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自然》2017,(6)
正南麂列岛是一个以海洋贝藻、海鸟和野生水仙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在一个海洋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里,陆生植物水仙有着怎样的魅力,竟然也成为主要保护对象呢?浙江省的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南海域,这里有大小岛屿52座,南麂岛是其中最大的一座。20世纪80年代末,专家在进行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时发现了大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2017,(6)
正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浙江省南部和东海沿岸中部海域,是我国于1990年9月首批建立的五个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于1998年12月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2年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中国政府"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示范区,2014年又成为东亚海计划中国第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2017,(6)
正人类对神秘莫测的海洋从没有停下过探索的脚步。世界地理大发现开辟的新航线拓展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也离不开海洋。加强对海洋的认知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是得到共识的重要保护举措,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作为同类保护区的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2017,(6)
正浙江省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贝藻资源,因此又被称为"贝藻王国"。这里的大部分贝类是素食者,它们既摄食藻类,又为藻类提供营养和附着基。然而贝类中还有一小部分肉食者,它们无肉不欢、非肉不食。这群肉食性贝类对南麂列岛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有怎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浙江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为评价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3年11月和2014年5月对该保护区28个站位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以及细胞丰度、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综合富营养化指数等。【结果】南麂列岛多数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春季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2门24种(属),秋季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2门22种(属);物种组成以广温性近岸种为主,主要优势种为甲藻和硅藻。春季调查中夜光藻(Noctilucas cintillans)、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 sp.)和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sp.)成为优势类群;秋季调查中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成为优势类群。【结论】南麂列岛浮游植物群落在近二十年来物种数及丰度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物种数大幅减少,春秋季平均丰度上升。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7年秋季(11月)、2018年春季(5月)在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东侧海域开展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鱼类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及ABC曲线等。结果表明,本次在调查海域共获得并鉴定出鱼类种类有55种,隶属于10目29科45属。其中,春季为25种,秋季为44种;春季优势种有4种,分别是红鳗虾虎鱼、绿鳍鱼、鲐鱼和竹荚鱼;秋季优势种有3种,分别是龙头鱼、六丝钝尾虾虎鱼和七星底灯鱼,两季没有共同优势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布情况是丰富度指数(D)秋季高于春季,均匀度指数(J')和多样性指数(H')则春季高于秋季。根据非参数多维标序技术NMDS和等级聚类CLUSTER分析,可将春季鱼类划分为2个群落,秋季鱼类划分为3个群落。从ABC曲线可以看出,春、秋两季调查海域的鱼类种群干扰程度是春季高于秋季。  相似文献   

7.
交流电作用下鲫鱼麻醉、击昏反应的时间特性蔡厚才(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平阳325400)池弘福,钱小荣,陈志远,吕炜泓       (浙江水产学院舟山316101)          TIMECHARACTERISTICS       ...  相似文献   

8.
《广东科技》2010,(1):80-81
<正>南澳县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由37个大小岛屿所组成,陆地面积130.90平方公里(其中主岛面积128.3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600平方公里,现有8万多常住人  相似文献   

9.
黑麂,是一种小型的鹿。它的眼后额顶上长着一撮冠毛,角比较大,还会分出一个小叉来,足的基部靠蹄处有白毛,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习惯上,称小型的鹿为“麂”。成年的黑麂重21~26公斤,长0.9~1.2米。黑麂全身青灰色,所以也有人把黑麂叫作“青麂”、“蓬头麂”。黑麂是一种典型的亚热带山地动物,它们的活动范围较窄,只分布在浙江、安徽、江西和福建4省的39个县市内,占地约7.65万平方公里。据调查,浙江东自天目山,南  相似文献   

10.
浙江中、南海域的赤潮和赤潮生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02年至2004年浙江中、南海域赤潮发生的连续监测分析,表明浙江中、南海域的赤潮高发期集中在每年的4月至7月,近年来赤潮发生规模和频率呈上升趋势.2003年5月在南麂列岛附近海域还监测到一次伴有链状亚历山大藻的小规模有毒赤潮.本区主要赤潮优势种为具齿原甲藻.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科技》2007,(7):83-83
日前,长期从事底栖生物生态和珊瑚、水螅刺胞动物分类生态研究工作的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唐质灿和浙江省苍南县水产研究所前所长、浙江省平阳县南麂岛开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建章,经过近20年不间断地调查,在浙江省南麂列岛发现了造礁石珊瑚的存在。南麂列岛造礁石珊瑚的发现,在海洋动物地理学上显示出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将我国大陆沿岸造礁石珊瑚的分布北限记录,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让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海洋领域中海岛部分的问题研究;2012年3月3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国家海洋局对中国海域海岛进行了名称标准化处理.随着中国与日本、美国等国家由于海岛争端的问题的突出,应该如何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海岛权益提上日程.试从纵向、横向两个角度来阐述海岛保护法历史的发展以及如何解决实际中海岛争端问题.  相似文献   

13.
鲫鱼在强直流电场中的行为初探蔡厚才(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吕炜泓,钱小荣,陈志远(浙江水产学院)APRELIMINARYSTUDYOFCRUCIANCARPBEHAVIOURUNDERTHESTRONGDCFIELDCaiHoucai(N...  相似文献   

14.
合理开发利用海岛亟需查明海岛的地质、资源和环境情况。岛屿地质环境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涵盖海岛及周边海域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工程、环境、土壤等领域。该学科发展报告在系统收集福建省海岸带及岛屿综合地质调查与环境监测有关资料基础上,简介了我国岛屿及近岸海域地质环境背景及研究状况,分析了我省岛屿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介绍了海岛地质环境的调查技术和方法,指出了学科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提出地质环境学科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我省岛屿新区建设布局和功能区划、重大工程建设与海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于2006年4月~2007年3月采集浙江南麂列岛海域水样,研究了硅藻和甲藻群落在该海域的种类组成、生态分布特征和季节动态.共鉴定浮游植物93种,其中硅藻35属68种,甲藻11属21种.南麂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高,年平均细胞丰度达到3.19105cellsL-1.硅藻集群的高峰区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细胞在表层水体的含量高于底层水体,调查期间共记录硅藻赤潮事件1起,发生于2006年8月,优势种类是中肋骨条藻.甲藻赤潮仅在春季(5月)发生,优势种类为原甲藻种类,包括三角棘原甲藻和东海原甲藻,分别在5月中旬和5月下旬先后引发赤潮,甲藻在表层水体含量高于底层水体.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这片海的健康和谐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厦门市管辖的海域。尽管海域面积只有390平方公里,海岸线234公里,无居民海岛17个,港口深水岸线31.7公里。但有着厦门持续发展的重要的资源和优势。在这片有限的海域里仅海洋生物就有近2000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厦门文昌鱼等多种珍稀物种,有闻名遐迩的鼓浪屿。有百舸竞航的西海域……  相似文献   

17.
无居民岛屿是我国海洋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岛屿及其周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具有很大开发潜力,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资源合理利用起到推动作用;同时,海岛又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协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海岛位于领海前沿,成为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海岛开发程度不高,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利用,一般海岛重开发,轻保护,某些海岛资源、环境严重破坏。文章通过对无居民海岛的管理利用展开论述,建立起适合我国无居民岛屿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地理单元,是生命支持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在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的33万亿美元的价值中,约有63%,即20.9万亿美元来自海洋和近岸生态系统。海洋也是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地理单元,分为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等五个法律地位不同的政治地理区域。其中,划归沿海国家管辖的1.09亿平方公里,成为各国的“蓝色国土”。我国是世界海洋大国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海岸线漫长、海域辽阔、岛屿众多、资源丰富,所管辖的海域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纵跨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相似文献   

19.
孔悦 《科技潮》2002,(3):62
随着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人类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而资源丰富的海洋,成为人类第二生存空间,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是人类陆地资源面临枯竭唯一转移之处。“研讨会”一致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急需树立五个正确的海洋观念:第一,必须凋整传统的国土概念,即海洋也是国土,是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首先要把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划归我国管辖的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及我国在太平洋海底7.5万平方公里的专属开发区纳入国土的范围,其次,要更新“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旧观念,树立“我国有12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20.
春夏季南麂列岛海域甲壳类种类组成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11年4月、8月南麂列岛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初步分析了该海域春夏季甲壳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及生物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该海域春夏两季共捕获甲壳类43种,分属3目18科,其中虾类19种、蟹类22种、虾蛄类2种.其中,春季捕获19种,夏季共捕获32种.春季主要优势种为长角赤虾、鲜明鼓虾、口虾蛄、葛氏长臂虾等,夏季主要优势种有口虾蛄、中华管鞭虾、三疣梭子蟹、哈氏仿对虾等.南麂列岛海域不同季节甲壳类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幅度不大,相对而言,夏季属于多样性较高的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平均值夏季较高,春季较低.Pie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也是夏季高于春季.春夏两季甲壳动物平均重量密度分别为13.36 kg/km2和40.87 kg/km2,尾数密度分别为7.03x103 ind/km2和6.97×103 ind/km2.从站位分布来看,重量密度和尾数密度分布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