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亚明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4,17(3):46-50
黄土地构成了路遥的小说世界。路遥以他沉郁的笔触深情地表现着一代又一代黄土地上的人们特别是农民们苦难而又顽强的生活。路遥小说中除了始终贯穿的信天游旋律外,还把陕北方言融汇在作品的整个叙事话语系统中,从而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2.
“怨羡情结”:农民遭遇现代性的真实体验——评孙惠芬小说《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晓芳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0(3):4-7
通过对孙惠芬小说《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的分析指出,在中国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以其优越的社会条件傲视乡村的贫瘠与闭塞,农民面对城市,实际上也就注定要面对一种强势文化。怨恨与羡慕这两种情感相互交织,相互扭结与共生。并将农民面对城市强势文化的这种体验,称为“怨羡情结”,认为它是中国农村现代化过程中一种典型的现代性体验。《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真实地展现了这种心灵体验。 相似文献
3.
赵树理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现象,一直以来受到大众的普遍关注与评论。本文首先从民间文化的涵义与特征入手,阐述了赵树理小说的民间立场;其次,从民间传说、家庭宗教氛围和地域文化三个角度分析了赵树理小说民间文化的源泉,并探讨了赵树理的民间立场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最后,从人物形象、叙述风格、故事内容三个角度阐述了赵树理小说中所蕴含的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4.
杨劼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18(6):36-39
“活着,做一个活人,做一个完整的活人”。这是劳伦斯创作思想的核心,也是其小说节奏的思想引擎。劳伦斯富有诗人的激情与洞察力,他强调直觉并且着力开掘人的心理深处。其小说充满了蕴涵人物心理的意象与象征,它们诗性地体现人物的内心节奏,在人与人、人与宇宙的心灵契合中,这种诗性的节奏是对机械世界的反动,是对充满生命活力世界的张扬,因此,劳伦斯小说的节奏不仅具有独特的形式美,而且深化 并突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5.
迟子建是新时期文坛的代表性作家,其创作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色彩。通过对迟子建作品的解析可以看出,其清新创作风格正是通过质朴的人性描写、朴素的风俗景物描绘及纯朴的儿童叙述视角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黄碧云在其小说创作中大谈人性, 强烈暴露出人性中最深层黑暗的一面.如此钟情于对人性黑暗面的剖析和鞭笞, 正缘自她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黄碧云在其小说创作中大谈人性,强烈暴露出人性中最深层黑暗的一面。如此钟情于对人性黑暗面的剖析和鞭笞,正缘自她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注重文学形式变革和语言诗性的先锋作家,墨白在建构文本画面时会追求色彩的平衡,且常常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冷色调,而在调和冷色调的意象群中——“紫霞”这一频繁出现的看似格格不入的暖色调意象,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平衡画面的效果,更给墨白原本“神秘宏伟的文学建筑”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9.
朱艳阳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2(2):66-69
从声音的来源和存在方式两个角度考察伍尔夫小说声响世界的表现形式,探讨其在塑造人物、构筑情节、营造意象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及产生的审美效果;并且认为,伍尔夫小说声响世界的创造对于纠正传统小说的感觉忽略以及现当代小说的感觉偏废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易平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5(3)
莱昂内尔·特里林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文学与社会文化批评家.他认为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哲学都涉及道德问题,并且把小说置于社会、政治和现实中来考察风俗世态、道德与小说的关系.特里林认为,道德现实主义小说影响了众多的现实利益,让很多人意识到了潜在的情感,使他们不容易变得麻木或漠然,同时也创造了一种氛围,使得不公正的现象难以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11.
马慧茹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12(2):162-165
通过分析当代回族小说中“月亮-水-土地”等反复出现的审美意象,指出在霍达、张承志、石舒清等回族作家笔下,这些审美意象独具深层意蕴,在不同语境中展现出复杂内涵,由此凸显出回族作家在理解本民族的文化状态、生存方式、精神信仰时所具有的审美理想和风格追求。 相似文献
12.
李雪梅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8,(2):48-50
艾伟是一个擅长小说写作的新锐作家。在日益喧嚣浮躁的时代里,艾伟的小说却在不断演绎人性深处的奥秘,并因此而获得一种可贵的精神的厚度,他善于将人物置于非常情境中去看取人性的变化,原罪与救赎是他的小说在向人性深处掘进时一个不断被言说的母题。 相似文献
13.
萧丽红于1980年发表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嘉义布袋蔡姓大家族的生活琐事的点点滴滴来展现人性美和传统美,可以看作是一首宣扬传统中国文化的赞歌,萧丽红以她的小说有力地证明了台湾一直以来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血脉相连。 相似文献
14.
叶大兵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4):105-111
“温州模式”从形成到发展,和温州民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温州民俗是历代温州人民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文化,它的“约定俗成”,对人们的思想以及生产、生活起着长期的潜移默化,甚至是不可抗拒和不可估量的影响,从精神因素中去探索,是基于全体温州人民对优良民族传统精神的发扬,如在创造“温州模式”中温州人所表现的勤劳耐苦精神,走南闯北艰苦创业精神,以及多次超前实践中表现的不屈不挠的顽强性格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等,都和几千年温州民俗文化对它们的孕育、影响有关,我们从“温州模式”的发展中,可以清晰地找到它们的轨迹,这正是温州民俗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孙丽玲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22(5):64-68
孙犁是解放区学中最擅长描写女性的艺术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同期作家塑造的女性相比,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以青年女性为主;具有丰富复杂的内涵;具有艺术形式的诗意美。这种特殊的女性形象的选择与塑造,与作的家庭出身、个性气质、情感经历和审美追求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艳情小说的发展,在明代达到了高潮。它真实地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并从多方面多角度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文章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了明代艳情小说发展兴盛的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原因,肯定其存在的文化与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乡村小说的文化盲点主要存在于对极左专制路线的批判和对延续一个时代的激进政治思潮的反思方面。首先,这一阶段内的许多作品都将一个时代的偏颇与失误归咎于少数人的所作所为,而忽略了时代的偏颇与失误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其次,这一阶段内的许多作品在描写一个时代的狂热与荒谬时存在着概念化的倾向,作品没有完全揭示狂热与荒谬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及狂热与荒谬得以存在的女化依托。 相似文献
18.
19.
赵云艳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29(1):100-104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舞蹈充满了创新精神,从重内容转向对形式的开拓与实验,从重感情转向对理念因素的关切,从重传统转向立足现实的大胆开创。从政治文化语境、人文空间、思想意识三方面来梳理和总结这一时期舞蹈的创作环境,对中国舞蹈的复苏繁荣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陕西凤翔泥塑具有极强的艺术特色,在众多的凤翔泥塑作品中,泥塑虎作品最为典型,泥坐虎和挂片虎是陕西凤翔泥塑的主流作品。虎的形象作为民俗活动中的恒常主题,其造型稚拙夸张,色彩鲜艳,图案寓意丰富,呈现着西秦历史文化的印记,在中国美术历史的演绎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