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初步研究表明,宋代广西在化学及化工方面有一定的成就,掌握了一些物质的性质、制法和鉴定,对金属的冶炼和酿造等技术也有相当的水平.有些技术体现出较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但与中原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中国回族科学技术史》首次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回族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我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方面的一部拓荒之作.  相似文献   

3.
唐瑛先生的学术专著《宋代文言小说异类姻缘研究》改变了人们对宋代文言小说成就不高的偏见,同时在如下几个方面显示出较高的学术价值:一是还原了宋代文言小说的丰富性和艺术性;二是提出了很多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观点;三是坚守了文学研究的文学性立场。  相似文献   

4.
《菌谱》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食用菌研究专著,其成书受到仙居自然环境、南宋饮食风尚以及陈仁玉个人生活经历的共同影响.《菌谱》的内容反映出宋代谱录著作分类的一般方法,体现出宋代农业生产中技术化、商品化加强的趋势;它的首创性为后代食用菌研究开辟了范例,提升了食用菌消费的热度.与宋代前期所著谱录相比,《菌谱》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这种书写转型是宋代文化、经济、思想演变的重要体现.《菌谱》为代表的谱录见证了宋代"农"与"学"的结合,种类繁多的谱录之作可以视为传统农业生产学术分科的雏形.  相似文献   

5.
柳永的《乐章集》不仅在艺术成就上远胜《花间集》,在表现男女情欲、人的意识的初步觉醒上,更写出了《花间集》所未能表达出的思想。这不仅和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有关,更和时代、社会密切相关。《乐章集》的创作丰富了词这种文学体式所表达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溲疏和荚蒾都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前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后者名出《新修本草》(即《唐本草》)。《本草纲目》等后世本草中均有收录。然而实际上,溲疏早在东汉末年就曾失传,宋代以后彻底失传,  相似文献   

7.
《前赤壁赋》是宋代文赋最高成就的标志,其语言运用和景、情、理交融的独特艺术表现方法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8.
《圣经》是基督教的宗教典籍,它本身也具有非凡的文学意义。在《圣经》众多的文学体裁中,叙事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圣经》第一章《创世纪》中的公开型叙事者进行了分析,从而揭示了它所取得的叙事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9.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学上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作为“新感觉派”作家,他的创作谬深地植根于日本传统化中,同时,又不断地吸取西方学的营养,写出了《伊豆舞女》、《雪国》、《千只鹤》、《名人》、《古都》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0.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历史还原的方法解析岳珂的《桯史》,从而构建文与史的沟通桥梁.南宋中后期岳珂所著《桯史》以其客观而情浓一直备受后人称赞.《桯史》摒弃了北宋欧阳修等人修《唐书》时的质木无文,远承司马迁《史记》的优良传统,融文史于一炉,叙事委婉,不避虚构,情浓尚奇,在多缀合丛残小语、质木无文的宋代笔记中,较多地保留了唐传奇的艺术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沟通了唐传奇和明清小说的发展脉络,为叙事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1.
宋代蒙学教育承前启后,影响深远。从教育机构、教育内容、教材、蒙学教育家等方面来探讨宋代蒙学教育的发展状况,从思想控制、社会风气、伦理道德、教育制度、科学技术、儿童身心发展六个方面进行原因探析,可以发现宋代蒙学教育对现代教育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广西兴业古绿鸦冶炼遗址初步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兴业县古绿鸦冶炼遗址群分布在龙安镇一带约20km2范围内,古文献记载为宋代绿鸦冶铁场,考古工作者认为始于唐,盛于宋,衰于明.笔者于2006年11月考察了六西村遗址、胜果寺遗址、蕨菜冲遗址、高岭遗址,发现竖炉2座、炉址1座以及大量炉渣堆积,采集到炉渣、铁块、陶片、鼓风管和陶范残片等遗物,其冶炼技术水平及产品特征等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壮族的鸡卜信仰,起源于其古代先民的日鸟崇拜,鸡卜体系的初步形成则是在汉代以前。至汉武帝时,鸡卜曾一度被西汉王朝推崇为“国卜”。唐宋时代,随着壮汉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道家思想融入了原有的鸡卜体系之中,从而使之更臻完善,并产生了古壮文书写的《鸡卜经》手抄本。明清时代乃至民国年间,鸡卜信仰及其演绎的《鸡卜经》仍在广西西南和云南东南部地区广为流传,是独具生命情态的民族文化遗产,显得弥足珍贵。对其进行搜集、抢救、整理、研究和保护,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自西汉至清代的广西著述——包括广西本籍人士的著述及外籍人士有关广西的著述,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宋元以前,广西著述的数量极少,并且,广西本籍人士的著述少于外籍人士有关广西的著述;明代,广西著述明显增多,且广西本籍人士的著述已超过外籍人士有关广西的著述;清代,是广西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著述蔚为大观,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超越了以前任何历史时期。自西汉至清代的广西著述大部分已散佚不存。历代广西著述文献,特别是流传至今的广西著述文献,是研究广西文明史、文化史、学术史等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5.
广西客家文化国际通道,形成于秦代开凿灵渠,连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而出南海。历经秦汉至唐宋元明清,由中原南迁的客家人,逐渐聚居南海北部湾地区而又移居海外。孙中山先生高度重视广西客家文化国际通道,至今通道崭新宽广开新篇。中国南海周边的客家人,形成了客家经济文化圈,发挥着内联外引的重要作用。广西客家文化国际通道在延伸,特色鲜明,富有哲理。随着广西北部湾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广西客家人正影响全球,促进全球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6.
桂学研究作为广西地方之学,民俗研究应该是其重要内容。广西民俗事象和现象早在历代地方史志及其文献典籍就有所记载,刘恂《岭表录异》、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等开始广西民俗研究先河,现代民俗学研究进入黄金时期。民俗学理论与方法论坚持田野作业的实证性研究原则,坚持文献研究方法的考证、印证原则,坚持民俗的“民”与“俗”特征及其价值取向性,这既有利于民俗学研究的学术指向与现实应用意义,也有利于夯实桂学研究的民俗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宋代皇城司名义上是皇帝的近卫组织,实际上却是中央秘密警察机构,是皇帝直接掌握的一支特殊侦缉队伍。皇城司的特务活动主要有秘密政治侦察、反间谍和其他情报治安行动。皇城司秘密警察是宋代封建专制主义空前发展的产物,是宋代最高统治者镇压反抗、排斥异己的工具。在中国古代秘密警察发展史上,宋代皇城司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宋代以前,诗人性情鲜明,表现突出,是因为时代对它的肯定较多,由此造就了许多艺术精品;宋代开始,诗人受到社会的调节,情性逐渐隐没,由此使得一部分诗歌没有特色。它对古代诗歌的衰落起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梦粱录》中的“小唱”主要指宋词的演唱。联系其他资料看,宋代小唱可能经历了由雅而俗的过程:按宋人标准,早期的小唱主要是对大曲的摘唱,较雅;后来主要指宋词的演唱,较俗。  相似文献   

20.
《梦粱录》中的“小唱”主要指宋词的演唱。联系其他资料看,宋代小唱可能经历了由雅而俗的过程:按宋人标准,早期的小唱主要是对大曲的摘唱,较雅;后来主要指宋词的演唱,较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