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的丰富内涵:1、阐明了"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长期发展、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一系列变革的产物;2、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产生过程、革命作用和历史局限性,提出了共产主义"全球化"的科学构想;3、说明了资本主义"全球化"是共产主义"全球化"的准备和前阶,共产主义"全球化"取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本文指出,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对资本主义"全球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共产主义"全球化"发挥了强大的指导作用,只有了解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及其在150多年来的作用才能真正深刻理解今天的"全球化".本文最后分析了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的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爱教育"、"爱人"、"爱智慧"是"大爱"的内涵。分析了"爱"是教育的灵根,是道;"大爱"则是"道"中之"大道"。指出了"大爱"统领着大学精神,是现代大学功能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3.
结合计算机教学改革,总结了计算机学科"基础教学小三级"与"教学进度大三级"的"双三级"教学方法,并对课堂教学的设疑、提问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阶梯型提问"、"嵌套型提问"、"应用型提问"、"扩展型提问"的实施时机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2000年以来,"渐进式台独"、"法理台独"、"军事台独"以及"台独"势力谋求"台独"国际空间、阻挠两岸交往的活动此起彼伏。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台独"活动的特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反"台独"斗争,不仅积累了反"台独"斗争的宝贵经验,而且捍卫了一个中国原则,缓和并发展了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5.
当前近代文学研究中的“早秋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向第十五届中国近代文学学会提交的代表性论文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的近代文学研究已经进入到了反思和重视自我定位的阶段,也即具有了"早秋精神"。在此基础上,对反思和自我定位中所涉及的"立场"、"近代性"、"五四标准"、"现代性研究的缺失"、"本位观"、"阐释系统"等提出了浅见,并以小说观念研究为例探讨了近代文学理论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和"以物为本"的哲学性质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我党近年提出来的"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为纲领,从卡尔·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实践人道主义"哲学的高度,讨论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本性.同时批判了以"拜物主义"为"教义"的"以物为本"的历史观,揭露了这种历史观对当下我国的社会发展的极其严重的危害.文章充分肯定了卡尔·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主义"对我国和人类的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进而呼吁"马克思不能丢".  相似文献   

7.
越南学生汉语助词“了”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是现代汉语特殊的语法现象,也是对越汉语教学的难点。通过对越南学生"了"偏误的调查,列出越南学生"了"偏误的类型,并运用有界和无界理论分析"了"的使用情况,最后用中介语理论总结越南学生"了"偏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江意 《世界博览》2013,(9):78-79
"中国特供"的电影,让我们错过了什么许多好莱坞大片引入中国放映室,删除了"引人入胜"但"腐朽堕落"的内容。近年来,甚至出现了专为中国市场修改的"特供版"。  相似文献   

9.
基于"经典电磁场按光子对应分解"而揭示了与爱因斯坦、德布罗意分别于1905、1923年揭示的"光的波粒二象性"、"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相并列的"第三种波粒二象性"并把这"三种波粒二象性"和谐地统一起来,进而揭示了微观客体的"π型三重波粒二象性";接着,通过对"π型三重波粒二象性"的数学抽象而得到了"波粒二象关系式",给出了"波"与"粒子"关系的数学表达并介绍了反导武器"巨光子炮"的工作原理;最后,还对"三种波粒二象性"的和谐统一理论进行了初步验证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国学"概念的提出和争论发生在20世纪初,曾经与"围学"交替使用的"中学""旧学""国故""国粹"等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位于"国学",与梁启超对国学的独特阐释有着一定的关联.粱启超把国学与"旧学"从区分到合并,确立了"国学"的学统;国学与"新学"的对立,树立了"国学"的中心位置;"新国学"与国故运动的交锋,标明了"国学"的完整内容.  相似文献   

11.
“趣”作为一种审美范畴,在严羽、袁宏道二人诗论中占有重要位置,严羽所谈之“趣”指“韵味”,而袁宏道所谈之“趣”指“自然”,二在内涵、目的、特征上有差别。而从禅学上来看,二也有根源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5):120-125
以文化人类学视角,通过历史比较法、校勘学方法、训诂学方法,对当代《体育史》课本相关"驭"的引用内容及其源文献进行研究,考究相关"五驭"的注疏及流变.研究发现,当代所引用的"五驭"注解存在根源不可靠、论据不充足等疑点;"五驭"与孔子私学的关系存在文化流变的争议;"御"与"驭"通假可能是造成《周礼注疏》中释义偏差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众多的女性形象丰富了文学的世界,但是受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格局的影响,大多数文学作品对于女性的描摹很简略,这和女性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相符的。《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虞姬仅在项羽兵败时才出现,所占笔墨极少,但却给后世的文人及艺术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本文试图从虞姬短暂的形象展示和《虞美人》词所展现的艺术世界来解读虞姬们的悲剧——其实也是“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美籍华裔作家於梨华的作品,充满对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处于多重困境之华人的人文关怀。小说《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是一位有着中西文化双重经验的作家自我心历的写照,通过"梦想:天堂美国"、"‘他者’:无根漂浮"和"碎梦:无路逃遁"三个层面对她那一代人的"美国梦"进行了描写和剖析,力图通过现身说法,让国人了解旅美华人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15.
新红学派又叫考证派红学,是20世纪红学史上最有影响的学派,它有三个代表性人物:胡适、俞平伯和周汝昌,这三个人物都对红学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三个人研究方法和方向不尽相同。三个人代表了三个不同方向,其中俞平伯的文本方向代表了未来红学的发展方向。反思20世纪红学,只有超越胡适,发展俞平伯的红学研究精神,21世纪的红学才能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余华小说语言变异艺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华作为先锋派最具代表性,同时也是最受评论家们关注的作家,被誉为“最为希望靠近大师这一称谓的极少数作家之一”。其作品语言突兀怪诞、抽象玄虚,与常规语言相比,极具个性魅力与艺术韵味。本文试从变异修辞的角度,阐述余华小说语言是如何“违背”常规语言规范的。拟对其作品语言中的变异艺术做一个全面、深入的探讨,进而分析文学语言是如何“立足常规语言之中,又超越常规语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7.
英国作家毛姆和中国作家郁达夫在1920年代分别创作了游历中国长江流域的游记:《在中国屏风上》和《达夫游记》。两本游记都描写了作家视域中的各种中国乡村城市民俗风情。毛姆以一个来自于西方现代文明的局外人视角,从时间和空间发掘现代中国社会民俗文化的新认识;郁达夫则以局内人的视角,在游记中浓墨重彩地书写了新旧交替激烈振荡中的中国民俗文化。中西两位作家笔下更多倾注了对中国文化的审美情感,他们的游记成为体现中国民俗“内价值”和“外价值”的优秀文学文本。  相似文献   

18.
《新语》是帝制时代到来后的第一部中国传统政治学著作,是"封建"时代向"帝制"时代政治学过渡期间的代表性政治理论体系。《新语》的历史思维、整体性思维、观象思维、经学思维模式,成为其后贾谊、董仲舒等汉代政治理论家建构政治理论体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沉沦》主人公是郁达夫笔下的第一个“零余者”形象,他善良,热诚而又过于敏感,孤傲清高,如何认识这样的人物形象,特征是与之相伴的大量的性苦闷描写,成为阅读,欣赏这篇小说无法回避的问题,郁达夫着力向人物内心深入开掘,使全篇充溢着感伤情调和忧郁美。《沉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突破了一已的情感宣泄,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真诚美好的呼唤。  相似文献   

20.
王美芸 《龙岩学院学报》2007,25(4):81-83,90
俞平伯三十年代散文体现"涩味",大部分的评论家只是从意境、梦境、或是"涩味"等角度去探讨俞平伯散文的特色.本文试图从俞平伯三十年代散文文体和语体这个独特视角来阐释他三十年代散文体现出来的独特"涩味",探讨他对于传统的"新传统化"过程及他在文学现代性语境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