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照文献制备了三维超分子配合物[Co(hmt)2(SCH)2(H2O)2][Co(SCN)2(H2O)4](H2O)2,测试了该化事物在5-300K范围内的变温磁化率,结果表明,其磁行为在测定的温度范围内遵守Curie-Weiss定律,金属离子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偶合。  相似文献   

2.
[Gd2(pyb)6(phen)2(H2O)2](ClO4)6·2H2O的磁性余小岚童明良陈小明(中山大学化学系,广州510275)关键词Gd(Ⅲ),配合物,磁性,铁磁交换作用分类号O561.2近年来对桥连多核配合物的研究十分活跃[1].新型多核配...  相似文献   

3.
4.
利用三丁基氯化锡和2-吡啶甲酸在三乙胺存在下以1:1摩尔比反应,合成了非预期有机锡配合物[(n—C4H9)2Sn(2一PyC02)2(H20)]。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为单体结构,锡原予呈七配住畸变五角双锥构型。通过配位水分子和游离羰基氧原子的氢键作用,形成了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6.
报道了一个新型一维的多核锰的配合物{「Mn(μ-maleate)(phen)(H2O)2」.2H2O}n(Ⅱ)(Phen邻菲罗啉,μ-maleate为马来酸根桥)的合成、元素分析、晶体结构、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Ⅱ)是通过马来酸锰与邻菲罗啉在乙醇的水溶液中制得的。其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0.8119(1)、b=0.8157(1)、c=1.3632(1)nm、α=99.08(1)、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两种新型Cu(II)-邻菲咯啉-丁二酸三元配合物, 即[Cu(phen)2L](H2L)*5H2O(1)和[(phen)2CuLCu(phen)2]L*10H2O(2), 它们均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no.2), 晶胞参数分别为(1)a=10.282(3), b=12.141(3), c=14.233(4) (A),α=78.55(2)°,β=76.50(2)°,γ=84.29(2)°,V=1 690.7(9) (A)3,Z=2,R=0.102 1,wR2=0.138 7;(2) a=12.943(2),b=14.436(2),c=17.974(3) (A),α=75.128(9)°,β=69.030(9)°,γ=69.02(1)°,V=289 6.2(9) (A)3,Z=2,R=0.097 6,wR2=0.224 0. 结构分析表明,每个Cu原子与分属于2个邻菲咯啉配体的4个N原子和来自丁二酸根的2个O原子形成配位数为6的畸变八面体CuN4O2. 配合物(1)中配位分子间通过芳环堆积作用形成平行[011]方向的一维超分子链,超分子链之间通过结晶水分子的氢键作用形成二维层,并进而堆积形成一维隧道和三维骨架,丁二酸分子和其余结晶水分子位于隧道内. 配合物(2)中丁二酸根桥联的双核配阳离子借助芳环堆积作用形成平行于(010)面的正电性二维层, C4H4O42-离子和结晶水分子位于正电层之间并形成负电性二维网络层.  相似文献   

8.
9.
烟酸镨Pr2(C5H4NCOO)6(H2O)4的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0.
Ca(OH)2与柳氮磺胺吡啶(H2-Sulf)反应生成化合物[Ca(H—Sulf)(H2O)6](H—Sulf)·3H2O。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36H44CaN8O19S2,Mr=996.99,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5786(11)nm,6—1.50224(15)nm,c=1.53953(15)nm,a=113.129(2)°,β=109.302(2)°,γ=92.477(2)°,V=2.2775(4)nm^3,Z=2,Dc=1.454Mg/m^3,R1=0.142,wR2=0.297(I〉2σ(I)),5=1.027。标题化合物为离子型化合物,中心Ca(Ⅱ)采用七配位的变形加帽八面体几何构型,柳氮磺胺吡啶的羧基采用单齿配位方式与Ca(Ⅱ)形成配位键,羟基和吡啶N均未参与配位。在晶胞堆积中,化合物通过复杂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形成三维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1.
在本文中,我们通过用LCAC-SW法计算H+H2(v=0)→H(v=0)+H共线反应几率,得出了在0.0ev-1.70ev能量区间里的四个复合态级,它们分别位于E1=0.59ev,E2=0.95ev,E3=1.27ev和E4=1.59ev附近,同时,我们还对此作了定性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本文中,我们通过用LCAC-SW(LinearCombinationofArrangementChannels-ScateringWavefunctions)法计算H+H2(ν=0)→H2(ν=0)+H共线反应几率,得出了在0.0ev-1.70ev能量区间里的四个复合态能级,它们分别位于E1=0.59ev,E2=0.95ev,E3=1.27ev和E4=1.59ev附近,同时,我们还对此作了定性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3.
报道一个新金属膦酸盐化合物:【Ni(2’2’-bipy)(O2CCH2CH2PO3H)(H2O)](2’2'-bipy=C10H8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其晶体结构,并对其进行元素、红外等性质测定。晶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化合物为正交晶系。在这个镍化合物中,两个六配位的Ni(Ⅱ)离子通过O2CCH2CH2PO3H离子的桥连作用形成一个中心对称的二聚体。这些二聚体进一步通过O-H…O氢键以及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3-(3-吡啶基)丙烯酸(pda)配位聚合物[Cu(C8H6NO2)2(H2O)2]n.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764 6(2)nm,b=0.961 7(3)nm,c=1.190 6(4)nm,a=66.233(4)°,β=80.653(6)°,γ=84.832(4)°,V=0.790 3(4)nm3,Z°=2.该配位聚合物为一维链状结构,中心金属离子Cu(Ⅰ)由2个3-(3-吡啶基)丙烯酸中的2个氮和另外1个3-(3-吡啶基)丙烯酸中的2个氧以及2个水分子中的2个氧配位形成六配位畸变八面体构型,链和链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稳定的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文献合成了2,2′-联苯酸,并以其和联苯胺为配体,通过水热合成制备了Cu(Dpda)(Benzidine)2微晶颗粒(dpda=diphenicacid).通过元素分析、IR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TG分析对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温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未见报道的一维超分子杂化物,(H2bbi)5(HP2Mo5023)2(H20)2[bbi=1,1’-(1,4-丁烷)双(咪唑)],通过元素分析、IR、单晶x-射线衍射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7.253(5)A,b=21.169(5)A,c=25.397(5)A,β=104,537(5)A,Z=4,V=8979(4)A^3,R1=0.0383,wR2=0.0868.两个晶体学独立的Standberg型[HP2M05023]卜阴离子和5个双质子化的bbi配体通过氢键作用拓展成一维超分子.此外,该固态化合物在室温下显示出蓝色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7.
18.
用3-硝基-1,2,4-三唑-5-酮的锂盐水溶液与Eu2O3的稀硝酸溶液的以应,合成了NTO的铕配合物,其单晶结构用X射线分析进行了测定。确定了它的结构式为「Eu(NTO)3(H2O3)5」.5H2O。其晶体属单斜日 系,空间群为P21/n,最终偏离因子R为0.023。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一种新的合成方法,在水、甲醇和二甲亚砜混合溶剂中合成了一氯醋酸钕与1,10-邻菲罗啉混配配合物,通过配合物元素分析,以及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热重等分析测试,研究了配合物的性质,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