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充满了种种矛盾.历来的读者和评论家有着众说纷纭的解读.本文作者认为<红字>中的最大矛盾是对霍桑对人性的讴歌与他的"原罪"思想之间的冲突.一方面,霍桑受到超验主义中"生命热情"的感染;另一方面,由于家族和文化的熏陶,霍桑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清教徒.清教的教义与人性的矛盾冲突,正是霍桑思想矛盾的实质根源.  相似文献   

2.
霍桑是一位思想极为复杂矛盾的作家。其思想的复杂矛盾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思潮和清教徒家庭背景有关。这一切决定了他的作品《红字》除了包含一般性主题之外,还有其他更为丰富复杂的深层意蕴,主要表现为对人性中善与恶、爱与恨、犯罪与救赎的真诚探索,以及对人类道德伦理的心理擅变历程的真实描绘。人们对《红字》的研究也呈多元化的特色。传统精神分析对《红字》研究中存在着视域狭窄的不足,而拉康的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可以大大扩展我们的研究视域,从而使我们对文本中人物性格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借助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探讨《红字》中人物和场景与神话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突显出审判台、荒野女神和替罪羊的神话原型,使得原本具有浓厚宗教意义、平淡无奇的清教徒故事具有了更为深邃的意义。而且《红字》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从不同角度体现出霍桑探讨人性善与恶、罪与罚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探索了"谁之罪"这样一个主题.罗格·齐林渥斯是<红字>中的反面人物,是小说所要追究的真正的罪人,小说的许多情节都是围绕他的复仇的细节而写的,霍桑以多种文学技巧给读者展现了这一生动的人物形象,是霍桑笔下塑造得很成功的反面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
霍桑小说《胎记》中的主人公埃尔梅是一位极端的科学主义代表,他为了证明自己超越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决心去除妻子脸上的胎记,最后胎记消失,妻子也远离人世。故事折射出霍桑对美国19世纪工业文明的反思以及他对科学发展所持的怀疑态度,揭露了在征服自然过程中人性的沦丧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间关系的异化。霍桑以小说的形式记载了一段过往历史,更是预言了当下人类面临的重重危机,意义重大,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红字》中霍桑所反映的人文主义清教观和人性观有更深刻的理解,从分析霍桑的童年经历和宗教观入手,从身份矛盾和精神矛盾两个方面剖析了男主人公丁梅斯代尔的矛盾形象,进而反映出作者对清教教义的不满。从丁梅斯代尔身上所反映的矛盾揭示了宗教信仰与当时生活的矛盾、人类理性与社会规则的矛盾,以及清教的残酷与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甘洁盈 《科技信息》2011,(16):I0132-I0133
从某种程度上讲,霍桑是美国早期的女权主义者。小说《红字》则体现了他的女权主义意识。正是由于霍桑的女权主义意识,促使了他在《红字》中塑造了一个反叛女性。小说女主人公海丝特是霍桑女性主义思想的产物。本文通过在特定的宗教背景———清教的影响下,对海丝特的女性意识进行了探析,从而揭示了霍桑在《红字》中的女权意识。  相似文献   

8.
马砚涛 《科技信息》2010,(16):I0135-I0135
本文通过对霍桑的作品《红字》的分析来揭示清教主义在人们思想和生活上的影响;对主人公的分析来展现清教徒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参照霍桑本人对清教主义的肯定与否定,发现大师对人性真实的塑造。  相似文献   

9.
宗教意识下孤独心灵的抗争--评霍桑的短篇小说《胎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桑是十九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个充满思想矛盾,精神忧郁孤独的心理浪漫主义小说家,他以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丰富而晦涩难懂的象征手法相结合,使其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创作在美国文坛独树一帜,目前,我国对其短篇小说的研究略显不足,本文力求从霍桑的人生经历,宗教意识及人性观的角度对其短篇小说《胎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年轻人古德曼·布朗》深刻地阐述了深奥的人生哲理——人性皆罪,可以自赎;更为精彩地是小说清晰地折射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其精神实质——本我、自我和超我在小说主人公古德曼人格思想中有着完美体现。本我、自我相互对抗,而超我最终酿造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1.
荀子强调人性的二重性,即人性的自然生理属性和社会道德属性。他认为人性之恶的真正来源是人的自然生理属性。克服人性中自然属性的恶而发扬社会道德之性的善是荀子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在其驱恶扬善的众多教育良方中,化性起伪是不可更改的药剂,隆礼、师是配合此药剂的独特药引。  相似文献   

12.
杰克.伦敦在此书的创作中以狼狗布克为寄托,刻画出现实生活中的人性变化,不同于他人的人生经历和苦难生活让他有着与别人不同的复杂思想,也让他以别样的视角去看社会,从一开始的善良本性,到兽性的呼唤,再到狼性的完全崛起,就这样人性一步步被动的变恶,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反叛,他用自己的笔杆无情的批判现实社会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论霍桑作品中的"原罪"思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霍桑在他的作品中传达了这样的一个信息:罪恶的处处存在是现实所在,人性是罪恶的,这就是他"原罪"思想的主题.这一思想的产生有其社会、宗教和家庭的背景.象征主义是他作品中烘托这一主题、阐释人性的重要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4.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伟大的小说家,《红字》被公认为是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作品反映了作者矛盾而又困惑的道德观,表达了人皆有罪以及如何赎罪这个命题。同时,《红字》又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其中最重要的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因此又被称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15.
安冰 《科技信息》2008,(20):170-170
纳萨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由于清教自身的复杂状况,霍桑对清教的态度也是复杂的。《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其中也深刻地体现了他对清教的认同与怀疑:一方面对人性恶与救赎之路进行深入挖掘;一方面又对清教的严酷极端予以批评和揭露。就整篇作品而言,后者占据了主要方面。本文通过对《红字》中清教对主要人物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方面的讨论,来揭示霍桑矛盾和彷徨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16.
巴尔扎克在《论艺术家》中说过,作家应成为“善恶的登记员”。《高老头》充满了美与丑、善与恶的搏斗,申张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不仅是巴尔扎克这一名言的写照,更是其人性观的显现和张扬人道主义的标志。巴尔扎克是个地道的人道主义者,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丑恶的描绘、揭露和批判,完全是从其人性观出发、考虑和设想的,他又不懂得社会前进的真动力,只知写出几个对社会没有反抗力的“善人”来弥补社会腐朽,安慰人心,欲图以改变恶性、阻止私欲、发扬人道来完善社会。因此,《高老头》和他的其它作品一样,批判的力度注定是微弱的。  相似文献   

17.
海丝特·白兰是霍桑长篇小说《红字》里的女主人公。在霍桑这部仅有二十四个章节的小说里,作者几乎用了十八章的篇幅来塑造刻画这一女性人物。霍桑通过对海丝特在“红字”世界里“主体”地位的确立,表达了他对男权社会中把女性作为“客体”的传统观念的颠覆的倾向。同时,通过对海丝特人物的刻画,体现了霍桑早期的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年轻的小伙子布朗》是霍桑的一部短篇小说,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布朗一次黑夜林中之旅的记叙,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小说中,这种思考是通过主题象征、人物象征和场景设置象征等加以表现的。  相似文献   

19.
程小青被誉为"中国侦探小说第一人",他立足于中国的现实社会,创作出具有浓郁本土化和民族特色的侦探小说。他的《霍桑探案》在人物塑造、叙事模式等方面,摹仿和借鉴了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文本的核心意向不是情,而是自由。贾宝玉对于人生意义的理解及其恶劝和意淫人格,无不体现任性自适、洒脱自由的精神意蕴。同时作者将人性自由的渴望寄墨于大观园诸芳。曹雪芹的自由观具有独特、鲜明的历史文化内涵,决不是此前任何文人学士的自由观的翻版。受制于时代和所属阶级,他所倡导的只能是有限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