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休闲岛     
<正>一句话带你读历史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援引文献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通"悦")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史记·刺客列传》解析经典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的侠士豫让之口。他曾做过范氏、中行氏的家臣,没有受到重用,后来转投智伯。智伯待他以国士之礼,他因此心存感激。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智伯后,豫让发誓为智伯报仇。赵襄子问他为什么不替范氏、中行氏报仇,他即以这句话作答。  相似文献   

2.
小易 《科技智囊》2011,(1):71-71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此之谓也。这句话是这一章的结尾,即以上前文所说的是四大圣人之道。联系上文,四大圣人之道是指此章开头所言:《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相似文献   

3.
时间钻戒     
《科技智囊》2008,(7):I0046-I0046
据说,古以色列大卫之子所罗门王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一位先圣在梦里告诉他一句话,这句话涵盖了人类的所有智慧,让他高兴的时候不会忘乎所以,忧伤的时候能够自拔,始终保持勤勉,兢兢业业。但是,所罗门醒来后却怎么也想不起那句话来,于是,他召来了最有智慧的几位老臣,向他们讲述了那个梦,要他们把那句话想出来,并拿出一颗大钻戒,说:“如果想出来那句话,就把它雕刻在戒面上。我要把这枚戒指天天戴在手上。”  相似文献   

4.
<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这句话作为这一章节的结尾,直译过来是:孔子说,"了解《易经》的变化道理的人,岂不就能知道神的所做所为了吗!"作为对这一章中前面大段文字所阐释的卜卦的过程、方法的总结,这一句结语落在了对《易经》强大力量的引申上,知道之人必知神。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学郭锡良先生编的《古代汉剧》(北京出版社)上册文选有《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一文。其中有这样几句话:“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里三个“美我”编者注为:“以我为美”;其“美”注为:“用作意动,认为……美”(见此书150页)。而且这一教材讲“词类活有”之意动用法时又特地以上述几句话为例以区别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说:“三个‘美我’都是意动用法,是‘以我为美(认为我美)’,而不是‘使我美’,(见此书273页)现行普通中学语文课本高中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也选了《邹忌讽齐兰纳谏》,其中三个“美我”的注释也是“以我为美”。江夏先生编著的《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将三个“美我”译为“认为我漂亮”,意思是与以上两家一致的,总之,这三种教材都是把三个“美我”视为意动用法的。  相似文献   

6.
哪怕明天就死,今天我也要玩《易经》里有个“豫卦”,豫,就是欢乐的意思。卦象是坤地在下,震雷在上。这一卦是讲玩乐之卦,快乐之卦,安逸之卦。《易传·象》说:“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荐殷之上帝,以配祖考。”雷声像鼓,鼓声如雷,好比迪斯科的鼓点,人人蠢蠢欲动,情不自禁,清跟我来。投入地跳一次,  相似文献   

7.
追风人物     
尤先科整容还原英俊面容 饱 受 二 恶 英 毒 害 的 乌 克 兰 总 统 尤 先 科 正 在 寻 求 一 家 能 有 效 恢 复 他 原 来 容 貌 的 美 容 院 。不 久 前 ,尤 先 科 在 达 沃 斯 世 界 经 济 论 坛 新 闻 发 布 会 上 说 :“4800万 乌 克 兰 人 民 和 我 自 己 都 不能 适 应  相似文献   

8.
《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有人据此认为,孔子及儒家不主张远游。其实,这是对孔子的这句话的一种片面理解。 这句话含有两个命题:一是父母在时不可以远游,这是从封建伦理道德出发,强调远游不符合“孝”的礼制原则;二是如果远游,必须有一定的去处,计划好旅游的时间及往返行程。这一命题则表述了以“孝”为原则的灵活性。作为伦理道德规范,前者为重;作为现实行为准则,后者可行。孔门诸贤中,子贡、子游、子夏、子张等并非齐鲁人氏,他们离开家门,远游求学于孔门,正是“游必有方”所认可的,也符合儒家的另一经典著作《礼记》中所说的“桑弧蓬  相似文献   

9.
爱它!疼它!更要容忍它的~聒噪“能陪在主人的身边,少女感到非常的幸福”相信鬼女的主人们对这句话一点也不陌生吧?话说某一天,当笔者路过城内广场时,不经意去看到这句话时,心里忽得噗通一跳,意念神游,心想~要是能有人对我这样子说,我也会天天幸福啊!当下决定,发动全体人员,前往捕杀鬼女以祈得银刃一把啊~,  相似文献   

10.
李渔(1611年——1680年)淅江兰溪人,字笠鸿,号笠翁,是清代的著名戏剧理论家。他不仅对戏剧理论有新的建树,而且写了相当数量的剧本、小说和诗词。由于长期的创作实践使他集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创作的若干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认真研究这份遗产,对今天的文学创作仍然是有益的。 《闲情偶寄·词曲部》是李渔的戏剧文学理论专著,但它对很多问题的论述,涉及到了小说、散文、诗、词,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李渔很强调创作动机。他主张创作应出以公心,“文章者,天下之公器,非我所能私”。应当“出我所有,公之于人”。①他反对以笔杀人,认为“借此文报仇泄怨,心之所善者,处以生旦之位,意之所怒者,变以净丑之行,幻设而加于一人之身”的作法是很恶劣的,斥之为“倒行逆施”。②这实质上提出了作家的职业道德问题。 李渔反对文人相亲的恶习,认为作家  相似文献   

11.
北宋著名宰相、诗人范纯仁生平事迹未见有专文考证。笔者据范氏本集及相关文献,详细考出范氏家世、事迹、著述等方面的情况,希望为进一步研究范氏诗文词创作成就者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2.
<正>《易》日:"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这句话的原意是:《周易》说:"公在高墙上射中了隼鸟,获得它,没有什么不利的。"孔子说:"隼,是禽鸟。弓矢,是射鸟的器具。射隼的是人。君子把器具藏在身上,等待时机而行动,怎么会有什么不利呢?行动沉稳而不急,所以一出手即有所获,是说具备了现成的器具然后行动。"这段话源于雷水解卦上六爻的爻辞,是一副很美的狩猎图画,卜到这一卦,代表大吉大利、功成名就。  相似文献   

13.
笑话     
刺激的游戏某日一女中的某班物理老师请病假,40位女同学都在期待会是谁来代课,到了物理课时居然是位大帅哥男老师,于是一位女同学说:“老师,我们可不可以不要上课,来玩一些兴奋刺激的游戏呢?”男老师沉默了一会儿说:“好!!各位同学课本收起来……现在考试!”喝不下去了小约翰第一次学游泳,可是过了不久,他就向训练员说:“我们,我们今天就练到这吧?”训练员很是奇怪,心想:这句话应该是我说呀,可是他还是问道:“为什么呢,小约翰?”这时小约翰低着头,可怜地说:“因为我,我实在喝不下去了。”接电话某甲给楼上的某乙打电话,打了半天没人接。甲把…  相似文献   

14.
传统家教     
有一次他奶奶多给他10元钱,他谢绝了,说他如果多花10元,奶奶就少花10元。子轩的奶奶听了孙子的这番话感动得不得了,打长途给我讲10元钱的故事,电话费就花去几个10元,日后又给我念叨了不下10遍,知道我在写书,老太太非要让我把这件事写进去。  相似文献   

15.
关于《离骚》“求女”的中心寓意,两千年来治骚者们各执一端、争论不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求贤”、“求君”两说。前者始于王逸,“吾方上下左右,以求索贤人,与己合志者也”,后者发自朱熹:“求索,求贤君也。”“求贤”说者以“叩阍”、“求诸女”为据,向“求君”说发出了最有力的诘难。本文主要针对“求贤”说者的问难,为“求君”说辨驳一、二。 一、从“男女君臣之喻”到“求女”情节的诞生 像庄周驱使着寓言那样,屈原以其博洽的见闻、巧丽的才思、无拘无束的想象,调遣着日月风云、山川雷电、美人芳草,构造出瑰丽独特、“惊采绝艳”的艺术境界。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对“成要约之言”的两美(美男、美女)之变幻莫测的离离合合:  相似文献   

16.
《论语·学而》中"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的含义,历来聚讼不已,无有定论。但大致来说有三种观点:以邢昺、朱熹为代表的传统观点,以陈天祥、黄式三为代表的后起观点,以南怀瑾、李泽厚为代表的现代新解。文章对以上几种观点进行了分析,否定了后起观点和现代新解,对于一些从对象、语境等角度来维护传统解释的观点,也作了修正。认为当以传统观点为上,将"无友不如己者"直译为"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为妥,多余的解释反而不当。  相似文献   

17.
拉康的他者理论将"自我"归结为"他者",自我身份的认同形成于自我对他者的认识过程。作为文化符号转化的翻译活动,他者文化成为我族文化一种想象的投射,翻译过程的文化解读与诠释就成了以我者为中心为实现自我文化认同的主观能动性行为。他者的现身使得文化的解读与诠释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状态:文化接近、文化操作和文化融合。在我者与他者的重叠共识中,文化意识的交融不断加强,自我文化可以形成反思历史和现实的新动力,文化的解读便会踏上以"他者"之石、琢"我者"之玉的征途。  相似文献   

18.
遇见了你!     
初见你是在2月一个阳光柔和的日子,无聊的我同好友一起下灵堂赚钱!我好友米拉多嫌闷,就找人pK去了,傻傻的我一个人寂寞的坐在灵堂大门前,逗着我那只可爱的小蜜蜂。此时小米突然发了一封短信过来,“贝贝,我被那个×××××给欺负了!55555555”我笑着耍他,哈,大男子哭什么啊,没出息!好了,我帮你去报仇,一蹦一跳的我就这样来到了他面前,对他说了一句话“你欺负我朋友啊!想死吗?pk!我是个野蛮女  相似文献   

19.
记得在我念中学时,有一次我和一个男同学吵架,他笑了,我哭了。我回家向爸爸告状,想让爸爸给我出口气时,爸爸对我说:“如果你希望将来做一个被男人欣赏的女人,你就该多具备一些男人的魄力与坚强”。那时的我,完全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义,我只认为爸爸不帮自己的女儿,只会看着自己的女儿受气。  相似文献   

20.
莱维妮亚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1888——1953)的著名作品《悲悼》三部曲中的女主人公.奥尼尔被誉为“美国戏剧之父”,在美国戏剧界唯一三次获普利策奖并获诺贝尔文学奖.1931的《悲悼》三部曲是他对希腊悲剧的推陈出新,是向埃斯库罗斯与莎士比亚看齐而努力迈进的一大步.被认为是奥尼尔最重要的作品.在希腊神话和传说中,由于神意和使命的安排,阿伽门农家族从曾祖父到阿伽门农四代,充满血仇和凶杀.《俄瑞斯忒亚》三联剧(埃斯库罗斯)的第一部《阿伽门农》,写的是阿伽门农从特洛亚战争中凯旋归来,立即被他的妻子克吕泰墨斯特拉和她的情夫埃癸斯托斯杀害.第二部《奠酒者》写俄瑞斯忒斯——阿伽门农之子杀死克吕泰墨斯特拉和埃癸斯托斯,为父报仇.第三部《报仇神》写俄瑞斯忒斯因为杀母犯罪,受到报仇神的追逐,最后因得到雅典娜女神的支持而被宣告无罪.很显然,这是一部描写凶杀复仇循环报应的悲剧.奥尼尔用现代心理学观点从阿伽门农家庭悲剧中,挖掘出深藏在凶杀世仇背后的最深刻的心理和家族遗传的因素,这就是强烈的情欲,它和神意、命运之于人一样;是先天的、命定的,因此是不可改变的.当它受到阻碍时,便会酿成悲剧,造成几代人之间恶性循环的复仇凶杀,直到最后整个家庭的覆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