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D-核糖异常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一种噬菌体,将其命名为P001。以枯草芽孢杆菌转酮醇酶变异株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法选育出1株具有抗性的与出发菌株相当的突变株。对该突变株进行多次传代和D-核糖发酵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噬菌体P001抗性稳定,其发酵产D-核糖能力也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2.
关于红霉素链霉菌的噬菌体曾有过一些报导。国内,张筱玉等从被感染的发酵自溶液中分离出八株噬菌体,对其中三株噬菌体做了电镜观察,并筛选出了相应的抗性菌株。我们对大连制药厂近年来在红霉素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异常发酵现象进行了分析。通过涂带试验,确证了异常发酵的原因是由于噬菌体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3.
以2-酮基-D-葡萄糖酸产生菌Ac9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与添加噬菌体进行筛选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两株抗性菌株Au4-2和Af3.在种子培养基中含有噬菌体的条件下,31℃,摇瓶培养24 h,抗性菌株Au4-2与Af3的菌体生长光密度值OD650×20分别为0.74,0.55.镜检显示菌体量多,呈短杆状;而对照菌株Ac9的菌体光密度值则为0.14,镜检显示菌体量少,呈球状.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噬菌体的条件下,31℃,摇瓶培养72 h,抗性菌株Au4-2与Af3 产酸分别可达15.45 g/100 mL,14.55 g/100 mL;而对照菌株则几乎没有产酸.  相似文献   

4.
以pHT01穿梭质粒为骨架,构建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为报告基因的启动子探针载体pHT-kan.利用该探针载体在大肠杆菌中克隆枯草芽孢杆菌168的启动子活性片段,挑取得到100个重组子.通过卡那霉素浓度梯度筛选出2个抗性最强的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将启动子片段命名为BSP25、BSP31.将抗性最高的两个载体转入枯草芽孢杆菌168菌株,结果表明,它们可以在枯草芽孢杆菌中启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表达,重组菌株表现出卡那霉素抗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我国微生物发酵工业的蓬勃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噬菌体危害也日益严重。如我省发酵工业中,丙酮丁醇生产曾遭受噬菌体感染。近两年来,昆明市味精厂也不断受到噬菌体侵害,经常不能正常生产,又如陆良酶制剂厂从1987年9月开始,一年多来蛋白酶生产一直遭受噬菌体危害,造成经济损失达数10万元,直到1988年8月我们决定帮助解决,经过电镜检查,确系噬菌体感染,于是我们除结合综合防治外,着重从筛选抗噬菌体菌株和诱变育种等方面进行工作。经过半年左右工作,分离出菌株564株,进行33批次筛选发酵试验,已经筛选出抗性较好、酶活较高的菌株4株。如KRP406抗株从1989年1月在陆良酶制剂厂使用以来,根据已有结果,在10t和20t大罐进行18  相似文献   

6.
从济南制药厂L—山梨糖混合发酵液中分离得到四株芽孢杆菌噬菌体,其中一株来自寄主巨大芽孢杆菌,三株来自腊状芽孢杆菌,这些噬菌体都是有尾的,根据形态可分为二类。通过选育获得了几株抗噬菌体菌株,经摇瓶混合发酵试验,表明抗株不但具有稳定的抗性而且保持了原种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自谷氨酸发酵不正常的罐中,分离一株与松井等的三种溶菌类型不同的噬菌体。这噬菌体在营养肉汤中不能传代,它的增殖需Mg~(++)或Mn~(++)离子;模拟发酵实验,在发酵初期,以低感染量,影响发酵产酸不显著,高感染量,使发酵延迟12小时左右,以后又可恢复到近乎正常;发酵中溶菌强度与Mg~(++)离子浓度有关。 实验证明,受噬茵体感染的寄主菌,可形成较高频率的抗性菌。推测是噬菌体在细胞内形成暂时性的整合或成自主性的质粒。这些抗性菌在传代中又可恢复为敏感菌。  相似文献   

8.
利用自然突变法成功选育出了抗噬菌体的Exendin-4工程菌.该菌株抗性好,融合蛋白表达量高.但该菌株3次传代后菌种发生了衰退,稳定性下降,目的蛋白表达量下降,杂蛋白增多,已经不适合作为发酵菌株.而初代表达效果良好,保存菌种时应选用最先获得的初代菌株.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自然界直接分离法从不同来源土壤中筛选谷氨酸产生菌,经产酸测定、噬菌体抗性检查,筛选出25株抗噬菌体产谷氨酸菌株,其中有2株产酸率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紫外线诱变的方法获得了抗噬菌体谷氨酸生产菌株.为提高抗噬菌体菌株的产量,作者对谷氨酸生产菌进行了属间融合试验,结果获得了产酸为5.8—6.0%的抗噬菌体谷氨酸生产菌.在适量青霉素存在下可获得99.9%的原生质体。选用最佳条件再生率达20%。在选择培养基上获得融合子,其融合率达1.15×10~(-(?))量级,其中具噬菌体抗性的菌株占22.2%.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噬菌体PG3对产碱性蛋白酶地衣芽孢杆菌N16反复感染多次进行自然筛选,获得8株对噬菌体PG3具有稳定抗性的菌株,其产酶水平有的比出发菌株N16高10%左右。同时对噬菌体PG3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某些研究。  相似文献   

12.
睾酮丛毛单胞菌JA1可羟基化烟酸产生6-羟基烟酸,并且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性.碱变性法提取JA1细胞内的质粒, 检测到一个约19 kb大小的质粒.用0.002 5% SDS进行质粒消除实验,结果表明,质粒消除后菌株对卡那霉素敏感,但仍对氨苄青霉素、安普霉素和链霉素具有抗性,推测质粒携带卡那霉素的抗性基因.同时,质粒消除后,JA1菌株烟酸脱氢酶酶活性没有变化,推测烟酸脱氢酶的基因并不在质粒上.  相似文献   

13.
噬菌体污染,常给谷氨酸发酵造成严重危害,所以查明系外源噬菌体的污染或溶原菌诱导出的噬菌体污染,就成了人们关注的首要问题。我们从谷氨酸生产菌北京棒状杆菌突变株——FM820-7紫外线、丝裂霉素C诱导分离到二株噬菌体526,528,从FM820-7菌株生产环境样品中分离到一株噬菌体530,对分离的噬菌体形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就溶原菌株诱导方式、噬菌体的检测实验条件进行了探讨,为迅速澄清污染源,提供了直接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抗真菌抗生素高产菌株的推理选育及其发酵调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海洋霉菌M182菌株对自身次生代谢产物-抗真菌抗生素M182A抗性与该抗生素产量的关系;通过亚硝基胍、亚硝基胍加紫外线复合处理,选育到对该抗生素抗性有明显提高和抗生素发酵相对效价提高到244%的高产突变菌株。稳定性实验表明该突变株遗传稳定性良好。在液体发酵中,利用天然有机营养物质发酵效果优于合成化合物。合适的温度刺激能促进该物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从苏云金杆菌厂发酵裂解液中分离得到一株苏云金杆菌噬菌体KP-1.电镜观察表明,该噬菌体结构较为复杂,头部呈多面体,衣壳里六角形,在见并具有收缩性尾鞘,尾部末端呈扁平膨大基片.其寄生范围与其它“BT”噬菌体不同,具有非常广泛的寄主,专一性不明显,同时对噬菌体KP-1感染敏感菌株187的特性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苏云金杆菌噬菌体的形态及感染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苏云金杆菌厂发酵裂解液中分离得到一株苏云金杆菌噬菌体KP-1.电镜观察表明,该噬菌体结构较为复杂,善呈多面体,衣壳呈六角形,直尾并具有收缩性尾鞘,尾部末端呈扁平膨大基片。其寄主范围与其它“BT”噬菌体不同,具有非常广泛的寄主,专一性不明显,同时对噬菌体KP-1感染敏感菌株187的特性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研究高产卡那霉素B产业化工程菌的构建.以主产氨甲酰卡那霉素B工程菌——黑暗链霉菌S.tenebrarius312为出发菌株,进一步敲除氨甲酰磷酸转移酶基因tobZ,获得直接产卡那霉素B的工程菌ST314.对工程菌ST314的生物合成潜力进行研究,在200L发酵罐上进行放大实验,测定各参数,并绘制发酵代谢曲线.结果表明,该菌株遗传特性稳定,产抗能力得到有效恢复,提高幅度接近2倍;该工程菌产卡那霉素B的能力达到4500 U/mL.黑暗链霉菌ST314的研究可以向产业化生产转移.  相似文献   

18.
螺旋霉素产生菌抗噬菌体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Co^60处理螺旋霉素产生菌PS,获得了一株抗噬菌体且摇瓶发酵单位比原菌株稍高的突变株R10,继而对R10进行理性化筛选,在加有2-脱氧葡萄糖的分离培养基上分离到一株抗噬菌体稳定、摇瓶发酵单位又比R10高20%的新突变株,且其摇瓶发酵周期缩短12h、能耐受更高浓度的自身代谢产物-螺旋霉素。  相似文献   

19.
以青霉素产生菌87-55-21为出发菌株,筛选具有青霉素抗性的高产菌株,使用紫外线对孢子悬浮液照射110秒后,然后涂布在含有20000u/ml浓度青霉素的固体培养基上,分生孢子的死亡率为98.1%,处理后从176个菌落中筛选出87-58-6菌株,摇瓶发酵单位提高16.7%,87-58-5菌株投入生产后,平均发酵单位提高3.5%.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外源基因整合到染色体的效率,在已构建的运动发酵单胞菌-大肠杆菌穿梭载体基础上,构建了RecET表达质粒pSUZM3a-RecET.选取乙醇脱氢酶Ⅰ(adhA)基因作为靶基因,四环素抗性基因(Tcr)作为筛选标记基因,检测RecET重组系统在Z.mobilis中进行基因重组的可行性.将两端带有60bp adhA基因同源臂的四环素抗性基因片段电击转化含有RecET重组系统表达质粒的运动发酵单胞菌ZM4,获得adhA基因缺失突变菌株.对突变菌株adhA基因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发现,adhA基因已被置换为四环素抗性基因.上述结果表明:RecET重组系统在运动发酵单胞菌中具有高效、便捷和可操作性,只需60bp同源臂即可完成同源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