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存在诸多不足,如环境信息权尚未得到确认、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较少、获取门槛较高范围较窄.救济机制和赔偿机制不完善等。作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完善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具体措施。具体措施有明确环境信息权.从立法层次上确立其地位;扩大环境信息公开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同时降低获取环境信息的要求;扩大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和国家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2.
温志勇 《科技信息》2007,(22):11-13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社会,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成为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和有效保障.而公众参与是对政府推行依法行政的监督,应该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明确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并完善相应的救济制度,特别是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保障公众有效参与环境保护和环境事务管理.  相似文献   

3.
日益频发的环境破坏事件,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到环境公益诉讼。环境公益诉讼是环境管理中补救政府作用失灵的有力措施,也是人们切实维护自身利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并无环境公益诉讼的明文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本文立足于我国现行法律,针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面临的困境以及缺失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形成一条科学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新《民诉法》规定"法律规定的有关机关"可以提起公益诉讼,人民检察院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便有了法律依据。但人民检察院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与其法律监督职能相悖,同时也不符合实体公正要求,并且检察院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还会导致相应公益诉讼在二审、再审中出现程序主体重叠的问题。所以,为保障程序正义,从程序设置视角来看,人民检察院不宜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  相似文献   

5.
随着环境公益诉讼理论的广泛传播,两大法系的国家都在研究和实践环境公益诉讼,本文从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出发,比较了国外的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深入探讨了我国民族地区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我国民族地区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6.
许朋伟  彭强 《科技信息》2008,(9):387-388
扩大和保障公民的环境诉讼资格,是公众实施环境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行环境民主和公众参与的基本途径.当前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尚未建立,公民对于侵害公共环境利益的诉讼没有诉讼资格,这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我国环境法的实施以及公民环境权的保护.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7.
我国《环境保护法》重新修订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环境保护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和环境保护司法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障碍,需要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进行全面检查。扩大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范围、完善保障程序、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将成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深入推进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环境污染与破坏现象日益严重。在法治发达国家,司法是救济环境公共权益的主要手段。实践也证明,司法作为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维护环境公共利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包括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内的环境公益诉讼机制,从现实来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从理论上分析,也有其存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研究环境公益诉讼产生的理论渊源、环境公益诉讼的特点和分类,指出了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对环境公益诉讼发展的不利。并提出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基本建构。  相似文献   

10.
高明侠 《科技信息》2009,(33):T0370-T0371
诉讼推进环境保护的发展是环境法实施的重要环节.环境权制度不仅包含对实体环境权的规定,也包含当这种权利受到侵害时公民和社会组织可以提起诉讼的内容,实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对环境权进行保障是由环境权本身性质决定的;环境权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预防性是一脉相承的。目前,环境权在我国得不到行政公益诉讼救济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实体法对环境权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我国环境权自身制度还很不完善。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环境权的行政公益诉讼救济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环境公益诉讼的宪政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缺位的情况下,学术界兴起了对建构经济公益诉讼法或者设立专门的环境法庭来审理环境公益案件问题的探究。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宪政价值研究,在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既有利于实现民主价值,又有利于实现法治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一些学者从我国确立环境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出发,建议制定专门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制度。现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确认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而对已经形成的环境公益侵权事件中被害人权益救济问题,则鲜有人关注。对环境公益诉讼中被害人权益进行救济,可以为环境侵权事件中的被害人找到一条司法救济的途径,从而为我国立法部门制定后续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提供帮助,也可为环保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和执法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08年6月发生在云南省的宗阳海砷污染事件引发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思考。通过对我国目前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现状的考量,证明构建环境公益诉讼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应从诉讼主体、诉讼费用、诉讼时效和举证责任四方面进行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环境公益诉讼问题日渐突出,关注环境公益诉讼,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成为我国司法实务界目前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甘乐 《科技信息》2008,(6):37-38
当今社会,环境保护问题日益被国家和大众关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环境纠纷的数量逐渐增加,危害不断加大.如何通过强有力的程序保障解决环境公益纠纷,已经成为一项不容回避的挑战.环境公益诉讼的建立无疑是最有效的选择.本文从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出发,通过分析国内的环境公益诉讼实践,希望总结出对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可鉴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为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环境公益诉讼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从我国现状看,建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有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制度的建立将为环境法体系注入全新的活力,使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关注环境公共利益,关注自然的权利,更好地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是法制健全的表现。同时,制度的建构需要创新思维和其他配套条件的满足。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增加第55条,我国正式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但是其具体边界却未曾在立法及相应司法解释中加以明确。虽然学者们尝试从社会公共利益含义的角度来划定民事公益诉讼的边界,由于对"公共利益"的观点不一,所以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还是处于含混不清的状态。但社会公共利益的特点比较明确,同时我国也增加了行政公益诉讼,这些使得民事公益诉讼与行政公益诉讼以及私益诉讼的边界较为容易区分。同时,由于司法实践的丰富,民事公益诉讼也可以以社会公共利益的划分为标准进行类型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18.
公益诉讼对公众利益的保护具有巨大的预防和救济价值。目前,我国立法的有关规定导致公益诉讼的原告方所负担的诉讼成本过高,而诉讼收益却过低,这种成本与产出之间的巨大差异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改变,势必会给我国公益诉讼的正常发展带来极大不利。解决途径可借鉴经济学有关“外部性”内化的方法,一方面降低诉讼成本,另一方面提高诉讼收益,从制度上保障公益诉讼正常发展和运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中国的环保形势日益严峻,环境冲突事件逐渐增多。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环境冲突的原因,解决环境冲突的方法主要有确保环境信息公开,建立可操作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办法,将环境冲突指标纳入地方官员考核体系,探索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0.
环境公益诉讼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诉讼,它是围绕环境问题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形成的诉讼。同时,也是在环境公害事件层出不穷、环境污染愈演愈烈、环保意识逐渐提高的大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救济方式。本文针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被告资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