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328例晚期癌症重度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 (多瑞吉) 在晚期重度癌痛病人中的镇痛疗效,不良反应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 328 例晚期重度癌痛患者,给予芬太尼透皮贴剂,每3天更换一次贴剂,根据病情酌情调整剂量,记录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生活质量评分和用药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芬太尼贴剂使用后,疼痛缓解有效率达89.3%,不良反应发生率32.3%,大多数患者能耐受,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芬太尼治疗晚期癌症患者重度疼痛的止痛作用强,不良反应轻微,应用方便,且可明显改善癌痛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痛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对126例癌痛患者分为中度疼痛组和重度疼痛组,均用芬太尼贴剂进行止痛治疗,观察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评分变化,进行记录归纳。结果:126例癌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中度疼痛组的CR率为57.0%,重度疼痛组的CR率为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有头晕、便秘、恶心、嗜睡、皮肤瘙痒等,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在临床应用中,使用方便、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癌痛及其处理对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 4 8例癌痛患者采用线段分级法(VAS)和 KPS评分法于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 :无论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疼痛 ,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工作、睡眠 ,且随着疼痛程度的加重 ,影响也逐渐加深 ;经三阶梯止痛法治疗后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的差异 (P<0 .0 5 )。结论 :疼痛是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癌痛患者应给予必要的止痛治疗 ,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李文娟 《甘肃科技》2013,29(7):127-128
癌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晚期癌症患者中有60%~90%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这不仅给癌症患者的生理带来不适,并且对精神、心理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和生存质量。为了减轻癌症患者的疼痛,提高对癌病的治疗效果,对癌症患者的疼痛评估及止痛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为了全面、客观的掌握目前我国癌症患者疼痛现状,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癌症病人三级止痛阶梯治疗”工作,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卫生部于1997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癌症患者疼痛现状调查,我省也列在其中。1调查内容癌症患者疼痛情况及疼痛严重程度;临床癌痛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的评价;目前临床上未能有效贯彻“癌症三级止痛治疗”的可能因素。2调查结果在1555份问卷中,发生过与癌症相关疼痛者958例,癌痛发生率占61.60%。在癌痛原因的调查中,肿瘤的进行性发展(如压迫、浸润和转移)占85.1%(823/967…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射频热凝毁损丘脑中央中核治疗癌性顽痛的镇痛效果及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收集73例癌痛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和Hamilton抑郁(HAMD)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回顾总结护理注意事项。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立即取得止痛效果,停用止痛药物,有25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疼痛有不同程度的复发。治疗前疼痛评分平均为7.96±0.97(重度疼痛),治疗后疼痛评分平均为1.81±0.59(轻度疼痛),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HAMD评分平均为25.03±4.15(重度抑郁),治疗后HAMD评分平均为12.16±4.28(轻度抑郁),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射频热凝治疗癌痛镇痛效果肯定;完善的护理对患者顺利完成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美施康定对癌症疼痛的镇痛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54例重度癌痛晚期病人,给予口服美施康定30~90mg每12h一次治疗,有效率达963%(52/54),完全缓解率达87%(47/54),主要副作用为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住院肿瘤患者的疼痛控制情况,以及癌痛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癌痛护理实施提供依据。方法:对376例住院肿瘤患者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癌痛患者疼痛调查表,其中包括疼痛部位调查,24 h疼痛的轻重程度调查,使用止疼药物的调查,24 h受疼痛影响的程度。结果:本组患者目前的癌痛评分(NRS评分)平均为(4.10±2.48)分;有过疼痛的患者为371例(98.67%),既往使用口服药物止痛208例(89.27%);使用过非药物止痛疗法的患者有189例(50.27%)。生活质量在24 h受疼痛影响的程度,影响最大的是日常生活(6.51±2.43)分,影响最小的是睡眠(3.46±2.62)分。结论:疼痛对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住院患者癌痛控制效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癌痛患者便秘的膳食护理疗法。方法:利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对120例便秘的癌痛患者进行合理的膳食护理,并与60例麻仁丸组和60例便通片组进行护理疗效对比。结果:膳食组的总有效率较麻仁丸组、便通片组都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膳食护理脱离了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使患者能够得到舒适的治疗。结论:合理的膳食护理对于解除癌痛患者的便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云松  孔芬芬  贺猛  顾巧玲 《甘肃科技》2011,(14):145-146,120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又最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目前现代临床护理对癌痛护理存在观念、认识、方法、制度上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对癌痛的控制和治疗。针对不同的问题,收集相关护理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引起医护人员对癌痛护理的重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天约有400万癌症病人遭受疼痛的折磨。肝癌、肺癌、骨转移癌以及白血病等,常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疼痛一般也是常见的癌症晚期的重要表现。为此医学界对其极为关注和潜心研究。 按一般的医界常规治疗方法,西药治痛通常采取按时给药,按阶梯用药。首先使用非鸦片类药,常以解热、镇痛开始,通常选用消炎痛、阿司匹林等,根据有效时间按时给  相似文献   

12.
采用向硬膜外腔逐次注人不同浓度无水乙醇的方法治疗晚期癌痛28例,获满意疗效。该法对于“三阶梯疗法”无效的癌痛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廉价的止痛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自控镇痛技术作为三阶梯外疗法用于控制顽固性癌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病人自控镇痛技术(PCA)技术用于“三阶梯疗法”难以控制的顽固性部痛的效果,方法:两组病人分别使用病人自控镇痛技术和、三阶梯治疗法”,结果:口服组以吗啡为主,缓解疼痛的优良率为30%,VAS评分为5.8,情绪评分为5.4,消化道副作用较明显,PCA组优良率为100%,VAS评分为2.5,情绪评分为2.7,副作用明显降低,结论:PCA用于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三阶梯”癌痛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能获得较满意的缓痛效果,可以作为三阶梯治疗的补充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多种模式联合镇痛与单纯术后镇痛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入院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多种模式联合镇痛组(A组)及单纯术后镇痛组(B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静息痛的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与B组患者术后72 h内各时间段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内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种模式联合镇痛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及促进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主动活动是有效、安全的。具有使用安全、副作用少、易于推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规范化疼痛护理方式在骨科术后患者镇痛方面的作用,以寻求最佳护理模式.方法:设立常规护理组和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止痛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手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对疼痛治疗方式、止痛效果的满意度评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规范化的疼痛护理方式减轻了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使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术后无痛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腹胀的临床作用价值.方法:将10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7d腹胀发生率为30.0%,对照组为80.0%,两组腹胀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缓解率为66.7%,对照组患者腹胀缓解率为37.5%,两组腹胀缓解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腹胀的发生率,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建议临床推广使用,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BSD2000深部相控阵聚能热疗系统(BSD2000)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善和不良反应,收集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北京医院肿瘤内科确诊的30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给予化疗同时联合局部热疗的治疗方法(联合组),同时选取同期住院治疗30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仅给予单纯化疗作为对照组(化疗组),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两组在生活质量及疼痛改善方面有无差异。结果显示,联合组和化疗组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0%、6.7%和83%、76%,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两组相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热疗与化疗联合并不增加毒副反应,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表明,在化疗基础上联合热疗可以明显减轻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治疗简单,副作用较小,临床可操作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以行肩关节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和评价了针刺麻醉与肩峰下自控型镇痛泵对术后镇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ROM)、Lovett肌力分级等,结果显示镇痛泵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7/64)、基础病复发率(4/64),及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16/64)均显著高于针刺组(0/70)(0/70)(4/70),在轻度疼痛者中,2组的VAS未见差异,但针刺组的ROM更大,在中、重度疼痛者中,镇痛泵组的VAS低于针刺组,但2组的ROM及肩关节肌力未见差异,说明针刺麻醉的安全性极佳,可促进术后康复,适用于轻度疼痛者及合并相关内科基础病的中、重度疼痛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脉冲式与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单孔或两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脉冲式竖脊肌平面阻滞组(IESPB组)和恒速连续阻滞组(C组),每组36例。比较两组术后48 h内地佐辛补救镇痛用量,术后2、4、6、12、24、48 h静息及咳嗽疼痛数字评分(NRS),首次阻滞后9、18、31 h阻滞的皮区数目及切口对应肋间的机械痛阈值,术后24、48 h的QoR-15评分及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便秘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纳入患者72例,最终63例完成研究(IESPB组32例,C组31例)。与C组比较,IESPB组术后48 h内地佐辛用量显著减少,术后4、6、12、24、48 h咳嗽NRS更低,首次阻滞后9、18、31 h阻滞皮区数更多,其两孔手术观察孔对应肋间的机械痛阈值更高,术后24及48 h的QoR-15评分更高,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P<0.05)。其余各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脉冲式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阿片类药物需求更低,阻滞皮区更广,恢复质量高,镇痛效果较...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BSD2000 深部相控阵聚能热疗系统(BSD2000)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善和不良反应, 收集2009 年10 月至2014 年10 月在北京医院肿瘤内科确诊的30 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 给予化疗同时联合局部热疗的治疗方法(联合组), 同时选取同期住院治疗30 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 仅给予单纯化疗作为对照组(化疗组), 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观察两组在生活质量及疼痛改善方面有无差异。结果显示, 联合组和化疗组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0%、6.7%和83%、76%, 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联合组治疗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化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两组相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热疗与化疗联合并不增加毒副反应,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表明, 在化疗基础上联合热疗可以明显减轻疼痛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且治疗简单, 副作用较小, 临床可操作性好,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