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霄潇 《科技资讯》2010,(31):62-62,64
近几年来,锚杆加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物加固、边坡治理、大型地下洞室及深基坑支护等工程。随着我国基础工程建设项目的迅猛发展,可以预见,锚杆加固技术将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本文讨论的是在桥涵顶进,特别是在受到地形条件限止时,引用锚杆技术使它的一端与顶进桥涵后背联结,另一端锚固于地基中,将埋入地基的锚杆与顶进桥涵的后背联结,利用锚杆与周边土体的粘结力和端部的面承力为顶进桥涵提供顶进反力的一种施工方法,本工程实例中,由于顶进力较小所以采用钢筋作为锚杆使用,将钢筋锚杆与地基中的阻力墙产生的拉力和钢筋锚杆与周围碎石土的粘结力,通过钢筋锚杆传递给混凝土后背,使混凝土后背在后面无填土的情况下为桥涵的顶进提供反力,使桥涵顺利顶进到位。  相似文献   

2.
锚杆支护是由锚固在煤矿巷道四周钻孔内的一系列杆体(木质体、金属件、钢筋混凝土和聚合物体等)系统组成的。这些杆体配以支撑件和背板,靠他们的锚固力和向岩体稳定部分的悬吊作用,防止破碎岩石冒落。煤矿巷道应用锚杆支护技术可以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矿井生产中广泛应用。本文首先介绍锚杆支护的形式,重点分析锚杆支护作用原理及优点,探索锚杆支护施工安全的一些事项,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龚军建 《科技信息》2012,(16):125-126
作为岩土工程加固的一种重要手段,锚固技术以其独有的技术理论指导着工程实践,并在实践工程的反复检验下向着更成熟的方向发展。本文大致上阐述了锚固技术的发展历史,简要介绍了锚固技术的理论研究现状、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锚杆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李振 《科技资讯》2011,(20):136-136
锚杆支护技术具有支架和加固的作用,同时可以降低成本、加快施工速度。本文主要阐述锚杆支护的优点、地质力学评估、锚杆支护施工工艺、锚杆支护快速掘进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推广应用钢绞线-锚杆捆绑式新型支护结构,采用FLAC3D软件建立模型进行加固效果影响因素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1锚杆张拉阶段,纵横梁对岩土体的主动挤压产生的被动压力为地基反作用力;锚杆工作阶段,边坡体产生滑移变形,纵横梁下的滑坡土体挤压框架梁产生的主动压力为地基反力;2钢绞线-锚杆支护结构加固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锚杆预应力大小、锚杆锚固角大小和锚杆布设间距;3增大锚杆预应力是抑制边坡变形十分有效的手段,但是盲目增大锚杆预应力会引起边坡的主动破坏;锚杆预应力一定时,锚杆越趋近于垂直于边坡坡面的角度,锚固时锚固支护效果更佳;在其他参数一定时,适当减小锚杆布设间距有利于边坡稳定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杏花矿应用RS混合型锚杆支护技术管理顶板的方法及RS混合型锚杆的结构、性能和特点,分析了RS混合型锚杆的锚固机理和支护机理.实践表明,RS混合型锚杆支护技术安全可靠,技术可行,操作简单,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隧道岩爆地段涨壳式预应力中空锚杆的锚固效果及其支护能力,依托中兰(中卫—兰州)铁路香山隧道工程,利用现场锚固试验,对比分析了涨壳式锚固和其他锚固形式在岩爆隧道中的锚固效果,同时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MIDAS/GTS NX,分析不同工况下的隧道围岩压力、围岩变形及锚杆轴力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涨壳式预应力中空锚杆优化后的支护参数,并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对涨壳式预应力中空锚杆与普通砂浆锚杆的现场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树脂锚固、水泥药卷以及水泥砂浆锚固形式,涨壳式锚固以其最大的锚固力、支护及时性以及较强的耐久性能,成为本次试验的最优锚固形式,并且能够满足岩爆隧道快速预应力锚固形式施加要求;涨壳式预应力中空锚杆支护参数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锚杆间距、锚杆长度、预应力、锚杆直径,且直径25 mm、间距1.2 m、施加预应力80 kN、长度3.5 m为香山隧道岩爆段涨壳式预应力中空锚杆支护参数的最优组合;相比于普通砂浆锚杆,现场采用涨壳式预应力中空锚杆后,隧道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S1、S2线变形量减小了57.1%、61.9%和64.4%,收敛时间提前了3~...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锚杆与混凝土网格梁的联合加固能够充分发挥锚杆和格构梁的支护作用,广泛应用于加固工程中。本文通过边坡稳定性计算及加固方案比选,对预应力锚杆网格梁在既有挡土墙加固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对类似工程养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于锚杆支护经济效益显著,劳动强度低,对破碎岩体的加固效果较U型钢被动支护效果好。因而,在煤矿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锚杆支护是一个隐蔽性工程。如何保证锚杆支护巷道的可靠性,是锚杆支护的关键环节。结合煤矿企业的生产和锚杆技术现状,阐述了提高锚杆支护可靠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吴勇  李帅 《科技信息》2011,(34):390-390
锚杆支护技术在各项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支护效果好、工人劳动强度低、支撑提供力快等诸多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并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对锚杆的类型、数值解法、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做了简要介绍,并且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最新锚杆支护技术做了简要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现有锚杆支护理论为基础,利用ANSYS软件,通过模拟锚杆支护对顶板离层的影响和锚杆支护对巷道周边围岩强度影响,揭示了巷道锚杆支护作用的力学机理,得出锚杆支护可以有效地减小和限制直接顶的下沉和离层并能够阻止巷道周边围岩的变形,并使得锚固体的弹性模量有较大的提高,从而提高巷道周边的围岩强度,达到支护的目的.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现有锚杆支护的部分理论,并且对锚杆支护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深基坑支护中锚杆的预应力与摩阻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锚杆支护在国内深基坑开挖和支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其工作机理和计算方法的研究尚不够完善.以1个预应力锚杆支护的深基坑工程为实例,对工程锚杆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测试了锚固体在岩土中摩阻力的分布规律及其锚杆中的预应力变化,校验了锚杆的设计数据,为工程提供了设计依据.测试结果表明,锚固体与岩土体间的摩阻力沿锚杆长度不是均匀分布的,其分布规律与摩阻力水平有关,在孔口附近最大,从孔口沿锚杆长度逐渐衰减.锚杆的预应力随着时间变化,其变化与注浆量、锚杆的位置及其锁定荷载有关.锚杆杆体的受力变化对基坑开挖较为敏感,同时围护墙体的水平位移对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锚杆支护对围岩稳定作用的弹塑性力学计算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弹塑性力学计算出发,用锚杆两端对围岩体内锚固区施加的两组夹紧力来考虑锚杆支护对巷道围岩应力状态改变的影响;而描述锚固围岩体力学性质的粘结力和内摩擦角并未改变,建立了锚杆支护对围岩稳定作用的弹塑性力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到了不同锚杆支护强度和锚固区半径下的围岩应力及塑性区半径的理论计算公式;分析了锚杆支护巷道的围岩应力分布及塑性区变化趋势。并在井下巷道的锚杆支护参数选定中进行了实际应用,锚杆支护弹塑性力学计算的解析解在理论上为锚杆麦护的董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现有锚杆支护理论为基础,利用ANSYS软件,通过模拟锚杆支护对顶板离层的影响和锚杆支护对巷道周边围岩强度影响,揭示了巷道锚杆支护作用的力学机理,得出锚杆支护可以有效地减小和限制直接顶的下沉和离层并能够阻止巷道周边围岩的变形,并使得锚固体的弹性模量有较大的提高,从而提高巷道周边的围岩强度,达到支护的目的.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现有锚杆支护的部分理论,并且对锚杆支护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基坑工程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的工程特点,依据流变力学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粘弹塑性流变模型,建立了最小锚固锁定荷载的计算式.该模型体现了锚固体和基坑土体的流变效应以及面层、锚杆与基坑壁面的连接特性,并与有限差分程序FLAC3D结合,对锚杆、浆体的受力、安全系数和位移进行了数值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和现场监测,得出了预应力锚杆的最小锁定荷载、预应力锚杆筋材应力的不均匀分布和最大轴力位置、浆体剪应力的驼峰分布和面层的剪应变率及加固后坑体位移的分布等有用结论,其结果与现场监测基本吻合,数值计算能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为有效的基坑支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巷道顶板锚杆支护在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出发,基于煤矿巷道顶板稳定性和锚杆支护机理分析,结合对不同锚固方式和杆体材质的评价,对锚杆选择进行了优选。运用锚杆支护理论,对煤巷顶板锚杆支护参数进行了设计计算,并最终确定了煤巷顶板的锚杆支护参数,为矿井煤巷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潘力平  董曼燕  王惠明 《科技信息》2009,(3):337-337,316
土层锚杆支护在地面或深开挖的地下室墙面钻孔至一定深度,或再扩大孔的端部,形成球状或其他形状,在孔内放入钢筋、钢管或钢丝束,灌入水泥浆液或化学浆液,使与土层结合成为抗拉(拔)力强的锚杆的一种。这种方法在边坡加固、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被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所重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阐述了锚杆支护材料包括锚杆杆体和附件、树脂锚固剂,W钢带和小孔径树脂锚固锚索等。  相似文献   

20.
在岩石工程的锚固过程中,影响锚杆加固效果有许多因素:锚杆材料、锚杆结构、锚固方式、岩体性质和锚固参数等。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为岩石工程围岩的有效防护和具体的施工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研究表明加锚前后围岩稳定性的改变将是锚固效果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