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蕴藏着“创新因子”的设计艺术教育也需要不断创新,该文从工作实践出发来研究如何创新设计艺术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科学实验条件是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创新工作需要强有力的科学实验条件支持。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正在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革,科学实验条件的优劣,日益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成为支持经济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的科学实验条件已经上升为国家或地区的重要战略资源。完备的科学实验条件(以下简称实验条件)是国家和地区科技、经济、政治、军事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基础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3.
网络经济时代构筑"安全电子财务"的意义与对策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筑“安全电子财务”,是对已经到来的网络经济时代的策应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管理制度和企业规程变成共同遵守的计算机程序,最大限度地消除制度执行中的人为因素。表现在财务管理上,需要使用统一的软件、规范的程序和先进的网络技术,达到顺畅、有序、高效、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我们正在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创新正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而要彻底实现这一飞跃,创新意识的培养显的非常重要。它是创新的起点,是创新的原动力,是创新潜力的能量库。  相似文献   

5.
匡玲玲 《科技资讯》2005,(22):123-123
当代经济的竞争,其核心就在于“创新”。当代科学技术的竞争,其实质也在于“创新”。而当代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竞争,其目标还在于“创新”,在这个亟需创新的时代,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充分意识到仅靠书本中死的知识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培养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创造能力的人才队伍和劳动者大军,是现代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也是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美国《外交》杂志网站2011年12月13日刊发利弗莫尔劳伦斯国家实验所碳管理计划负责人胡里奥·弗里德曼的署名文章:中国创新如何改变绿色科技,文章认为。中国在政府的政策引领和实际投资下,正在通过科技创新在清洁能源领域实践“绿色梦想”。与西方普遍诟病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政府投资”相反,弗里德曼认为,“北京对清洁技术的任何投资都是全球福音”。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正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裹挟着每个人的生活,给人们的爱国立场带来挑战。在经济语境下坚定爱国立扬,我们需要从正确认识“理性爱国主义”,把握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的特征,积极思考适合我国的发展道路三个方面来努力。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教育人类学的学科角度,审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民族基础教育中正在推广的“校本课程开发”问题,深刻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内涵至关重要。要重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寻求课程内容的创新应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9.
陈俊 《今日科技》2002,(9):28-29
高新技术发展的突出特征是创新,创新意味着面临风险。营建风险投资机制,化解投资风险,促进高新科技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以风险资本为“第一推动力”帮助推动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有效手段。相应地,在立法上需要着眼风险投资的内在特点给予宽松的制度支持。我国风险投资的宏观立法检视风险投资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融资活动,是指公众投资者直接或者通过风险投资机构面向有发展潜力的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生产的中小创新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再从企业的成长中获取资本增值。当前发展迅猛的信息、生物工程、计算机等高新科技产业,基本上是…  相似文献   

10.
对于科学的兴趣是需要培养的,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科普手段不灵活的现象,从而影响了老百姓对科学知识的接受程度和接受面。广东省科技厅近几年所做的“专业镇科技创新试点工作”,一方面打造了一批特色产业突出的“明星镇”,另一方面使这些镇的产业所依托的科技手段、科技知识、科技创新的理念随之传播开去。继这次“科技兴镇”之后,为了继续推出广东的科技工作,使广东的科技工作更好地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与社会经济结合,广东省科技厅又于去年(2003)下半年开始筹划“科技兴旅”工作。如果说以前的专业镇工作是将科技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是科技与某个地方的互动;那第,现在正在酝酿中的“科技兴旅”工作则是将科技与某个大的行业的发展结合了起来,是科技与产业的互动。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的发展正在给国家、企业带来新机遇、新挑战,创新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在我国创新体系中,营造创新环境、树立创新意识、推进创新能力的提高、开展创新活动等,都与企业息息相关。一个企业走向成功,最关键的是企业的领导、企业家,企业家最重要的工作是把他的才智、管理理念、创新精神与企业的资本、技术资源整合成一个富有活力的创造财富的价值增值体系。1 创新精神是企业家基本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应具备三种精神:经济学家熊彼得的“创新精神”、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的“合作精神”、管理学家韦伯的“敬…  相似文献   

12.
创新·人才·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上强调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指示的需要;是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势的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需要。创新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教育。教育则需要改革。  相似文献   

13.
创新需要学习么?创新能学习到么? 近H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系统性创新大会,对此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创新肯定是需要学习的,而且也是能够通过系统性的培训和演习学习到的。”大会主力、方之一中国创新研究所的项目总监罗佳告诉记者,此次国际系统性创新大会举办的宗旨,就是利用专业知识满足企业、机构对创新领域专业知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理事单位     
在宏观调控背景下,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全国上下同时关注的重大课题。金秋时节,在古城苏州举行的“2004中国经济增长论坛”上,来自海内外的顶级专家就此话题展开高峰对话。本期特稿刊发了有关领导和高层专家的对话内容。在“本刊特稿”栏目里,我们共同编发了中外专家放谈“苏绣”创新的稿件。科学技术要创新,传统的工艺同样需要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永葆活力。这是“专家放谈”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老杜 《广东科技》2006,(8):12-12
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地区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改善产业结构的关键,但是,高新技术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今天的高新技术可能是明天的过时技术,甲地的高新技术可能已是乙地的落后技术。因此,高新技术也需要不断地进步,需要不断地创新,而这种创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发展技术层次较高的产业,而另一方面则要用新技术对“夕阳产业”进行“技术集成”改造。  相似文献   

16.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为全面总结浙江省近年来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所取得的成绩,谋划“十二五”建设蓝图,省科技厅条件处制订了《浙江省创新载体与平台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并会同本刊组织编纂了《“十一五”浙江省科技条件建设进展汇编》(共2册)。  相似文献   

17.
全球合作与竞争不仅集中在国际科创中心之间,也需要各国中等规模创新型城市的参与。根据国际权威排名,选取了一批人口规模在40万~200万之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等城市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城市创新发展的六大关键要素,分别为生态生活环境、创新文化环境、硬科技资源、软科技要素、一流主导产业、国际化市场等。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形成相对独立和完善的创新生态,集聚培育体现独特气质的“创新物种”是“科创中城”崛起的关键所在。第二,打造极富魅力的“科技地标”,使自身的科创元素成为城市新名片是“科创中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核心举措。第三,实现生态、创新与产业“适宜度”融合,是“科创中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第四,围绕多元化产业发展,实施打破“路径依赖”的积极进取性创新政策是“科创中城”实现创新发展的根本保障。对于中国而言,广大中等城市如何发展将影响中国迈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速度。因此,中国应加快发展世界级“科创中城”,拓宽未来国家创新源泉,进一步融入世界创新网络。针对中国创新城市发展,给出对策建议,对于中国形成一批世界级“科创中城”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就高等学校而言,“创新格神”和“实践能力”是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来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所应具有的特征而提出的新要求。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作为高校实施素质的重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首先,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高等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既要掌握较高层次和较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具备专业技能和胜任实际工作的能力,而实现“现代化”则要求我们的毕业生要有创新精神和不断开拓进取的能力,以适应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而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全面发展”则是我们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和目标。第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科学知识为重要基础,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它的第一资源是...  相似文献   

19.
雷鸣 《科技咨询导报》2009,(15):224-225
科学技术要实现可持续地创新,发展,不仅需要杰出的拔尖人才,而且还需要由拔尖人才主导的优秀的人才群体。这是现代科技发展趋向综合化和整体化的需要,也是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要建设一支国内一流的农业生物技术创新团队,形成人才和科技条件资源共享的科研体系,必须明确建设创新团队的意义,具备创新团队的条件,引进创新方法,从而充分发挥现代生物技术对农业育种的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0.
柔性管理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琴琴 《高等职业教育》2010,19(1):60-61,65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与学生平等互信、真诚交流和情激励的“柔性管理”,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客观需要。为此,需要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通过树立“以生为本”理念、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创建和谐校园文化、优化管理评价体系等途径实现柔性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