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将64例狼疮性肾炎(LN)分为非肾衰组与肾衰组,观察两组自身抗体、补体、狼疮带试验(LBT)、肾活检及预后。结果显示,肾衰组自身抗体(特别是ds-DNA和SM)与补体(C3、CH50)明显较非肾衰组低(P〈0.05);LBT阳性率两组无显性差异(P〉0.05),但都较同组自身抗体阳性率高;肾活检两组各型均可见,另外肾衰组死亡率明显较非肾衰组高(P〈0.01)。因此,(1)肾衰患如自身抗体阴性,  相似文献   

2.
用Southem blot分子杂交技术,检测99例HBVM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HBVDNA的存在状态,其中71例同时用BrdU标记法检测细胞中姊妹染色体交换(SCE)率,观察HBV对宿主单个核细胞染色体的损害情况。结果发现42例被检者(42.42%)的PBMCs中存在HBVDNA(游离型或整合型,有的还见到游离的复制中间体),正常对照组则无1例检出HBVDNA。被检者PBMCs的平均SCE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HBVDNA(+)组又显著高于HBVDNA(-)组。证明HBV的入侵与SCE率升高之间有密切关系,提示HBV对单个核细胞染色体形成了损害。这一现象可能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免疫功能紊乱和HBV长期不能清除等系列表现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对797名HBsAg、抗-HBs、抗-HBc均为阴性及ALT正常的成年人,按0、1、6程序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于初免后两年观察免疫效果.结果显示:抗-HBs阳转率为55.21%,其中男性为57.67%,女性为51.30%,两者差异显著(P<0.05).在50岁以下各年龄组间,抗-HBs阳转率差异显著(P<0.05~0.02).从事有色金属生产人员与非生产人员,抗-HBs阳转率无明显差异(P>0.05).抗-HBs阳转高峰在20~30岁组,31岁以上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在抗-HBs阳性者中,抗-HBs正常应答为91.59%,低应答为8.41%.各年龄组间抗体应答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HBV新感染率为1.25%.保护率为98.75%.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免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了编码HBVsAg的基因序列,将其插入到pcDNA3载体中,位于人巨细胞病毒(CMV)早期启动子下游.重组质粒pcDNA3-sAg转染细胞后检测到HBsAg表达.用纯化后的重组质粒直接注射到BALB/C小鼠骨骼肌内,诱发实验小鼠产生了抗HBsAg特异性抗体.PCR扩增未检测到注射部位及肝脏细胞染色体中有外源HBVDNA整合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福建省的莆田、厦门两市182例原发性肝癌(PHC)病案的临床特点,探讨与HBV感染、HB之间关系,以及观察其中部分病例。采集其血清作HBV标志物检测,PHC患者129例HBsAg阳性77例,阳性率59.69%(R-PHA),比当地自然人群调经4.29%高出12.91倍,61例PHC血清作HBV标志物检查(EIA),有91.80%病例感染HBV,比配对对照组感染率8.20%高出10.20倍(P  相似文献   

6.
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32例e系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结果表明,HBe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达89.9%;抗-HBe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68.3%.HBVDNA阳性患者的丙氨酸水平显著高于HBADNA阳性患者,结果表明大部分抗-HBe阳性患者体内仍存在HBV复制及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7.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了编码HBVsAg的基因序列,将其插入到pcDNA3载体中,位于人巨细胞病毒(CMV)早期启动子下游,重组质粒pcDNA3-sAg转染细胞后检测到HBsAg表达,用纯化后的重组质粒直接注射用BALB/C小鼠骨骼细内,诱发实验小鼠产生了抗HBsAg特异性抗体,PCR扩增未检测到注射部位及肝脏细胞染色体中有外源HBVDNA整合。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56例受检者进行乙肝病毒(HBV)DNA检测,并将结果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在HBsAg、HBeAg和抗HBcAg同时阳性的受检者中,100%可检测出HBVDNA。在血清标志物全阴性受检者中,也有45%可测出HBVDNA。结合其他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说明用PCR技术检测HBVDNA是敏感的,在临床应用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用Southemblot分子杂交技术,检测9例,HBVAM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HBVDNA的存在状态,其中71例同时用BrdU标记法检测细胞中姊妹染色体交换率,观察HBV对缩主单个核细胞染色体的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卡氏人格量表对少年儿童篮球运动员和普通初中生的人格特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一)少年儿童男篮运动员与普通初中男生在A项、B项(P<0.01)、H项、I项、Q3项(P<0.05)五种因素有显著性差异;(二)男主力运动员与男替补运动员在C项、D项(P<0.05)、Q4项(P<0.05)、Q3项(P<0.01)四种因素有显著性差异;(三)中锋运动员与前锋运动员在B项、H项、N项(P<0.05)、F项(P<0.01)四种因素有显著差异;后卫与中锋在B项、Q3项(P<0.05)有显著差异;前锋与后卫在A项、Q4项(P<0.05)、N项、Q3项(P<0.01)四种因素有显著差异;(四)少年儿童男篮运动员与普通初中男生的次级因素Ⅰ(P<0.05)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大理吸毒人群HBV感染的调查及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大理吸毒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和亚型。方法:采集大理市某戒毒所吸毒人群血清共192份,采用酶联吸附免疫法(ELISA)测定HBV血清标志物(HBVM),再采用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HBV感染血清基因型和亚型。结果:192份血清中,HBsAg阳性率8.85%(17/192)。17份HBsAg阳性标本中基因型分别为:B型3例,均为Ba型;C型1例,为Cs型;B+C混合型3例(Ba+Cs);未扩增10例。结论:大理吸毒人群HBV感染率较高;HBV感染的基因型为B型、C型和B+C型,基因亚型为Ba和C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BVirus,HBV)变异株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 ,探讨HBV基因组前C区 1896位基因变异与宿主机体免疫水平的关系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5 5名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M)HBsAg ,抗 HBs,HBeAg ,抗HBe及抗 HBc;采用定性PCR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HBVDNA ;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 (RFLP)检测发生前C区 1896位基因突变的HBV变异株 ;采用流式细胞术 (flowcytometry)对上述患者外周血的CD4 + T细胞 ,CD8+ T细胞 ,CD3+ T细胞含量进行检测 ,将检测结果同所设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 5 5名患者中 ,HBsAg(+) ,anti HBs(- ) ,HBeAg(+) ,anti HBe(- ) ,anti HBc(+)者共 2 2例 ,其HBVDN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在这2 2例患者中 ,有 2 0例被检出为单纯HBV野毒株感染 ,另有 2例被检出为变异株和野毒株混合感染 ;HBsAg(+) ,anti HBs(- ) ,HBeAg(- ) ,anti HBe(+) ,anti HBc(+)者共 33例 ,其中HBVDNA阳性者为 18例 .在 18例HBeAg(- )而HBVDNA (+)的患者中 ,有 17例被检出为HBV前C区 1896位变异株感染 .变异株感染患者外周血CD4 + T细胞含量较之健康对照组有所减低 (P <0 .0 1) ,CD8+ T细胞含量较之健康对照组也有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静脉药瘾者主要血源传播病毒HBV、HCV、HGV、CMV和HSV的感染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法R、T-PCR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了406例静脉药瘾者血清,其中共用注射器者49.01%,同时设立10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静脉药瘾者HBV、HCV、HGV、CMV和HSV的感染率分别是36.45%、69.7%、1.97%、2.71%和3.45%,其中总感染人数321人(79.06%)和重叠感染人数128人(31.53%),尤其有共用注射器者感染率及重叠感染率均高于未共用者,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检测仅发现存在HBV感染(17.6%),其余病毒感染指标均为阴性。结论:静脉药瘾者血源传播病毒感染率明显增高,其中以HCV感染最为突出,并且共用注射器是导致感染扩大的危险要素。  相似文献   

14.
采用ELISA法检测935例乙肝病毒(HBV)患者血清PHSAR,并对其与有关HBV标志物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HSAR检出率分别与HBsAg、HBeAg及抗-HBc有密切关系,尤以HBeAg的存在更为相关,是乙肝病毒复制,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终点比色法检测血清单胺氧化酶(MAO)活性;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PCR法检测HBv DNA;常规方法检测ALT.结果 ALT异常组,大三阳HBsAg(+),HBeAg(+),Anti-HBc(+)和小三阳HBsAg(+),Anti-HBe(+),Anti-HBc(+)合并HBV DNA阳性的HBV感染者MAO显著升高,而小三阳并HBV DNA阴性者MAO升高不明显;ALT正常组仅40例大三阳患者MAO升高明显,其他各组MAO大多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HBV感染后,只要有病毒复制,就会破坏肝细胞,引起MAO升高.MAO活性分析对肝脏病情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转染有HBV的HepG2.2.15细胞株为实验模型,用MTT法测定赛若金对2.2.1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药物对2.2.15细胞周期时相的改变,通过ELISA方法观察赛若金对2.2.15细胞分泌HBeAg及HBsAg的影响,PCR-Hyb杂交法检测赛若金对2.2.15细胞HBV DNA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赛若金对转染乙肝病毒的2.2.15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呈  相似文献   

17.
抗结核药物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阳性的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到2002年12月间采用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三联再加上链霉素(S)或乙胺丁醇(E)方案治疗的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阳性患者肝功能的情况,以同期采用同样化疗方案治疗的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5项阴性结核病患者为对照.结果 HBVM阳性组肝损率(35.61%)高于乙肝阴性组(17.02%),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1).结论抗结核药物对HBVM阳性患者肝功能损害大.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阳性率和人群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率,来评价1992年我国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以及卫生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乙肝疫苗合作项目实施的效果。方法:对所有调查对象均采集静脉血4ml,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统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统一检测表面抗原(HBsAg),抗-HBs,核心抗体(抗-HBc),对HBsAg阳性者再做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检测。根据乙肝疫苗推广的时间分为1~4岁组69人,5~14岁组89人,15~59岁157人,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论:乙肝疫苗的推广和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对全人群的免疫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尤其对婴儿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应用HBV表面抗原酶标试剂盒和诊断HBVDNA的PCR试剂盒分别检测可能污染有HBV的不同来源标本30份,结果ELISA法检出HBsAg阳性5例,检出率16.7%;PCR法检出HBVDNA阳性12例,检出率40%,明显高于ELISA法,提示应用PCR技术探讨乙肝病毒传播途径似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