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直到目前为止,用气体吸附的方法测量固体的表面积还是最可靠的方法,测定固体表面对某种气体(或蒸汽)的平衡吸附量的实验可用二种方式进行:静态法和流动法,静态法需要有复杂的高真空装置和低温设备。因此,最近几年来又发展了比较简便的所谓流动法,流动法如同静态法一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硅是一般玻璃的主要成份。在玻璃生产过程中需对成品和原料中SiO_2含量进行控制分析。通常有原子吸收光谱法、重量法和容量法等。前者设备费用较贵,重量法则操作费时,而容量法有时精度欠佳。本文介绍一种简便、快速、精度较高的应用氟离子电极来分析钠钙硅玻璃和电真空玻璃成品及原料中SiO_2含量(50~99%)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微波辅助提取柿叶黄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微波辅助法提取柿叶黄酮的最佳条件.利用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柿叶黄酮的静态吸附实验筛选了最优的吸附分离树脂,并确定了乙醇洗脱最优体积分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m∶v),微波强度250 W,提取时间21 min;DA-20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柿叶黄酮吸附效果最好且70%乙醇解吸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真空玻璃传热过程是非线性复杂的系统。为了研究真空玻璃的保温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模糊信息粒化和LSSVM真空玻璃保温性能预测研究的智能检测方法。根据工业现场采集数据,考虑真空玻璃传热过程的选择透过性,将采集的多元样本数据进行模糊粒化处理,提取各窗口有效的分量信息,建立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真空玻璃保温性能的预测模型,实现对真空玻璃非热源一侧温度平均值和波动范围的联合预测。利用自适应模糊粒子群算法进行迭代,获取更优的模型参数,提高模型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预测结果在0℃~0.5℃,在一定波动范围内,能够有效预测真空玻璃的保温性能。  相似文献   

5.
实验目的旨在从三种提取方法中筛选出一种经济适用、操作简单、快速且能满足后续PCR扩增检测技术的动物肌肉组织中的DNA提取方法.分别采用SDS法、试剂盒法、异硫氰酸胍法提取猪肉、牛肉、羊肉、鸡肉、草鱼肉的生鲜肌肉组织以及高压肌肉组织的基因组DNA.通过酶标仪、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提取的DNA进行质量检测,然后根据五种动物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异硫氰酸胍法在生鲜和高压肉中提取DNA的浓度和纯度高于SDS法,且此方法经济适用、操作简便、快速,所提取DNA质量能满足后续PCR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膨胀石墨和活性炭为吸附剂,汽油为吸附质,设计吸油实验,让吸附质通过装有吸附剂的吸附管柱,测定膨胀石墨的吸附性能及其再生处理方法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吸附重量比与石墨目数的关系是膨胀石墨的石墨目数越大,对油的吸附性能越强;吸附量与汽油辛烷值之间的关系是辛烷值越小,其吸油量越大;膨胀石墨再生处理方法中,真空抽滤法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再生方法,可以用于油的回收及膨胀石墨的再生利用;膨胀石墨的吸油量比活性炭的吸附量高13倍左右.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方法,对水/醇法提取马铃薯皮中总黄酮的工艺和大孔树脂纯化黄酮的工艺进行了详细考察。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50℃,液料质量比30:1,提取剂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马铃薯皮粉末粒径为0.28~0.90 mm时提取2 h,黄酮提取率可达到2.24%.通过对pH值、乙醇含量等条件的筛选,最终总黄酮的吸附率达到98.39%,洗脱率达到85.03%.经过真空浓缩、干燥,获得黄色粉末,其中总黄酮的质量分数由未纯化前的5.36%上升至13.29%.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紹一种簡单实用、廉价的全玻璃无油超高真空系統。系統包括冷吸附泵、钛泵、前置閥門和超高真空閥門四部分。其中,前置玻璃无油閥门是参考并改进一九七三年Pope公司介紹的产品;超高真空閥門是采用翻边式和磨砂结构的鎵閥門,其漏气量可比普通結构降低四个数量級,而且能承受一个大气压力差;鈦泵采用钛球升华离子泵,升华器的钛貯量約15克,比老式的纏繞式升华器增加了几十倍,钛泵壁的冷却采用外加水冷套,大大地简化了鈦泵制作工艺和降低成本。用机械泵和吸附阱代替冷吸附泵.可构成玻璃的半无油超高真空系统.在液氮供应困难的地区有使用价值。最后介绍玻璃无油系统在电子管排气和计量部门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取碳酸盐矿物包裹体中的气体成分,著者设计了一个微型真空研磨提取装置。本文研究了真空研磨装置的研磨效率、碳酸钙的热分解温度以及CO_2,CO,CH_4,O_2,N_2和H_2在样品表面上的吸附与解吸。制定了提取和测定碳酸盐矿物包裹体中气体成分的“真空研磨-气相色谱”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不仅适用于碳酸盐矿物包裹体中气体的测定,而且也适用于石英和高温下易分解的矿物包裹体中气体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种由2个吸附/解吸真空腔和1个蒸发器热管工作真空腔组成的新型硅胶-水吸附式制冷机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吸附床的热力性能及机组的动态运行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运行过程中制冷机表现出了独特的运行特性,吸附床也表现出了良好的热力特性,系统运行采用了一种新的高效吸附制冷循环方式;系统运行的回质过程增大了循环吸附量,提高了制冷机对低温热源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膨胀石墨对油的吸附性能及其再生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膨胀石墨的吸附性能及其再生处理方法对吸附性能的影响,考察了不同黏度的油类等吸附质的吸附量及吸附剂的膨胀容积对吸附量的影响;分别尝试了吸附油后膨胀石墨的真空抽滤、燃烧对油的脱除效率,在连续吸附中测定了膨胀石墨的4次再生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吸附量随吸附质的黏度增大而增加;吸附量与膨胀石墨的膨胀容积呈正相关性;膨胀石墨的真空抽滤和燃烧法对油的脱除效率分别为68.6%和98%;在连续吸附中,真空抽滤和燃烧法的第1次再生效率及4次累计效率分别为57.1%,58.5%和47.3%,50.5%.石墨蠕虫的微观结构上的差异导致吸附性能的巨大变化.真空抽滤法可以用于油的回收及膨胀石墨的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防中子玻璃的隔热性能,设计了一种新型防中子辐射含钆夹胶真空复层玻璃,并通过传热理论建立了复层玻璃传热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中子辐射和高温环境下复层玻璃和含钆有机玻璃的隔热性能.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含钆夹胶真空复层玻璃设计可行;同等条件下,复层玻璃的热阻为含钆有机玻璃的3倍,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真空层可显著提高防中子玻璃的隔热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两种质粒DNA纯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质粒是染色体外能够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在基因构建中常被用作基因的载体,实验中经常使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本实验对应用经典纯化方法和离心柱吸附纯化方法提取的质粒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离心柱吸附纯化方法提取质粒更快捷、更高效,是质粒提取的最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有关气体分子在沸石上吸附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两参数的理论模型关联了气体分子在沸石上的吸附过程,两个参数的值可通过真空重量法获得的饱和吸附量求得。与传统的从瞬时吸附曲线求得的扩散系数相比,本模型中的参数不会因操作而变化,因此能有效地表征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3种不同方法提取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方法分别用大孔吸附树脂法、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和超声提取法对五味子中木脂素成分进行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中7种主要木脂素的含量.结果大孔吸附树脂法、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和超声提取法的五味子木脂素提取率分别为1.09%,1.89%和1.80%.结论通过对比发现,3种提取方法中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北五味子木脂素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窄缝高真空平面玻璃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平面式窄缝高真空玻璃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制造方法,并对研制的平面真空玻璃样品进行了初步的隔热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平面真空玻璃具有良好的透明、隔热和隔音特性,而且其结构及制作技术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7种用于处理中学化学演示实验中有害气体的简易方法,即吸附法、溶解法、中和法、络合法、氧化法、燃烧法和密封法。操作方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袁珂  刘延泽 《河南科学》1995,13(1):49-52
通过实验,对三种不同浓缩方法的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真空薄膜浓缩法与其它两法相比,具有仪器容量大,浓缩速度快,受热时间短,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一种测定储集岩毛细管压力的新方法。选用某些无机盐的饱和溶液来控制平衡压力,在真空装置上,通过等温吸附实验,测定了两种天然岩心试样在低饱和度下的毛细管压力,结果与脱附法一致。在双对数坐标图上,毛细管压力与含水饱和度呈线性关系,但平衡时间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20.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知识,介绍了玻璃表面缺陷检测的方法和原理,提出了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玻璃表面缺陷种类自动识别方法。对缺陷图像进行了预处理,边缘轮廓提取,并运用特征矢量法对得到的边缘轮廓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实验表明,该算法简单、速度快,能有效的对玻璃表面的气泡和裂痕两种缺陷进行识别,为玻璃表面缺陷种类识别提供新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