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王鑫安 《科技资讯》2012,(19):246-247
邕宁壮族八音是壮族南路八音的典型代表,与北路八音遥相呼应,它们共同组成了独具特色的壮族八音。文章从邕宁壮族八音的历史渊源、组织形式、活动场合与社会功能、表演形式及音乐特征等多个侧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为壮族南、北路八音的比较研究以及深入挖掘壮族音乐文化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嘹歌属于壮族山歌的一种歌种"欢",具有壮族音乐独特的韵味,它的基本特征是五言四句的古歌体,大量采用反复、排比和对仗以及独特的腰脚韵体,节奏简明轻快。嘹歌英译文将异化和归化策略巧妙结合起来,尽可能忠实于原作,形式上力求接近,并创造性地运用英诗格律、音步和音韵,再现嘹歌原作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3.
弋阳腔[江儿水]类曲牌以其特有的腔音列形式,构成了该类曲牌音乐典型的腔韵风格。依据该曲牌类腔韵所用腔音的数量、各腔音之间的音距高低、各腔音的运动规律等特征,确立其腔音列的基本形态及变体形态,揭示该类曲牌音乐原有的风貌,为曲牌音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芳 《科技信息》2012,(34):315-316
广西乐业布柳河壮族民歌语言通俗凝练,它以其质朴动人的语言,优美抒情的曲调,紧贴生活的民族情趣,反映了广西乐业布柳河人们的日常生活、劳动、爱情、婚姻,是当地民俗活动中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乐业布柳河壮族民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点突出。演唱形式和音乐风格仍然保留着原生态的风貌,在音乐上也具有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上党八音会,是流传于山西上党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器乐组织形式和演奏形式。"八音"是中国内一代对乐器的统称,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上党八音会主要使用鼓、锣、钹、笙、箫、笛、管,所以称为八音会。但后来又增加了巨琴、二把、二胡、扬琴等。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有的又加进了部分西洋乐器及电声乐器,如小提琴、电吉它等,形成了更为丰富多彩的乐队组合  相似文献   

6.
广西壮族无孔笛是少有的嗓振气鸣乐器,音色独特。壮族无孔笛在发展历程中慢慢的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该乐器的制作也已经失传。该文是对覃国伟教授改良的无孔笛的研究,阐述了创新型壮族无孔笛的改良方式、声学研究及运用。在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本土音乐文化也在进步、转变、适应。我们不仅要学习先进的音乐文化,更要对我们本土的音乐文化和优秀的少数民族乐器进行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7.
“大音希声”是中国音乐美学史的起点。老子严格地区分了“大音”和“五音”这两个层次。形而上为“大音”,形而下为“五音”。“大音”是对具体音乐及表演的概括、归纳和理论的升华。“大音希声”的基本美学内涵是追求自由、自然,将音乐看作是体现“道”的形式。庄子和“竹林七贤”等人从理论和实践上分别发展了“大音希声”,使其成为一个影响中国音乐文化几千年的美学命题。  相似文献   

8.
浅议爵士音阶与和弦延伸音、变化音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晓坤 《科技信息》2011,(31):228-229
爵士是一种起源于非洲形成于美国,具有独特风格与形态的音乐形式。爵士和声的突出特征是追求新颖的和声色彩与富有张力的和声进行。伴随着爵士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音乐风格吸收融合了爵士音乐的和声理论与音乐元素,创造了形式多样的现代音乐,爵士也因此被认为是现代音乐的根基之一。爵士新颖的和声色彩来自其独特的音阶结构及和弦延伸音、变化音。了解爵士音阶与其和弦延伸音、变化音的关系,对于未来进行现代音乐尤其是流行音乐的创作、伴奏编配都具有比较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江西羽调式民歌的音乐形式进行分析与研究,针对赣西北羽调式民歌的音调特征,从其不同的音列着手,对其音列、音域、旋法及表现等方面进行了探究,总结赣西北羽调民歌音调特征之规律。  相似文献   

10.
王邦直的《律吕正声》卷三十五至卷四十八从古代八音分类法的角度,详细地阐述了每类乐器的制度、尺寸、用途等信息,体现了儒家"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音乐美学思想。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分别论证王邦直《律吕正声》中的美学思想,使我们对《律吕正声》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十二音技法作为二十世纪的音乐语言,首先产生于德国并在世界的范围内开花结果,十二音乐的创始人是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勋伯格,其音乐表现出与传统音乐形式的对立,主张取消调性与主音,十二音音乐是用“序列”写成,并在音乐中贯穿使用,本世纪80年代初,中国第一首十二音作品公开发表,此后,便不断涌现,在创作中,如何使十二音音乐五声化是音乐实践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提出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十二音音乐改变了人们的审美习惯与听觉惯性,带来了对传统与权威的反叛.由于自身的反理性思潮、形式主义倾向和对人自身的重新探索与定位得到了完美体现,十二音音乐取得了对传统音乐的胜利.十二音音乐发展到了整体序列音乐时,甚至于完全排除了人的主观情感,音乐创作变成了数学演算及数字游戏.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田林那善屯壮族的调查材料为基础 ,从婚姻类型、婚姻的缔结过程及婚姻地缘三方面论述壮族婚姻文化的变迁。文中指出 :壮族婚姻文化作为壮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其变迁是一个缓慢的渐变过程 ,新的因素和内容与传统的形式和内容并非截然冲突和排斥 ,而是可以糅合共存的。传统的形式和内容存在着孕育产生新因素和内容的机制 ,新的因素和内容则往往套上传统的外衣而出现。外来的文化亦可在不与本民族文化相冲突的情况下 ,与本民族文化有机结合 ,从而构成新的体系。反映那善壮族区域文化网络粘合方式的婚姻圈与市场圈、祭祀圈虽有重合 ,但不尽一致 ,美国学者施坚雅 (G .WilliomSkinner)在研究中国农村的基础上提出的市场体系理论 ,以及日本学者冈田谦在研究台湾乡村社会之后提出的祭祀圈理论 ,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壮族。传统婚姻圈的打破既是壮族婚姻文化变迁的重要内容 ,又是壮族婚姻文化变迁的动因  相似文献   

14.
壮族民歌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绚丽多彩,世世代代流传在壮族人民之中,伴随着他们的一生,融汇在他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这些壮族民歌,孕育了在祖国戏曲百花园中风格迥异、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云南壮剧;壮剧音乐也在长期的、不断的、有机的与壮族民歌的互渗和融合中使云南壮剧形成了"以本土腔为主要特征,融合其他剧种声腔的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民歌的音乐曲线和音差数据》一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自然科基金资助项目,我校计算机系副教授周国栋等人参加了编写工作。著名音乐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吕骥为之作序。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蕴藏极为丰富,各民族之间不仅语言文字差别极大,音乐的色调色彩、形式结构也是多种多样,民族民间音乐的科研任务十分繁重。该书作者首次运用电脑  相似文献   

16.
汪立新 《广东科技》2012,21(7):25+35-25,35
布依八音是黔西南盘江流域所盛行的一种以器乐演奏,人声伴唱的表演形式,也是布依族人民在婚、殇、嫁、娶等社会活动中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近年来,由于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大力扶持以及社会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努力探索,为八音坐唱这一古老艺术形态注入新鲜血液,使其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检索,得到近30年发表的篇名含有壮族的所有论文4858篇,取其中的380篇“高被引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找出了壮族研究的核心作者与主要机构、发表壮族研究成果最多的刊物、壮族研究作者的年龄段及所在区域,揭示了研究热点,指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对壮族研究的基金项目资助较多,但壮族研究热点变化不大,没有什么突破。  相似文献   

18.
百色市壮族歌圩历史悠久,在各县有不同的称谓。百色市壮族歌圩有源于乐神、为纪念某些著名人物(主要是歌手)、源于男女青年借歌圩场合对歌连情求偶三种起源。百色市壮族歌圩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保存和发展百色市各民族文化、培育一代又一代歌师和艺人、推动百色市经济发展等价值。百色市壮族歌圩作为群众性歌唱聚会的场所,是一种传统的民族文化活动形式,应受到尊重,应进一步加以重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歌圩的社会基础从歌圩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来看,它的性质是一种男女交游,谈情说爱的节日活动。由此可见,它的社会基础便是它和壮族恋爱婚姻生活的关系。自明朝封建统治阶级对壮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以后,明清两朝统治者都致力于改变壮族旧的婚姻形态,使之纳入封建婚制和封建道德的范畴。因此,在解放前,壮族的家庭结构形式已基本上是父权家长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李斯特钢琴作品中和弦外音的研究,了解和弦外音在钢琴家作品中的应用。从纵向看,李斯特对外音的应用既有对前人的继承又有个人创新,并对后世音乐的发展有了重要影响。从横向看,外音的应用构成了李斯特独特创作的组成部分,在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研究为李斯特钢琴作曲技法打开了新视角,让我们深刻地理解和弦外音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