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秦艳荣 《科技信息》2010,(24):I0142-I0142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世界各民族多样的文化导致了各民族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文化空缺就是这些差异的极端表现,它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与其它民族语言和文化异质性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思维工具。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历史、价值观和哲学观通过该民族的语言表现出来。句法结构隐性意义的差别是英汉语言间文化差异的重要体现。深入研究本民族语言与他民族语言的句法结构,揭示句法结构的隐性意义是洞察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途径,对准确把握民族文化内涵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文化交流和语言接触已是不可避免的。因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文化交流必然产生语言冲突。本文以语它是文化交流的媒介的观点,审视当今社会的一些语言现象的本质,进而论述语言冲突是客观的,不会动摇民族语言的根基,因而是不可怕的,待民族文化汲取外来文化历经冲突──磨合──融合过程达到重构后,语言冲突自然消弭。文化交流和语言冲突共同促进民族文化和民族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广告语言是广告的核心内容。无论何种语言都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民族心理、审美和价值观念,必定会反映到民族语言中来。语言的民族文化特点,不仅指"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还泛指这一概念所表示的外延:语言中反映和记录的一个民族的历史、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制度、宗教、民间习俗等。本文从价值观、文化心理和哲学思想这些因素出发,来探讨广告语言翻译的文化特点及其翻译。  相似文献   

5.
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作为语言精华的成语更是沉积了浓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习语是一个国家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语言和文化特征的集中反映,英汉习语翻译常会遇到许多困难。文章主要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神话故事四个方面阐述了中英两国文化差异对各自习语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含有前十个数字的成语、谚语、俗语为主要素材 ,分析了俄汉两种语言中数字的文化内涵。由于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 ,俄汉两民族赋予数字的文化内涵既有相同相似之处 ,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 ,学习和研究不同民族语言的数字不能只局限于对表象的理解 ,而应重视深层的文化背景知识 ,以便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相似文献   

7.
李迎春 《科技信息》2012,(34):I0097-I0097
孟连地处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汇点,居于怒江水系与澜沧江水系之间。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特殊的民族和文化,生活在云南的九大傣族支系,在孟连就有4个支系。孟连傣族文化的多样性,使孟连成为研究傣族文化的黄金宝地。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像一面镜子,反映出该民族的民族特征、历史文化及其内涵。其中作为语言精华的成语,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但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背景的文化信息,在文化内涵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文中以部分成语为实例,简要地从文化方面阐述了汉英俄三种不同语言的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颜色词是语言中用来描写事物各种色彩的词,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语言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是颜色的记录符号,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本文从汉语颜色词的特点、构成、颜色词与文化等几个角度对汉语颜色词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0.
民族语言研究,能促进民族交流,加深民族了解,增进民族感情,推动民族发展,是民族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凭着对民族语文的热爱,戴庆厦几十年如一日,立足语言本体勤勉治学,亲自调查并深入研究了2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在民族语言研究尤其是藏缅语族语言研究方面影响巨大,其丰富的民族语言研究经验是一笔重要财富,对学术界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个民族的作家在文学的领域里如何描述和评价战争,展示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与精神气质。在世界文学交流融汇的背景下,解读中国少数民族的英雄史诗,有助于发现各民族文学的独特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多民族文学世界的丰富性。将傣族英雄史诗《厘俸》与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中国主流文学中较多描写了战争的《春秋》、《左传》等作品相比较,可以看出傣族人民崇尚力量、赞美勇敢,但却否定掠夺、向往和平生活的独特文化心理。它的尚武精神是战争频繁的历史时代与农业文化环境相交融而孕育出来没有血腥味的尚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景谷是我国傣族傣哪支系的一个聚居区,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在南诏大理国时期这一区域曾经兴盛一时,成为云南通往中南半岛的南部重镇,其民族和历史也呈现出丰富多姿的面貌。通过对汉文史料和当地傣文古籍的对比,辅以相关的田野调查,对景谷傣族的源流和傣族土司世系进行分析,并理清景谷傣族源流和土司世系,对于丰富少数民族历史研究和进一步探索历史上云南与中南半岛的关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佛教,随佛经而来的大量的巴利语借词对傣语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傣语中增加了多音节词;充实了傣语的常用词汇;巴利语借词深入到傣语的俗语谚语中;巴利语借词加深了傣语书面语词汇和口语词汇的分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贺州是典型的多族群、多语言地区,被知情的学者称为"岭南族群博物馆"。贺州的族群认同呈多样化态势,其中语言认同最为凸显。通过贺州不同族群成员语言掌握情况的计量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贺州各族群语言的自我认同度及相互认同度均相对较高,是贺州各族群族群意识及族群向心力强、族群边界相对明晰及族群关系良好的具体体现;贺州不同族群在对他族群语言的认同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贺州各族群及族群语言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强势弱势之别。  相似文献   

15.
族群互动与认同是族群关系的两个主要方面。文章通过对贺州多族群语言互动典型案例的研究,认为贺州族群语言互动与族群认同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语言的相互学习是族群交流的必要条件,语言使用的发展趋势也预示着族群交往与族群融合的发展潮流;族群认同是族群关系的重要一环;贺州各族群语言的自我认同度和相互认同度均较高;贺州各族群在族群语言互动中,对不同族群语言的认同程度有一定区别,不同族群间的语言认同过程和认同程度也有差别;语言忠诚度是衡量族群自我认同度的重要指标;族群之间的密切接触,并不意味着接触某一方或者双方的互化或消亡,相反,它们仍然会顽强地存在,有时甚至产生比过去更加强烈的族群意识。  相似文献   

16.
人类文化因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得以传承。语言既是人类社会交流的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映像。没有离开语言的文化,也没有离开文化的语言。以色彩为例,不同文化对具有相似物理性质的色彩有着近似或迥异的理解方式;不同的语言系统赋予了色彩词汇相近或不同的文化内涵。英、汉两个民族分居于地球的两侧,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经济体系,受到截然不同的宗教信仰地熏陶。因此,两个民族的语言系统对色彩词汇的理解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文章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红色色彩词汇的对比分析,说明红色色彩在两种文化中的文化涵义对应关系,并指出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语言的文化因素,削弱文化差异的消极影响,进而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研究与认识藏彝走廊的三个角度及思路:人、地关系;从藏缅语分化演变角度认识藏彝走廊中藏缅语民族的共同起源与历史演变;从整体和多学科综合角度进行藏彝走廊研究。并就这三个角度在研究和认识藏彝走廊中的必要性及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广西边疆地区民俗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与社会文化色彩,翻译活动有助于传播壮族及其他少数族裔古老历史及璀璨文化,也是增强边疆地区民族身份认同感的重要途径。然而,民俗文化翻译在边疆民俗文化对外传播中仍是一种派生的语际转换活动,导致标识民族身份的异质性语言文化无法得到较好的彰显与传播,因此采用互补翻译策略既有裨于壮族及其他少数族裔重塑其独特的文化身份,也可促进边疆民俗文化在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与他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攀枝花米易境内的尼罗人,虽然与彝族杂居在一起,风俗与生活方式也有相近之处,历史上尼罗人却从不与彝族通婚,语言也不相通,尼罗人本身也坚决否认他们是彝族人。但在中国上个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时,他们被识别为彝族。这种政府的强制行为,使尼罗人的民族身份发生了变化,也是尼罗人在民族融合过程中,由于人口少,逐渐被单向同化,失去了本民族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