明,MgB2线材的转变温度为38.4 K,转变宽度很窄,仅为0.6 K,MgB2/Ta/Cu线具有很强的磁通钉扎能力,在5 K下的不可逆场达到6.6T,临界电流密度高于105 A@cm-3(5 K,自场)和104A@cm-2(20K,1 T).  相似文献   

12.
纳米Fe-In2O3颗粒膜的磁性和巨磁电阻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林  刘宜华  黄宝歆 《科学通报》2002,47(19):1465-1468
采用射频溅射法制备了纳米“铁磁金属-半导体基体”Fe-In2O3颗粒膜,研究了Fex(In2O3)1-x颗粒膜样品的磁性和巨磁电阻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当Fe体积百分比为35%时,颗粒膜样品的室温磁电阻变化率△ρ/ρ0数值达到4.5%,Fe0.35(In2O3)0.65颗粒膜样品的磁电阻变化率△ρ/ρ随温度(T=1.5-300K)的变化关系表达;当温度低于10K时,△ρ/ρ0数值随温度的下降而迅速增大,在温度T=2K时△ρ/ρ0达到85%,通过研究颗粒膜低场磁化率X(T)温度关系和不同温度下的磁滞回线,证实当温度降低到临界温度Tp=10K时,颗粒膜中结构变化导致磁化状态发生“铁磁态-类自旋玻璃态”转变,Fe0.35(In2O3)0.65颗粒膜样品的磁电阻变化率△ρ/ρ0在温度低于10K时的迅速增大,可能是由于纳米“铁磁金属-半导体基体”Fe0.35(In2O3)0.65颗粒膜样品处于“类自旋玻璃态”时存在特殊的导电机制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有效Hahn-Banach定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志青 《科学通报》1996,41(20):1838-1839
Hahn-Banach定理在非光滑分析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如文献[1~3]。 本文在拓扑向量空间中,用给定的尖闭凸锥K来确定空间的序,并引进了集值函数的K次线性的概念。利用有效性的概念,对于集值函数得到了Hahn-Banach定理有效性的表示形式,并将这个结论称为有效Hahn-Banach定理。  相似文献   

14.
热处理中菱铁矿的磁化率变化与其各向异性交换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弱磁性矿物菱铁矿广泛存在于各地质时代岩石中 ,而它的基本磁学特征常常被人们忽视 .实验室岩石磁学和矿物学手段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随温度变化菱铁矿样品磁化率规律性增减 ,出现AMS椭球最大主轴(K1)与最小主轴 (K3)的交换现象 ,这是菱铁矿受热氧化分解转变为磁铁矿 (4 10~ 530℃ )和磁赤铁矿到稳定赤铁矿的系列变化所引起的 .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 TPO)是调节血小板生成最主要的细胞因子, 它的生物学效应由其受体c-Mpl介导. 用酵母双杂合系统(two-hybrid system)筛选了与c-Mpl膜内部分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在5×106个转化子中, 得到48个阳性克隆. 测序结果表明, 其中一个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GK (serum and glucocorticoid-inducible kinase)的部分编码序列(编码第246位氨基酸至C末端, 包括3′端非编码区); 另一个为14-3-3 theta亚型蛋白的部分编码序列(编码第67位氨基酸至C末端, 包括3′端非编码区). 体外GST-Pulldown分析和免疫共沉淀进一步证实了c-Mpl与它们的相互作用. 通过系列缺失研究发现两个蛋白与c-Mpl相互作用的区域都在523~554 aa范围内. 用酵母双杂合系统进一步研究SGK和14-3-3蛋白之间的关系, 发现两者可能直接相互作用. SGK和14-3-3蛋白可能与TPO/MPL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中温烧结Ca[(Li1/3Nb2/3), Ti]O3-δ 微波介质陶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鹏  E.S.Kim  姚熹 《科学通报》2002,47(6):412-414
研究了B2O3对Ca(Li1/3Nb2/3)O3-δ的烧结性能、物相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添加0.5%~4%B2O3可使该陶瓷的烧结温度从1150℃降低到1000℃而不降低微波介电性能,X射线表明材料是正交相结构,但是非化学计量Ca(Li1/3Nb2/3)O3-δ随着B2O3含量的增大向化学计量Ca(Li1/4Nb3/4)O3过渡;在 Ca[(Li1/3Nb2/3)1-x,Tix]O3-δ(0≤ x≤0.5)系统中,Ti含量增大时介电常数K增大,Q·f值减小,而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f)从负变正,对于x=0.2的试样,得到 K=40,Q·f=20500GHz,τf=0的一类新型中温烧结微波介质材料.  相似文献   

17.
用激光分子束外延成功地制备出钙钛矿氧化物La0.9Sr0.1MnO3/SrNb0.01Ti0.99O3 p-n结, 首次观测到钙钛矿结构氧化物p-n结电流的磁调制和巨磁电阻效应. 其巨磁电阻特性与掺杂的镧锰氧化物是非常不同的, 当温度为300, 200和150 K时, p-n结具有正磁电阻特性; 当温度为100 K时, 在低磁场条件下, p-n结呈现正磁电阻特性, 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 p-n结变为负磁电阻特性. p-n结的磁电阻变化率?R/R0(?R = RH ?R0, R0是外磁场为0时p-n结的电阻, RH是外磁场强度为H时p-n结的电阻) 在300 K条件下, 当磁场强度为0.1和5 T时, 达到8%和13%; 在200 K条件下, 当磁场强度为5 T时, 达到41%; 在150 K条件下, 当磁场强度为1 T时, 达到40%; 在100 K条件下, 当磁场强度为0.13和5 T时, 达到10%和-60%.  相似文献   

18.
二维Lennard-Jones系统热力学性质的Monte Carlo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正则系统MonteCarlo模拟方法,研究了粒子间以Lennard-Jones12-6势能相互作用的系统的热力学性质。模拟的状态点广泛地分布于相图中的气、注单相区和气/液相转变区,侧重于考察气/液相转变区的热力学性质。在气/液相转变区内,模拟计算得到的等温线具有类似vanderWaals理论等温线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自从高临界温度氧化物超导体被发现以来,元素替代一直是人们探索其超导电性产生机制和寻找新的超导体系的有效方法之一.在YBaCuO体系中,对于Y位替代的大量实验结果表明,稀土元素中除Pr,Ce,Tb外都能形成正交的123相,并保持临界温度在90K左右的超导电性.目前,关于Y_(1-x)Pr_xBa_2Cu_3O_y体系虽然保持正交123相但并不是高温超导体的研究已有大量的报道,然而对于掺Ce的(Y,Ce)Ba_2Cu_3O_y系统的研究则报道较少,对于掺Ce的YBaCuO体系超导临界温度下降甚至不超导的原因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认为用固相反应法在常规合成条件下,完全或部分替代Y都不可能得到单一的123相,但是有限的Ce能够进入123相并导致123相正交向四方的转变,从而影响超导电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Ce  相似文献   

20.
ZnO薄膜的Sol-Gel制备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定华 《科学通报》1995,40(6):572-572
ZnO薄膜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多功能电子材料,已广泛地应用于体声波(BAW)延迟线、声表面波(SAW)器件、声光器件,以及气敏、力敏、压敏等传感器件中.传统的ZnO薄膜制备技术主要有射频磁控溅射,离子束蒸发,化学气相淀积等几种,近年来,Sol-Gel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成功地制备出高取向的PbTiO_3薄膜.高取向和外延的K(Ta,Nb)O_3薄膜和(Sr,Ba)Nb_2O_6薄膜等,利用该工艺制备高质量的薄膜,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本文报道了采用Sol-Gel法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高c轴取向ZnO薄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