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传统氧化物工艺,用精铁矿粉代替Fe2O3、用Mn3O4代替MnCO3制备出高性能功率软磁MnZn铁氧体,研究了精铁矿粉和Mn3O4制备MnZn铁氧体的固相反应及预烧温度、烧结温度和掺杂对样品磁性能的影响,选择合适的配方及制备工艺,用精铁矿粉和Mn3O4可以制备出综合性能达到日本TDK PC30材料性能水平的功率软磁MnZn铁氧体。此项目研究成功可使功率铁氧体成本大幅下降,促进精铁矿资源深度开发,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铝电解用NiFe2O4尖晶石基惰性阳极,利用球形模型研究了烧结时气孔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其微观形貌和基本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能显著改变NiFe2O4尖晶石基惰性阳极的性能;Fe2O3与NiO的反应属于自发反应,从热力学角度讲,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可进行,而升高温度是为了满足动力学条件;当烧结温度从1150℃升高至1400℃,气孔率由30.41%降低到1.72%,抗弯强度由14.62MPa增加至71.94MPa.  相似文献   

3.
O4分子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新能密度材料(HEDM)和推进剂。运用线性回归法研究了O2分子或离子中O-O键的键长、键级与键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相应的线性回归方程:E0-0=2098.8-13.0L0-0,r=-0.9842;E0-0=139.22+1258.35lgP0-0,r=0.993.2;其中E0-0表示0-0键能(KJ/mol),P0-0表示0-0键级,L0-0则表示0-0键长(pm)。利用回归方程估算了O3、O3∧+、O3∧-、O4的0-0键能,讨论了O2双聚形成O4即2O2(g)=O4(g)的热效应(△fH∧Φm)。计算结果表明,△fH∧Φm≥-3.3kJ/mol,说明此反应在标准状况下,O4分子很容易分解形成2个分离的O2分子。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Fe3O4,系统考察了n(Fe3+):n(Fe2+)、反应pH值、熟化温度等对纳米Fe3O4生成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将纳米Fe3O4应用到超级电容器上,研究了其作为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制备出的纳米Fe3O4的晶体结构完整;经电化学性能测定,Fe3O...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氧化学剂量样品.YBaCo4O7,通过电子衍射谱分析确定为六角结构,晶格常数a=0.629(5)nm,c=1.023(5)nm;制备的氧非化学剂量样品YBaCo4O8.5中,过量的氧是以超结构的方式存在.通过电子衍射方法确定了其中一种六角超结构相,其晶格参数as=bs=1.090(4)am,cs=1.002(6)...  相似文献   

6.
O4 分子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新型高能密度材料 (HEDM)和推进剂 .运用线性回归法研究了O2 分子或离子中O—O键的键长、键级与键能之间的关系 ,得到了相应的线性回归方程 :EO—O=2 0 98.8- 13.0LO—O,γ =- 0 .982 4;EO—O=139.2 2 12 5 8.35lgPO—O,γ =0 .9932 ;其中EO—O表示O—O键能 (kJ/mol) ,PO—O表示O—O键级 ,LO—O则表示O—O键长 (pm) .利用回归方程估算了O3 、O3 、O3 -、O4 的O—O键能 ,讨论了O2 双聚形成O4 即2O2 (g)O4 (g)的热效应 (ΔfHm ) .计算结果表明 ,ΔfHm ≥ - 3.3kJ/mol,说明此反应在标准状况下 ,O4 分子很容易分解形成 2个分离的O2 分子  相似文献   

7.
尖晶石型LiMn2O4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之一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尖晶石型LiMn2O4的合成方法有许多种,主要有固相法、水热合成法、共沉淀法、溶胶一凝胶法等。对各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同时就近年来科技工作者对LiMn2O4的性能优化作综合论述,主要包括掺杂和表面包覆,并对今后LiMn2O4的发展方向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La2O3—Ni/MgAl2O4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反应和程序升温氧化反应考察了Ni/MgAl2O4和La2O3-Ni/MgAl2O4催化剂上CO歧化和甲烷催化分解的程度。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条件下,Ni/MgAl2O4催化上CO的歧化程度远高于La2O3-Ni/MgAl2O4催化剂,Ni/MgAl2O4催化剂上甲烷分解产生的积炭量是La2O3-Ni/MgAl2O4催化剂上的4.28倍。利用甲烷处理La2O3-Ni/MgAl2O4催化上,其X光电子能谱(XPS)的C1s谱中的NixC的结合能比Ni/MgAl2O4催化剂高。这证实了催化上中较高正价态镧的存在,使得还原态催化剂的金属镍表面电子向镧上迁移;还原态金属粒子电子浓度降低,使得催化剂上CO歧化和甲烷分解反应的速率降低,从而使催化剂表现出较强的抗积炭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K_2Ti_4O_9·3H_2O为主要原料,制备H_2Ti_4O_9·nH_2O纳米带,研究纳米带的结构与性能,为开发新型功能材料提供新靶点。方法 K_2Ti_4O_9·3H_2O与盐酸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其产物分别与乙二胺和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进行剥离反应,形成胶体再与Ba(OH)2·8H_2O溶液进行水热反应,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差热分析(TG-DTA)和能谱分析(EDS)等手段对所得的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结果 K_2Ti_4O_9·3H_2O经过酸交换后可得到H_2Ti_4O_9·1.1H_2O晶体,该晶体剥离后得到二维纤维状H_2Ti_4O_9·nH_2O纳米带胶体。纳米带胶体与Ba(OH)2·8H_2O溶液进行水热反应后可得到110nm大小且有正方晶系的BaTiO3纳米陶瓷粉体,BaTiO_3纳米陶瓷粉体形貌规整,颗粒分布均匀,呈扁平的椭圆形块状。结论 K_2Ti_4O_9·3H_2O的离子交换反应可完全进行,交换后得到的层状化合物H_2Ti_4O_9·1.1H_2O在100℃时用乙二胺剥离效果最好,而且剥离的纳米带宽度仅有20nm。纳米带与Ba(OH)_2·8H_2O溶液基于溶解析出机制,反应12h后生成的BaTiO_3晶粒最小,结晶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简单的两步水热法合成CoFe2 O4/CoFe2 S4复合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物性表征表明,CoFe2O4/CoFe2 S4复合物由纳米片和纳米花颗粒混杂构成.与CoFe2 O4相比,原位硫化引入轻微缺陷可以增加活性位点,从而促进CoFe2 O4/CoFe2 S4复合物的氧化还原活性,赋予CoFe2 O4/CoFe2 S4催化过一硫酸盐(PMS)体系更优异的氧化降解能力.进一步的参数优化实验表明,CoFe2 O4/CoFe2 S4与PMS体系氧化降解黄连素的最佳条件为1 mg/L CoFe2 O4/CoFe2 S4、0.8 mmol/L PMS、温度40℃、pH 7.0,该条件下黄连素的降解率在60 min内可达98.4%.CoFe2 O4/CoFe2 S4循环使用3次后,黄连素降解率依然在90% 以上.电子顺磁共振(EPR)研究表明,CoFe2 O4/CoFe2 S4与PMS体系产生的主要活性氧化物种为SO4-和HO.自由基抑制实验证明,SO4-是降解黄连素的主要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11.
以PVA为分散介质,通过低温固相反应合成了组成结构均匀的单相超微Zn0.5Fe2.5O4颗粒,然后经成型、高温气氛控制反应烧结成功制备得到具有Zn0.5Fe2.5O4-(α-Fe2O3)双相微结构的多晶隧道结磁致电阻材料.利用DAT/TG、IR、XRD、SEM和VSM-4探针磁电阻测定等技术,就超微Zn0.5Fe2.5O4颗粒的合成和Zn0.5Fe2.5O4-(α-Fe2O3)多晶隧道结磁致电阻材料的微结构特征及其磁致电阻效应进行了初步测定和分析讨论.研究发现,不同溶液动力学条件下合成粉体的粒径明显不同,且在烧结过程中一定氧分压的存在有利于绝缘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非均匀成核和化学沉淀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MgFe2O4铁氧体原位包覆羰基铁超细复合粉体,对制备工艺及其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用综合热分析仪(TGDSC)、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沉淀剂NaOH溶液浓度为0.1mol/L时前驱体的得率最高且包覆层最均匀;尖晶石型MgFe2O4在400℃时就已形成,600℃后MgFe2O4发生分解;400℃煅烧后,在羰基铁颗粒表面均匀地包覆了500nm左右的鳞片狀MgFe2O4;随着MgO掺量的增加,MgFe2O4的含量逐渐增加,羰基铁粉的抗氧化性逐渐增强,当MgO掺量的质量分数为25%时,粉体的氧化率仅为6.01%.  相似文献   

13.
由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LiCexMn2-x O4(x=0-0.5),并经XRD和电化学等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材料LiCe0.03 Mn1.97 O4在常温和高温下都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和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用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以CuMn2O4尖晶石为主相的Cu-Mn复合氧化物粉体,并制成负载型CuMn2O4/(Ce(Zr)O2)/cord催化剂,同时测定了CO-O2和CO-NOx的反应活性即λ特性和温度特性,发现空速≤3000 h-1情况下,富氧条件下(λ>1.02)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uMn2O4/(Ce(Zr)O2)/cord催化剂的NOx转化率高于Pd/Ce(Zr)O2/cord.  相似文献   

15.
由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LiCexMn2-xO4(x=0~0.5),并经XRD和电化学等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材料LiCe0.03Mn1.97O4在常温和高温下都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和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Fe3O4微粒,用溶剂置换等方法进行了干燥,获得了平均粒径Dv为50~70 nm,饱和磁化强度为(75~80)kA/m的超细Fe3O4粉体.考察了工艺条件和干燥条件对Fe3O4粉体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水热法制备纳米Fe3O4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以尿素、铁盐、亚铁盐等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Fe3O4.通过一次回归正交设计研究和讨论了表面活性剂SDS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尿素用量对产物粒径的影响,并通过快速登高法寻优得到了最优工艺条件:表面活性剂SDS用量0.4g、反应温度118℃、反应时间2.1h,尿素用量10g.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产物经XRD、TEM和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得知,产物大部分为球形Fe3O4。平均粒径27nm.  相似文献   

18.
在磁控溅射系统中利用Co靶和Co3O4靶制备了Co/Co3O4双层膜.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结果显示在测量温度高于Co3O4的奈耳温度时,交换偏置场HE仍然存在,多功能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在靠近Co层一侧Co3O4层被还原成一薄层的CoO.当Co3O4层的厚度低于3.5 nm时,Co3O4完全被还原成CoO.  相似文献   

19.
导向药物用纳米Fe3O4磁性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先生成Fe3O4微粒,再将其分散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中的方法制备了纳米级Fe3O4磁性粒子.通过双层表面活性剂包覆可使Fe3O4磁性粒子稳定分散于水中而不聚集.在反应溶液pH值为11~12,温度为60℃及油酸钠为第1层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第2层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制备了粒径为36nm的Fe3O4磁性粒子.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溶液pH值和表面活性剂是影响Fe3O4磁性粒子稳定性、粒径和饱和磁化强度的主要因素;利用XRD和IR证实了Fe3O4磁性粒子中存在Fe3O4和表面活性剂结构.所制备的纳米级Fe3O4磁性粒子可用作导向药物的磁载体.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种新方法———接枝羧基淀粉(ISC)吸附金属离子前驱物(ISC Co)热解法, 制备了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的Co3O4 纳米颗粒. 该法分为3步: ISC的合成; ISC Co的制备; ISC Co分解及 Co3O4 纳米颗粒的晶相转化.对 ISC 和 ISC Co的红外光谱(IR)进行了对比和讨论, 利用差热 热重(DTA TG)分析法研究了前驱物的分解过程; 通过X射线衍射(XRD)数据分析了Co3O4 纳米颗粒的晶相, 借助透射电镜(TEM)观察了纳米粒子的形状和尺寸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