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玄万里 《科学之友》2009,(11):118-118
《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让儿童在展现自我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决定了他是否拥有强健的体魄,但人们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很多看法实际上并不科学,这是极其危险的。  相似文献   

3.
眼下,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已使人们特别是职场人士身心俱疲。渴望放松,想给“紧张”放个假,就成了大众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发呆”这种别具一格的休闲方式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吕斌 《科学之友》2010,(1):90-91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新新族群中又出现了一个新部落——穷乐族。他们的口号是“花最少的钱,收获最大的快乐”。 通常,他们的腰包并不瘪,但却爱掌握足够多关于消费的知识,把支出限制到最低。 往往,在一笔收入还没进账的时候,就早已被他们计划好用至某某基金、某某旅游、某某进修等等。  相似文献   

5.
达岸 《科学之友》2007,(7):89-89
洪战辉在一场报告会后推销自己的新书,并且说每本他可以提成1.5元,谁知却引来不少质疑的声音,认为这样有损道德楷模的形象。洪战辉对质疑的声音感到很无奈,他不明白,自己凭双手赚钱到底有什么错,他说,他是想挣钱但不敢挣。  相似文献   

6.
人类成懒虫     
好逸人共性, 趋利本能同. 技术投所好, 密切不透风. 衣食召之来, 住行无费工, 虚拟填六欲, 人类成懒虫  相似文献   

7.
吴明 《科学之友》2005,(7):75-76
远的有海明威,近的是陈宝莲、张国荣,刚刚又有了个李恩珠。不一样的生活背景,却以一样的方式结束人生。只因他们被相同的问题所纠缠、所困扰。  相似文献   

8.
剪刀,又称交刀、铰刀、剂刀,还有人根据它的形状,称其为“燕尾”。古往今来,人们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它,历代文人墨客也一再吟咏歌颂它,苏东坡的“深院无人剪刀响,应将白纺做春衣”就是咏剪刀最出名的佳句。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们在节假闲暇期间乘机旅游已成为平常事。但必须注意的是.人在乘飞机时,特别是体弱及患病者,会由于生活环境突然变化,产生身体不适。因此,了解一些乘飞机时的自我保健知识,对于保障人们在乘飞机旅行时的健康、愉快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心生乏味和压力,人们渴望过一种回归自然、贴近传统的简单生活,寻求与现实生活相悖的补偿。那么,就去那些养在深闺的古镇走一走,看一看,寻找心灵深处的那份朴买与轻松。  相似文献   

11.
夏天,在池塘边;在溪流旁,我们都可以见到蜻蜓忙忙碌碌地飞来飞去。它们款款的倩影,曾给了人们无限的暇思。“掠过空中的身影宛如飞行的宝石”,一本海外关于蜻蜓的专著里这样介绍它们的。无论是“蜻蜓飞上玉梢头’的情调,还是’点水蜻蜓款款飞 的意境,中国的文化里都把蜻蜓作为一种可爱的小昆虫。日本人更把蜻蜓作为吉祥的象征物,连日本国名的称谓中也有一种是“蜻蜓岛。但在西方,欧洲人常常把它们与巫术联想到一起,称它们为 魔鬼之马、“飞龙”之类,蜻蜓的英文名称dragonfly,由 龙(dragon)“和“飞(fly)…  相似文献   

12.
奇异珍贝     
贝类史话 从远古时代的洞窟绘画、彩色古瓶和古寺里大钟上的各种贝类图像,可以推测,西方人对于贝类的认识和使用起源很早,在古希腊时代以前就有了。到了15至16世纪,西方许多达官贵人对美丽的贝壳的爱好达到了狂热的程度,他们不惜重金去收购,使各种贝类材料的使用大大增加。而我们的祖先对于贝类的观察和利用,远在石器时代便已开始,在北京附近周口店山顶洞口发现的顶部被磨成圆孔的贝壳可以推溯到5万年以前。 陕西斗鸡台墓葬内贝类文蛤的发现,证明距今2000—3000年前,那时人们已利用贝壳作为流通货币。此外,我国古籍…  相似文献   

13.
江一舟 《科学之友》2007,(9A):69-69
海伦·凯勒,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女孩,靠着坚强的毅力学会了说话,学会了写字,学会了写作,读完了大学,成了懂五国文字的大作家和教育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海伦说自己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源泉是她的父母和老师让她体验到了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希望。不是每个聋人都能够成为海伦·凯勒,  相似文献   

14.
羚牛,又称扭角羚, 仅产于亚洲的中国、印 度、尼泊尔、不丹和缅甸 五个国家,中国是羚牛资 源最丰昌的国家,分布区域在北纬25°15′-34°10′,东经97°30°-109°30′之间。羚牛属中国一级保护动物,被中国公布的红皮书列为濒危种,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公布的红皮书列为珍贵级。 1984年,美国纽约动物学会国际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组织负责人乔治B·沙勒博士,在四川北部岷山地区见到了扭角羚。沙勒博士经过一番仔细观察后,把这种动物称为“六不像”:庞大的背脊隆起像棕熊,绷紧的脸部像驼鹿,宽而扁的…  相似文献   

15.
马素青 《科学之友》2009,(11):143-143
课堂教学延伸至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起“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从而让品德与生活携起手来。  相似文献   

16.
江苏的一位同学说,人们常常用“蓝天碧海”来形容美好的生活环境。可事实上,天不都是蓝的,这也许因为污染,那海水为什么也有不同颜色呢? 为此,我们特请张海云老师来回答这个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李春喜 《科学之友》2009,(7):115-115
教学中,教师要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知识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好的掌握生物学知识。  相似文献   

18.
黔金丝猴仅产于我国贵州省东北部的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极为稀少,仅存几百只。为了挽救这一极其珍贵的危种,1987年,在林业部的组织下成立了“黔金丝猴野外生态调查队”,对黔金丝猴进行了为期7年的大规模的调查工作。作者孙敦渊为调查队主要专家之一,她用生动的笔调描写了她所看到的黔金丝猴的生活。 夏 夏季,梵净山森林苍翠葱笼、枝叶茂盛,流水瀑尾 气候适宜。黔金丝猴的食物品种繁多。这时,黔金丝猴十分活跃,活动范围扩大,猴群也化整为零,分散成一小群一小群地消失在浩瀚的林海之中。这段时间对猴群的观察极难,…  相似文献   

19.
每天在学校里,有许多同学一起热热闹闹地学习、生活和游戏。然而,回到家里,面对年长的父母,生活一下子变得单调起来。没人陪伴的日子十分孤单寂寞。现在可好了,机器人开始逐步进入我们的生活,它们不但可以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而且可以陪伴我们学习,听我说说心里话,和我一起做游戏。有了机器人,家里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了。  相似文献   

20.
开心益智     
《知识就是力量》2013,(12):75-75
学会幸福 幸福的人生活里不是没有不堪和琐碎,不是没有疲惫和失望,而是不管生活给了多大的泥沼.也要认生命拔腿出来.也要存心中修篱种菊,怡养内在的优雅和高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