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中国,内优外困,迫使有识之士奋然而起,寻找救国的道路,其学术也逐渐脱离专务词章考据的圈子,重新走向“经世致用”的道路。时至20世纪初,全国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普遍高涨,向西方学习的要求愈来愈烈,一些进步史家和学者深感旧史学已经不能适应形势急剧发展的需要,为了救国兴国,他们史无前例地提出了“史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封建末世的进步思想家和著名文学家的龚自珍(1792—1841),他较早地嗅到了清王朝糜烂的气息,勇敢地对没落垂死的旧事物进行揭露和批判,并提出了不少改革时弊的主张。他的优秀诗文,可说是改革时政的号角,反对侵略的爱国心声,封建  相似文献   

3.
陪审,作为一项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的反对封建专制司法权的有力工具,随着近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仅在大陆法系国家及中国受到被废除的挑战,就是在其发源地的欧美国家其地位也开始发生了动摇.尽管中国法律并没有否定陪审制,陪审也确实仍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但不容忽视的是,陪审在中国现行审判制度中所起的作用几乎已经到了不被看重的地步.本文在对陪审制的产生和发展、现状、陪审制兴衰的根源何在等作了一番考察之后,提出了如何完善中国陪审制的若干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尼扎里控诉黑暗社会,号召勇敢斗争;歌颂纯洁爱情,反对封建伦理;维护人身自由,追求人生幸福;表达爱国思想,创建美好家园四个方面来分析、阐述了尼扎里诗歌中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从“五四”前夕开始,鲁迅就和李大钊等同志一起,向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册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列宁曾说;俄国革命“最迫切的任务”“集中在反专制制度的斗争上。”鲁迅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其核心也正是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半个多世纪过  相似文献   

6.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看法。是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自然观,还是宣扬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在阶级社会里,无不受一定阶级的政治路线的影响和支配。儒家代表着腐朽没落的反动势力,采用卑劣的手法,千方百计地歪曲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他们提出唯心主义天命论和“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来替他们的反动政治观作自然科学的论证。法家代表进步的或比较进步的政治力量,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天行有常”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天道尚变”的辩证法自然观,明确地指出人们能够“制天命而用之”,作为他们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坚持革新,反对复辟的政治路线的依据。研究法家的自然观,批判儒家的自然观,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自然观与政治观之间的密切联系,明确自然观上的对立和斗争与政治路线斗争的关系。我们可以从法家对儒家的自然观的批判中清楚地看出,法家,包括封建地主阶级取得政权以后的法家,他们在政治上起过进步作用,同时也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法家的自然观,对法家的进步作用给予必要的历史的肯定,进一步肃清“孔孟之道”的流毒,吸取两千多年来不同历史时期儒法两家自然观斗争的历史经验,这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搞好当前的批林批孔斗争,对于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把批林批孔运动深入、普及、持久地进行下去,我们发表了这份《古代儒法两家对立的自然观》资料,供同志们学习、批判时参考。这份资料篇幅较长,分两次刊登。由于有关这方面的史料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加之编写仓促,所以,这份资料的内容是很不完全的,在选辑、注释、译文方面会有不少缺点和错误,热忱地欢迎广大工农兵群众提出宝贵意见,以便继续补充和修改。  相似文献   

7.
屈原和但丁都是品德高尚、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他们追求的美好理想遭到了上自封建皇帝、下至平民百姓的误解与反对,最后都死于漫长的放逐,一生都处于极端的苦闷与孤独之中。  相似文献   

8.
18世纪启蒙运动蓬勃展开。启蒙思想家的刑法思想非常值得探究。他们对当时的封建刑法进行了抨击,并从罪刑均衡、罪刑法定、死刑观、刑罚目的和反对思想为罪等方面对封建刑法进行了质疑,对未来刑法进行了构建和设想,为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民国初年吴虞政治观的大部分内容是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吴虞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将儒家的礼教与封建君主专制结合起来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吴虞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支持民主共和,但当民国真正建立后又为民国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等现实而不满。即便如此,当袁世凯复辟帝制、张勋复辟威胁到民国政体时,吴虞还是站到民主共和一方,反对帝制。  相似文献   

10.
狄更斯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同时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一生作品颇丰,其创作内容最重要的特征是宣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其中以《双城记》最具有代表性.《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本文从小说中人物进行分析,从中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思想的基督教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既具当时先进的人文主义文学的那种反对封建桎梏、争取个性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强烈的时代精神,同时又贯穿着作家鲜明的仁慈、宽恕和博爱的精神。这种精神既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学的传统、更来自基督教思想。  相似文献   

12.
《潍坊学院学报》2014,(4):38-42
二十世纪40年代中期,巴金创作了包括《憩园》、《第四病室》、《寒夜》三部小说在内的"人间三部曲"。无论是封建家族中的寄生者,还是在病室中呻吟的性病病人,抑或患肺病的小知识分子,作者均透过他们的患病的身体深入到内心,由个人折射社会,控诉了传统封建文化的腐朽和社会现实的黑暗,并尝试用一条人道主义之路来进行疗救。虽然存在某种局限性,但不能不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世界知识》创刊是在1934年9月,我刚进初中。当时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反对德意日法西斯,中国主要是反对日本侵略。《世界知识》在这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金仲华等同志的文章给我的印象很深,我觉得思想是比较新的,进步的。它对我走上进步的道路起了很大作用。《世界知识》已经出了1000期了,世界形  相似文献   

14.
陈嘉庚主要的政治主张有:力主中国要独立、统一、自力更生;反对专制独裁,主张共和民主;反对封建土地制,主张土地改革;反对官僚主义,主张从教育和加强学习入手等。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大都以爱情、友谊、婚姻为主题,情节异常生动丰富。他在刻画女性时,摆脱了封建教会和各种封建思想的影响,开创了描写女性的新天地。他强调了女性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主张女性有追求财富和幸福的权力,反对天主教的禁欲思想,用博爱来反对封建压迫,用歌颂友谊爱情个人品德来反对中世纪的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16.
秦始皇处在我国历史由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急剧变革时期。他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成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个人。他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胆革新了旧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运用法令的权威,肯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全国范围的合法化,进一步促进了封建经济基础的发展。他崇尚法家,反对儒家,主张革新,。反对复古,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坚决打击反动奴隶主阶级的复辟活动,是一个厚今薄古的专家。 两千多年来,在我国历史上,那些复古守旧的反动分子,无不咒骂秦始皇。他们极力否定秦始皇的…  相似文献   

17.
黄宗羲和唐甄是我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他们在学术上造诣不同,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方面却有很多接近之处。他们都冒着砍头的风险,以鲜明的立扬,激烈的言词,抨击了封建专制的危害,描绘了自由、平等的社会兰图。他们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先导。(一)我国封建社会的时间长,人民遭受封建专制的迫害也特别惨酷。自秦始皇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后,百代都行秦政法,虽屡次改朝换代,这种国家机器的形式,非但始终没有改换过,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明代达到了顶点。明太祖废宰相,不设中书省,令六部直接听命于他自己,又创“廷杖”制度,对大臣稍不如意,便当廷杖责,轻则皮开肉绽,重则毙命杖下。明成祖及其子孙们竞相效尤,设置了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  相似文献   

18.
从咸丰四年(1854年)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太平天国革命军的影响下,贵州先后发生了主要是反对封建剥削、压迫和统治的数十支各族农民大起义队伍。咸同农民起义,是贵州历史上规模最大,参加民族最多,时间最长,活动的范围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各支起义军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封建专制势力在贵州的统治,促进了各族人民的觉醒,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是中  相似文献   

19.
皇帝与科技     
在人们印象里,古代皇帝是封建的化身,很难把他们与科技文明联系起来。然而,在我国历史上的确出现过几位重视科学技术和科学人才的封建帝王,他们在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王莽与第一次科学专家会议  相似文献   

20.
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富强、最先进、最文明的国家。尤其自隋唐开始,繁荣昌盛的中国已成为亚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高度发达的封建制度、高度繁荣的封建经济和古老多彩的封建文化,无不成邻邦学习仿效的重点。本文运用史实,较全面地介绍了古代中国与日本的友好关系,说明古老的中国文明曾对亚洲,特别是日本社会的进步,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