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及其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广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218种,分属于105属42科,其中担子菌189种,子囊菌29种,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56种,药用菌55种,木腐菌49种,毒菌16种。该地区的大型真菌分布为3个垂直带即:低山林带中的大型真菌;中山林带中的大型真菌;山顶林带中的大型真菌。  相似文献   

2.
贵州大沙河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生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大沙河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208种,分属于95属,47科。其中担子菌186种,73属,35科;子囊菌22种,12属,9科。该地区的大型真菌可分为3个垂直带:低山带中的大型真菌;中山带中的大型真菌;山顶带中的大型真菌。同时,对植物群落中的大型真菌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广西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203种,分属于87属,42科。其中担子菌182种,子囊菌21种。根据该林区已定种的大型真菌,结合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已划分的植被群落分析该区大型真菌种类的分布差异。该地区的大型真菌可分为3个垂直带:低山带中的大型真菌;中山带中的大型真菌;山顶带中的大型真菌。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121种,分属于54属,27科。其中担子菌106种,47属,22科;子囊菌15种,7属,5科。该地区的大型真菌可分为3个垂直带:低山带中的大型真菌;中山带中的大型真菌;山顶带中的大型真菌。  相似文献   

5.
贵州黎平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及其生态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黎平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146种,分属于75属,37科.其中担子菌135种,66属,33科;子囊菌11种,6属,4科.该地区的大型真菌可分为3个垂直带:低山带中的大型真菌;中山带中的大型真菌;山顶带中的大型真菌.同时,对植物群落中的大型真菌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贵州的木生真菌125种,其中可食用的有种,木材腐朽菌有种,药用种,有少量有毒种类.根据已定种的木生真菌,结合植被群落分析该区大型真菌种类的分布差异.贵州木生真菌可分为3个垂直带:低山带中的木生真菌;中山带中的木生真菌;山顶带中的木生真菌.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大沙河地区的大型具菌205种,分属于76属,33科,其中担子菌182种,67属,27科,子带菌23种,9属,6科,该地区的大型真菌可分为三个垂直带;低山带中的大型真菌;中山带的大型真菌;山顶带中的大型真菌.同时,对七个植物群落中的大型真菌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吴兴亮 《贵州科学》2011,29(3):8-19
经过初步系统的调查,发现了广西邦亮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共有126种和变种,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6纲14目41科73属.担子菌106种,子囊菌20种.其中食用菌50种、药用菌48种、木腐菌38种、毒菌8种.该地区的大型真菌可分3个群落类型:阔叶林中的大型真菌、...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乐业县林区考察所采集记录的标本资料,鉴定出大型真菌216种,51科.其中担子菌195种,44科;子囊菌21种,隶属7科。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69种,药用菌93种,毒菌15种。结果表明,广西乐业县大型真菌资源十分丰富,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同时,根据材料对乐业县的大型真菌生态分布和垂直分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新疆大型真菌调查报告(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1985年7月28日至8月17日对新疆部分地区的大型真菌进行了调查,采集到子囊菌20种,担子菌76种,半知菌1种;其中12种为中国新纪录。标本存放于山西大学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1.
西藏亚高山暗针叶林的分布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西藏东南部拥有极丰富而特异的地貌类型、生态类型、生物种群和森林植被类型。藏东南林区有大面积古老,健康而完好的天然森林生态系统。其中亚高山暗针叶林是分布广、面积大、稳定性强、生物生产量高的森林群系。 二,西藏亚高山暗针叶林是寒温带暗针叶林分布最南、最高的林区之一。由于地带三向性的分异,亚高山暗针叶林有明显的水平分区和垂直分带。在各区,带中,森林群系,建群种,林型及其生长状况都有明显的差异。 三,西藏亚高山暗针叶林的水平分布可分为三亚区:(1)三江流域峡谷、山原块状暗针叶林亚区;(2)喜马拉雅山南麓高山峡谷湿润暗针叶林亚区;(3)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沟谷暗针叶林亚区。 在分布区的海拔2700—4300米的垂直带内,分布有云杉林群系、冷杉林群系和圆柏林群系。各群系的分布带内,随水热状况的变化组成有规律的林型垂直分布带谱。 四、西藏亚高山暗针叶林的生长特点为;立木高大,生长持续期长,林分蓄积量高。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湿润区,云杉林分的蓄积最高达每公顷3500余立方米,平均胸径111厘米,平均高67米。立木最大胸径162厘米,最大树高72米。 五、不同海拔高度与坡向的暗针叶林林分生长差异显著。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湿润区,云杉的最适分布带在海拔2700—2800米,冷杉的最适分布带在海拔3600—3700米。北坡的林分生长远优于南坡。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山区土地覆被发生了巨大变化,为研究退耕还林后,覆被类型对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的影响,对典型覆被类型的山区土地开展了不同季节土壤含水率变化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壤水分随季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相同季节不同的覆被类型对降水入渗及土壤水运动也有极大影响,且对土壤水分有效性有显著影响.植树造林有利于林地0~3m土壤水的补给,但仍会出现土壤干层,且下部土壤水的补给明显受到该干层的影响.覆被类型不同,土壤水分的变化趋势不同,当土壤水分改变后,又反作用于植被.土壤水与植被之间存在一个平衡状态,当平衡状态被打破时,直接影响植被的生长,而影响土壤水分的运动.  相似文献   

13.
经济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山区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在全面介绍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经济林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良种选育、丰产栽培机理机制和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综述各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提出基因编辑与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利用微生物培肥地力新技术、智慧林业理论与技术、提高抵御非生物胁迫能力技术、优化光合作用提高光能利用率新技术,以及经济林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技术是未来经济林研究有待实现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对西欧林堡地区落叶林进行了外貌,结构和动态方面的分析,并同中国的落叶阔叶林作了比较.林堡地区森林是典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并具有一定的寒带植被的表征.林堡地区的落叶阔叶林还未达到稳定阶段,尚处在演替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5.
生态水电站的建设可以解决农村居民生活所用燃料和农村能源问题.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贫困山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福建将石地区森林植被类型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本文应用植物所在群落层片中的重要值来确定群落各层的优势种或优势种组的方法,把福建省邵武市将石地区的植被分成4个植被型、7个群系组、10个群系、16个群丛。其中除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外,还有以我国珍稀保护树种长叶榧为主所组成的长叶榧林,以及在我国通常仅分布于西南高山地区的硬叶栎类林。 文中对各群系、群丛的组成成份和结构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与分析,并联系生境特点指出各植被类型的分布及所处立地质量。 最后,作者讨论了将石地区植被的科学与保护及风景价值,建议将本地区列为以长叶榧林、硬叶栎类林等特有生态系统类型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7.
紫茎泽兰是一种有毒的,侵占性很强的检疫性杂草。侵占林地、荒地、山地、草场。危害农、林、牧业。其防治方法有人工防除,生物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等。多年实践表明,上述防治方法在我国有一定的作用。但尚未形成一套真正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一、西藏亚高山暗针叶林的组成结构多为单优结构和云杉、冷杉的同型复合结构。在分布带内,阴坡下段多云杉纯林,上段多冷杉纯林;阳坡下段多云,冷杉与高山栎混交林,上段多冷杉,云杉与大圆柏混交林,最上段多方枝柏纯林。 二、云杉林和冷杉林均为复层林。圆柏纯林多为单层林。亚高山暗针叶林的林下层片较完整,并有1—2个层片发育良好而稳定。阴坡的下段多有发育极好的苔藓层,上段多亚乔木状的杜鹃下木层;阳坡下段多由箭竹组成的下木层。草木层一般不发达,层外植物发育良好。 三、亚高山暗针叶林分立木的年龄跨幅大,主林层的立木在200—300年以上,林下立木多在100年左右。暗针叶林立木的生长持续期长,200—300年以上仍继续生长,而林下立木有潜在的生长优势。 四、亚高山暗针叶林的立木径级分布幅度宽,树高差异大。在立地条件好的林分中,立木胸径多在60—100厘米以上,树高40—50米以上,最高可达70余米。林分中高大立木的比例和林分蓄积量的变化规律是:湿润区>半湿润区,阴坡>阳坡,低海拔>高海拔(分布区内),云杉林>冷杉林>方枝柏林,藓类林型>灌木林型>箭竹林型>杜鹃林型>草本林型>高山栎林型。 五、鉴于亚高山暗针叶林的结构特点,建议采伐时一律实引择伐,严禁皆伐,采伐胸径在50厘米以上,年龄在150年以上立木。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核桃害虫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中对分布于山西省境内的90种核桃害虫的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划分为吕梁山黄土丘陵区、太行山低山沟谷区、太岳山区,中条山区等4年害虫区系,其中核桃黑斑蚜Chromaphis juglandicola、岩黄毒蛾Euproctis favotranda L.、近日污灯蛾Spilactia melli Daniel、姬白灯蛾Spilarctia rhodophila、草履硕蚧Drosicha c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