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地面动目标检测(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ground moving target indication, SAR GMTI)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角反射器的无源压制性干扰新方法。该方法利用旋转角反射器产生的微多普勒在各个通道中形成干扰条带,在多通道抑制地杂波后,微多普勒干扰条带将造成动目标检测无法完成,使得无法对动目标正确地定位和测速。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证实了该方法对SAR-GMTI干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海面角反射器是反舰导弹的主要诱骗干扰手段之一。研究海面角反射器的极化散射特性具有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极化旋转域解译方法能够有效挖掘目标散射多样性中蕴含的丰富散射信息。本文利用极化相关方向图解译工具分析了典型三面角和二面角结构的极化旋转域特性差异。在此基础上以八面体角反射器和二十面体角反射器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角反射器极化旋转域特征随方位角、频率以及海况等级的变化情况, 揭示了海面角反射器极化旋转域特性演化规律。通过特征提取, 研究发现极化相关度、极化相关起伏度、极化相关特征最小值、极化相关对比度和极化相关特征反熵敏感于舰船目标和角反射器干扰的极化散射差异。研究工作为角反射器干扰的抑制和鉴别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根据合成孔径雷达原理,分析了合成孔径雷达的多普勒信号历程,由此建立了合成孔径雷达点目标和分布式目标的回波信号数学模型,并结合噪声干扰的特点,分析合成孔径雷达热噪声及噪声干扰信号仿真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干扰仿真系统。通过该系统,产生了合成孔径雷达在受噪声干扰前后图像,并分析了产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弹道导弹目标微动特性的微多普勒分析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真假目标识别一直是反导系统中地基雷达(GBR)的技术难点,而基于弹道导弹目标微动特性的雷达识别是近来研究的热点.微多普勒是目标微动特性的一种表征,基于弹头和诱饵微动特性的差异,提取微多普勒特征可用于识别真假目标.首先介绍了弹头和诱饵的运动特性,然后建立了弹头和诱饵的微动模型,并进行了微多普勒理论分析和推导,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分别研究了微多普勒的多散射点和噪声污染的问题.仿真分析表明多点和噪声对微多普勒提取影响不大;同时指出以目标微多普勒的周期、频率最大值以及平面变化规律为特征可识别真假目标. 相似文献
6.
微多普勒的一些工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给出微多普勒的一般理论模型和弹道目标的微多普勒特征.然后以锥旋调制产生的微多普勒为例,分别研究与微多普勒相关的低频与高频、窄带与宽带、重返时间与照射时间、速度与加速度、相参性和分辨率等六个问题.所得结论对微多普勒的提取和雷达参数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8.
9.
脉冲多普勒雷达导引头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有效评估脉冲多普勒雷达导引头系统的效能 ,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其进行建模和仿真是一条极具潜力的途径。根据典型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导引头的信号处理方式 ,采用相干视频信号仿真方法建立了包括目标回波模型、接收机噪声模型在内的雷达导引头接收信号模型 ,以及包括截获、跟踪模型在内的信号处理模型 ,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弹道中段进动目标的微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弹道目标的微动特性正成为目标识别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建立了弹道目标进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有翼弹头和无翼弹头进动特性对雷达回波调制的差异性,分别进行了有翼弹头进动仿真实验和有翼弹头在微波暗室条件下的微动实验。暗室实验结果证明了仿真结果分析的正确性,同时也证明了进动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