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水泥产业的工艺特点,结合我国水泥产业在利用废弃物已取得的成效,即现状分析,阐述水泥产业在利用废弃物方面尚存在的工艺、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水泥产业如何有效利用废弃物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电子废弃物回收、拆卸、处理及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再利用效率,促进电子产业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发展静脉产业,以电子废弃物为原料,生产各类金属,把电子废弃物中的塑料、橡胶不分类不清洗制成塑料沥青,在树脂玻纤、残渣等废弃物中加入水泥、灰沙等物做建筑材料如人行道地板砖等.生产过程无污染,主要排放物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单一大量废弃物的添加对混凝土的强度有较大的损害,为使混凝土在利用废弃物时,保持其强度,减轻废弃物对水泥性能的影响,调整了掺加粉煤灰,炉渣,垃圾焚烧灰,建筑垃圾,电镀污泥,城市污水河底泥的比例,并就这种复合废弃物制成水泥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测量,得出结论,除个别废弃物不宜使用外,适当选择废弃物种类与比例,在水泥中掺加这种复合废弃物,对水泥的力学性能所受影响也不是太大,即水泥利用复合废弃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利用了废物,降低了成本,保护了环境,经济意义与社会意义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4.
水泥工业生态产业链构建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工业是典型的资源消耗型产业,同时具有消纳自身和其他行业废弃物的巨大潜力.在分析水泥生产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水泥工业构建生态产业链的可拓展性,并对其生态产业链进行了设计,旨在为水泥工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种养废弃物是我国农业生产中巨大的污染源,也是潜力巨大的再利用资源库。种养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是实现我国循环可持续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国内外种养废弃物的利用现状出发,分析了国内外在废弃物利用方面较为成功的经验和我国种养废弃物再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种养废弃物的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制备工艺、不同原料配比对硫氧镁水泥固化硼废弃物抗压强度的影响,选出最佳配比,为提高硼废弃物利用率提供新思路.方法用硫酸与废弃物中氧化镁反应,研究反应后的静置时间以及原料配合比对硫氧镁水泥净浆试样的性能影响,测试其抗压强度,并用XRD测试其水化产物.结果硼废弃物与硫酸反应制备浆体的静置时间为20 min、硼废弃物质量分数为40%、水灰比为0. 5、硫酸与氧化镁质量比为1∶2时,硫氧镁水泥试样的抗压强度最高.结论随着硼废弃物与硫酸反应制备的浆体的静置时间、水灰比、硫酸与氧化镁的质量比、硫酸质量分数的提高,试样抗压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硫酸质量分数大于50%后会使得水泥试样抗压强度大幅度降低,水泥试样的抗压强度随着硼废弃物掺量的提高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有机废弃物产量大,不当处置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化利用是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大突破,符合生态、环保、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和能源开发发展方向,应用潜力巨大.综述了农业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产业现状和面临问题,同时分析了我国农业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并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从我国能源政策、市场发展、法律法规等方面,对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静脉产业是将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使之重新获得利用的行业,发展前景巨大。以云南为倒发展静脉产业,对于缓解资源与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增加就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以云南为倒发展静脉产业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构建法律法规、政策机制、科技研发、信息服务、宣传舆论等五大支撑体系,促进静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一种保温隔热砖及其原料配方。目前,有一种矿渣珍珠岩轻质保温砌块,这种砖主要利用珍珠岩矿渣、煤渣、水泥和水制作而成,既没有利用可以利用的废弃物,隔热保温效果也不理想,且生产成本较高。而利用废弃物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能够模拟真实状况的浸出试验对混凝土材料中有害金属离子的浸出进行测量,来衡量水泥和混凝土材料在利用炉渣以及垃圾焚烧灰、电镀污泥、城市污水河底泥、建筑垃圾、建材废料、电池废渣、污水处理厂污泥等配制成的复合废弃物过程中,对其中的有害金属离子的固化程度,并对水泥净浆试块的基本性能力学强度进行了测试,肯定了在不影响水泥混凝土材料基本的力学性能的前提下综合利用废弃物的可行性和对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所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