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水溶液中酪氨酸缩水杨醛席夫碱和Zn2 现场配位进行了研究,合成了Zn2 席夫碱配合物3种,通过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分别为配合物1:Zn·L·Bipy·KAc;配合物2:Zn·L·Phen·0.5H2O;配合物3:Zn·L5·Ap·kAc·1.5H2O.通过可见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以邻(间、对)苯二甲酸和1,10邻菲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5种Eu(Ⅲ)的三元配合物.通过EDTA配位滴定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组成.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在配合物中羧基氧原子和phen中的氮原子均参与了配位.采用TGDTG技术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5种配合物均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室温条件下,测定了各固体配合物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3.
制备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两种马来二睛基二硫烯过渡金属配合物。通过测定配合物的单晶结构 ,研究了两种配合物中阳离子间的 π… π或 N O2 … 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邻(间、对)氯苯甲酸和1,10-邻菲啰啉为配体,合成了3种钇和3种镱的三元配合物.通过EDTA配位滴定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组成,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配合物的结构.采用滤纸片法测试了6种配合物对埃希氏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实验表明,6种配合物都表现出较好的抑菌作用,配合物的抑菌作用远大于相应的稀土盐及羧酸配体,抑菌作用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且它们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均强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邻(间、对)苯二甲酸和1,10-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5种Eu(Ⅲ)的三元配合物.通过EDTA配位滴定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组成.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在配合物中羧基氧原子和phen中的氮原子均参与了配位.采用TG-DTG技术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5种配合物均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室温条件下,测定了各固体配合物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七种稀土元素与亚砜类配体配合物的合成,并通过化学分析、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高效磷光Ir配合物为发光核,通过非共轭脂肪链将发光核与载流子传输基团相连,合成了2种新型铱磷光配合物.通过1 HNMR和元素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分别测定了2种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以循环伏安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计算了其HUMO与LOMO能级.  相似文献   

8.
以吡啶、DMF为溶剂合成了水杨醛缩水杨酰肼席夫碱的铜、锌、镍和钴配合物及晶体,通过测定水杨醛缩水杨酰肼席夫碱及金属配合物的紫外、红外、元素分析、质谱和核磁共振等,初步确定该席夫碱配合物的配位形式是一种五配位化合物,其中溶剂分子参与了配位.给出了锌配合物晶体的主要键参数,并对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合成了2种新型半刚性多羧酸配体,利用所制得的配体和含氮辅助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在溶剂热条件下得到了2种金属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以及热重分析对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试可知配合物1呈现三维柱层结构,配合物2则为二维网状结构.热重分析的数据表明,配合物1和2这两个材料的结构均在温度达到270℃后才开始坍塌,说明这两个材料有着较好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波辐射方法合成了水杨醛缩邻苯二胺Schiff碱及其Cu(Ⅱ)、Ni(Ⅱ)两种金属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对Schiff碱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两种配合物在DMF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1.
以4-呋喃甲酰基PMP和4-吡啶甲酰基PMP希夫碱衍生物为母体,分别合成了七种含铜、镧和钆的金属配合物,通过红外、紫外吸收光谱、元素分析等对配体及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别研究了它们对六种指示菌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对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上述配合物对DNA的双螺旋结构产生了影响,并且对受试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2,2′-二硫代二苯甲酸为配体,分别与铜(Ⅱ)、钴(Ⅱ)、镍(Ⅱ)合成了三种过渡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CP发射光谱和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并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2′-二硫代二苯甲酸与与铜(Ⅱ)、钴(Ⅱ)、镍(Ⅱ)形成摩尔比为1∶1型配合物,三种配合物均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能,配合物热稳定性为:镍(Ⅱ)和钴(Ⅱ)高于铜(Ⅱ).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6种以邻、间、对甲基苯甲酸(o-,m-,p-MBA)为第1配体,1,10-邻菲口罗啉(phen)为第2配体的铽及钇掺杂铽的三元和四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EDTA滴定确定了它们的组成.室温下记录了这6种配合物的荧光光谱,比较了第1配体的改变对配合物荧光强度的影响及非荧光稀土离子Y3+与配合物中的发光离子Tb3+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3种三元配合物和3种四元配合物均具有优良的光致发光性能,各配合物的相应跃迁发射峰位基本上没有变化.3种三元纯铽配合物在489 nm和545 nm处的荧光发射强度均按邻、间、对位的顺序依次增强;3种四元掺杂配合物中掺杂离子Y3+对配合物中Tb(Ⅲ)在489和545 nm两处的强发射均表现为荧光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二价过渡金属元素(Cu、Ni和Co)与邻香草醛缩2,6-二氨基吡啶(H2L)在甲醇溶液中的反应,成功地制备了三种二价过渡金属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uL·5H2O、NiL·5H2O、CoL·2H2O.通过对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测定与归属,推测在三个过渡金属Schiff碱配合物中配体是通过酚羟基的氧原子和亚氨基的氮原子进行配位的.通过循环伏安法对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水溶液体系中,用苯羟乙酸直接与碳酸稀土作用,合成了十四种苯羟乙酸稀土配合物。并通过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所有配合物的化学组成,试验了配合物的溶解性,测定了配合物在二甲亚砜溶剂中的摩尔电导值。利用红外、核磁共振、紫外以及荧光光谱等对配合物的性质和结构进行了讨论,详细研究了配合物的热行为以及配合物中稀土离子与配位原子的成键性质。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α-烯丙基二苯甲酰甲烷(ADBM)和α-烯丙基乙酰丙酮(APD)两种配体及其铕、铽的三元稀土配合物,通过红外、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运用紫外和荧光光谱讨论了烯丙基的引入对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一种新的合成方法,在水、甲醇和二甲亚砜混合溶剂中合成了一氯醋酸钕与1,10-邻菲罗啉混配配合物,通过配合物元素分析,以及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热重等分析测试,研究了配合物的性质,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  相似文献   

18.
磺胺噻唑与稀土的西佛碱配合物及其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磺胺噻唑与对羟基苯甲醛合成一种新西佛碱,并将此配体制备8种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热分析,摩尔电导和溶解性质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两种抗氧化实验都表明稀土配合物均具有优良的抗氧化作用,比配体本身的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高氯酸钴、高氯酸锌与4′,5′-二溴苯并-15-冠-5固态配合物和高氯酸铜与4′-NO_2-5′-Br-苯并-15-冠-5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研完了其有关的物化性质,证明3种配合物均为1∶1型配合物.  相似文献   

20.
合成3,5-二碘水杨醛缩-2-氨基苯并噻唑schiff碱及其过渡金属(Cu,Zn,Ni,Co)的配合物.用元素分析、UV和IR吸收光谱、TG-DTA分析和摩尔电导率方法表征了配合物的组成和基本性质;通过荧光发射光谱、黏度及其与溴化乙锭(EB)的竞争实验研究了配合物与CT DNA的作用情况.结果表明,该系列配合物的组成为M(NO3)L·H2O;配合物与CT DNA的作用方式为插入模式.另外,4种配合物对藤黄微球菌的抑菌作用明显高于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