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合成了一种既含环氧丙烷聚醚(PPG)柔性间隔基、又含刚性液晶结构单元的活性增韧剂(LCEUPPG),用其改性环氧树脂E-51/双氰双胺(E-51/dicy)固化体系.对改性固化体系的动态粘弹行为、冲击性能与改性剂分子量大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冲击强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改性剂的分子量大小,但含不同柔性链分子量的LCEUPPG均可使固化体系的冲击强度提高3~7倍.改性体系的模量较未增韧体系的模量基本不降低或略有升高,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柔性链分子量的增大而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含有非线性结构单元4,4′-二羟基二苯基矾(SDP)或4,4′-二羟基二苯基丙烷(BPA)和氯代对苯二酚(HQCL)的芳香聚酯中引入柔性间隔(n=4、6或10,简称G_(4_(?))、C_(6_(?))、C_(10_(?)),研究了它们对此类三元共聚酯液晶性的影响。用对数比浓粘度、DSC和热台偏光显微镜对共聚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个共聚酯液晶均具有向列型的织态结构;引入柔性间隔链后,在保持液晶性条件下,可提高非线性结构单元在共聚酯中的摩尔百分含量,即在C_(4-s)/SDP/HQCL系列中SDP的最大含量可达55%(mol),C_(4-s)/BPA/HQCL和C_(6-s)/BPA/HQCL中BPA的最大含量可达40%(mol),而C_(10-s)/BPA/HQCL中为50%(mol)。  相似文献   

3.
4.
分别以分子量为1800、2200、2600、3300的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制得预聚体,然后将预聚体与二甲胺进行封端反应,利用FT-IR进行监测和控制此反应过程,合成了一系列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扩链脲促进剂Ui对E-51/双氰胺(dicy)/Ui固化体系的DSC固化反应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端羟基聚丁二烯扩链脲促进剂对E-51/dicy体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分子酯化反应合成了侧链带有发色基团的聚硅氧烷,它们的化学结构被^1H-NMR,IR和元素分析所证实,用DSC、偏光显微镜和X-ray衍射研究了它们的相转变行为,表明为SA相。  相似文献   

6.
用两种液晶单体 4 丙烯酰氧基 1 丁酸胆甾醇酯和 4 烯丙氧基苯甲酸对氰基苯酯通过接枝共聚 ,引入到聚甲基含氢硅氧烷中制得了一系列侧链液晶聚合物·通过采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 (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差示扫描量热方法 (DSC)及偏光显微分析方法 (POM )等研究了该系列液晶聚合物和单体的液晶性能·随着聚合物结构中胆甾醇酯类单体组分质量分数的增加 ,系列液晶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呈现上升趋势·所有聚合物都具有较宽的介晶相范围·  相似文献   

7.
氨酯基改性的端胺基聚醚型柔性固化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改善环氧树脂的韧性,以甲苯二异氰酸酯和聚氧化丙烯二元醇为原料,合成了羰羟基聚氨酯预聚体。该预聚体同环氧氯丙烷进行了开环加成反应,得到了中间体氯化聚醚二元醇,再经乙二胺胺解后,制得了氨酯基改性的端胺基聚醚型生固化剂,产物通过红外光谱和端基分析进行了表征,在室温下研究了固化剂与环氧树脂胶片的力学性能。以联二脲为填料,胶片在20℃,50℃及-40℃下的拉伸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6.44MPa和124.15%,2.68MPa和85.24%,27.38MPa和24.09%。玻璃化转变温度表明加入该固化剂后体系的柔生得到了增加,断面形貌呈现出明显的韧性断裂行为。  相似文献   

8.
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理论水平上,计算含乙酰胺基链苯并菲分子的电子吸收光谱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该分子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最低能量跃迁吸收波长分别为282和334nm,在近紫外区.该分子的二阶和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计算值分别为235.60和1.11×105 a.u..  相似文献   

9.
超支化环氧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共混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羟甲基丙烷(TMP)和2,2一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反应单体,采用一步法合成了超支化聚合物.然后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了低粘度液体型超支化环氧树脂,并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共混,固化成型后得超支化环氧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共混材料.测试了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探讨了超支化环氧树脂加入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随超支化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有最大值;当超支化环氧树脂用量为15wt%左右时,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分别提高108%、83%、42%.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10.
液晶单体M1(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4′-甲氧基苯甲酰氧基联苯),M2(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4′-丁基苯甲酰氧基苯)和离子单体M3(4-烯丙氧基偶氮苯磺酸)与含氢聚硅氧烷进行共聚合反应,制备了含磺酸离子的侧链液晶聚硅氧烷·其结构和液晶性能通过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偏光显微分析法(POM)、热重分析法(TG)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离子基团的引入,降低了液晶性能,但是没有改变其液晶类型·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高沸醇木质素环氧树脂亲水衍生物和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并用红外光谱对高沸醇木质素环氧树脂亲水衍生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对水性环氧树脂稳定性的影响,并用环境扫描电镜对试样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乳化剂用量大于环氧树脂质量份的13%时,水性环氧树脂稳定;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对水泥砂浆韧性的改善要好于高沸醇木质素环氧树脂亲水衍生物;环境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聚合物在水泥水化产物表面形成了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聚[对-(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酸对-甲(乙)氧基苯酚酯]。其液晶相温度范围为86.0~280.0℃。将其用作气相色谱固定液,成功地分离了19种稠环芳烃的混合标样以及焦化重油。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两条合成路线制备了含二茂铁基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化合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台偏光显微镜(POM)对化合物的介晶性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具有柱状介晶相.  相似文献   

14.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改性聚丙烯表面性能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无规聚丙烯-甲基丙烯酸接枝共聚物(APP-g-MAA)和聚丙烯蜡-甲基丙烯酸接枝共聚物(PPw-g-MAA)与聚丙烯(PP)进行共混,能极大地提高聚丙烯的表面润湿性能.高表面能接触表面、极性介质和加热处理有利于改性剂扩散富集到PP表面,使PP表面的极性基团朝基体取向从而降低PP共混物表面接触角;而低表面能接触面、非极性介质和延长放置时间使改性剂部分的极性向内朝本体PP取向,从而降低PP共混物表面润湿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液缩聚法,将合成的对羟基苯甲酸二聚体(DHBA),四聚体(THBA)接枝到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RSMA)侧链上,并在主链与刚性侧链之间引入一个CH2柔性间隔;讨论了侧链结构与聚合物液晶性的关系,结果表明DHBA和THBA与RSMA或RSMA-g-HOCH2COOH反应的产物均为接枝共聚物,都表现出向列型液晶行为;RSMA-g-DHBA和RSMA-g-THBA只出现一个玻璃化温度,并且比RSMA的Tg要高,RSMA-CH2-DHBA和RSMA-CH2-THBA共聚物中引入的CH2柔性间隔起去偶作用,减小了刚性侧链与主链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共聚物表现出双玻璃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以4,4]-二(2-(2-羟乙基基)(乙氧基_联苯和4,4'-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为单体通过溶液聚合反应制备了聚氨酯聚合物,采用DCS,WAXD、偏光显微镜、DMTA等研究了聚氨酯的物性。结果表明,聚氨酯具有热液晶性,且具有较好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7.
含偶氮介晶基元的环氧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制得一种新型液晶环氧树脂,合成了一种含偶氧介晶基元的环氧化合物,研究了反应物配比对产物结构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示差扫描热分析和元素分析等手段确认了其结构,并给出了适合偶氮环氧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量测定方法。正交偏光场观察显示4,4’-二缩水甘油醚偶氮苯与4,4’-二氨基二苯甲烷的固化过程出现了从各向同性到各向异性的转变,产物为液晶有序的不溶不熔的环氧树脂。  相似文献   

18.
采用硬脂酸钠/油酸钠/聚乙二醇6 000复配表面活性剂为改性剂,对氢氧化镁进行改性研究.通过改性前后氢氧化镁粉体的吸油值及其在液体石蜡中的吸光度等性能来评价氢氧化镁的改性效果,从而确定最佳改性条件,同时采用红外谱图研究了表面改性分子与氢氧化镁表面的作用机理.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表面改性剂的质量分数为9%,硬脂酸钠/油酸钠/聚乙二醇6 000的配料比为2:2:1(质量比),改性温度为60℃,改性时间为100 min条件下制备的产品性能优良,在石蜡中分散性良好,红外光谱显示表面改性剂分子在氢氧化镁表面发生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9.
利用硅烷偶联剂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改性,进而通过共混法将改性后的纳米SiO2粒子分散到环氧树脂(Epoxy)中,制备了不同纳米SiO2含量的SiO2/EP复合材料.利用IR,SEM和TGA、阻抗分析仪等研究了SiO2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SiO2/EP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逐渐升高,介电常数和损耗因数则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当纳米SiO2含量为4%时,纳米颗粒在复合材料中分散均匀,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好,介电性能最优(当测试频率为1GHz,介电常数为2.86,介电损耗为0.023 53).分析了复合材料热稳定和介电性能变化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4种由油脂合成的C22DGE、C22TGE、C21DGE、C36DGE可挠性环氧树脂的性能,通过TG-DSC分析,对可挠性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反应活化能及反应热焓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固化产物的耐热性及机械性能与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长碳链环氧树脂固化反应为一相当复杂的放热反应,C22TGE/THPA、C22DGE/THPA、C21DGE/THPA、C36DGE/THPA热焓分别为173.35、131.83、155.671、02.46 J/g,体系表观活化能分别为79.4、56.99、91.30、70.90 kJ/mol。长碳链环氧树脂/酸酐固化产物的耐热性均不如双酚A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但耐冲击性及柔韧性均优于E-51;长碳链环氧树脂适合于对柔韧性及粘度有特殊要求的场合使用,但不适合应用于对温度要求特别高的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