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砂叶螨危害初期豇豆幼苗叶片PPO、PAL及POD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危害后豇豆(Vigna sinensis)幼苗叶片PPO、PAL和POD活性及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危害时间延长,处理叶片PPO、PAL和POD的活性与对照相比均升高,差异显著,且两处理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OD同工酶电泳结果显示,随着危害程度的增大,除了部分同工酶谱带加强外,还诱导产生了新的同工酶谱带。 相似文献
2.
水杨酸对干旱胁迫下豇豆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干旱胁迫下豇豆(Vigna sinensis L.) 幼苗叶片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影响.在干旱胁迫下,经SA和H2O预处理的豇豆幼苗,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中各种抗氧化酶活性和相对含水量都逐渐下降,但经SA预处理的叶片含水量高于同期水处理叶片含水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都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的叶片酶活性.对三种抗氧化酶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分析可知,在SA预处理和干旱胁迫下,除了CAT没有同工酶条带数目的变化外,SOD和POD都出现了谱带数目的改变.以上结果表明,SA使豇豆幼苗抗氧化酶活性有较大提高,增强了植株对干旱胁迫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3.
樱桃萌芽期、幼果期低温冻害等级指标可用最低气温和低温持续时间表示.为研究春季低温对樱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萨米脱”樱桃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气候箱设置-1℃~0℃,-2℃~-1℃,-3℃~-2℃,-4℃~-3℃共4个不同低温、及0.5,1,1.5,2,2.5,3,3.5,4 h共8个不同持续时间模拟樱桃萌芽期、幼果期的低温冻害过程,以确定樱桃萌芽期、幼果期不同等级冻害的气象指标.结果表明,遭遇低温时,温度越低、低温持续时间越长,冻害等级越高.萌芽期温度低于-1℃、持续时间大于2 h或温度低于-2℃、低温持续时间大于1.5 h时,樱桃会发生花源基褐变、萎焉并影响产量的重度以上冻害;幼果期温度低于-1℃,持续时间大于3 h或温度低于-2℃,低温持续时间大于2 h时,樱桃表皮会出现褐色斑点,果肉褐色等表征的重度以上冻害,由此可见,樱桃幼果期的耐冻能力优于萌芽期.冻害指标的确定能为低温冻害预警发布以及防御措施的实施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叶螨危害对豇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豇豆(Vignasinensis)幼苗受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危害初期超的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每片叶分别接虫0,20,40头,危害0-8d,结果表明,在测定期间,对照的SOD活性持续降低,2d时处理的活性明显上升,随后随渐降低,但始终不低0d的活性,处理与对照间的活性差异显著,且随虫口密度增大差异增大;在叶螨危害2d时,不同虫口处理的CAT活性均较对照升高,差异显著,随危害时间延长,CAT活性比对照降低,且虫口密度度大降低的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重金属镉(Cd)、铅(Pb)胁迫对桑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评价其耐性,筛选抗性更好的桑树种质资源,以浙桑杂1号(ZZ-1)~浙桑杂9号(ZZ-9)(9种)桑树杂交品种为材料,分别测定了不同浓度重金属 Cd(0、25、100、400、1 000mg/L)、Pb(0、250、500、1 000、2 000 mg/L)单一处理下,桑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单一的Cd、Pb处理对桑树种子萌发未见明显影响,当单一Cd处理浓度>100mg/L,以及单一 Pb处理浓度>250 mg/L时,9种桑树种子的种子萌发指标以及种子活力指数、幼苗下胚轴和胚根长度等指标,均会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升高而显著降低.9个品种对Cd、Pb的耐受能力存在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其中ZZ-6耐受Cd和Pb能力最强,有望在农业生产中,作为植物修复Cd、Pb污染土壤的桑树是值得推广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6.
幼苗期夏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封顶现象,为探究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对封顶现象的破除作用,以1年生夏橡播种苗木为研究对象,在夏橡封顶时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IAA.通过对夏橡生长特性、光合特性的测定,运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及沃勒-邓肯对比分析在喷施不同质量浓度IAA后幼苗期夏橡生长特性与叶片光合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喷施IAA提高了夏橡光合特性日变化指标Gs、Tr及Ci,进而提高了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低质量浓度IAA处理下幼苗期夏橡Pn下午峰值提前,高质量浓度处理后光合“午休”现象消失;IAA处理对于延缓Pn下降有一定作用,质量浓度为60 mg/L的IAA处理时Pn最大;IAA处理前期主要受气孔限制,后期以非气孔限制为主.得出结论:IAA的喷施会提高夏橡幼苗的Pn,延缓Pn的下降,此外IAA质量浓度为100~120 mg/L时,破除幼苗期夏橡封顶现象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电场处理苜蓿种子对其幼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不同强度的电场处理苜蓿种子 ,实验测定电场对幼苗期根和地上部鲜重的增加以及束缚水含量 ,水势、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 0 .5 kv/cm~ 5 .5 kv/cm场强范围内 ,用不同电场强度处理苜蓿种子 5 min,对的幼苗生长及抗干旱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不同的生理指标有不同的最佳处理条件 ,其中 0 .5 kv/cm、2 .0 kv/cm、4 .0 kv/cm、5 .0 kv/cm和 5 .5 kv/cm处理条件对于促进幼苗根系生长有明显效果 ,2 .5 kv/cm、3.5 kv/cm和 5 .0 kv/cm处理条件对提高幼苗抗干旱性能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豇豆品种(早翠和矮虎)为材料,通过SDS-PAGE技术获得3个时期(干种子期、吸胀期、发芽期)和2个部位[胚(胚芽、胚根和胚轴)和子叶]的3种蛋白质组分(水溶、盐溶和碱溶)的电泳图谱.结果表明:品种间条带分布差异最大的时期是干种子期,部位是胚,组分为盐溶蛋白质.在萌发进程中,相对分子质量为60.4KD、55.4KD和49.7KD的3个条带没有时空变化,推测其是豇豆的保守性蛋白或结构蛋白.组分中以水溶蛋白所显条带数居多,但品种间多态性不丰富,早翠有两个特异带,而矮虎仅一个;盐溶蛋白组分所显品种间条带多态性丰富,早翠有107.8KD、18.3KD、15.7KD、14.0KD、12.8KD和11.4KD6个特异带,矮虎有41.0KD、27.3KD和14.4KD3个.故在豇豆种子萌发进程中,各蛋白质组分在品种内和品种间的时序和空间表达上,既显示出一致性又显示出差异性.由于对干种子期胚或子叶盐溶蛋白质组分的电泳分析,既显示品种遗传稳定性又能反映品种特异性,故均适宜于豇豆基因型判别,但基因型遗传关系分析宜以胚为材料,品种纯度检测宜用子叶为材料,不能两者混合取材,吸胀后的种子蛋白质组分分析不能反映基因型差异. 相似文献
9.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389-392
比较了不同消毒剂和处理方式对龙纹豇豆种子的消毒效果及无菌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先消毒再浸种的效果较好,其中0.1%的升汞消毒8 min的效果最佳(污染率为11%,萌发率为77%)。消毒后将种子接种在附加有300 mg/L头孢噻肟钠的培养基中,能有效减少培养过程中的污染率(7%),同时不影响无菌幼苗的生长,10 d后85%无菌苗株高可达3 cm以上。 相似文献
10.
豇豆属3种植物染色体的核型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Giemsa染色法,对小豆、绿豆、豇豆3种豇豆属植物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染色体核型公式均为2n=2x=22=18m 4sm.所不同的是小豆和绿豆两条sm染色体分别为第2、3对,而豇豆的sm染色体则为第2和第6对.按照Stebbins核型分类方法,细胞类型均为2B.3种植物的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以黄瓜和辣椒为供试材料,采用壳聚糖对于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对黄瓜和辣椒的室内发芽、田间出苗及幼苗素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壳聚糖种子包衣剂对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可促进苗期幼苗的生长,增加最大叶的长度和宽度,叶绿素含量提高,根系活力增强,可溶性蛋白与过氧化物酶都明显提高,说明壳聚糖包衣对提高蔬菜内在品质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绿豆种子萌发及苗期抗盐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绿豆在盐碱地栽培中 ,受盐害最为严重的时期是种子萌发及苗期 .以两个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 ,比较分析它们的抗盐性 .结果表明 :盐胁迫下 ,绿豆种子相对发芽率、幼苗株高、叶片干重及组织相对含水量与盐浓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 ;而幼苗叶片的电解质外渗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脯氨酸积累量与盐浓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 .不同Na2 CO3 胁迫条件的抗性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根据绿豆种子相对发芽率、幼苗株高、叶片干重、组织相对含水量、电解质外渗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脯氨酸积累量等指标综合评定两个绿豆品种的抗盐能力为 :鹦歌绿 >大明绿 .通过试验还发现 ,各绿豆品种在不同盐浓度胁迫条件下其种子萌发情况及苗期生长变化的回归斜率是衡量绿豆种子萌发及苗期抗盐性的一项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比较分析了三粒小麦和普通小麦种胚萌发初期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同工酶的变化及其对放线菌素D(AMD)和环已亚胺(CHM)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粒小麦的酶活性显示单峰曲线,AMD和CHM分别抑制其酶活力的5%和24%左右。普通小麦的酶活性显示V形曲线。AMD和CHM分别抑制其酶活力的34%和67%。 两种小麦的同工酶酶谱明显不同,AMD的抑制效应均不明显,但CHM对三粒小麦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抑制较强。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137-143
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对西玉三号和华田玉米2个不同玉米品种的种子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玉米的发芽势、发芽率、株高、鲜重、叶长、叶绿素含量及丙二醛含量,以探究两种玉米在一定盐环境中的生长状况及其耐盐性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盐胁迫对玉米发芽率、株高、鲜重、叶长、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两个玉米品种表现也各不相同。从各个指标来看,当盐浓度为30 mmol/L及以上时,两个品种与其对照处理相比较均表现出负生长效应,表明两个品种都不耐盐,但就两个品系而言,在相同浓度盐溶液的作用下,华田玉米生理指标盐害程度较西玉三号轻,表明西玉三号较华田玉米对盐胁迫更敏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豇豆化学诱变的适宜条件,以豇豆品种天畅9号和银豇王为试材,设置3种EMS浓度、3种处理时间进行诱导,研究其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其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EMS能导致豇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降低,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幼苗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在EMS浓度为0.3%、0.5%、0.9%条件下,天畅9号的半致死剂量诱导时间分别为4.41、3.63、3.59 h,银豇王分别为2.04、1.03、0.79 h。 相似文献
16.
不同盐度下海漆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度是影响红树植物海漆分布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研究了不同盐度下海漆种子的萌根率、发芽指数、萌苗率等萌发指标以及幼苗的茎高、基径、叶片数、最大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在低盐(5)处理下,种子萌根率,萌苗率,发芽指数与淡水处理差别不明显;中盐(15)条件处理下,种子的萌发显著差于低盐条件下的;高盐(25,35)胁迫下,种子萌发很差,萌根之后不能定植,出现灼根现象.相同盐度处理下幼苗的生长也显示出与萌发相似的状况,高盐(25,35)处理下的幼苗在前两个月相继死去,不能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中性盐NaCl、Na2SO4和碱性盐NaHCO3按不同质量比混合,模拟出15种盐碱度各不相同的盐碱逆境条件,进行光皮桦种子萌发试验,研究盐碱胁迫对光皮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盐碱处理下,随着盐浓度及pH值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对幼苗胚生长抑制作用加强;在pH≥8.78,盐浓度≥100mmol/L胁迫下,光皮桦种子的萌发明显受到抑制,且萌发进程延缓,当盐浓度高达250mmol/L时,各盐碱处理下的光皮桦种子均不萌发;在pH≥7.08,盐浓度50mmol/L胁迫下,光皮桦早期幼苗无法正常生长;碱性盐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于中性盐. 相似文献
18.
李少昆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2)
本文利用干物质生产与幼苗形态特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王米发芽、初期生育期进行了生长发育分析。按营养方式,将该期划分成异养、异养和自养并进及完全自养三个生长阶段。干物质的分配有中心从地上部向根系转移的过程。地上部与根系生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影响。对各器官干物质变化的过程给出最优方程形式予以模拟。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应以如何促进幼苗自养能力的尽快建立为中心。 相似文献
19.
以3500GS8h、3500GS12h、3000GS8h三种静止磁场处理为手段,研究了不同强度和时间静止磁场对花椰菜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处理种子后,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幅度为2%—25%;发芽势提高幅度为8%—29%;株高、茎粗、展幅、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等均比对照提高,花椰菜的平均产量提高了12.5%—42.5%.同时,获得了不同磁场处理后花椰菜植株生长速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以饶优晚为材料,研究硅营养对铜毒害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铜离子浓度越大,其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毒害性越大,当加入硅离子浓度为100mg/L的硅营养后,铜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毒害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