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伦·坡在其中篇小说《凹凸山的传说》中,使用精湛的艺术创作手法探索了人类灵魂深处的奥秘.小说故事情节含糊晦涩,充满复活、死亡、恐怖等哥特元素,而小说叙述围绕死亡这一主题展开,更探讨了催眠与死亡的关系.在艾伦·坡的小说中,催眠都与死亡紧密联系,小说故意含糊的情节、不可靠的叙述者看似制造了死亡之谜,但在故事之外,作者的声音却从未真正地沉默.  相似文献   

2.
张青  张明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4):101-103
莎士比亚的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曾经引起过无数的争议。"嫉妒说"曾在《奥赛罗》研究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但也有很多莎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嫉妒说"加以否定,指出《奥赛罗》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并不能以嫉妒一说简单诠释。就"嫉妒"背后隐藏的种种原因和动机,探讨了造成奥塞罗悲剧的一些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班维尔在其小说《海》中运用不可靠叙述这一强有力的叙事策略探讨了死亡、记忆、创伤、表达及自我这些深刻的主题。首先明确了小说主角兼叙述者莫顿的不可靠叙述者的身份,分析其叙述在“事实/事件”、“价值/判断”及“知识/感知”三个维度上的偏离;接着通过分析小说中三个明显的不可靠叙述的叙事特征,即第一人称叙事、创伤叙事和写画来具体探讨小说的不可靠叙述的呈现;最后指出班维尔通过不可靠叙述这一叙事策略,质疑了记忆的客观性、语言表达的可靠性和自我身份的确定性,并通过不断的质疑和解疑最终完成了主角自我身份的建构。此外,通过不可靠叙述,作者还邀请读者积极地参与到文本互动当中,增强了小说的文学张力并鼓励他们思考自己的主观性如何影响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叙事学的叙述者研究,是为了解决发现叙事文本中"谁在说话"的问题。"叙述者是叙述本文分析中最核心的概念。"①本文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从叙述层次、叙述层次的格局、不可靠叙述者三个角度来分析威廉.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5.
《洛丽塔》是俄籍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因以一个中年男人对一位少女的畸恋为主题而饱受世人争议。但长期以来对《洛丽塔》文本的解读多着眼于道德层面,很少从叙事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借助费伦的不可靠叙事理论,分别从引子和正文两个部分分析《洛丽塔》中的不可靠叙述并探析了其中隐舍作者的构建。揭示出作为人物的“我”——亨伯特的叙述虽看似合理但却是在用不可靠叙述来迷惑、考验读者,使亨伯特在美化自己的同时又戏剧化地暴露自己,从而完成蕴含其中的道德评价。  相似文献   

6.
康拉德的叙述技巧不仅是复杂多变的,而且充满悬念,深刻地反映着主题。他的叙述技巧表现为灵活性和流动性,以马洛作为主要叙述者,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和参与故事情节的主要人物,也是帮助作者完成控制小说素材中的距离技巧的关键人物;“距离观”的运用主要是在作品时间上、空间上和态度上的距离变化中体现出的;“置后译解”来描写康拉德的印象主义叙述。  相似文献   

7.
康拉德的叙述技巧不仅是复杂多变的,而且充满悬念,深刻地反映着主题.他的叙述技巧表现为灵活性和流动性,以马洛作为主要叙述者,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和参与故事情节的主要人物,也是帮助作者完成控制小说素材中的距离技巧的关键人物;“距离观”的运用主要是在作品时间上、空间上和态度上的距离变化中体现出的;“置后译解”来描写康拉德的印象主义叙述.  相似文献   

8.
康拉德在经典长篇小说《诺斯托罗莫》中运用复杂多变的叙述声音,给小说带来了丰富的美学效果和文学价值.第三人称全知叙述者为主体的叙述声音构建并支撑了小说弘大的历史政治主题,灵活地调整了小说叙述者与读者之间的叙述距离,产生了反讽的艺术效果,而其它角色叙述则从多角度呈现了故事情节和人物个性,展现了康拉德对现实主义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9.
《奥赛罗》以丰富的音乐形象展现了莎士比亚原著里壮丽动人的故事,集中体现了威尔第的歌剧创作经验。他吸取了瓦格纳“音乐剧”的某第几十年些创作手法,更加注意发挥乐队的表现功能,使音乐语言与剧情结合得更紧密,从而加强了歌唱的戏剧性。同时,旋律刻划与中期作品相比,更见深刻而富于情感。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分别在《奥赛罗》中塑造了奥赛罗和《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塑造了德米特里作为典型的嫉妒人物形象,在刻画人物的嫉妒心理时,他们还共同用到了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内心独白。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打破了传统的写法,在叙述人的设置上,将单一的、集体化的小说叙述人,发展成为一个多元的、多层次的、个性化的、立体化的系统,其独具匠心的叙述人设置艺术,可概括为四点:“说书人”、“曹雪芹”、“石头”之间的相互置换、交叉叠合与各有侧重;“二度叙述人”之间的相互印证、相互指涉和相互渲染;“石头自叙”向说书人和“人物视角”浓淡相宜的转换;叙述人在叙述时又不断被叙述,构成最可靠和最不可靠叙述的双重声音。当《红楼梦》叙述的主旋律响起的时候,不同和声构成的多声部、立体声的乐章,使小说摇曳多姿,意味盎然。  相似文献   

12.
《罗拉快跑》自上演随即引起一番轰动,连获大奖。相信看后观众都有种难以言说的感觉,有人甚至称其导演"只不过是一个骗子"。诚然,仅仅从故事情节来看,它不是一部好电影。但以施瓦辛格、史泰龙和007为代表的以叙述故事之惊险的电影模式毕竟已经过去,好莱坞也在重新探索出路。近年来以《泰坦尼克号》、《阿甘正传》等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13.
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一生写作了九部童话,他的童话采用"非小儿说话一样的文体",呈现出另类的叙事特色。在叙述时间上,王尔德童话采取逆时序的时间倒错、停顿的叙述时距以及集叙的叙述频率,加深了童话的内涵,增强了作品的诗意。在叙述语式上,王尔德童话采用外聚焦和以模仿为主的近距离叙述,不直接向读者灌输教条,而是召唤读者参与作品意义的构建。在叙述语态上,王尔德童话采取同时叙述、分层叙述和不可靠叙述,提升了童话的艺术价值,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这种"有苦的回味"、属于"成人的世界"的小说式童话,其思想和艺术价值远远超乎儿童文学之上,值得认真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意象有渲染气氛和表达情感、刻画人物形象、衬托戏剧主题的功能,在《奥赛罗》里,恶魔意象是唯一贯穿全剧的一组意象群,具体指的是依阿哥用以作用于奥赛罗、布拉班修、洛德里高以达到其邪恶目的的恶魔意象群,包括:动物意象、食物意象、投毒意象、捕捉意象、血意象等。这组意象群具有显著、独特的特征——意象的动态性,对深化依阿哥这个人物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唐代律赋中取材于史传类典籍的一些赋作具有故事情节描写,这些描写受到律赋体制的影响和制约。为了使故事情节更生动和更富有故事性,律赋的作者运用了不同的艺术手法对原有题材进行渲染和加工,使其人物形象和情节片段更有冲击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席勒的《阴谋与爱情》与莎士比亚的《奥赛罗》中的爱情故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女主人公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两个人形象的审美特征,同是美的,但又各有特性。席勒的路易丝·米勒在争取爱情的自由和人的平等上更有主动性,斗争性也更强。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当代著名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短篇小说《宣叙》通过白人特怀拉的叙述,讲述了残疾黑人玛吉遭受种族和性别歧视的残酷事实。本文着重分析特怀拉第一人称叙述的不可靠性,旨在揭示不可靠叙述的文本功能及与小说主题传达的微妙关联。  相似文献   

18.
美国当代著名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短篇小说《宣叙》通过白人特怀拉的叙述,讲述了残疾黑人玛吉遭受种族和性别歧视的残酷事实。本文着重分析特怀拉第一人称叙述的不可靠性,旨在揭示不可靠叙述的文本功能及与小说主题传达的微妙关联。  相似文献   

19.
胡翠芬 《科技信息》2007,(22):226-226,254
文章主要分析了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幸福》的叙述手法。作者把"不可靠"叙述者的内心活动,与第三人称叙述和对外部环境的描写进行对比,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20.
王晓玉小说的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全聚焦的叙述模式、流畅明快的语言等,形成了她的小说婉曲中见率真、柔婉中蕴刚健的艺术风格,显示了王晓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